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報任安書》

司馬遷

像奴僕一樣做牛做馬、供人驅使的司馬遷,我謙號自己太史公,向您拜首致敬,並把我的想法回信告您如下。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少卿足下:

前一段時間,您屈身賜教給我寫信,教導我要謹言慎行、勤勤懇懇做好接人待物的的本職工作,尤其勸導我要把推舉賢能、引薦人才作為主要任務,言談懇切,情誼綿綿,令人感動。但您好像又埋怨我沒有遵從您的教誨,而是隨了世俗之人的看法。我是不敢這樣做的。

01

我雖然像一匹疲憊不堪的老馬平庸無能,但還能經常耳讀目染,甚至偷偷學習那些德高望重的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烈烈古風。然而,我又經常自顧自省自憐,感覺自己身體遭受摧殘,又生活在經常遭人白眼、流言蜚語、汙濁不堪的環境裡,每每想做點事便會受到冷嘲熱諷,如果還想進一步提供點有價值的建議意見,做些錦上添花的事情,結果往往反而會更使自己遭到戲弄甚至謾罵。因此,我經常只能煢煢孑立,鬱鬱寡歡,惆悵鬱結,卻不能向任何人訴說。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俗話說:"為誰去做,教誰來聽?"好像聽說,生活在高山流水間的鐘子期死後,音樂大家俞伯牙便一輩子沒有再彈琴。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有才有德有膽有識的人們願意為欣賞自己的人去建功立業,花容月貌傾國傾城的女子願意為喜愛自己的人去梳妝打扮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然而,我這樣的人,身軀已經遭到殘忍迫害。即使才能像隨侯珠、和氏璧那樣珍奇稀有,品行像許由、伯夷那樣高尚卓越,終究仍不能引以為榮,反而會徒增笑料,空留任人鄙夷的身影,而自取其辱罷了。

您的來信,我本應該及時答覆。然而,近來我伺候咱皇上去了一趟泰山,又去海邊巡察調研,車馬勞頓東巡迴來後,又為朝廷繁瑣的事情牽住手腳,想跟您見個面的時間變得很少很少。每天身心交瘁,很累啊,真的是沒有片刻時間來接受您的賜教和所託之事。

您現在蒙受了意料之外的禍端,再過一月,就臨近十二月了,我隨從伺候咱皇上到雍縣去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恐怕突然之間您就會有不幸之事發生。如果是這樣子的話,會使我一輩子不能寫下心中的憤慨和胸中的憤懣,以便讓天下人都知道,那樣子的話,我與世訣別的靈魂,將會留下永遠的遺憾和無窮的苦恨。

現在,請允許我簡約大略、言簡意賅地向您表達一些孤陋寡聞的看法。隔了這麼長的時間,才給您回信,萬望海涵。

02

我經常聽人這樣說,一個人如何修身養性,是判斷其智慧境界的標準;一個人是否樂善好施,是評判其仁愛友善的基礎;一個人是否取捨得當,是衡量其鐵肩道義的標尺;一個人如何面對恥辱成敗,是判斷其是否勇敢擔當的特徵;一個人如何看待榮譽得失,是觀察其品行德望的最高標準。任何一個人,如果擁有這五種品德,就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立足了,就可以被稱為有德有才有膽有識了,就可以列入傳記、載入史冊了。

所以,沒有什麼災難禍端是比貪圖私利更慘的,沒有什麼悲苦怨氣是比心靈創傷更可悲的,沒有什麼可恥行為是比使先人受辱更讓人抬不起頭來的,沒有什麼奇恥大辱是比遭受宮刑更加極端和嚴重的。遭受過宮刑,劫後餘生、倖免於難的人,社會地位之低,是無法跟任何人相比較的。並不是現在社會是這樣子,這種情況可以說由來已久,可以上溯到很久很久之前了。

從前,衛靈公與宦官雍渠同坐一輛車子,孔子感到這是一種恥辱,便離開衛國到陳國去了。商鞅通過投靠一個姓景的太監而得到秦孝公的召見,當時的賢士趙良聽說後憂心忡忡。我們大漢文帝朝時,太監趙談陪坐在漢文帝的龍輦上,袁盎看到後,臉色為之大變。自古以來,人們對閹割過的人都是十分鄙視的。一般而言,即使是中等才智的人,如果一旦有事情牽扯到宦官這樣子的人,都會感到屈辱,更何況氣節高尚、慷慨激昂的人呢?如今的朝廷,即使缺乏人才,但怎麼也不會讓一個受過刀鋸摧殘之刑的人,來推薦天下的英雄豪傑吧?!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袁盎,《漢武大帝》劇照

