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明宣宗朱瞻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叔叔的?

亙古懷念說史


明宣宗繼位不久,他的叔叔朱高煦在樂安發動了叛亂,朱瞻基御駕親征平叛,朱高煦投降後被囚禁,後來被處死。

01.明宣宗朱瞻基和叔叔的矛盾根源在於對皇權的爭奪。在成祖朱棣時期就埋下了禍根。

朱棣有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也就是宣宗朱瞻基的父親;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朱高熾特別受太祖朱元璋的喜愛,很早就被立為了燕王世子。朱高煦作戰勇敢,在靖難之役裡屢立戰功。例如:

白溝河之戰中,朱高煦帶領數千騎兵,斬殺了建文帝軍隊的都督瞿能爺倆,由此靖難軍反敗為勝。

東昌之役中,成祖朱棣戰敗後一個人落荒而逃,多虧了朱高煦率援軍救了朱棣。

朱棣認為二兒子像自己,想改立太子。

朱棣做皇帝后,在考慮立太子時,靖難中的武將支持朱高煦的很多,如淇國公丘福、駙馬王寧多次建議朱棣立高煦為太子。但是朱高熾的優勢也很明顯,一是長子,二是為人寬厚,得到了很多文臣的擁護,加上他有太祖的光環加持,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時就“冊為燕世子”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經過一番猶豫後,下定決心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國雲南。朱高燧為趙王,國彰德。

朱高煦難以接受這個結果,說:“我有什麼罪,把我發配到這麼遠的地方。”不肯到雲南就藩。由此開始了和太子爭取的鬥爭。

02.朱高煦和朱高燧狼狽為奸,合力陷害朱高熾。

明成祖在位期間多次親率大軍出征蒙古,皇太子朱高熾在南京監國。

永樂十年(1412年),朱高煦構陷朱高熾,太子的屬官多人被下獄。大理寺丞耿通上書為朱高熾解釋,朱棣則認為耿通離間他們父子關係,把耿通殺了。後來經過楊士奇的委婉解釋,朱棣的怒氣才平息。

永樂十二年閏九月,朱棣北征返京時,藉口太子迎接的慢了,又殺了幾個太子的下屬。

在朱高煦的陷害下,朱棣幾次打算換太子。

朱高熾雖被立為皇太子,但朱棣對他總是不大滿意。朱高熾身體肥胖,不能騎射,並有足疾,行動時需宦官扶持著,還常失足。但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生得卻很英俊,言語行動都很敏捷,得到朱棣的鐘愛。朱瞻基自永樂九年(1411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孫後,多次跟隨朱棣北征,表現不錯,朱棣讚賞地說:“此他日太平天子也。”

可以這麼說,仁宗能順利繼位,得益於兒子朱瞻基。朱棣把繼承他事業的希望寄託在孫子朱瞻基身上,朱高熾也因此鞏固了皇太子的地位。

朱高煦將自己比喻為李世民,把自己的護衛命名為天策衛,經常自誇說“我英武,豈不類秦王世民乎!”

朱高煦的驕橫跋扈引起了朱棣的不滿,永樂十三年(1415年)五月,改封朱高煦於青州,意思是你朱高煦不是嫌棄雲南遠嗎,我封你個近的地方,離我遠遠的。事與願違,朱高煦還想賴在南京。

這時,朱棣聽說了朱高煦謀奪皇太子地位和其他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朱棣遂於永樂十五年三月徙封高煦於樂安州(今山東廣饒),限令即日成行。朱高煦到了樂安,懷恨在心,處心積慮要奪取皇帝寶座。

03.朱高煦發動叛亂,朱瞻基御駕親征。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病死,朱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朱高煦派人到京城偵察情況,準備藉機叛亂。

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熾即位後不到10個月就病死了。宣宗朱瞻基即位,朱高煦認為宣宗朱瞻基根基不穩,於是發動叛亂。

朱高煦建立了前、後、左、右、中五支軍隊,隨後派遣親信偷偷進入京師邀請英國公張輔作為內應。出人意料的是,張輔把這個人交給了宣宗朱瞻基。

與此同時,御史李濬,在樂安老家為父親守喪,在拒絕了朱高煦的招攬後,偷偷的跑到京師,向朱瞻基報告。

朱瞻基開始準備派遣陽武侯薛祿率軍討伐。大學士楊榮認為不妥,他勸宣宗御駕親征,他說:“皇上難道忘了建文帝時期李景隆率軍投降的事情了嗎?”

於是朱瞻基親統大營五軍將士出行,少師蹇義、少傅楊士奇、少保夏原吉、太子少傅楊榮等保駕隨行。以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為先鋒。朱高煦本來約好了山東都指揮靳榮在濟南起兵接應,但是靳榮被山東布政使與按察使阻止了。

宣宗朱瞻基為了瓦解叛軍,兩次寫信勸降朱高煦——

“朕與王除過,恩禮如初。不然,一戰成擒,或以王為奇貨,縛以來獻,悔無及矣”《明史·朱高煦傳》

朱高煦怕被屬下出賣,懷著一線活命的希望,出城投降。朱高煦的叛亂虎頭蛇尾,父子皆被押送到京師,禁錮於西華門內,“築室居之,曰逍遙城”,到宣德四年(1429年)皆被處死。因朱高煦的叛亂牽連被殺及充軍的達二千多人。

