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死前親手殺死五六名魏軍,戰鬥力是否沒有充分發揮?

891536008


那當然,《三國演義》裡姜維可是打得老年的趙雲大驚失色,心想竟然有這等人物。後來,姜維和鄧艾數十回合平手,鄧艾又和文鴛五十六十合平手,姜維接箭反射郭淮等等戰例,證明姜維在小說三國後期中,擁有頂尖高手的實力。不過,姜維臨死前,手刃五六人,才被殺死,這是出自《三國志.鍾會傳》。也許羅貫中不願意看到姜維如此死去,便在小說中描述姜維臨死前,連續兩次“心絞痛”,最終大叫一聲“吾計不成,乃天命也”,自刎而亡。那麼,歷史上,姜維殺了五,六人,是盡他全力了嗎?



這要從姜維的“計謀”說起了,鄧艾打敗綿竹的諸葛瞻,進軍雒城,劉禪就投降了。然而,姜維等人是不甘心蜀漢就此滅亡的,所以姜維投降鍾會,其實是圖謀復國。後來,恆溫伐蜀,在成都塵封的資料裡發現了姜維寫給劉禪的密信,裡面只有幾個字“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當然,姜維此計本身難度就很大,因為姜維利用鍾會對他的賞識,鍾會則利用郭太后的遺命,想借擁護曹魏來凝聚人心。可惜,反對司馬氏掌權,“淮南三叛”的高潮已過,莫說姜維的復國,單單鍾會的反叛都難於成功。但是,姜維不但要做,而且還要快做,因為司馬昭已經進駐關中了。



所以,最大的威脅鄧艾被囚後,鍾會和姜維就開始行動。鍾會打算把所有的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和蜀漢故吏控制起來,以太后的名義策反他們,不從者再棒殺大坑中。然後,控制整個軍隊,再讓姜維領兵五萬出斜谷,謀取長安。但是,由於鍾會親信丘建的出賣,眾牙門親兵和胡烈等人,都知道鍾會想在朝堂會議上棒殺他們,於是都不用督戰隊,奮力反擊《三國志.鍾會傳》。姜維率領鍾會左右奮戰,殺了五六人後,才被殺死,鍾會隨後也被殺。由此可見,姜維的武藝是肯定高於鍾會的,因為鍾會並沒有殺人記錄。



那麼,姜維為什麼才殺五六人呢?第一,寡不敵眾,能殺五六人不少了。第二,圍攻上來的未必就是士兵,可能是牙門一類的軍官。第三,圍攻鍾會,姜維的軍隊是直接下死手的,因為這兩人是要他們的命。第四,姜維一面抵抗,一面還要護著鍾會(復國的唯一資本了),影響了發揮。第五,姜維可是六十二歲高齡了。所以,要說盡全力,當時情況下確實也盡了全力,不過不代表姜維的最高的武藝。俗語說,藝高人膽大,武藝高強才是前提。而當姜維被殺後,眾人剖腹取膽,膽如斗大《三國志》注引《魏晉世語》。


大飛熊騎士


因為姜維死之前並不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殺敵的,而是他在和鍾會開會密謀的時候遭遇魏軍兵變的時候而戰鬥的,所以姜維作為一個六十二歲的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又怎敵得過強壯和眾多的魏軍。




所以在他死的時候,幾乎是一個人在敵軍的包圍中戰鬥的他並沒有帶多少部下,而又不是在兩軍交戰的時候,並不能充分發揮他的才略,所以姜維在死的時候僅僅殺死五六名魏軍,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他並不是率軍作戰的,如果他是率軍作戰的話,那麼可以完全可以憑藉他的謀略,斬殺更多的魏軍,不可能這樣草草了事,因為發生魏軍兵變這個事情,是一件突發事件,姜維事先並沒有做過多的準備,而是在匆匆忙忙中就遭遇絞殺,所以他是作為一個六十二歲的老人其戰鬥力,可謂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遭遇突發事件,這種始料未及的事,即使是姜維有再大的能力,然而他的部下又不在身邊,僅憑他所率的幾個親兵在和鍾會在密謀造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又怎能敵過如狼似虎的魏軍呢?要知道他死的時候已經六十二了,已經不再是壯年了,即使是壯年,面對魏軍的包圍,又無援軍,也無力迴天,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盡失。