03

我依靠著先父遺留下來的工作崗位,才能夠在皇城根下任職,現在已經20多年了。我常常這樣想:對上,我不能對皇上盡忠納言,獻上經國濟世、經天緯地之策,獲得能謀善斷的聲譽,從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倚重;其次,我不能給皇上拾遺補缺,堵塞漏洞,招納賢才,舉薦能人,從而使得隱居在市井和村野中的賢士能人不被埋沒;對外,我不能參軍備戰,攻城略地,抗擊匈奴,建立斬將奪旗、封狼居胥那樣的功勞;最次,我不能通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賺取點老資格,謀取尊貴的官職和優厚的俸祿,為祖宗社稷爭光,在鄰里朋友面前掙些面子。這四個方面,我在哪一方面都沒有做出成績,只能對皇上曲意逢迎、察言觀色,來保全自己。我並沒有絲毫些微的成績和建樹,這是顯而易見的。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漢武帝劉徹,《漢武大帝》劇照

以前,我也曾混跡在下大夫的行列裡,跟在外朝(漢武帝時期,朝廷開始分內外朝)官員的後面發表一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議論。但當時,我並沒有利用這個機會殫精竭慮去申張綱紀,對國家大政方針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現在,我已經身體殘廢,已成為打掃衛生的奴僕奴隸,處在了地位最卑賤的人的行列當中,難道還想昂首挺胸,揚眉進言,把是非曲直評論清楚?這難道不是目無朝廷、羞辱當世的君子們嗎?唉!唉!像我這樣的人,還能說什麼呢?你還能讓我說什麼呢?

況且,任何事情的本末緣由、前因後果一般人是不容易弄明白的。我在年少的時候就沒有卓越不羈的才華,成年以後也沒有得到鄉里的稱譽,沒有被推舉為孝廉。幸虧皇上因為我父親是太史令,使我能夠獲得奉獻微薄才能的機會,出入於宮廷禁衛之中。

我認為,頭上如果頂個盆子就看不到到天空的寥廓,所以就主動斷絕了與故交好友的往來,放棄了家室事務的繁瑣,日日夜夜殫精竭慮工作著,以把自己全部的微不足道的才能貢獻出來,盡職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以求得到皇上的信任和寵幸。

04

然而,事情的發展與自己的初衷,卻太過違背,差別太大了,不是原先所料想的那樣。實在是一言難盡……

唉,我和李陵都在朝中為官,向來沒有多少交往,基本沒有什麼交集。我們的志趣也不相同,各自的愛好與憎惡、追求與不屑也不一樣,從未曾在一起舉杯飲酒、相談甚歡,引為知己,互表友好感情。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李陵祖父——飛將軍李廣,《漢武大帝》劇照

然而,我觀察李陵的為人,確是個守節操的不平常之人,他奉事父母講孝道,交往朋友講信用,面對錢財守廉潔,取捨得當遵道義,對長幼尊卑能分別對待、恭謙有據,對家僕下人能以禮待之、從不傲慢。他總是考慮著怎麼樣奮不顧身、驅身疆場,去化解國家的急難。他長久以來積累的品德,我認為即使是國士風範,也莫過於此罷。

唉,我們做人臣的,如果能夠做到九死一生、萬死不辭,不顧自己身家性命,也要矢志奔赴家國天下的危難,即可堪稱奇異,是人世間很少見的現象了。然而,李陵在內外交困下,一旦行事有所不周不當,那些只顧保全自己性命和妻兒的惶惶臣子們,便隨意挑撥是非、主觀臆測、誇大過錯、陷人於禍。我從內心感到無比沉痛。人心不古,一聲長嘆,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述說清楚?