在宣宗朱瞻基擒拿二叔朱高煦班師回京時,尚書陳山建議,在彰德的趙王朱高燧與漢王朱高煦一起想謀反,我們應該乘勢進軍彰德,擒拿趙王。朱瞻基拒絕了,認為父親仁宗善待兩位叔叔,二叔因為叛亂我不敢饒恕,三叔趙王沒有叛亂的行為,我怎麼能下手呢?後來戶部主事李儀等人建議剝奪趙王的護衛。第二年,宣宗朱瞻基將這些大臣的上書送給朱高燧。朱高燧嚇壞了,趕緊主動請求交還常山中護衛等部署。宣德六年朱高燧病死。

04.結語

朱高煦叛亂直接的影響就是,明朝分封政策的重大改變。明初時期諸王權力非常大,後成尾大不掉之勢。從建文帝開始,朝廷開始著手限制他們的權力。宣宗朱瞻基平定朱高煦叛亂後,朝廷對宗藩的特權不斷加以改革限制,最終使得分封下的宗室成為只有分封,未有實權的寄生子弟。


閔不克


明宣宗對他兩個叔叔是很不錯的,只是他二叔瘋狂作死,明宣宗他爹死的時候,明宣宗在南京,當時回京即位的時候,他二叔就派人想半路殺了他,只是他跑的快,他二叔的人還沒到伏擊地點,他就已經回京即位了。即位之後還給他兩個叔叔加了工資什麼的。

後來他二叔又興兵造反,他一開始也沒想打,還給他二叔下詔書說只要你不鬧我就當啥事沒發生,只是他二叔不聽,後來抓了他二叔也沒殺,只是貶為庶人,在北京修了個宮殿讓他二叔住。這是他二叔作死,有一次他去看他二叔,他那個二逼二叔伸腿絆他,把他給逼急了!壓在大缸裡燒死了。

他三叔好像一直做逍遙王爺活到死,後代也繼承了爵位一直延續到明末。



大武王曹孟德


朱瞻基的兩個叔叔分別是朱高煦和朱高燧,他們和朱高熾是一母同胞,都是徐皇后所生。

靖難時,朱高煦以勇猛聞名,屢立戰功。著名的白溝河戰役,朱高煦身先士卒,擊潰瞿能率領的南軍,斬殺瞿能父子。東昌之戰和浦子口戰,都是在朱棣潰不成軍時,及時趕到,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很得朱棣賞識。

靖難能夠取得勝利,朱高煦功不可沒,他的功績也是燕軍將領裡數一數二的。

反之,朱高熾因為身體太肥胖,腿腳行動不便,走路都需要有人攙扶,自然不能隨朱棣帶兵出征。

《明史鑑-卷十三》計載:“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說,靖難時,有一天朱棣拍著朱高煦的背勉勵道,“你要好好努力,你哥哥雖然被封為世子,但他身體一直不好………”後半句雖然不能說的太明白,但朱高煦心裡是很激動的。可見,朱棣在三個兒子中間對朱高煦還是偏愛有加。

靖難成功後,朱棣繼承皇位。在立太子一事上,朝中有不同的態度。一些善於察言觀色者,因為看到了朱棣偏愛朱高煦,便議立朱高煦為太子。還有曾跟隨朱高煦參加靖難之役的大匹武將,也都贊成立朱高煦,這樣他們可以為自己撈點政治資本。但有部分大臣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朱高煦武將出身,性格暴躁,帶兵打仗還行,卻不懂治國之道。朱高熾仁德寬厚,在防守京城時也曾立過大功。自宋一來,都是以文治天下。朱高熾更適合立為太子。

朱棣思慮再三,決定立朱高熾為太子。後人對朱棣立太子之事,分析有三種原因:首先,朱棣從侄子手中奪取皇位,本身就是得位不正,如果再廢長立幼,怕引起事端。其次,朱棣比較喜歡長孫朱瞻基,感覺朱瞻基英勇神武有明君之相,立朱高熾也是為朱瞻基鋪路。最後一點應該是,靖難結束了,現在是國泰民安,需要的是能夠治理國家的明君,從性格上的優點分析,朱高熾更勝一籌。

朱高熾被立太子後,朱棣封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朱高煦心中十分不滿,他的性格缺點很快就暴露出來。經常和趙王朱高燧勾結朝中一些投機取巧者對太子發難。朱棣因朱高煦靖難有功,也沒怎麼實行處罰,只是心裡漸漸疏遠了。趙王朱高燧侍寵自傲,率先謀反,很快被鎮壓下去,因太子朱高熾求情免於一死,回到封地後,老實做人再也不敢興風作浪。最終無憂無慮的度過餘生。

朱高煦畢竟和他父親一起參加了靖難,看到父親能從朱允文手裡奪得皇位,心想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複製。朱棣在時他心裡有所忌憚。朱高熾繼位後,朱高煦感覺有點機會了。朱瞻基繼位後,朱高煦興奮的徹夜難眠,這不正是走父親的老路嗎?天賜良機不取有違天意。靖難能成,這次又何嘗不能成。

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起兵。明宣帝朱瞻基御駕親征,朱高煦最終兵敗,被廢為庶民。有大臣勸宣帝,何不斬草除根,明宣帝朱瞻基不肯,並說道:“兩個叔叔都和先帝同胞,先帝在時對他們都是疼愛有加。”

有一天明宣帝想去看看這個叔叔,見到朱高煦時竟然差點被他拌到。大怒,認為他還是有反心,於是下令處死。


墉上閒人


文 / 布衣如是說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此人寬仁治國公平施政,息兵養民少殺慎殺。他認為人命關天,為了減少冤假錯案,儘可能的核準複審。在他的努力下,有數千人無辜者得以保全性命。明朝在這明仁宗、明宣宗父子統治時期出現盛世的局面,這一時期被後人稱為“仁宣之治”。


那朱瞻基既然是有道明君,為何不顧“害親”的惡名,會對皇叔朱高煦下狠手呢?


