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小時候,爸爸就曾對我說:“結婚早晚無所謂,但一定要嫁給愛情”。尤其是看過《何以笙簫默》之後,被男女主角純真又美好的愛情所感動,更加堅定了要嫁給愛情的決心。可往往很多人因為不同的愛情觀,最終在“愛情”與“麵包”的選擇上也不同。

倆姐妹,不同的愛情觀嫁給了不同的人

安然與安心是一對相差3歲的姐妹,雖然是姐妹,但兩人的愛情觀卻截然不同,姐姐認為:“餘生漫長,一定要找一個靠譜的人,並且要嫁給愛情。”無論父母怎麼催婚,安然都不為所動,原因是:“自己不能因為年紀到了而去結婚,一定要找一個喜歡自己並且自己也喜歡的人結婚。”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而妹妹安心卻認為:“女人的青春有限,顏值就是實力、就是飯票,女人要利用好這張飯票”。姐妹倆因為不同的愛情觀,也常常為此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姐姐嫁給“愛情”,而妹妹也如願嫁給了“麵包”。

姐姐嫁給“愛情”,生活雖不富裕但被寵成“小公主”

安然嫁給了自己的同學,婆家並不富裕,甚至連彩禮錢,安然都放棄了。但無論是老公還是婆家,都是真心對安然好。在安然十月懷胎期間,老公總是“鞍前馬後”的“伺候”著,無論多晚,只要安然想吃東西,老公總是會起床為她做。孕晚期,安然腰痠背痛,老公每晚都會堅持給她按摩。

在安然生產的時候,老公一直在產床邊陪伴著,婆婆則熬好粥送來等著。看著產床上因“宮縮”疼的死去活來的安然,老公一邊安慰,一邊著急問醫生如何緩解。當安然被告知需要剖腹產時,老公立即簽字,並囑咐醫生:“若有意外情況,先保大人”。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聽著老公這句話,躺在產床上的安然,淚水止不住的流。她很慶幸自己嫁給了眼前這個人,她願意與他“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雖然他們現在錢財並不多,但兩人都願意白手起家。不得不說,安然是幸福的,雖然錢財不多但她卻被婆家寵成了“小公主”。

 妹妹嫁給“麵包”,卻成了“坐在寶馬車裡流淚的女孩”

與姐姐生產場景截然不同的安心,雖然得到了“麵包”,得到了“物質”卻未得到老公及婆家的“疼愛”。回想當時追求安心的人並不少,其中不乏有“愛情”的人。但最終,安心選擇了更“多金”的現任老公。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俗話說:“幸福的婚姻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卻各有各的不幸”,安心雖然如願嫁進了“豪門”,卻未得到婆婆的“喜愛”。而如今躺在產床上即將生產,陪伴她的卻都是孃家人,多次電話催促老公和婆婆來後。

看著剖腹產生下的孫女,“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婆婆,看都沒看孫女一眼就離開了。並放話讓安心回孃家坐月子,而一旁的老公正想說兩句,還未開口就被婆婆的一個眼神鎮壓。

看著身旁的姐姐跟姐夫,安心說道:“能嫁給一個真心喜歡並懂得疼你的人,真幸福”。明明是想笑著說出來的,可眼淚依舊從安心眼眶奪目而出。

“愛情”與“麵包”該如何選擇呢?

光有“愛情”沒有物質的婚姻是不切實際的,光有“麵包”沒有愛情的婚姻是難以長久的。愛情有時會成魔障,讓你雙目不識其他。而婚姻,卻足以讓人看清這個事實。

據《2018年婚姻家庭幸福感調查》顯示:40%的人在婚姻中感到比較幸福,超過一半調查對象認為平等合作的婚姻關係才能更加長久。其實,不必糾結是該嫁給“愛情”,還是嫁給“麵包”,或許,你可以兩者都擁有。

琳琳當初在看《北京遇上西雅圖》時,對吳秀波飾演的大叔甚是“著迷”,總是嚷嚷著以後要嫁給一個大叔。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可前不久,聚會時她帶過來的男朋友不是曾經迷戀的“大叔”,而是一個年級相仿的職場男。趁著她男友上廁所的空隙,我悄悄問她:“你不是一直想嫁大叔嗎?現在為何迷戀小男友啊?”

她翻了翻白眼說道:“以前想嫁大叔,是因為大叔事業有成,能給我足夠的物質安全;但現在不同了,我升職了,月薪是原來的兩倍。我不需要別人給的[麵包]了,我只想要[愛情]”。

的確,對於現在的琳琳來說,她有資格去選擇愛情了,也不必為了“麵包”而去將就“愛情”。而上文中安心的悲劇源頭,就是太過追求“麵包”,而忘記了練就“賺麵包”的能力。

總而言之,嫁給愛情不光是一句口號,應當是先有資本才能去獲得的一種結果。很喜歡現在流行的一句話:麵包我自己買,你給我愛情就好。看那些真正嫁給愛情的女孩子,不光是自己能買麵包,就連包都可以自己買。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愛情觀呢?

一個成年人的愛情觀,很大程度上與他年幼時受到的教育及生活經歷有關。父母間的愛情,對於孩子既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也能影響並決定孩子長大後對待愛情的態度。

 01、首先,父母應讓孩子懂得愛的含義

兒童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西利韋特博士曾指出:讓孩子在年幼時期,理解“愛”的含義,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職責。

愛孩子,是父母與生俱來的本能;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通過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從而與孩子形成依戀。這種愛與依戀,將影響著孩子與父母建立聯繫,並延續作用到孩子成年。

同時,父母的愛情關係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榜樣作用,孩子是父母愛情的見證,父母若相敬如賓,互敬互愛,彼此包容與恩愛,勢必會影響到身邊孩子對愛的定義,等他們長大成年後,也會越懂得如何愛別人,對愛的理解也會更深刻與廣泛。

 02、幫助孩子理解愛的方法

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尋找機會與孩子談論愛相關的話題,在整個談論過程中,鼓勵孩子分享他們的想法,引導孩子正確的理解愛,給予孩子更全面的認知。

其次,告訴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不是童話故事中王子與公主的翻版。一句“我養你”動人心脾,但說這句話的人並沒有承諾“我一輩子都養你”,即便真這麼說,也無法保證他一輩子不食言。


倆姐妹,一個嫁給“愛情”一個嫁給“麵包”,產房生產差距很明顯


可通過相關案例,讓孩子明白:現實中的愛情是好壞並存的,每個人應建立正確的期望值,不能不切實際。

最後,父母若希望孩子成年後擁有成熟的愛情觀,應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樣,通過自身家庭的言傳身教,讓孩子明白自尊、自愛、獨立的重要性,同時告誡孩子:想要麵包與愛情並存,自己都得拼命努力,活得更優秀。

END

今日話題:

你怎樣看待嫁給“麵包”的行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