我們都知道,李陵率領的兵卒不到5000人,在茫茫草原、大漠孤煙裡,深入到敵人要塞,到達了匈奴單于的王庭。好像在老虎口上垂掛誘餌,殺敵建功的夙願,驅動著他向馬肥兵精的胡人四面衝殺。面對著億萬敵兵,同單于連續作戰十多天,殺傷的敵人超過了自己軍隊的人數,使得匈奴人連救死扶傷都顧不上,而只能四散逃奔。匈奴單于感到了十分震驚和恐怖,便徵調左、右賢王這兩支強大的主力,出動了所有會開弓射箭的軍隊和平民,舉全匈奴之力,來共同抗擊李陵,終於形成了包圍之勢。李陵率軍殺出重圍,孤軍奮戰,轉戰千里,攜帶的箭矢都用完了,糧草已經斷絕了,攻擊和撤退的路線都被封堵了,然而援軍卻遲遲看不見蹤影。僅有的5000兵卒,卻死傷成堆,所剩無幾,不可不謂英雄末路啊。然而,當李陵振臂一呼,嘶聲力竭鼓舞大家的時候,兵士沒有不奮起的,他們滿眼殺敵報國的熱淚,滿目血絲崩裂的英氣,滿臉帶血負傷的蒼涼,擦乾淚水,強忍悲泣,拉響沒有箭矢的弓弦,冒著敵人白光閃閃的刀鋒,奮勇無前,仍然拼命向北衝擊,試圖衝開一條血路。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當李陵的軍隊尚未覆沒的時候,使者曾給朝廷送來捷報,我們大漢朝的公卿王侯都舉杯慶賀,紛紛上書向皇上表達勝利喜悅。然後,幾天以後,李陵兵敗的消息傳來後,皇上為此飯都不想吃、覺都睡不好,上朝時也是心不在焉,對朝政大事滿臉充滿怨氣。大臣們既感到憂慮,又充滿害怕,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

我自認為自己地位卑賤,但見皇上無精打采、悲傷痛苦、悽慘哀怨,內心實在不忍,便想著能為皇上排憂解難,盡一點我發自內心的愛國之情。我認為李陵向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有了獎賞都會分給大家,有了困難自己一個人扛著,所以才能獲得士兵們的擁戴,能夠換來大家拼死殺敵的忠誠。即使古之名將也莫過於此。

李陵雖然身陷重圍,箭盡糧絕,被迫兵敗投降,但我憑我素來觀察,他的本意應該是委曲求全、假意投降,還是想尋找機會,再回來報效我們大漢朝的。儘管事情到了當時那樣無可奈何、難以挽回的地步,但畢竟,李陵千里奔襲、攻城殺敵、勇挫敵軍、讓單于駭然驚懼的事實擺在那裡,就憑這一點,也是功勳卓著,足以告示天下人了!

我內心盤算著抽空向皇上表達一下我的這些看法,但一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機會。正好有一次皇上因為別的事情召見我,說起了李陵的事情,並詢問我的看法。我就把內心的想法全盤托出,說明李陵奮勇殺敵,是建立了很大功勳的。本來想以此來寬慰皇上,紓解胸中鬱悶,並把那些攻擊、誣陷的言論剋制打壓下去。然而,我還沒有完全說清楚我的意思,我們聖明的君主便不願或者也不想再去分析和反思,反而認定我是通過這些說辭,來攻擊貳師將軍李廣利,來為李陵辯解辯護。直接就將我下獄,交由獄官處理了。

05

我拳拳報國的心志,忠君奉主的熱血,以後再也沒有機會陳述,始終未能再說明白。我被判了誣上的罪名,皇上最終也同意了判決。

我家境貧寒,微薄的工資收入根本不夠用來贖罪,朋友們誰也不願意出面營救,皇上身邊的大臣們也不肯不敢替我說一句話。可憐我血肉之軀,不得不接受宮刑也這樣的殘酷,被重重關押在了牢獄之中。我向誰能夠去訴說自己內心的痛苦呢?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這件事情和其中過程,少卿您是親眼所見的,我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正是這樣嗎?李陵投降以後,敗壞了他顯赫家族的名聲。而我接著被囚禁於蠶室,更被天下人所恥笑。可憐啊!可悲啊!可嘆啊!

這些事情本來是難以啟齒的,有些細枝末節,並不是很容易就能向世人說清楚的,也是很難說清楚的。

我的祖上,沒有剖符丹書的功勞,乾的是史籍編撰和天文曆法驗算的工作,與卜官和巫祝等是一樣的,其實就是皇上養著的供人娛樂的人,世俗的眼光是看不起的。假如我當時認罪伏法被殺掉,就好像是九頭牛身上掉落下來的一根毛,同螻蟻又有什麼區別呢?世人絕對不會拿我之死與忠貞殉節的人相提並論,只會把我看作是智盡無能、罪大惡極,因獲重罪而不能赦免,所以才必然走向死路的啊!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因為我所從事的職業以及地位決定的,人們決然會這樣去認為的。

人活一世,每個人終究都要走向死亡,但有的人死得值,分量很重,比泰山還重;但有的人卻不值一提,分量很輕,比一根羽毛還輕。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這是因為他們生存的價值和所做的貢獻不一樣啊!