朱棣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明仁宗朱高熾的同母弟弟,大功臣徐達的親外孫。跟宅心仁厚的兄長不同,朱高煦性格強橫殘暴。小時候,朱高煦被送往南京學習,雖說隔輩人親,但明太祖朱元璋最討厭這個孫子。


建文帝即位後,朱高熾、朱高煦前往南京面聖,親孃舅徐輝祖覺得朱高煦整日不務正業,遊手好閒,便以長輩的身份告誡他。結果朱高煦心存怨恨,盜走舅舅徐輝祖的駿馬,不辭而別,策馬奔回北平。

朱高煦仗著自己是太祖皇帝的親孫,縱馬行兇,在鬧市踐踏百姓。在涿州還因小事,擊殺一名無辜的驛丞,朝臣們因此指責燕王教子無方。靖難之役時,世子朱高熾坐鎮北平,朱高煦跟隨父親朱棣南下。

朱高煦

朱高煦孔武有力,樂戰好殺,在白溝河一戰成名,率精銳重騎兵猛攻猛打。開國功勳之後,南軍都督瞿能跟隨李景隆北上討燕,前一日還差點生擒朱棣,結果第二天就遭遇朱高煦的突襲後方,還沒反應過來,瞿能父子就被朱高煦斬於亂軍之中。

東昌之戰,燕軍先勝後敗,朱棣率軍突擊時中埋伏。大將張玉為掩護朱棣陣亡,朱高煦拼死殺入重圍,將朱棣救回。1402年的浦子口之戰,戰敗的朱棣得到朱高煦的增援。朱棣欣喜之餘,鼓勵朱高煦,並說出:“勉之!世子多疾”這樣的話。似乎暗示朱高煦,世子朱高熾多病,如果以後有個三長兩短,你就熬出頭了。被鼓勵的朱高煦,心花怒放,奮力搏殺,將這支南軍擊退。


朱高煦

朱棣登基坐殿後,自恃勞苦功高的朱高煦更加膽大妄為,以昔日的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自比。立儲之爭時,朱棣知道朱高煦多立戰功,但其品行不如仁厚的朱高熾,於是在解縉的勸說下,朱棣堅持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封朱高煦為漢王,藩國位於雲南。

但朱高煦找藉口不肯就藩,並常隨朱棣左右,朱棣無法,只能任由他來。朱高煦為剪除太子勢力,將內閣首輔、右春坊大學士解縉陷害致死,另一位重臣右春坊大學士黃淮也被誣陷下獄。


朱棣

1415年,朱高煦的封國改封為青州,但朱高煦依然不肯就藩。朱棣這才明白朱高煦的奪嫡用意,為避免再次發生同室操戈的內戰,朱棣勒令朱高煦前往青州。朱高煦遴選招募三千精兵,擔任自己的護衛,又縱兵搶劫,多行不法。


當地的兵馬指揮徐野驢率部緝捕,結果惱羞成怒的朱高煦,用鐵瓜錘親手砸死這位軍官,其他人敢怒不敢言。朱高煦草菅人命,又僭越使用朱棣的車馬器物。


朱高熾

事後,朱棣得知朱高煦違法違禁多達幾十起,本打算將其廢為庶人,但太子朱高熾為兄弟求情。1417年,朱高煦的封地改為樂安州,太子朱高熾多次寫信勸誡兄弟,朱高煦非但不聽,反而變本加厲。

1424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即位,史稱明仁宗。明仁宗封賞朱高煦,不僅將其長子封為世子,還封朱高煦其他兒子為郡王,並增加朱高煦的俸祿,賞賜寶物來拉攏他,但朱高煦不為所動,依舊我行我素,暗中對抗朱高熾。

1425年農曆五月,即位不到一年的明仁宗病逝,時年47歲。26歲的皇太子朱瞻基之前被派往南京,朱高熾病重時又被緊急召回北京。身為皇叔的朱高煦,竟打算派刺客在必經之路截殺太子朱瞻基,結果沒有成功。

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後,優待叔父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給他們的賞賜要比其他親王豐厚。但“慈心生禍害”,朱高煦和朱高燧認為朱瞻基年輕,軟弱可欺,便於1426年農曆八月,起兵造反。朱瞻基雖然年輕,但做事果斷,之前被朱高煦拉攏的官員紛紛倒戈,明宣宗宣佈親征後,志大才疏的朱高煦反而搖擺不定,叛軍還沒出樂安就被團團包圍,朱高煦沒堅持三四天就被朱瞻基勸降。


