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開經語

宣道貴德抱無得一 行善利生濟世救人

虛靜恬淡寂寞無為 知強守柔神定氣閒

求真返樸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無名玄同無礙 上德無己法雨無邊


學習道德經,開啟大智慧

客觀=無心?

西方邏輯學最大的威力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頓等科學巨匠在16世紀以來開創的科學進步和後來的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徹底改變了這個世界,並將繼續下去。科學發展是建立在邏輯學推理和科學觀察的結合基礎之上的。在哥白尼、伽利略之前,人們相信從幾條不證自明的公理、原理可以推導出一切真理(這是歐氏幾何學的影響),所以科學一直沒有進步,只有等到推理與觀察聯姻才產生輝煌的成果。

推理是陰,觀察是陽,一陰一陽結合,威力巨大。貌似孤立的存在(陰和陽)一旦結合,就會改變世界。天文是哥白尼的業餘愛好,他本身是一位神學家。偉大的科學家很多是業餘人士,主修神學和其他職業。古希臘人對普遍問題和邏輯學的熱忱和西方人對實驗驗證的熱忱終於匯合,世界由此改變。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如果只有一種熱忱,不可能改變世界。這是一個重要的結論。科學橫掃一切,西方邏輯學橫掃一切,今天,人人都成為了科學和邏輯學的信徒。當科學走到了十字路口,物質、科學、決定論、客觀的定義和認識的本質正在受到挑戰。莊子擔憂的問題出現了,你只留下了幾個相同的術語(名),內涵(實)已經消失了。

幾率=玄+妙?

第一個挑戰:客觀性和決定論。科學取得輝煌勝利的時代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對客觀性和決定論的挑戰。客觀性是科學的第一準則,科學是完全拒絕主觀性的。因為客觀性,所以答案是唯一的,是決定論的。每個人的心理活動不一樣,而且有利益動機,因此科學絕對不能相信人的心理,只有相信觀察和可重複的實驗結果,只有相信邏輯推理。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決定論是科學的基石。客觀性和決定論奠定了科學的絕對權威,超過了信仰的權威。愛因斯坦雖然引入觀察者效應,使科學的客觀性準則受到挑戰,但科學的決定論準則還是堅持住了。托馬斯·楊1801年的雙縫實驗產生了明暗相間的干涉條紋,人們疑問光粒子是如何穿過雙縫而形成干涉條紋的?這涉及光的性質牛頓把光視為粒子(particle),如同微小的球體,光線就是一組微粒流。同時也有其他科學家提出光是波,而不是微粒流,但這種聲音在牛頓的光環下暫時消失了。

雙縫實驗再次證明光具有波的屬性,從此光是波的概念逐步佔據上風。但1905年愛因斯坦研究普朗克的黑體輻射理論後,提出光是粒子,稱為光子,成功解釋了黑體輻射的量子特性。從此光被認為既具有波的特性,又具有粒子的特性,被稱為波-粒二象性,光的這一奇異特性讓人墜入雲裡霧裡。1924年德波羅意提出

物質波的假說,任何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後來得到證實。從此波-粒二象性成為共識。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波是連續性的,量子是不連續性的。能量是一分一分的,如同車位是一個一個的。連續性如同一條無限長的泥鰍,或者就是音符。波和粒子之爭就是車位和泥鰍之爭,最後的結論是既是車位又是泥鰍。但科學家無法理解為什麼

光既是波又是粒子,因為二者是矛盾的。

哥本哈根學派(波爾、海森堡、薛定諤等年輕一代科學家)提出觀察態的概念,即光在觀察時呈現粒子的確定性,非觀察態時呈現波的非確定性光受到“觀察”的影響,觀察會影響被觀察物的存在狀態,被排除的主觀性又幽靈般的回來了。光粒子不觀察時,它會同時通過雙縫(因此會產生干涉條紋),觀察時則會選擇一條通過(因此不會產生干涉條紋)。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因為人的觀察造成的,不觀察就沒有波-粒二象性。這是對波-粒二象性的量子力學解讀。人們認識到,原來觀察如此重要,會改變觀察結果。經典力學的客觀性還存在嗎?波爾就這樣來演繹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多麼像老子的妙-徼二象性,老子強調“觀”)。愛森堡提出了測不準原理,進一步把測量的影響力(干擾觀察物)提高到理論的高度,人不能同時提高觀察的速度和位子精度,二者互相影響。