從上往下、從大往小看,

一個人首要的是要做到不辱沒祖先;

其次要做到立得住自己,不使自身平白受辱;

再次要做到不仰仗人息,不因別人臉色難看而受辱;

再再次要做到不與人結怨,不因別人辱罵而受辱;

再再再次要做到行為端正,不因與人打架鬥毆而受辱;

再再再再次要做到遵紀守法,不因牽涉牢獄之災而受辱;

再再再再再次要做到即使獲罪下獄,也不能戴上腳鐐、被杖擊鞭笞而受辱;

再再再再再再次要做到即使接受刑法拷問,也不能被剃光頭髮、披枷戴鎖、當街示眾而受辱;

再再再再再再再次要做到即使被嚴刑拷打,也不能被截肢斷體而受辱;

然而,最最最不能忍受的是被施以腐刑,失去做男人的根本,這真的是被侮辱到了極點。

06

古書《禮記·曲禮上》說:“刑不上大夫。”這句話是說士人要講節操,並不斷加以自勉,以使自己的氣節不斷拔高提升。

猛虎生活在深山老林,百獸都感到震撼恐懼,但等到它落入陷阱和柵欄之中,就只能搖著尾巴乞求食物,這是人們不斷馴服的結果。所以,人們如果看到有人在土地上畫個牢獄,是決然不會踏入的;如果看到用木頭雕畫的獄吏塑像,也決然不會與之說話。這是因為心中早就有了成見,拿定了主意,事先就態度很鮮明。

當時,我手腳交叉,被木枷緊鎖、繩索捆綁、皮肉暴露,遭受著棍打和鞭笞,被關在無盡黑暗的牢獄之中。當此情形,我看見獄吏就用頭叩地,看見牢卒就心驚膽戰。這是為什麼呢?是被獄吏殘忍的皮鞭嚇怕了啊。事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再談什麼不受汙辱,那就是人們常說的臉皮厚如牆,厚顏無恥了!當此情形,哪還有絲毫尊貴可言呢?

我們都知道,西伯姬昌,那是西方群雄諸國的領袖而稱雄一方,曾被紂王拘禁在羑里;李斯,一代名相,卻遭受了五刑之痛苦;淮陰侯韓信,一代名將,封爵為王,卻在陳地被戴上刑具;彭越、張敖被誣告有稱帝野心,被捕入獄後強加上了罪名;絳侯周勃,曾誅殺諸呂,一定乾坤,曾經權力可以說比春秋五霸還要大,最後也被囚禁在請罪室;魏其侯竇嬰,曾擔任大將軍,後來也穿上了紅色的囚衣,手、腳、頸項都套上了刑具;季布這樣的功勳戰將被鐵圈束頸賣身紿朱家當了奴隸;灌夫勇猛無比被拘於居室而受盡屈辱。這些人的身份都到了王侯將相的地位,聲名傳遍了天下,但等到犯了罪而法網加身的時候,都沒有引決自裁,而使自己消弭在滾滾紅塵裡。古往今來,情形都是一樣的,很難有平安一生而不受辱的啊?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竇嬰,《漢武大帝》劇照

因此,可以這樣說,勇敢或怯懦,是由其當時的權勢地位所決定的;強大或弱小,是由其當時的相對情形所決定的。實際情況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奇怪的吧?退一萬步來說,人哪能早早就自我了結、自行了斷,以便逃脫於後來的法網呢?等到獲罪下獄被酷刑折磨的時候,才想到要保全名節,豈非悔之晚矣?這種願望和現實難道不是相距太遠了嗎?古人之所以對士大夫用刑很慎重,就是因為這個緣故。

07

一般來說,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每個人都會掛念養育自己的父母,照顧自己的妻室兒女。至於那些激憤於公理正義被踐踏,而做出非常之事的人,可能不是這樣之,有時候是不得已而為之啊。如今,我很不幸,雙親早早就離世而去,也沒有兄弟可以互相幫助,獨身一人,孤立於世,少卿你認為我對待自己的妻室兒女做的如何呢?

況且,勇敢的人不一定要為名節而犧牲,怯懦的人仰慕人間大義,又何嘗不是時時處處自勉自勵呢?我雖然怯懦軟弱,想苟活在人世,但十分清楚生離死別、棄生就死的那一剎那,哪會不思進取、消沉墮落於骯髒牢獄而忍受屈辱呢?即使奴隸婢妾、走夫類卒都懂得萬般無奈、走投無路時,決然自殺而後快,何況像我這樣已經到了生不如死、無顏苟活於世的地步!