文武群臣勸說明宣宗朱瞻基,儘快將朱高煦以正國法,但朱瞻基僅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位於西安門的囚房內。朱瞻基沒有追究朱高煦謀反,朱高煦卻自己找死,在明宣宗探視他的時候,用腳故意將朱瞻基絆倒。


朱高煦

明宣宗盛怒之下,命人用三百多斤的銅水缸將朱高煦扣住。哪曾想,朱高煦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壯漢,他暴怒之餘力大無窮,竟將水缸頂起,朱瞻基決意處置朱高煦,命人在銅水缸四周點燃木炭,將扣在其中的朱高煦活活烤死。朱瞻基斬草除根,將朱高煦的兒子們處決。

古代將軍

朱瞻基處決叔父看似殘忍,但迅速解決了漢王朱高煦的叛亂,迫使趙王朱高燧交出兵權,避免了重蹈靖難之役的覆轍,更避免大明陷入分崩離析和戰火之中。


布衣如是說


朱瞻基是難得的明君,從小就非常聰慧,深受朱棣的喜愛,朱棣能把皇位傳給大兒子朱高熾,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有這麼一個好孫子。朱高熾繼位之後不到一年便去世了,兒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


在朱高熾還是太子的時候,由於過於寬厚窩囊,所以他的兩個弟弟朱高煦和朱高燧一直都有意無意的壓制他,尤其是朱高煦,他從小被朱棣寵愛,性格張狂,經常欺負朱高熾。儘管朱高熾身為太子,朱高煦仍然不知道收斂,而朱高燧也是一直跟隨朱高煦與太子作對。

朱瞻基與他父親不同,朱瞻基是一個心思很活躍的人,不像父親那樣窩囊。雖然自己的父親不受朱棣喜歡,但是兩人的父子之情還是很深的,他自然看不得別人羞辱自己的父親,但是朱瞻基是個聰明人,他並沒有明面上與二叔對抗,做足了禮數,朱棣還在位的時候,對朱高煦也是仁至義盡。


朱棣去世後是朱高熾繼位,朱高煦本就一直懷恨在心,現在看窩囊的大哥順利繼位更是眼紅,但是礙於皇權和朱瞻基的勢力一直也沒有什麼動作。但是朱高熾只做了不到一年皇帝就去世了,朱高煦就徹底坐不住了。

在朱瞻基剛繼位之後,朱高煦就起兵造反了。但是朱高煦空有這麼大的膽子,卻並沒有這實力,起兵之時,朱高煦還在自己的封底劫掠的時候,朱瞻基就御駕親征將他死死的堵在了城裡,沒有辦法,朱高煦只好投降了,這個反造的,簡直像一個笑話。


朱瞻基與他父親朱高熾一樣,有仁愛之心,他心裡一直把這兩個叔叔當作自己的親人,儘管他們之前做過不少傷害自己父親的事,但是朱瞻基從沒想過殺害親人。所以在大臣們都建議殺了朱高煦的時候,朱瞻基並沒有同意,只是將朱高煦關押起來。

朱瞻基還去看望他,但是朱高煦實在是不識相,朱瞻基去看望他的時候,他竟然故意將朱瞻基絆倒,這下朱瞻基大怒,下命令讓人拿了一口大缸將朱高煦倒扣住。但是朱高煦還是不服,他自己很有力氣,竟然將大缸直接頂起,朱瞻基這時也不顧什麼親情,直接命人在缸的周圍點上炭火,把朱高煦活活的炙死,做成了“瓦罐燜雞”。


在此之後,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死,這樣的下場也是朱高煦自己作的。朱瞻基本來顧念親情並不想殺他,既然他自己不將情分看在眼裡,朱瞻基也沒必要去維護了,他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而另一位叔叔朱高燧雖然並沒有直接參與造反,但是給了朱高煦幫助,本來也應該受牽連的,但是朱瞻基並沒有這樣做。朱高燧也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錯,看侄子不忍心殺自己,連忙將自己手裡的護衛軍隊都交了出來,表示自己的忠心。朱瞻基也並沒有為難他,收下了這些護衛隊,還保全了朱高燧王爺的體面,朱高燧安穩的過完了自己的後半生,最後得以善終。


對於自己的兩位叔叔,朱瞻基做的不能再好了,一忍再忍,一直寬容對待,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才出手止損,這都是因為他太看重親情,就算叔叔們不講他當親人,他還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一直把他們當作親人。


小姐姐講史


最近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朱瞻基與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鬥智鬥勇貫穿全劇,從朱棣在位,到朱高熾即位,最後朱瞻基自己登基後,按照目前的劇情發展二叔朱高煦肯定必死無疑,當然影視劇肯定是有所改編的,那麼,歷史上明宣宗朱瞻基究竟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叔叔們?