中流擊楫


正史上的姜維死的很憋屈,本想繼承老丞相諸葛亮的遺志,北伐曹魏,匡扶漢室,可不成想自己的主公劉禪,輕易投降了鄧艾,並下令蜀軍投降。姜維等人被迫選擇向鍾會繳械,並試圖煽動鍾會謀反,藉機恢復蜀國的統治。

鍾會收降了姜維後,自以為如獲至寶,原本就像擁兵自立的他,也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過,令鍾會沒有想到的是,儘管他扳倒了鄧艾,佔據了成都,還是沒能實現擁兵自立的野心。此事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詳盡的記載:

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會既構鄧艾,艾檻車徵,因將維等詣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欲授維兵五萬人,使為前驅。魏將士憤怒,殺會及維,維妻子皆伏誅。”——《三國志》卷四十四

按照正史的記載,當時鍾會和姜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宛如當時劉備初逢諸葛亮一般。在鍾會眼中,姜維比起中原名士諸葛誕(字公休)、夏侯玄(字太初)還要強。所以,手握重兵的鐘會,在姜維的煽動下,先誣陷鄧艾,後又佔據成都,並決定撥給姜維五萬兵馬,作為前驅。結果,鍾會的做法引發了魏國將士的不滿。

在兵變中,鍾會和姜維被殺,而姜維的家室也盡遭屠戮。久經沙場的姜維,面對譁變的曹魏將士,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勢必會奮力反抗。不過,這場戰鬥終究是實力懸殊,鍾會和姜維身邊的死士也不會太多,因而鍾會和姜維很快便被殺了。關於這場戰鬥的細節,在《三國志》中也有記載,其中姜維的表現也頗為英勇: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斬維,爭赴殺會。——《三國志·鍾會傳》

當時,作亂的魏國軍士把鍾會和姜維等人包圍起來,可姜維卻能“手殺六五人”,足見其英勇。此外,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曾引據《魏晉世語》之說,指出姜維死後曾遭魏軍剖屍取膽:

“維死時見剖,膽如鬥【升】大。”——《魏晉世語》

《魏晉世語》雖非正史,但其中記載了不少名人軼事,可作補史之用。裴松之在為《三國志》作注時,曾多次引用,亦足見其史料價值。就《魏晉世語》來看,當時的戰鬥當頗為慘烈,姜維斬殺數名魏軍將士,自然也會遭到報復,死後被剖屍取膽,或當可信。

到了明代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大量描繪了主帥捉對廝殺的情節,樹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三國演義》中的姜維受諸葛亮親傳,且武藝超群,算是三國後期的名將。只是,即便是這樣的勇將,在重兵圍困期間,卻被描繪成了揮劍自刎的悲劇人物。

作為三國後期的猛將,姜維在遭受重兵圍困的情況下,尚能拼死擊殺數名魏軍,堪稱英勇。可惜在他力戰而死後,不僅自己被剖屍取膽,連自己的家眷也一併遭到屠戮,這樣的結局倒也著實令人扼腕嘆息。


夕陽下的晚楓


姜維臨死殺死五、六名魏兵,是否戰鬥力沒充分發揮?