科學家想無限精確的深入觀察的夢想遭受挫折,“自然”不容許你用貪婪的眼睛無限觀察薛定諤的貓出現了,當這隻貓在呼呼大睡的時候,人們在爭論這隻貓是死的還是活的。此刻觀察,這隻貓是死的,下一刻觀察,這隻貓是活的。貓似乎可以死而復活。就是觀察時,貓處於死\\活確定態。但不觀察時,這隻貓處於“非死非活”的非確定態,就是生\\死疊加態。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觀察如同魔術,讓妙變為徼。觀察結束,魔術也結束了,徼又恢復為妙。量子力學誕生了,觀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觀察態\\非觀察態、幾率、疊加態、量子糾纏的新概念頻繁出現,客觀性、決定論搖搖欲墜,物質也逃逸而去。弟子問王陽明,山谷中的花無人觀察時如何?王陽明回答:“同歸於寂

”。堅信決定論的愛因斯坦搖搖腦袋--上帝不擲骰子!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生命=玄妙?

第二個挑戰:生命意義挑戰。生命有意義嗎?宇宙的秘密被科學一件一件揭露出來,人們開始探索基因編輯、人工智能,開始探索大腦的運轉機制,甚至探索意識、愛情、信仰的物理學機制。阿爾法狗已經打敗人類圍棋高手,人類的邏輯思維能力現出了原型,人類的價值何在?生命的價值何在?

科學使信仰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所以在早期教廷把科學視為摧毀人類信仰的魔鬼。

科學與教廷的衝突延續了400年。在科學家認為最後取得勝利的時刻,忽然發現科學無法回答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一下捅了馬蜂窩。人們發現人類的信仰是根深蒂固的,二十世紀後半葉後現代主義信仰在社會生活中又重新變得重要。科學目前無法回答意識是什麼,大腦的秘密也遲遲不能解開。人類擔憂,一見不再見,一旦真正解開人類大腦的秘密,人類就會失控,科幻小說擔憂大腦的秘密會被個別人或少數人用於控制人類全體。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大腦是人類最後的私密處,一旦被科學暴露在陽光下,後果不堪設想。這是科學倫理學的擔憂。另一方面,基因編輯技術不斷深入,人類疾病都可以被攻克,衰老密碼也可以被破解,人類壽命將大幅度延長,150歲,甚至500歲、1000歲都不是極限,“千歲悟道”的可能性正在走來。《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哈拉里預言,人類將最終接受“生命是毫無疑義”的結論,然而毫無疑義的長久活著。

這多麼可怕!自古以來每一個人活著,都接受了“生命是有某種特殊意義”的暗示,這是看不見的心理支撐力,是求生的意志和生命美好所在。難道科學最終會告訴我們生命是毫無意義的嗎?如果科學最後的結論就是如此,那麼絕大部分人會拒絕科學帶來的物質利益而寧願回到科學尚未開啟的時代。尋找生命意義的難題無法交給科學,科學也不會接受這個任務。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物質=徼?

這是現代科學和西方邏輯學的二大挑戰。國學的道怎麼來回答二大挑戰呢?我們聽到老子發出二聲哈哈大笑,第一聲是針對“非生非死”的疊加態的,第二聲是針對生命的意義的。

一聽到非生非死的疊加態,老子就從玄同大定中出定了。老子說:“有物混成”,道是混成的,不能分割的,認識就是分割,五官就是分割道體的五把刀,就是鑿死混沌的鑿子。疊加態就是混成,就是不可分割,不可觀察,觀察就會失真,所以說“大制不割”。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老子早就告誡過,今天量子力學提出來了。老子說物有妙-徼二態,妙是未顯形、未固化、無邊界;徼是已顯形、已固化、有邊界。觀察得徼,不觀察得妙。得徼則失真,得妙則得真。老子和禪宗反覆教導弟子,真相是“非生非死”、“非有非無”、“非來非去”,你肉眼看見的生死、有無、來去都是妄念,是唯心所造。疊加態無處不在,不是在微觀才呈現,只是你被肉眼誤導了,以為自然是確定態。不,自然就是疊加態。確定態是假象,疊加態才是真相。

量子力學=徼+妙?