朱棣總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其中朱高爔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所以朱瞻基的叔叔所指就是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

先說結果下場,再來說過程。二叔最後結果以極刑處死,三叔朱高燧則得以善終。兩人同為是朱瞻基的叔叔,為什麼下場截然不同?這是因為兩人在朱瞻基登基即位後態度表現不同造成的結果,可以說朱瞻基對兩位叔叔已經仁至義盡了,奈何二叔朱高煦自己作死,無限挑戰朱瞻基的忍耐底線,最後落得了不得好死的下場。

二叔朱高煦

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役,朱高熾以燕王世子的身份留守北京城,朱高煦則跟隨朱棣在前線征戰,憑藉悍勇好戰的性格,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取得很多的戰功,多次幫朱棣解圍。仗著自己赫赫戰功,又認為大哥朱高熾溫和仁儒,根本就比不過自己,產生了奪嫡的想法。

雖然朱棣的確不怎麼喜歡朱高熾,因為朱高熾能文不善武,且仁儒溫和,跟朱棣本人性格不太像,朱棣更喜歡跟自己性格類似的朱高煦。但是最終因為嫡長子繼承製,朱高熾本身處理朝政能力不錯,且有朱棣喜愛的朱瞻基是自己的兒子,作為太子的朱高熾,還是被朱棣選入自己皇位的繼承人。

親爹朱棣這樣一搞,朱高煦自然是沒有辦法反對的。但是朱高煦想當皇帝的心思一直沒有斷過。公元1424年7月,明成祖朱棣於榆木川病逝,朱高煦想先發制人,可惜朝廷封鎖了消息,朱高煦不知虛實,不敢貿然行動,最後太子朱高熾登基,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即位後,奉行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平反冤假錯案,大施仁政,可惜明仁宗朱高熾享國時間不長,在位時間十個月左右就去世了,那後面自然是朱瞻基繼位登基。

朱瞻基登基之前,還有一個小插曲。朱高煦探知大哥朱高熾去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打探得知朱瞻基會從南京返回京城,準備在中途截殺朱瞻基,然後起兵奪得皇位。可惜,朱瞻基旁觀父親朱高熾和二叔朱高煦明爭暗鬥這麼多年,對朱高煦的手段與伎倆瞭如指掌。他接到信息後立即率幾名輕騎返回了京城,朱高煦派出的截殺人手還是晚了一步,最終朱瞻基成功繼承了皇位。

朱瞻基即位後,不僅沒有針對朱高煦,反而賞賜給了朱高煦大量的寶物。對朱高煦提出的國策建議,朱瞻基也是一律批准採納。朱高煦是你越對他好就越膨脹,覺得朱瞻基是個毛頭小子,怕自己起兵造反搶皇位。在公元1426年,朱高煦學其父朱棣的做法,打起了清君側的大旗,正式在封國樂安起兵造反。

此時朱瞻基還是希望朱高煦能夠及時回頭,便派人去勸說二叔朱高煦。朱高煦當著使者的面罵起了朱瞻基和其父朱高熾違反祖制。使者一走,朱高煦下的戰書就送到了北京。這時朱瞻基明白只能通過打仗解決此事了,而且朱瞻基力排眾議,決定御駕親征。

朱高煦的起兵造反一來準備不充分,二來不得民心。朱瞻基命發射銃炮進攻樂安城,城中叛軍頓時破膽,加上聽聞皇帝御駕親征的時候,軍心浮動,且御駕親征大軍已然圍城,在朱瞻基的勸降下,朱高煦不戰而降。

朱高煦投降後,並沒有被處死,朱瞻基只是把朱高煦關押造在西華門內一座囚室,這給囚室起名叫逍遙城。於是,被廢為庶人的朱高煦帶著手銬腳鐐,過了幾年的囚徒生活,直到宣德四年的一天,朱瞻基帶著侍衛來到逍遙城,他想看看被他軟禁的二叔是否有所悔過。當朱瞻基來到朱高煦的面前,並久久凝視他的時候,滿懷恨意的朱高煦頓時無名火起。趁朱瞻基不注意,朱高煦一腳絆倒了朱瞻基。

此時朱瞻基忍無可忍,當即讓侍衛抬來一口重達300多斤的大銅缸扣住了朱高煦。46歲的朱高煦居然硬著脖子將銅缸頂起。想起昔日的仇恨和朱高煦的種種行為,朱瞻基徹底憤怒了,他又命侍衛在銅缸周圍燃起木炭,可想而知,朱高煦就這樣被活活烤死。後面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相繼被處死。

三叔朱高燧

在電視劇中趙王朱高燧似乎對皇位沒有什麼想法,最多也就是幫二哥朱高煦一起想扳倒朱高熾和朱瞻基而已,充其量是個幫兇,其實在真正歷史並沒有這麼簡單,朱高燧也有奪嫡的想法,在永樂二十一年的時候,朱高燧勾結護衛指揮孟賢準備毒死朱棣,偽造假詔廢掉太子朱高熾,自己即位稱帝,此時被人揭發,並搜出假詔書,幸虧當時太子朱高熾力保,朱高燧才免死。

但是朱高燧沒有朱高煦那麼固執,有知錯能改的特點,不會把自己往死裡作。在朱高熾即位後,朱高燧的表現還是相對不錯的,承認大哥朱高熾當皇帝。再是主動交出自己的私人軍隊,請皇帝削減自己三支護衛隊中的兩支。

等到朱瞻基即位之後,朱高煦造反和他打招呼也躲的遠遠的,在朱高煦造反的時候,有大臣建議一舉拿下趙王朱高燧,以絕後患。但是此時朱高燧再度向朝廷上書,請求削減其最後一支護衛部隊,讓其是駐守山海關,為朝廷效力。

朱瞻基對待主動上交權力的三叔,看其積極配合,沒有造反可能和傾向,對其進行善終處理,賞賜豐厚,爵位世襲。

總結

從上面分析來看,朱瞻基對兩個叔叔可以說還是很良心的了,儘管如此,兩位叔叔結果卻截然不同。這是因為二叔朱高煦自己作死,最後被活活烤死,三叔朱高燧就會做人很多,最後得以善終。