應該是沒有發揮到位,以姜維武藝,如果在正常情況下,展開對打,起碼斬殺二十多人不成問題,要是姜維青壯年時,可能會更多。



當年姜維北伐時期,曾經戰平過鄧艾,鄧艾又打平過文鴦,十八歲的文鴦,簡直就是趙子龍再世,可惜拼殺一場,最終投向仇家。其實,姜維青年時,真的就幹退過老年趙雲。由此可見,姜維的武力不是一般的強。不過,就當時情況看,姜維已年近六旬,用盡了全力。



姜維死前手刃五、六名魏軍,是鍾會傳中記載:【 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眾既格殺維,爭赴殺會。】這裡很簡單,說眾魏兵圍毆,混亂中殺了姜維後,爭相去殺鍾會。在演義中,羅先生增加了一個情節,就是姜維在最後時刻,心疼加劇,無力再戰,仰天長嘆後,自殺身亡。 看三國演義第119回:【會令閉上殿門,使軍士上殿屋以瓦擊之,互相殺死數十人。宮外四面火🔥起,外兵砍開殿門殺入。會自掣劍立殺數人,卻被亂箭射倒。眾將梟其首。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宮中死者數百人。】



當時,姜維準備對不服魏將動手的大殿,已經被魏軍士兵們包圍,情況十分危急, 鍾會令衛士們爬上屋頂,揭瓦應對。但部分魏兵已經砍開殿門,衝入大殿。鍾會親自拔劍上陣,雖殺了幾人,卻被亂箭射倒,被拘押的魏將,也動起手來,割了鍾會頭顱,姜維拔劍參戰,往來衝突,這時候,心疼突然加重,自覺抵抗無望,隨即仰天長嘆,自刎而死。



姜維的復國之計,雖然費盡心思,也很奇妙,但存在天然缺陷。你看,直到最後,仍“率會左右戰”,並不是蜀軍,更不是姜維自己的親信。因為這計策,只能秘密暗中操作,無法動員、依靠蜀軍參與,企圖利用鍾會和魏軍軍官矛盾、不明真相的魏軍士兵、假造謠言,引發混亂、挑逗相互殘殺,姜維乘機鑽空子,但這不確定性太大,超出了姜維自身控制能力。



因為真相總會大白,那時的魏軍士兵有十多萬,而蜀軍由於劉禪投降,組織解散、人心混亂、擔心家屬、憂慮親人,根本不想啥復國,關鍵時刻,缺少能依靠、出死力的人,已經沒有戰鬥力。姜維即使再多殺些魏軍士兵,也不起啥作用了。(617)


流譽後


不是沒有充分發揮,是根本無法發揮。

姜維武功了得

姜維可謂是文武雙全,在三國時期,與眾多大將交鋒,皆有不俗表現。特別是與常勝將軍趙子龍對戰中的表現可窺斑見豹。交鋒時,雖然趙雲年紀已長,但三國時期武功有一呂二趙三典韋之說,在呂布、典韋被殺後,可以說老當益壯,無人能匹敵。在與姜維交鋒時,處境危急,被偷襲不想戀戰,但也表現出大驚,《三國演義》中描述: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施展不出幾招之內將對手挑於以馬下絕技,可見姜維實力不是一般。


生死關頭患病

但被殺時正好是生了急病,書中描述:”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蘇。“”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正在生死交關時,患了病,暈倒了,而且越著急病情越重,無法堅持戰鬥,又不想做階下囚,於是拔劍自裁。真是天絕姜維啊!

生死關頭姜維為什麼會生病呢,是不是看到謀反事情敗露為了面子裝病,當然不是,恰恰是姜維為了復國大計,思慮過重,心焦氣躁,當發現絞盡腦汁謀劃多日,結果滿盤皆輸時,急火攻心,生了急病,無法發揮戰鬥力。

姜維得了什麼病

應該是急性膽囊炎。”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其膽大如雞卵。“首先糾正一下民間錯誤說法,人的膽子大,是因為膽囊大,這個無任何科學依據的。正常人的膽不可能”像雞蛋“那麼大。當時所說姜維心疼病,其實是膽囊炎引起的聯鎖反應,當時姜維因為急火攻心,得了急性膽囊炎,膽囊腫大,導致全身痙攣,無法戰鬥,能砍殺幾名士兵,也是用盡全身體力,拔刀自刎,沒有辱沒一生英名。

姜維,一代智勇雙全豪傑,壯志未酬身先死,你對此有何高見?