第二聲笑聲來了。生命沒有意義嗎?老子的道思維說:不是生命沒有意義,而是你的分割使生命失去了意義。大象的鼻子割下來了,你研究再透徹,已經死了。當你證明生命沒有意義的時候,正是證明你方法錯誤的時候。你認識的“生命”不過是照片,根本不是女士本人。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你認識的生命是觀察的生命,不是生命本身,當然沒有意義。認識對象都錯了,當然會得出荒唐的結論。基因編輯、破解衰老密碼非常好,人的壽命可以大幅延長。但老子道家告誡,不要超過1000歲。人不願在同一個地方呆千年以上,要游到六合之外了。記得千歲悟道的預言。

觀察有徼觀和妙觀之分,徼觀就是分別,妙觀就是不分別。徼觀是有欲觀,妙觀是無慾觀,即禪宗的禪觀。有欲必然分別,無慾才能不分別。生命無比美好。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生命之美是世人無法想象的,只有修道的證悟者才可以領略。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老子說:“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世人心理慾望太甚,“嗜慾深者,其天機淺”(莊子),因此無法欣賞生命之大美。學會減少嗜慾,生命的大美才會像孔雀開屏一樣展開。返樸歸真、少私寡慾、迴歸自然的道思維生活方式與科學發達的結合才是高度文明的標誌。

物莫非指

女士與照片:認識離真相到底有多遠?集體聚餐合影,咔嚓一聲,照片出來了。女士大喊,太醜了,不要這張!嚇一大跳!女士的臉不就是混成的道體嗎?不是疊加態嗎?可哭可笑,可醜可美,有無數態。咔嚓一聲,只有一態。薛定諤為什麼要挖空心思去找一隻貓來?女士的臉不更好嗎!女士的臉本來就是疊加態,只是不注意罷了。萬物都是疊加態。肉眼看起來都是徼(有邊界的物),玄照妙心看起來都是妙你看成徼就是確定態,看成妙就是疊加態

,薛定諤的貓增加戲劇性罷了。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觀測結果與本來狀態有不可逾越的鴻溝,但人們錯誤把觀測結果與本來狀態當做一回事。正像把語言與語言所含意義(莊子的“言與意”)當做一回事一樣。莊子怕人誤解,說:“跡,履之所出,跡非履也”,腳印不是鞋子,雖然腳印是鞋子留下的。語言是語言,含義是含義,語言表達含義,但絕不是含義(又是概念分離!)。知道觀測結果與本來狀態的區分具有重要意義

。如果不懂混成,不懂疊加態,那不可能解開大腦的秘密。

女士是A,照片是P,世人錯把P當A了。P是徼,A是妙。P是有限,A是無限。C是真知比,即P\\A,C=P\\A=0 。世人的知是有限的,與混成的道體相比,“秋毫之末萬分不及一”(莊子),光子不是粒子,不是波,只是粒子和波的二張照片,光子的體性是妙,是無限,將來還有無限的發現,這就是妙。但粒子和波的描述有不可比擬的價值,沒有比粒子和波更好的比喻了,至少目前沒有發現。大千世界有無限的無限,這是眾妙。只有玄照妙心能夠契悟眾妙之門。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人類認識數學演算

A:女士 P:照片 B:人對A的真知比 C世人的誤認

D:道體混成(自然) ⊿:認識與道體(自然)的差別

1)A=P*∞ 女士信息量∞

2)P\\A=0 照片信息量\\女士信息量=0

3)B=0 真知比=0

4)⊿=A-P=∞ 女士信息量-照片信息量=∞

5)C a\\A=1 人誤解認識比=1

給女士A拍攝一張照片P,人通過照片P心中產生認識C。以信息量衡量,現在問:A=C嗎?

答案(任何人都同意):照片P≠A女士 所以:A≠C

結論1:人對女士的真知比C=0,因為女士信息量大於照片信息量∞。

結論2:通過接觸等其他方式會大幅增加對女士的信息量,但結論不變,真知比=0

結論3:

真知比B=0,不等於對女士沒有認識,而是指差值是∞。

結論4:認識從與人有直接關聯的信息開始。因此雖然真知比B=0,已知信息雖少,但能維持日常交往。

女士本人包括她的身體、健康狀態、心理、知識、基因、家庭、親戚、過去現在未來等等一切=混成道體D=N自然

女士A的信息量是無窮大,道體混成D的信息量必然是無窮大,因為女士A信息量。認知可以增加,但在無窮大面前,依然真知比B=0。

物莫非指”是名家大師公孫龍的核心命題,認為人們談論的“物”都是心中的物,即心中的物象,不是物的真體物的真體是不可以被認識的,信息量是無窮大,認識是很有限的。這是糾正世俗的錯誤觀點。這一命題掀起了驚天海浪,讓世人重新認識自己“對世界的認識”的真實性質。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有人會認為道思維是不可知論,其實不是。可知論和不可知論都是兩極,道思維是非可知論非不可知論。道體混成,信息量無窮大,人不可能認識無窮大的信息量,這是不可知的一面人可以不斷加深對道體混成的認識,信息量可以不斷積累,越來越接近真實,這是可知的一面

