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投資的故事:來自其身邊人的講述


徐翔投資的故事:來自其身邊人的講述


一、徐翔的老婆講述:他非常勤奮,非常愛讀金融的書籍

徐翔的老婆應瑩,親自講述徐翔的個人生活,我們從中能體會到徐翔為何能成功,她的原話是:

徐翔出生在一個工薪家庭,從小的生活都很拮据。他沒有像傳聞說的那樣開過出租車,從高中畢業之後,他就開始打工了。平日沒事,他喜歡看一些金融類的人物傳記,翻來覆去地看,都快把書翻爛了。

他從那個時候就立志要做證券這一行。我以前是在證券公司任職,後來離職隨徐翔來了上海。平時沒事兒也看看書,追追劇,時間寬裕了,喜歡逛逛各種博物館。 我一直都很清楚,我個人沒有什麼能力,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

以前徐翔老說我,“總看那些亂七八糟的書,都是些沒用的書。”但徐翔愛看的書,我一般都不看,都是一些金融、經濟相關的書報。 我幫他訂閱了《證券市場週刊》、《財經》、證券三大報等。每次報亭固定時間會送來,打包起來五六釐米厚。他會翻一翻,對感興趣的篇章才會認真看。

他閱讀量很大,看書也很快,每天還要看大量的研究報告。他晚上基本上深夜1點左右睡覺,早上是8點左右起床,8點多到公司開晨會,是典型的交易員生活習慣。

他也有投資失敗的時候,倉位重的股票浮虧了,也會有壓力,甚至影響到睡眠。在一些重大投資交易結束後,他會有一些總結,大多數都是投資失敗的案例。

搬家的時候,我的書有好幾箱子,現在裝滿了兩個大書櫃。他的書更多,大概是我的兩倍,我給他放在其他地方了。

在家的時候,什麼事兒都不用我操心。他這個人是事無鉅細、什麼都想管,公司那麼多事情,家裡那麼多事情,都是他在做決策。

徐翔沒出事之前,我們一家三口和公婆一起租住在上海的浦東新區,徐翔是家裡的絕對核心,把公婆的生活安排的很好,公婆也什麼事兒都聽他的,只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行了。

而且,徐翔還是獨生子。他出事以後,家庭的平衡被徹底打破了。本身案子發生以後就有很多負能量,在家裡一起吃飯時都能感覺到大家很不開心。

徐翔跟爸媽一直沒有切割過,他最早進入股市時,他媽出了三萬塊錢,用的他媽的賬戶炒股,他一直延續著這個習慣。就像寧波中百,是以他爸爸的公司西藏澤添買的,大恆科技也是在他媽媽名下。

2010年左右,徐翔成立澤熙的時候,婆婆拿錢做了LP,徐翔自己是GP。比如澤熙1期,資金全來自我婆婆,澤熙二三四五期才是公開發行的。

---------------------------------------------------------------------------------------

原澤熙投資總經理徐翔的助理 葉展講述:

雖然澤熙已塌,徐翔已經被判刑多年,但江湖中仍有哥的傳說,他所帶來的長期的高收益率,還是有一些深厚的功力在裡面,他的操縱市場可以被拋棄,但好的方法和思維,值得我們學習。

在三年的澤熙生涯裡我經常和徐翔在一起工作,儘管他不算健談,但仍然讓我獲益匪淺。

二、專注,徐翔每天研究股市超過12小几乎沒有娛樂和其他愛好,苦行僧,有錢也沒興趣花

唯有專注,可以讓人保持惕,儘管過程會枯燥艱苦疲憊,但想要獲勝,這是必不可少的代價。很久以前,我就知道徐翔是一位非常專注的投資者,但到澤熙以後,他的專注程度仍然讓我嚇了一跳。

通常情況下,他的一天是這樣過的:每天一早,澤熙開始晨會,每位研究員彙報市場信息和公司情況,開盤後進入交易室,交易時間絕不離開盤面,中午一般與賣方研究員共進午餐,下午繼續交易,收盤後又是一到兩場路演,晚上覆盤和研究股票。

他每天研究股市超過12小時,乎沒有娛樂和其他愛好,據我所知,這種習慣已經持續了20多年。毫無疑問,徐翔是我見過的最為勤奮和專注的投資人,沒有之一。

相比起很多投資者,除了股票以外,關心足球、明星、旅遊、高爾夫......徐翔可以算是股市裡的苦行僧,唯有無與倫比的專注,才有超乎尋常的回報,這是我學到的第一課。

現在,我也養成了盯盤的習慣,交易時間量不離開盤面,日復一日,市場的呼吸和節奏慢慢會在腦海中留下印記,直到形成交易直覺。

股市是一個勝者為王的叢林,充滿了危險,如注意力不夠集中,很容易成為獵食的對象。

三、長期投資

長期投資,不一定是持有一隻時間有多長,而是給自己設定的投資生涯有多長。只有把投資當成終身事業來做,你的心態才會長期,行為才會理性,才不會為了追逐一時的利益去冒無謂的風險。

