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智謀奇書----《素書》

《素書》,中國謀略第一書,乃智慧之禁果,治人之兵法,成功之操典。

讀此書可為帝王者師,張良,得隱士黃石公所傳此奇書《素書》,用之,遂輔佐劉邦,成就霸業。

自古凡成大事者,莫過於良師益友指點迷津,身體心智健康成熟,社會時勢之機遇把握,自然規律之瞭如指掌,社會法則之遊刃有餘。此乃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千載不變之定理!《素經》奇書!道人慾而明天理,述陰陽而導正義。小者,習之可律己;大者,習之可立業;為人君者,習之則治國治世。

古今智謀奇書----《素書》

《素書》不僅包含治國安邦的大謀略,更有修身處世、為人之道的小智慧,可謂句句箴言,切中要害,一針見血,讀來如醍醐灌頂、豁然頓悟,其對人生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很值得有識之士、有志之士一讀。

《素書》有如下的話,令人歎服: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鑑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苟免,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傑也。

《素書》 - 內容簡介

《素書》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這樣一本薄薄的書,卻在中國謀略史上佔據重要地位。書中語言高度精煉,字字珠璣,句句名言,內蘊豐富,思想深邃。書中對人性把握精準獨到,對事物變化觀察入微,對謀略點撥恰到好處。參透書中道理,並身體力行之,肯定能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古今智謀奇書----《素書》

黃石公,戰國末期的大智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隱士,真實姓名已不可考。其弟子張良曾以谷城山道路旁邊的一塊黃石頭,拿回家供奉起來以紀念恩師,故後人稱此公為黃石公。著有《素書》、《三略》等書。舊史相傳。黃石公寫成此書後,四處尋找可傳授之人,見到張良後認為其才可造,所以將書傳給了張良,並說“讀是則為王者師”。果然,張良只不過用了書中十分之一、二的智慧就幫助劉邦成就了大事業,官封留侯。但張良一生也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傳播此書,故而死後隨葬墓中。又過了五百多年,西晉時天下大亂,有人盜掘漢留候張良之墓,在頭下的玉枕中發現了此書。書上有條類似咒語的秘戒:“不許將此書傳與不道、不神、不聖、不賢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傳,亦受其殃。”從此《素書》流傳人間。

《素書》是作者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全書六章共講了五個問題,茲簡介於下。

一、闡明瞭作者的思想體系,即道、德、仁、義、禮五位一體,密不可分,及'潛居抱道,以待其時’的處世哲學。

暗示讀者,只要具備道、德、仁、義、禮五種品格,再逢機遇,定可建絕代之功,極人臣之位。

二、闡明瞭作者用人的原則。作者依據才學之不同,將人才分為俊、豪、傑三類。是故其無異儒家的理性意識及道德水平的準則。作者認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危莫危於任疑’、'既用不任者疏’、'用人不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等等,都是來自生活的總結,有著指導性意義。

三、作者從思想和行為兩方面提出瞭如何加強個人修養的意見。'博學切問’、'恭儉謙約’、'近恕篤行’、'親仁友直’等,反映了儒家的道德意識;'絕嗜禁慾’、'抑非損惡’、'設變致權’、'安莫安於忍辱’、'吉莫吉於知足’等,又具有道家思想的成分,儒、道兼收幷蓄,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的包羅萬象。

四、作者總結安邦治國的經驗。作者認為'短莫短於茍得’(反對短期行為)'後令繆前者毀’(政策必須備有連續性)'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失民心者失天下)'有道則吉,無道則兇。吉者百福所歸,兇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反映了作者的天道意識和非神觀念)。這些,對於後人參政有一定的啟發。

五、作者闡述了他自己的處世之道。我們中國人的政治是人治的政治,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事業能否亨通的關鍵。作者提出'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輕上生罪,侮下無親’、'上無常守,下多疑心’、'近臣不重,遠臣輕之’等,都給如何處理好各種關係提出了借鑑。

古今智謀奇書----《素書》

大凡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都是以'人’為主體的活動,都和個人的修養,能否協調好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古人看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程序是不可打亂的,因此將'人’的問題放在首位。國人認為,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是軍事的高度集中,是一種高層次的軍事。'敗莫敗於多私’、'陰計外洩者敗’、'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等,對於指導政治或軍事行動,有著同樣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