叨說歷史


在明朝的皇帝中,除了前幾位皇帝之外,其他的繼承人,普遍都比較昏庸。林宣宗,朱瞻基和他的父親名人中朱高熾,可謂是明朝的少數幾位,比較有作為有能力的皇帝,他們父子二人共同開創了明朝歷史上非常出名的盛世-仁宣之治。

在朱瞻基剛剛登基的時候,他老爹朱高熾留下的臣子們,對於這位皇子的敬畏是相當擁護的普遍都認為,老子英雄兒好漢,既然朱高熾這位皇帝這麼英明睿智,他選定的繼承人肯定也不會太差。可是在這些人裡面有一個人是相當看不上朱瞻基的,這就是他的親叔叔漢王朱高煦,在朱高煦的眼裡,朱瞻基就是一個小屁孩,而且他很固執的認為這個皇位本來是他的。

他從頭到尾都覺得是朱瞻基父子,搶奪了他原本的皇帝寶座,所以朱高煦不論是對朱瞻基,還是朱高熾都是相當不服的。既然不服皇帝的統治,那就發動叛亂吧?可是很搞笑的是朱高煦的叛亂很快就被平定了,甚至於連史書都沒怎麼寫起這場叛亂,因為這場叛亂的規模實在太小而且相當滑稽。

在朱高煦發動判亂的時候,朱瞻基很有遠見,在吸取了建文帝朱允文失敗的教訓,直接就率領大軍御駕親征,而當朱高煦手下人看到皇帝竟然御駕親征,連較大的反抗都沒有組織起來,就通通舉手投降,最終就讓漢王朱高煦被抓了。

原本朱瞻基考慮到皇家親情的緣故,一時心軟並沒有打算想要殺自己的這位親叔叔,但是奈何朱高熾作死之心始終存在,非得跟當朝皇帝秀一秀自己的存在感,一而再再而三的激起朱瞻基的殺心,最終讓自己被活活燒死。

原來在朱瞻基平定了朱高煦的判亂後,只是將他軟禁在了高牆禁地內,。他很憤怒,他覺得自己是朱棣的兒子,仁宗的弟弟,是有功於明朝的大功臣,現在竟然被關起來,想想就覺得生氣。正在他非常生氣的時候,朱瞻基就跑過來看望這位叔叔,按理說他也沒有別的意思,因為他的父親朱高熾已經離世了,所以朱瞻基本身是沒有打算想怎麼著朱高煦的,等著看能不能用親情來感化他。

但是被軟禁的朱高煦依舊沒有停止自己作死的腳步,他竟然趁著朱瞻基一時不注意,用腿絆了他一下,結果這位大明皇帝就在眾人面前直接摔的匍匐在地,臉面都丟光了。朱瞻基相當憤怒,他讓人找來一口大銅缸,將朱高煦扣在缸底,他想要教訓一下朱高煦,讓他收斂一下自己脾氣。如果是在這時候,朱高煦能像朱瞻基稍微服軟,那麼朱瞻基肯定是不會將他怎麼樣的。但要不說他怎麼就自己作死呢?他沒有服軟不說,還非得逞能,仗著自己力大無窮,將重達幾百斤的銅鋼直接舉起來,還繞著朱瞻基走了一圈,朱瞻基徹底暴走了,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殺心了。

朱瞻基是相當生氣,他覺得你作為我自己的親叔叔,你叛亂謀反,我非但沒有殺你,還把你圈禁起來養著你。可是你不認我的好就算了,竟然還當眾羞辱我。他又想到自己這位親叔叔還有很多的老部下,朝中也有相當一部分臣子還擁護他,萬一哪一天趁自己不注意發動宮廷政變,那麼自己這一脈的皇位是不是還能保得住?如果趁現在自己還有能力收拾他的時候不收拾,萬一等自己死了,這麼個親叔叔就是心腹大患啊。所以,朱瞻基就覺得朱高煦活著就是一個禍害,非常有可能給明朝帶來巨大的隱患。那要怎麼辦呢?還能幹嘛?殺唄。

朱瞻基讓人將銅缸死死扣住,並且在銅缸的四周放上柴火,將柴火點燃,直接活生生地將朱高煦給燒死了。按理說,朱瞻基是一個好皇帝,動則不會輕易起殺人之心,但要麼說老實人被逼急了也容易下狠手。而漢王朱高煦則有點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都已經成了別人砧板上的肉了,竟然還敢如此放肆,這完全是咎由自取。


小芊芊愛歷史


漢王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之弟、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朱高熾在朱棣靖難的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多次救朱棣於死地之中,是朱棣最喜歡的兒子,因奪嫡失敗就藩樂安州(屬於今山東濟南下轄),後因造反失敗被明宣宗朱瞻基所殺。

永樂年間的國本之爭

永樂年間的國本之爭即是朱高熾與朱高煦的儲君之爭,這次國本之爭捲入了朝中大半官員,朱棣也被左右於其中,如內閣首輔、《永樂大典》總編撰解縉為了因捲入國本之爭而慘死雪夜。