聾王異史


親手格殺五、六人,是史料當中對於姜維最後一戰的記載,但卻也是一段頗為尷尬的記錄,作為蜀漢晚年級別最大的統帥,竟然已經到了需要親自上陣殺敵的地步,可見在姜維的最後時刻,他幾乎已經淪落為孤家寡人,最後時刻只能靠自己的個人武力,來挽回蜀漢王朝和蜀漢軍隊最後的榮譽,更為諷刺的是,他還是降將出身!



儘管公元263年,曹魏集團發動的滅蜀之戰頗具戲劇性,連司馬昭自己都沒有預料到一次完全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的對外戰爭,竟然在幾個月的時間就將幾十年都沒有消滅的蜀漢政權滅亡,儘管這一時期蜀漢集團的局勢也的確到了絕對危險的地步,隨著漢中的失守蜀漢集團北方的門戶已經大開,隨著鄧艾700裡偷渡陰平,綿竹關之戰殲滅諸葛瞻,蜀漢集團除了南中地區和東部防線還有少量軍隊可以使用之外,也就只剩下劍閣的姜維和他的五萬軍隊,而隨著曹魏大軍兵臨成都城下,也註定姜維將失去後勤的供應,因此面對劉禪的投降,無奈的姜維也只能服從命令向鍾會投降。

但不甘心成為降將,眼看蜀漢政權走向滅亡的姜維仍然密謀進行最後的奮力一搏,策反鍾會引誘其率軍造反成了他最後的戰略計劃,按照姜維的佈置,如能成功將會掀起曹魏集團內部的混亂,即便叛亂不成也要儘可能讓深入蜀地的曹魏十餘萬軍隊互相殘殺,自己可以聯合蜀漢原有的舊勢力重新展開復國行動,將曹魏的軍事力量徹底從蜀漢的版圖內驅逐出去,蜀漢政權的光復之日也即將到來,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千算萬算的姜維還是忽略了一樣,在司馬家族既高平陵之變後十幾年的時間裡,早已將反對司馬家族的力量清除殆盡,縱然國內還有一定的反對力量,但早已掀不起風浪,也註定了這場叛亂將會以更大的譁變收場。



面對鍾會的慫恿,曹魏十幾萬滅蜀大軍竟然無人響應,以至於鍾會和姜維被迫將軍隊的大量中高層軍官囚禁,企圖逼其造反甚至必要情況下將其殺死接管所有兵權,可早已喪失軍心的行動只會引起更大規模的譁變,鍾會叛亂的消息傳出後,作為這隻十幾萬大軍的統帥,鍾會不但沒有駕馭住軍隊反而遭到各路部隊的聯合圍剿,而這個時候站在他身邊的竟然只有區區幾百個親兵,數百人面對十幾萬大軍,最後的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讓後人比較疑惑的是,在這起叛亂中姜維曾經直接掌管的五萬蜀漢軍隊並沒有在叛亂中出現,甚至最後留在鍾會軍營的姜維遭到四面圍攻時,他的身邊也沒有太多數量的前蜀漢官兵,似乎這五萬大軍在一夜之間憑空消失,這數萬官兵沒有在這關鍵時刻派上用場,也成為了姜維失敗的重要因素,那這五萬官兵究竟去了哪裡?也成了史書中沒有記載的謎團。



也許姜維在投降之後,鍾會為了避免掀起更大的動盪,將姜維留在了自己的軍營,並且拆分調走了姜維手下的軍隊,至少從姜維策反鍾會成功這一點來看,在姜維投降後他似乎始終留在鍾會的身邊,否則鍾會不會僅僅根據遠距離傳信才選擇造反,另外也是姜維太高估了鍾會以及曹魏內部的反司馬力量,並沒有及時聯繫自己原有的軍隊,以至於叛亂髮生後鍾會姜維等少數人就立刻遭到曹魏大部隊的圍攻,而遠在外地的前蜀漢軍隊,根本來不及展開救援。