很多經典書籍強調長期投資,認為這是戰勝市場的重要武。我也同意長期投資,不過,我眼中的長期投資概念可能有點與眾不同。

澤熙素以兇猛彪悍的投資風格著稱,經常參與大量的短交易,市場甚至以“敢死隊”名之。那麼,澤熙到底是一個短期投資者還是長期投資者?我認為是後者。

如果以持股週期衡量,澤熙的倉位中有大量快進快出的品種並不符合一般意義上長期投資者的概念。但是,長期投資者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呢?僅僅從持股週期上來衡量嗎?自從1993年入市,徐翔用20多年的時間在證券市場中搏殺,在實戰中形成了快準狠的投資風格,並且一以貫之地堅持。這種堅持,才是長期投資者的根本特徵。

投資之道,萬千法門,只有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方法,並長期堅持,才能在證券市場中存活。但是,很多投資人入市的動機,只是想短期撈一票,從未設定長期的投資目標,也不知道自己的立身之本是什麼,跟風,賭博,這種短期心態,是造成損失的重要原因。

四、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

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都很重要。要劃分一個先後順序的話,的選擇是,先取絕對收益,再兼顧相對收益,但無論是哪種收益,都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到底絕對收益重要還是相對收益重要?見仁見智。但兩者不可兼得是市公認的真理:要想獲得絕對收益,應當儘量迴避風險;而要想戰勝指數,又必須勇於承擔風險。這本身就是悖論。

但在澤熙,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是放在一起的。澤熙的業績最受人關注有兩大特點:第一是漲得快,長期遠遠戰勝指數,第二是回撤小,即使在市場大幅下跌時,業績也總能保持平穩。過去的5年中,淨值回撤10%的次數只有3次。

如此銳不可當而又堅如磐石的業績,著實讓很多人大呼看不懂,其中的秘訣到什麼呢?

有必要稍微披露一下澤熙對研究員的考核辦法,主要有三條:推薦的股票要能漲,好馬上漲;漲幅要高過滬深300指數;買入後不能下跌超過10%,否則無條件止損,不允許補倉。

這被稱為“史上最嚴”的考核辦法確實殘酷,許多研究員很久也適應不了,但這確實體現澤熙的投資哲學,那就是以絕對收益為基礎,以相對收益為目標,以嚴格止損為紀律。

要想達到澤熙的標準,既要對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以挑選標的,又要對市場情緒有感的體悟, 以尋找買賣點。

所以澤熙的研究員非常辛苦,大部分時間都在各地調研,調研的密度和深度遠高出行業均水平,然後再加上徐翔對市場獨一無二的敏感度,最終才造就了奇蹟般的業績。

五、逆向思維

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這已經變成股市中的眾所周知的俗話,但知,克服人性的點,需要長時間的磨練。

澤熙的研究員壓力山大,除了嚴苛的考核標準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研結論被徐翔否定掉,尤其是做了很多功課,徵求了各方專家意見,滿懷信心地闡述理由時,徐翔卻淡淡地說:不。

但事後的實際走勢證明,但徐翔與研究員結論不一致時,大部分時間,老闆是對的。

我仔細觀察了很多次這樣的事情,發現多數時候,當研究員的意見與市場的主流意見趨同時,被否定的概率顯著增加了。

顯然,被大多數人認同的觀點,徐翔是不認同的。

還有很多次,澤熙重倉持有的股票,在市報告一片看好,股價凌厲上漲的時候,澤熙卻在悄悄出局,而賣價格屢屢是市場的階段頂部。

這種感覺,在反覆多次以後,讓我形成了現在的習慣,凡是市場中最熱門的板塊和股票,總是特別警惕;凡是行情火爆,漲停板滿屏的時候,總是心生寒意。有很多次,這種習慣讓我錯失機會,但更多次,它讓我避開陷阱。

查理芒格反覆強調,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就是告誡投資人,要獨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當市場的觀點高度一致,拐點也就即將來臨了。

六、謹慎使用槓桿

在投資的長跑中,興奮劑也許短期能讓你跑得更快,但長遠來看必將對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2014年以來,許多投資者眼見暴利在前,紛紛加槓桿,兩融餘額飛速飆升,分級基金搶手無比,還有很多槓桿極高的結構化品誕生。

但是,我卻沒有見到澤熙加槓桿,相反,澤熙在年底大比例分紅,將本已永遠封閉的產品規模繼續降了許多。難道是澤熙不想賺錢顯然不是。

對於在市場中拼殺已久的徐翔來說,槓桿並不陌生,但隨著投資時間越長,他對槓桿的態度越發謹慎。槓桿有成本,槓桿有期限,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加了槓桿之後,時間不再是你的朋友,反而變成了你的敵人。