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繼承大統的應是朱高熾,而且朱高熾是朱元璋親立的世子,於情於理,朱高熾都該繼承皇帝之位。不過朱棣不怎麼喜歡朱高熾,因為朱高熾身肥體胖,行動不便,這讓尚武的朱棣很是討厭,而朱高煦就不同了,朱高煦與其父一樣,身材壯碩、作戰勇猛,而且靖難時,朱高煦曾多次救過朱棣。

因此,朱棣便想將太子換成更像他的朱高煦,而不是那個連走路都需要兩人攙扶的朱高熾。正是朱棣的猶豫,才令朱高煦決心爭奪太子大位,而朝中百官也因此分為兩黨,一方支持朱高熾、另一方支持朱高煦。

朱棣也為朝中的情況而煩惱,但他仍未下定決心,於是他召開首輔解縉,問解縉是什麼意思,解縉當機立斷,說了三個字:“好聖孫!”聖孫便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朱棣是極為喜歡這個孫子的,也正是因為他,才下定了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的原因。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朱高煦被封漢王,但朱高煦仍未放棄爭奪,他仗著朱棣的寵愛,向朱棣討要了天策衛為漢王護衛,並時常與人說自己是李世民。

這是何意?

要知道李世民的護衛也是天策衛,各位可以想想李世民是怎麼當上的皇帝,就知道朱高煦是何居心了。

不過朱高煦為非作歹、行事放縱,朱棣終於下定決心,他將朱高煦召去痛斥一番,準備將他貶為庶人,在朱高熾的求情下,朱棣才命朱高煦即日就藩樂安州。

漢王朱高煦造反

而朱高煦就藩後仍不安份,時刻都想著重回北京奪得皇位,幻想著如其父朱棣一樣靖難奪位。

在明成祖駕崩,朱高熾登上皇位時,朱高煦企圖叛亂,不過朱高熾宅心仁厚,召其入京,賞賜了朱高煦許多財物,並封其長子為世子,其餘都封為了郡王。而後,朱高熾駕崩,朱高煦意圖截殺從南京回京奔喪的朱瞻基,最後沒有成功。

但朱高煦仍未放棄,他向朝廷提出許多建議,朱瞻基都按照他的意思辦了,結果在朱高煦的眼中成為了朱瞻基懦弱的表現,於是朱高煦決心造反。

造反失敗,死於缸中

朱瞻基對朱高煦這個叔叔還是很夠意思的,對漢王府的賞賜也多於其它王府,對於朱高煦的建議也全部同意。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起兵造反,同月,朱瞻基御駕親征,朱高煦部不戰自降,朱高煦也向朝廷投降。

在大臣建議處死朱高煦時,朱瞻基還是拒絕了,他不太忍心殺害這個看著他長大的叔叔,於是將其關在了皇城西安門內,後來,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結果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了起來。於是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了銅缸內。


無古無今


明宣宗朱瞻基對自己的兩個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算是仁至義盡了,要落到別的帝王手裡,墳頭上的草都割了幾茬了。

其實,朱高煦、朱高燧兩兄弟在朱瞻基父親明仁宗朱高熾朝代就可以依律當斬,寬厚仁愛的明仁宗不但放過了自己的兩個親兄弟,而且既往不咎,到了朱瞻基一朝,他對自己的兩個叔叔也是一忍再忍,一讓再讓。

朱棣只有三個兒子,而且是一母同胞,長子朱高熾,後來的明仁宗,次子朱高煦,受封漢王,三子朱高燧,受封趙王。他們的母親都是皇后徐氏,就是開國六公爵之一魏國公徐達。

朱棣在北平造反,發動靖難之役,他的三個兒子各司其職,都出了很大的力,世子朱高熾鎮守北平,為靖難大軍保證糧草,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隨軍出征,槍林箭雨,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棣這三個兒子性格迥異,老大朱高熾素來寬厚仁義,而老二朱高煦、朱高燧兩兄弟卻殘暴頑劣,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都惡名遠播,連朱元璋都非常厭惡這哥倆。

靖難成功後,朱棣當了皇帝,長子朱高熾是太子,朱高煦、朱高燧是親王,這個局面應該很完美,可是朱高煦不樂意了,總覺得自己比窩囊大哥強,要爭奪太子之位,皇帝朱棣甚至還猶豫過更換太子。

朱棣死在出徵蒙古途中,朱高煦在軍中得知了朱棣的死訊,派出了自己的親信潛回北京,打算司機奪取皇位,阻止明仁宗朱高熾登基,被朱高熾識破後,明仁宗並沒有問罪朱高煦,反而給予兩位兄弟很大的封賞。

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短短9個月的皇帝,他死後,太子朱瞻基繼位,此時的朱瞻基還在南京監國呢,得知皇帝駕崩的消息後,最忙的有兩個人:朱高煦和朱瞻基。

朱高煦忙著組織殺手在路上截殺北上入京準備登基的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忙著星夜啟程快馬加鞭趕回北京繼承皇位。

朱瞻基跑在了時間的前面,當他已經在北京登基當了皇帝,朱高煦的殺手才到達埋伏地點,這次暗殺失敗了,朱高煦決定學習老爹,叔叔造侄子的反。

朱高煦在山東造反了,剛剛登基當皇帝的朱瞻基決定御駕親征,朱高煦的造反很搞笑,既不進攻,也不逃跑,一直躲在城裡不出來,朱瞻基的大軍圍住城池,也沒有進攻,而是派了使者進去勸說朱高煦,一家人,不要鬧了,罷兵就算了,原來怎樣還怎樣。