,科學研究就是可知的最好證明。道思維就是從二個方面觀照的。

認識很有價值,但更要知道人的認識與道體混成的信息量差距依然巨大,不能認為已經是最後真理。那種認為已有認識離道體混成信息量幾乎一致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人應該保持謙卑,接納未來的新信息。對於光子是如此,粒子、波都是宏觀的模擬圖像,與光子真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今後有更多信息量發現並不奇怪。光子如此,任何物象也是如此。這就是宇宙道體混成的妙。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這個“人類認識數學演算圖”從信息量這個指標解讀道體混成與人類真知之間的差距,即真知比的差距。真知比揭示了人的認識的真實狀況,但世人卻誤認為自己的認識與道體已經相等了,這個錯誤觀念是要糾正的。世人崇尚“可知論”,就把此誤解為“不可知論”。道體混成是“非可知非不可知”,是不二法。

“非可知”指道體混成信息量無窮大,“非不可知”指人的認識逐步逼近,但不管如何逼近,這是一個過程,不是完成時。未來更大發現是必然的,完全顛覆以往認識模型也是必然的,但都是以更為真實代替以往的不足。人的認識都是以宏觀建立模型,粒子、波都是宏觀建立的模型,微觀模型未必與宏觀模型一致,因此粒子、波都是模擬而已。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道體混成有多妙,妙心就有多妙;妙心有多妙,混成道體就有多妙;真實之際只有契悟而已。生命的意義在於妙,不是一張照片可以獲得的,只有直擊道體混成。大腦神經中沒有生命的意義,這很正常,但絕不意味生命沒有意義。錯把大腦神經當做道體混成,等於錯把照片當做女士一樣。

老子說:“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第10章)莊子說:“聖人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世人的觀察傷害了被觀察物,只有聖人的無心觀才能不傷物。老子莊子提供了一種“凝神抱一、用心若鏡”的觀察法,就是讓滾滾的心流停下來,如同靜止的水一樣,這樣才能有鏡面效果,能夠照見萬物的真相。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莊子說“唯止能止眾止”,生命的妙、萬物的妙只能安住在止水般的妙心中。老子和禪宗都把“無心”、“無念”當做最高的法則,只有心靜如水,一念不起,讓自性呈現,把萬物放在自性的玄鑑上,主觀和客觀為一(本來是一),以真對真,才能獲得真相。

滾滾心流中呈現的是萬物的失真相。主觀與客觀的對立消失了,科學家夢寐以求的真正客觀性呈現了。科學家是有心觀,老子禪宗是無心觀,生命的意義必須無心觀。黃檗禪師說:“無心即無一切心”,無生滅,無來去,心無一切則生眾妙。光子是妙,有心觀成為波-粒二象,無心觀則回到本來的一象,只是世人的心中呈現不出來這一妙象。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心靈=眾妙之門

科學發展到今天的高水平,成就無可置疑,科學的方法也十分珍貴。但量子力學的幾率、量子疊加態、觀察效應和雄心勃勃的弦論正在使物質、能量、科學的內涵發生深刻的變化,主觀和客觀的界限正在消失,這一切與老子莊子所證悟的道的實相愈來愈接近。

混成、無分別性、勝物不傷、不可分割、無物不然、無物不可、非有非無、非生非死、非來非去這些古老的概念正在進入科學家的視野中,尤其老子的玄的宇宙聯繫圖和妙的境界正在展開它們的魅力。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返樸歸真的生活信念(陰)和科學高度發展(陽)二條不同的道路將出現一陰一陽的再次結合,人的玄照妙心中將呈現更加清晰的宇宙真相圖,人類的心靈將最終擁抱祥和之氣,人類的爭將被和取代,文明的究竟地在現實地上開花結果。

在世人面前呈現一座邏輯塔,固化的邏輯是在最底層,玄妙的邏輯是在最頂層。什麼是玄妙邏輯和玄妙幾何?無物不然是玄妙邏輯,無物不可是玄妙幾何。牛生牛、馬生馬的單一邏輯時代將一去不復返,無物不然,無物不可的混成邏輯時代--最有創造力的時代終將來臨。

道與物之爭--老子的道與科學研究的互合(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