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時候,初為父母的我們內心的喜悅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這時的我們都想把自己全部的愛給予這個新降臨的小生命。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壓力、生活的壓力讓我們疲於應對。雖然這時候我們對寶寶愛的初心沒在改變,但我們表達愛的方式卻出現了偏差。

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作為一個5歲孩子的爸爸,因為自己片面的愛,造成我一生對孩子愧疚,也是我一生內心中的一根刺。

女兒的降臨給了我們全家無盡的喜悅。可隨之而來的各種矛盾也降臨到我們的頭上。經濟條件的限制不允許孩子的媽媽在家做一個全職寶媽,父母的年齡也大了,身體也不好,不能很好的照顧寶寶,這使我們疲於應對這個可愛的精靈。

隨著女兒的長大,我們想盡辦法減輕父母的負擔,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內給寶寶購買的大量的玩具,寶寶圖畫,故事書,卡通故事機,小電視等等一系列的能讓孩子安靜的東西。其實我們的想法就是又餓這些東西孩子能夠學一些東西還能減輕爺爺奶奶的負擔。在1歲多的時候女兒就能自己拿著故事機安靜的坐在哪裡翻看,不哭也不鬧,非常讓人省心。(這樣的狀態可以一上午都不用家長去費心)


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在2歲前女兒的表現和正常孩子沒什麼兩樣,這時候孩子已經能夠看著圖像卡說出20多首唐詩。記得有一次帶女兒去逛魚市的時候,女兒看到有一個瀑布造型的魚缸造景,隨口說出了“遙看瀑布掛前川”,這一說出來旁邊的人都很驚訝(也包括我),都誇這個孩子真聰明,自己也非常得意。這時候孩子每天說的話最多就是重複背誦兒童唐詩。

可是慢慢的我們發現孩子雖然能夠正常的與你交流,但她和你說話的時候從來不會直視你的眼睛,不會主動應答你,而且脾氣越越來越暴躁。交流也越來越困難。2歲半了還不能和你正常的對話,對你的日常對話也不能夠理解。

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這個時候我們慌了,找個幾家醫院去看去做測評。給出的結果讓全家如入冰窟。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個醫生告訴我“你們還年輕,抓緊再生一個孩子吧”!當時全家已經達成一致去醫院做干預了!但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去。一是自身經濟條件的限制,租房和高昂的治療費用我們承受不了。二是在那種冰冷的環境中我感覺真的不適合我的孩子。有人可能說我太自私了,但我真的沒有選擇。當時我問的最多的是做干預最好的結果是什麼?但大多給我的回答是孩子長大後能夠自理。

從醫院回來後,我將家裡所有的電子玩具,圖書,電視統統的收了起來。也查詢了不少資料,在家裡干預。自己的手機回家後會關機家人也是一樣。這段時間是最痛苦的,孩子的哭鬧、家庭的矛盾都凸顯出來了。最開始想讓孩子多多接觸別的小朋友,去問過幼兒園,但是人家不接收(我們如實的和幼兒園說明了情況!那時孩子也不到入院的年齡。)最後找了一家早教,開始上半天,奶奶陪在哪裡。慢慢孩子融入了那種環境,而且喜歡上了那裡,也不用在那裡陪著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就上全託了。

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也沒其他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了。就是有時候脾氣不好,這是因為我們內心的虧欠而過分的寵愛有關。

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女兒在老家一直沒有回來,昨天回去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去喊她,她當時正在畫畫,她說了一句話讓我真的想哭。她說“爸爸,我畫完了再去吃好嗎,一會兒就畫完了?”孩子吃飯的問題已經鬧騰了我們很長的時間了!

今天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寫的比較亂,隨手寫的也不想去修飾了。最後我想說的是:通過昨天與孩子一天的交往,我真的很高興!

你眼中的“天才寶寶”卻是專家眼中的“病人”!個人生活分享


最後,和能讀到這篇文章的寶爸寶媽們說一句,下班後放下自己的手機,耐心的陪著孩子,就算你不去和孩子玩,只是在旁邊靜靜的看著他玩耍每天也會有不同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