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相比“投槍和匕首”的雜文來說,魯迅先生的小說並不多,《故事新編》一書顧名思義是取材過去的神話小說而翻新之作,而最集中體現他的小說藝術獨特風格的還是《吶喊》和《彷徨》這兩部小說集,

這些長長短短的篇什如吉光片羽一般,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而在這些人物背後,其姓氏頗有講究,看似漫不經心隨意而為之,其實隱含著深深的寓意。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趙姓的涵義,影射著封建社會既得利益者代表。

趙錢孫李,趙姓為首。

借用著這樣的姓氏排名,在魯迅的小說中,趙家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存在,而趙姓也由此被賦予了鮮明的負面涵義,成為一種被批判的價值觀的代言人形象。在先生兩部最重要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和《狂人日記》中趙家都有著極強的存在感,其寓意一望而知不言自喻。

在《阿Q正傳》這部小說中,趙家這個家族的形象寫的很清楚,就是封建保守勢力的當然代表。這個群體佔據著社會的重要資源,在維護舊有的社會秩序方面不遺餘力。書中趙老爺對阿Q自稱姓趙極為不滿,惱羞之下跳過去給了阿Q一巴掌,並且惡狠狠地說道:

“你怎麼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

並且以旁白的形式寫道:“知道的人都說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約未必姓趙,即使真姓趙,有趙太爺在這裡,也不該如此胡說的。”

這樣直截了當的否決了阿Q姓趙的權利。趙姓在這裡成了一種凌然不可侵犯的完全正義絕對權力的化身,從而使這樣的一個姓氏在近現代小說近乎一枝獨秀,固化為一種符號性的標誌。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在在此前的《狂人日記》這部小說之中,趙姓就具有這種符號意義。這部小說中提到的趙貴翁就是如此,其姓趙而名貴翁,俗不可耐的姓名背後隱含著一種權力的擁有,而書中多次提到的“趙家的狗”更是將這一姓氏說代表的封建落後勢力及其追隨者衛道士的嘴臉刻劃的入木三分,同時也呼應了這篇小說“吃人”的主題。

趙貴翁和他的狗在這裡成了一種落後腐朽頑固勢力的代表。

此外,在《社戲》中也提到去趙莊去看戲,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趙姓一族的強盛,隱隱之中也有著一絲批判和諷刺的意味:

至於我在那裡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趙莊是離平橋村五里的較大的村莊;平橋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戲,每年總付給趙莊多少錢,算作合做的。

從這三部小說來看,趙姓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出現都有著明確的內涵和寓意。

魯迅先生的小說象徵手法是其顯著的特點,在短短的篇什中注入了極大的內涵,對現實有著深刻的燭照意義,而趙姓這樣一個普通的姓氏在先生筆下成為一個獨特的標誌性城堡,頑固、封閉、腐朽且自命不凡,影射著封建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無姓有名甚至只有綽號的人物,寓含著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群體代言性質。

魯迅小說中許多經典的人物形象甚至連姓都沒有,或者只有一個綽號,但就是這樣的人物卻以他們的命運起落,刻畫了那個時代的具有普遍意義上的群體性肖像。

某種意義上說,姓在這裡並不重要,甚至束縛限制了主題的表達,於是,先生舉重若輕輕描淡寫地將姓隱去,甚至有時僅僅以綽號出現。這在先生的小說中經常出現,特別是一些配角如九斤老太、七斤、駝背五少爺、紅眼睛阿義、花白鬍子等就是如此,在有些小說中只是以書中的人物只是以身份標識或者體貌特徵去稱呼,比如《示眾》中寫了18個人物,全部都是以車伕、胖小孩、巡警、犯人、禿頭、胖大漢等全是如此,集體展現了看客的“眾生像”。

而就魯迅小說的主角來看,這樣的命名也是經常採用的手法。

比如阿Q,魯迅先生這樣寫道:

我所聊以自慰的,是還有一個“阿”字非常正確,絕無附會假借的缺點,頗可以就正於通人。

這部《阿Q正傳》集中體現了當時的國民劣根性,這種“精神勝利法”至今還經常被人提及,而Q字這個符號不僅形象化地展示了當時的人物留著小辮子的形象,同時也隱含著問題(Question)的意思,可謂一舉多得。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又如狂人,在《狂人日記》中魯迅開篇寫道: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餘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至於書名,則本人愈後所題,不復改也。七年四月二日識。

在這部批判封建社會“吃人”現象的小說中,魯迅先生僅以狂人而命名主角,這樣的手法更突出了當時思想啟蒙者的悲哀,深度刻畫了這個群體在當時不為人認可的窘境,寫出了當時封建禮教制度強大的慣性力量,蘊含著一種無法言說的悲情,強化了整個小說的批判力度。

還如在小說《祝福》之中祥林嫂這樣的一個形象,作者刻意虛化了祥林嫂的姓:

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沒問她姓什麼,但中人是衛家山人,既說是鄰居,那大概也就姓衛了。

祥林嫂這個稱呼很顯然化自“吉祥如林”這樣一句吉語。反其意而用之,更襯托出其濃厚的悲劇性,顯示出舊社會底層婦女身不由己的命運,而去掉子虛烏有的“衛”字,似乎寓意著衛守不住這樣的美好之意。

此外,小說《故鄉》中的閏土、《傷逝》中的涓生也是如此。

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小說之中無姓之輩,其實更是為了深刻詮釋帶有普遍意義的某類群體的集體性的命運,這種不寫之寫體現出高超的技巧性,就像繪畫中的留白一樣,以無寫有,箇中奧義令人深思。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各有千秋的姓氏,反映出某種群體的集體個性特徵。

魯迅先生的小說眾生相中,還有一類人物有名有姓有板有眼,看上去或者一本正經或者略顯荒誕不經,但其實以匠心獨運的千秋筆法,明面下的姓氏背後,昭示著某一類群體的集體性的個性以及他們的命運底色。

最經典是小說《藥》中的取名。這是經常被人們拿來說道的例子,書中主要線索一明一暗互為印證彼此的境遇,而各自的姓氏分別為華和夏,合起來即為華夏,其寓意代表著中國,而且又隱含著當時中國落後民眾和革命先驅的這兩類典型群體。而夏瑜更是以秋瑾為原形,有人以諧音“夏逾”即“秋近”之意而解,不過此意似乎從屈原《九章》中“懷瑾握瑜”一詞解釋更為貼切,瑜和瑾都是美玉,象徵著革命先驅的高潔情懷。而這部小說之中的滿臉橫肉的康大叔,其姓氏之“康”又有著強烈的反諷之意,華小栓吃了烈士夏瑜之血浸染的人血饅頭之後不僅沒有康復,反而不治身亡,緊扣著這篇小說的題目《藥》的主題,發人深省。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通過姓氏的字面含義以反諷的形式去反映某一群體的特點,同時以名字強化這樣的反諷意味是魯迅小說中人物命名的另一常用模式。

比如小說《高老夫子》中的主角高爾礎名字化自俄國大文豪高爾基,但這位高老夫子卻是一個不學無術之徒,打牌、喝酒、看戲、跟女人倒是在行,於是在被女子學校聘請為教員的時候急的臨時抱佛腳,很顯然這第一堂課上的亂七八糟落荒而逃,不過在接下來晚上的那場牌局中以本名高幹亭現身卻是順水順風贏了不少。很顯然,這個

高姓在這裡有著一種譏諷的意味,在正經的學問上不學無術但在牌局上的確高人一等。

再看小說《端午節》中的主角方玄綽,口頭禪就是“差不多”,這個很油膩的人物其實很圓滑,冠之以方姓有著很明顯的譏諷之意。與名字連起來看,名字中的“玄”字有著玄乎其玄的意味、“綽”字又隱隱約約之意,其諷刺的寓意就更濃了。這部小說中還有一個人物就是方玄綽向他借錢而不成的金永生,其姓其名的寓意也很顯然帶有諷刺意味。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對一些悲劇性的舊社會的文人,魯迅在小說中給他們的姓和名也很有特點,有一種哀其不幸的悲憫中寓含著諷喻之意。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孔乙己了,其姓孔直接對照孔子之姓而來,書中這樣寫道:

因為他姓孔,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這半懂不懂的話裡,替他取下一個綽號,叫作孔乙己。

除此之外,在小說《白光》中主角陳士成也是一個與孔乙己有著類似命運的悲劇人物,在科舉的路上考了十六回均是鎩羽而歸,於是精神大受刺激的他在一個晚上循著“白光”去山中尋寶而墜在城外西門十五里的萬流湖中溺水身亡。這個悲劇人物姓陳,這裡“陳”字本意含有舊的意思,隱含著對舊社會中科舉制度的辛辣諷刺,而“士成”這個名字更是反諷著主人命運之悲,與孔乙己這個名字異曲同工,這種迂腐冥頑窮困潦倒的“士”階層人物代表,其形象寄予著魯迅深深的同情之意的同時,也深刻揭露並無情批判了以科舉取士為核心的封建文化教育制度。

可笑的人各有各的可笑之處,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之處。魯迅在小說中以姓氏的釋義,以反諷的手法去一針見血指出了這其中的荒謬邏輯。

從“你哪裡配姓趙”說起,淺論魯迅小說中的人物姓氏之寓意



魯迅的小說具有一種穿越時間的力量。在這些經典名篇的背後,其中各色人等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更寓含著某種群體的集體宿命,而從其姓氏中就可以大致揣摩出其中的端倪,舉重若輕,要言不煩,確乃非高手所不能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