所以當自己的計劃破產並且遭到對手大部隊的圍攻時,確定已經得不到任何增援的姜維只能憑藉自己的個人武力來捍衛一個軍人最後的尊嚴,以自己的生命來續寫蜀漢最後的記錄,已經年近六旬的姜維在幾乎已成為孤家寡人的環境下,面對曹魏大部隊的圍攻仍然能單兵反殺五六人,也足以證明姜維的血性和作為統帥的個人能力,縱然已經明知自己將會失敗,也要用自己的生命來彰顯蜀漢集團最後的血性!從姜維最後被曹魏官兵分屍來看,在這場最後的搏殺中,姜維一定展開了最激烈的反擊,也造成曹魏官兵也選擇毫不留情的下死手,在這場冷兵器的搏殺當中,四面遇敵的姜維最終被曹魏官兵以極其殘忍的方式亂擊殺死!


遼寧資深球迷


姜維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但是他並非原本是蜀國的人,他是魏國的降將。後來臣服於蜀漢。姜維十分厲害,諸葛亮也認同他的軍事才能和武力,膽識也十分過人。諸葛亮五次討伐,在諸葛亮死後,姜維也就九伐中原,所以也有人稱姜維是諸葛亮的接班人。

雖然說並未討伐並未成功,但是他也算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加上那時候有個說法: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姜維。這就代表姜維的實力很厲害,而且大家都認同,可是這樣的一個人,卻有一種說法:說姜維死前親手殺死五六名魏軍。所以我們來分析下情況:

姜維在投降了蜀漢之後,得到了諸葛亮的認同。雖然是降將,但是姜維一心想要恢復漢室,這比蜀漢的將領更加稱得上是蜀漢人。但是在諸葛亮死後,一切都變了,諸葛亮是蜀漢的軍師,劉備在世時,十分相信重用諸葛亮;在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諸葛亮也是權臣,雖然做決策還是需要得到劉禪的同意,但是也是有權利。但如今,諸葛亮不在了,軍中沒有相信的人。而劉禪此人十分昏庸,寵信宦官,在他的繼位下,蜀漢的局勢迎來了下坡的趨勢。

後來魏國將領鄧艾偷渡到陰平,直達成都,偷襲蜀漢皇帝劉禪,劉禪投降。此時的姜維和將士們還在抵抗著鍾會的進攻。皇帝是一國之主,皇帝都投降了,所以將士們極其憤怒,劉禪還下令叫姜維和其將士全部投降。

姜維一心繫蜀漢,對於劉禪的做法當然很不認同,但由於他是皇帝也只能遵守了。姜維忍辱負重。姜維在投降了鍾會後,鍾會並不像對待俘虜那樣對待姜維,姜維的待遇很好,每次出入都能跟鍾會坐同一輛車子。後來,鍾會抓住了鄧艾,反叛的時機到了,也準備給姜維五萬兵馬並讓他當先鋒。可惜東窗事發,鍾會被殺,姜維也被殺了,姜維的妻子也被一律誅殺。

死前,姜維只殺了五六人,這樣子的武力和戰績不能堪比一個著名將領。據記載姜維面對憤怒的魏軍只殺得五六人,戰力應該是極限,如果是心存恐懼的魏軍,打起來一人能殺幾人,但是面對憤怒的魏軍,打起來已經說明姜維的戰鬥力已經不小了。


WarOH協虎


以姜維的武力值,自張郃、魏延死後,可以算得上是後三國時代的天下第一戰將了。

列一下演義中姜維的單挑戰績,主要依據是《三國演義》:



初次亮相就把趙子龍擊退了。雖然有客觀原因,但趙雲對姜維的武藝十分讚賞,誇他槍法“與他人大不同”。
那麼,從演義中的記錄,鄧艾偷過陰平關,後主投降。姜維假降鍾會,設下一石二鳥之計,但風聲走漏,被魏將圍攻,姜維力戰,心臟病發,自刎而死。

那麼我們分析,如果憑姜維
的正常情況下武力,這樣的圍攻其實不在話下,他完全能夠脫身而去,他以前遇到的險情很多了,總能放出大招,扭轉局面。但這時,他是步戰,只拿著一柄劍,又恰好心臟病犯了,無法撐持下去,又不願被俘,就拔劍自刎了。

再來看看姜維的領兵戰績,主要依據是《三國志》:


姜維對付郭淮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總能佔到便宜。

曹爽是個將二代,軍事水平很一般,姜維收拾他很容易。這次蜀軍採取了以前鎮守大將魏延的戰術,將魏軍擊潰。這兩次對付郭淮和夏侯霸,姜維仍然能夠從容應對,魏軍還是拿他沒辦法。

魏軍中來了個鄧艾,這小子不簡單,識破了姜維的詭計,姜維這兩次的戰鬥不理想。姜維又一次展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把魏軍打得大敗。
司馬懿掌權,魏軍大將夏侯霸來降,在他的配合下,姜維取得了勝利。

但鄧艾又來了,在段谷重創了姜維。因為這次戰鬥,姜維還引咎自貶,還受到蜀國君臣的質疑。後期姜維其實可以調動的兵力已經受到很大限制,這也使他無法正常發揮自己的能力。一平一負,意味著雙方實力的天平已經向魏國一方嚴重傾斜。

再往後,姜維一直在劍閣牽制鍾會大軍, 鄧艾率奇兵偷渡陰平 ,蜀軍涪城守將馬邈投降 ,諸葛瞻父子也壯烈戰死, 後主開城投降。

戰績分析:

姜維共領兵進行大小戰役12次。

勝利5次:大勝3次,小勝2次。

平手4次

失敗3次:大敗1次,小敗2次。

姜維失敗的3次戰役中,對方的將領中都有一個人――鄧艾

我們分析:這個鄧艾對姜維的戰術特點是做過專門研究的。而且,從兩人的作戰風格上來看,都敢於用奇冒險。姜維三次敗於鄧艾,也說明他的作戰特點已經完全被對手所掌握了。

總結:

在後三國時期,姜維無疑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蜀國人才凋零,國力衰弱,而他的肩上卻承擔著與國力不相匹配的理想和重任。

他勝利過也失敗過,但他的敵人主要是憑藉強大得多的國力和軍力。如果把鄧艾和鍾會放在姜維的位置上,真能夠比他幹得更出色嗎?

姜維忠誠於國家和君主,繼承了先師的遺志,耗盡自己的心力和生命,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不顧委屈,冒著生命危險去策劃和實施復辟的計劃,最終天意弄人,功敗垂成。

姜維是個優秀的將領。他對得起先師的教導,對得起自己做為軍人的榮譽和尊嚴。


饞嘴肥貓鏟史官


應該說姜維的武勇確實不凡,畢竟在三國那個武將倍出的年代你的武力差了都不好意思領兵衝鋒,但這所謂的武力高低指的是一對一或一對二,如果你身邊圍滿了敵人,那再強的武力也發揮不出來,雙拳難敵四手這個道理在什麼年代都一樣,在姜維最後的那個夜裡,他的身邊一定圍滿了想殺他立功的魏軍,畢竟他和鍾會是頭號目標,殺他們倆的功能最大,可以想見他的周圍一定被圍了個水洩不通,在這必死的情況下姜維還殺了四、五名魏軍,估計他也已經以必死之心超水平發揮了吧!


酒後看歷史


古裝偶像片看多了吧,姜維是蜀漢的大將,又不是普通士兵軍中小校。他就算臨死前殺五六百魏兵又有什麼用,蜀漢能復興嗎?他可以利用鄧艾達到目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