更重要的原因是,槓桿會使投資行為發生扭曲。在成本、期限和平倉的壓力下,投資者要麼變得更加激進,希望儘快賺取更多的利潤導致冒了更大的風險;要麼變得更加保守,害怕因為下跌而導致平倉,從而失去一些投資機會。

還記得昌九生化的慘劇嗎?有多少投資人因為加了槓桿,一夜之間血本無歸,即使股價之後反彈,也因為被強行平倉而錯失糾錯機會。槓桿代價就是,哪怕你成功99次,最後一次失敗就足以讓你回到起點,甚至連翻本機會也喪失。

我自己也曾經用過槓桿,有過暴利的經歷,更有過慘痛的教訓。現在,我想我是不會再願意嘗試這把鋒利的雙刃劍了。牢記巴菲特的話:健的投資者夜夜安眠。

七、股價有時與基本面無關

股市是多維度的,基本面只是其中的一維。正如巴菲特所說,股市長期是稱重機,但短期是投票機。一個精明的,既可以用紮實的基本面研賺錢,也可以用精準的心理學賺錢。

重慶啤酒一役,堪稱澤熙的經典案例。在乙肝疫苗徹底失敗,股價崩盤的時刻,澤熙卻成功抄底,獲取鉅額利潤,其中的一波三折,驚心動魄之處,比說還精彩,而澤熙的投資邏輯,更叫人拍案驚奇。

2012年初,重慶啤酒發佈乙肝疫苗臨床揭盲結果,整個市場都傻了眼:被寄予厚望的疫苗居然基本無效,公告一出,股價從82元連續跌停。在股跌至28元的那天,奇蹟發生了,巨量買盤一開盤就橫掃千軍,股價扶搖直上,盤中一度漲停。沒有人想到,在市場一片看空的時候,澤熙出手了。第二天,股價繼續跌停。更意外的是,公司當晚公告,將繼續停牌,直至發佈另一份臨床結果。

這一停牌就是一個多月,結果出來後雪上加霜:疫苗再度被證明無效。市場最後一絲僥倖心理也破滅了,股價再度下跌,直至20元。

在此期間市場對於事件的報道、傳聞鋪天蓋地,結論基本一致:重慶啤酒將回歸啤酒類公司的估值,按照同類公司比較,股價最多值15元,或者10元。

但就在此刻,股價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20元開始,重慶啤酒股價快速反彈,一個多月股價倍。澤熙在35元上方順利獲利了結。

是什股價的大反彈呢?是基本面嗎?事實證明,在此期間,公司沒有發佈任何利好,之後也沒有。顯然,股價此時與基本面已經毫無關聯。

我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澤熙能猜中這輪反彈?徐翔事後的一番話解開了謎底。

他說:“重慶啤酒不是股票,是彩票。第一次刮出來‘謝謝你’,第二齣來還是‘謝謝你’,這時候大家都把它當廢紙扔了,但彩票還沒刮完,或者說有人相信它還沒刮完,一後面是個特等獎呢?這就是反彈的邏輯。”

這個案例足足讓我思考了三個月,因為它完全顛覆了教科書上的邏輯:股價是基本面的反映。它讓我知道,有時,股價可以和基本面完全無關,而只跟群眾的心理相關。

後來的昌九生化,獐子島......屢屢重演了重慶啤酒的一幕,充分證明,在股市裡利用情緒賺錢也是一種可複製的模式。

八、不要被黑天鵝打倒

不要被偶然打倒。在失誤面前,怨天尤人無濟於事,做縮頭烏龜也於事無補,冷靜,然後勇敢地面對,直至重新踏上正確的軌道,並把教訓變成未來的財富。 澤熙並不是神,澤也有被套的時候。酒鬼酒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大約在40元的時候,澤熙重倉酒鬼酒,但黑天鵝不期而至,塑化劑事件爆發了。停牌,復牌,連續跌停,最低27元。損失慘重。 澤熙產品的淨值受此影響大約回撤了0.1元,但不到一個月,便重新創新高。

實際上,在酒鬼酒跌停第一次打開的時候,澤熙基本出光了,然後是27元勇敢的抄底,直至反彈至31,挽回了近半損失。如果算上同時抄底的其他白酒股,甚至還有盈利。

一般投資者碰到這樣的情況,能夠第一時間斬倉的已然不多,斬倉後還能抄底成功反敗為勝者更是寥寥。沒有鋼鐵一樣的神經,很難做到一點。

股市總是不缺乏黑天鵝事件,長期而完全規避黑天鵝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區別就在於,有人被黑天鵝擊倒了一蹶不振,有人在黑天鵝來臨時面不改色,冷靜認賠的同時,還在尋找反擊的機會。

總結:在股市中,我們永遠是學生,向高手學,向前賢學,向市場學。

澤熙是我投資生涯的重要一環,寫下此文,不是為了揭秘,也不是為了鼓吹,僅僅是從投資的角度,與大家探討砥礪。關於澤熙不要問我更多,不要落井下石。

徐翔有句話,股市裡只有不斷進,才能不被淘汰。或許有點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