朱高煦認為朱瞻基軟弱可欺,不答應,反正老子要反。他要反,部下卻不答應了,傻子都能看得出來誰勝誰負,跟著朱高煦鬧下去,腦袋要搬家,朱高煦的軍心不穩,大有崩盤的跡象。

最先逃跑的還不是朱高煦的部下,而是朱高煦本人,他悄悄的從側面逃了出來,嚮明宣宗朱瞻基請罪來了。這慫貨還想學老爹樣造反呢。

朱瞻基也並沒有把自己的親叔叔怎麼樣,雖然滿朝文武都建議處死朱高煦,明宣宗朱瞻基還是念及骨肉親情,把朱高煦貶為庶人,安置在北京城內居住,還給他專門修建了府邸。

朱瞻基對朱高煦夠意思了,三番兩次的要造反,從朱瞻基爺爺朱棣時期就對大哥這一家有想法,謀反的罪不知犯了多少次,都沒有殺了他。可是朱高煦卻不領情,總覺得這是應該的。

一次,朱瞻基想去看望這位貶為庶人的叔叔,朱高煦不知道怎麼想的,居然使陰招,伸腳把侄子朱瞻基拌了一跤,這就沒有意思了,好歹侄子現在是皇帝,皇家的面子還要不要!?

朱瞻基很生氣,既然叔叔孔武有力,那就令人用口大缸把他扣在裡面吧,沒想到朱高煦頂著缸還到處亂跑,這就更無聊了,自己作死。朱瞻基領人按住大缸,在大缸四周堆上柴火點繞,活活的把朱高煦給烤死了。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來說,朱高煦應該是無良症患者,做任何事情從來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對別人的傷害始終認識是應該的。

至於朱瞻基的另外一個叔叔朱高燧,朱瞻基父子倆對他同樣很寬容,其實朱高燧是朱高煦的死黨,鐵桿兒,朱高煦的幾次圖謀不軌,朱高燧都有參與,也得到了朱高煦的供認,但是他的認罪態度很好。

朱高煦造反不成,滿朝文武都請求朱瞻基處置趙王朱高燧,朱瞻基並沒有對他有懲罰,朱高燧自認理虧,也知道侄子朱瞻基顧及親情,主動上奏請求朝廷收回他的親王護衛和府兵,並且不在朝中任任何職務,當個閒散的王爺,朱瞻基應允了他,也沒有追究他以前與朱高煦的不法事情。

朱高燧最後得以善終,而他的子孫一直沿襲了他的爵位一直到明朝覆滅。

朱高煦、朱高燧哥倆也得虧遇到朱高熾、朱瞻基倆父子,要不找就被殺了,這哥倆的遭遇還是讓人感到了皇家的溫暖,也不是所有的皇家都是殘酷血腥的。


沉墨I方之城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歷史上少有的賢明之君。朱瞻基時任用賢臣,整頓吏治和財政,經濟得到空前發展。朱瞻基和父親朱高熾開創了繼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明宣宗朱瞻基影視形象

明宣宗朱瞻基有兩位叔叔: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和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是一母同胞。在對待這二人上,朱高熾和朱瞻基可以稱為“仁”。漢王朱高煦最後被鼎燒實在是咎由自取。儘管朱瞻基採取的方式殘忍了一些。

漢王朱高煦多次想置朱高熾和朱瞻基父子於死地,朱高熾和朱瞻基卻以仁義待他,無奈朱高煦並不領情

漢王朱高煦是朱棣的二子,生性兇悍,勇猛善武,朱高煦與朱棣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勇猛,在武將中威信很高,在戰鬥中他曾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際,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朱棣登上皇位後,在立太子時,是有意朱高煦的。但朱高熾儒雅文靜,是嫡長子,又有文人大臣的極力支持。朱高熾終被立為太子。

朱棣影視形象

漢王朱高煦不死心,留在北京不願意去藩地。常常進陷讒言,陷害太子。招募私兵,違法亂紀,終被朱棣察覺,要將他貶為庶人,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倖免。漢王朱高煦無奈去了藩地。

朱高熾即位後,為籠絡朱高煦,增加其俸祿,賞賜大量財物,還將他的兒子均封為郡王。

朱高熾影視形象

朱高熾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奔喪。朱高煦打算半路設伏,截殺朱瞻基,沒有成功。朱瞻基繼位,對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的賞賜厚於其他王府。

不久,朱高煦在藩地起兵造反。明宣宗朱瞻基親征平叛,朱高煦害怕投降。有大臣勸殺掉朱高煦以絕後患。朱瞻基沒有聽從,只是關入宮中。

漢王朱高煦影視形象

後來,宣宗去探視朱高煦,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趙王朱高燧

趙王朱高燧是朱棣的三子。

高燧恃寵,多行不法,又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

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朱棣,然後矯詔即位,幸得有人告密,一場災難才沒有降臨。事後,由於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朱棣總算沒有再追究。

漢王朱高煦造反時,和趙王朱高燧也是有聯繫的。趙王朱高燧採取了觀望的態度。漢王被抓後,趙王朱高燧上書要退還侍衛儀仗。明宣宗朱瞻基沒有追究他。趙王朱高燧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