我之所以忍受著屈辱苟活至今,甘願失節在汙濁不堪的監獄之中,卻不肯赴死的原因,是害怕心中的夙願實現不了而空餘遺憾啊。如果就這樣稀裡糊塗、未展夙願就平庸而死,那麼我所付出畢生心血的這些關於歷朝歷代的美麗故事,就不能流傳下來了。

古往今來,那些非富即貴,但名字早已被世人所遺忘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只有那些風流倜儻、卓爾不凡、才能卓絕的人,才為人們所稱道,才能在史冊上留名。

大概情形應該是這樣,西伯姬昌在被拘禁的情況下,推演撰寫成了百經之首之《周易》;孔子壯志難酬、生活困窘,故懷著頗多感慨,提筆著就了大義筆法之《春秋》;屈原忠君愛國卻被小人垢陷而被放逐,悲憤難抑、揮筆寫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左丘明悲然失明、盲目世界,卻依靠毅力記載下了國別體巍然史冊之《國語》;孫臏的膝蓋骨被挖掉了,但他卻把一生才智彙編成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是一代名相,卻被貶謫蜀地,但後世卻流傳著他編撰的《呂氏春秋》;韓非子曾經被囚禁在秦國,胸有百萬卻無用武之地,所以寫就了《說難》《孤憤》這樣的大作;凡《詩經》300篇,也大都是一些有才有智的人們抒發憤懣而寫作的。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屈原畫像


這就是說,有志有節的人都會有壯志難酬、壓抑苦悶、情感鬱結的時候,從而導致正義難申、壯志難酬、理想落空,所以便會將歷史或心得成果記敘下來,以便讓後來人瞭解歷史,獲取知識,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就像左丘明失去了視力,孫臏被挖掉膝蓋骨不能走路,終生不能再去做出人頭地、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便退而求其次,隱居下來,通過著書立說來抒發他們的怨憤,把一生抱負落筆成冊留下自己獨到的思想。

08

我也是這樣去做的。我自不量力地暗暗下功夫,用自己愚蠢笨拙的語文水平,盡力收集天下遺落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不詳地努力考證其事實,儘可能詳盡敘述事實的來龍去脈、本末緣由,推理分析其盛衰更替、成敗得失的內在道理。遠古從軒轅黃帝開始,最近則記錄至了我們的當下現在,一共起草撰寫了《表》10篇,《本紀》12篇,《書》8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一共有130篇。目的也是想,探究上天與人道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變化的脈絡,成為自己的一家之言。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當我剛開始起草落筆的時候,卻偏偏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害怕不忍這部書就此半途而廢,便無奈接受了這最殘酷的刑罰,雖有滿腔憤懣卻難以言狀。我現在已經全部完成了這部書的起草編撰,打算先把它藏進名山大川,傳贈給可傳贈之人,之後再讓它流傳於街井市巷。如果是這樣,便可抵償我之前所遭受的奇恥大辱,而且即便讓我再遭受千遍萬次的酷刑,又有什麼可後悔的呢!但,這些只能向懂我的有見識的人訴說,卻很難向不理解我的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再說,遭受刑罰者,他們的處境是艱難的,生活是很難安生的。地位卑賤的人,往往也容易被人誹謗和議論。我因為多嘴說了幾句話而遭遇這場大禍,又被老百姓譏諷嘲笑,而且辱沒了祖宗,還有何面目再到父母墳前祭拜呢?即使在百世之後,這恥辱卻可能被看的更重啊!因此,我肝腸寸斷,轆轆飢腸每天要在腹中迴轉無數次,呆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丟失了什麼,出門走走,都不知道走到哪兒了。

每每想到這件奇恥大辱,冷汗沒有不從脊背上冒出來而溼透衣背的。我七尺男兒,竟然變的身形大異,聲音也不一樣了,像個婦道人家一樣,還怎麼隱居山野,在山林洞穴之中生活呢?

所以,只得隨鄉就俗,人海茫茫,看淡浮沉,稀裡糊塗看著或明或暗、或進或退的社會朝局發展。讓人們把我看作,就是個或狂妄無知進言、或懵懂傻缺苟活的人。

09

如今,少卿竟教導我要推賢進士,這難道不是與我自己的願望和自己的身份相違背嗎?現在,我雖然想自我洗刷,用美好的言辭來為自己開脫,但這是沒用的,因為鄉情民意、朝野議論是不會理解的,只會使我再一次自討苦吃、自取其辱啊。

簡而言之,人只有死後,是非功過才能蓋棺論定。

這封書信,很難完全表達我的所思所想,只是大略陳述我愚執淺陋的意見罷了。

再向您恭敬地拜首。


古文觀止︱《報任安書》純白話譯文,徐圖身報國,衷信堪回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