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寧守渾噩而黜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淡泊


老人言:寧守渾噩而黜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淡泊

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淡泊,遺個清名在乾坤。《菜根譚》

一個人,寧可摒除後天的聰明機詐,也要保持純真、質樸的天性,這樣便可以留一些正氣還給世間;一個人,寧可過淡泊、清虛、恬靜的生活,也不要貪婪世俗的榮華富貴,這樣就可以留一個高尚純潔的美名給世間。

不必刻意迴避現代社會的紛華,自可在紛華中保持幾分淡定;也不必刻意追求極端的淡泊,而忽視社會的進步。

老人言:寧守渾噩而黜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淡泊


梁國與楚國交界,兩國在邊境上各設界亭,亭卒們也都在各自的地界裡種了西瓜。

梁亭的亭卒非常勤勞,經常鋤草澆水,瓜秧長勢極好,而楚亭的亭卒比較懶惰,對瓜事很少過問,瓜秧又瘦又弱,與對面瓜田的長勢簡直不能相比。楚人比較要面子,在—個無月之夜,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給扯斷了。

第二天,梁亭的人發現後,氣憤難平,報告給縣令宋就,準備把楚亭的瓜秧扯斷作為報復。

宋就聽了以後,對梁亭的人說:“楚亭的人這樣做當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們明明不願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那麼為什麼再反過去扯斷人家的瓜秧呢?別人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就是錯上加錯了。你們聽我的話,從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長得好。不過,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

梁亭的人覺得宋就說得有道理,於是照辦了。後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覺得很奇怪。經仔細觀察,他們發現瓜地每天早上都被人澆過。

於是,楚亭的人報告給了楚國邊縣的縣令。縣令聽到亭卒們的報告後,感到既慚愧又敬佩,於是又把這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說後,特備重禮送往梁國以示自責。就這樣,兩國之間成了友邦。

老人言:寧守渾噩而黜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淡泊


摒棄後天的聰明機智,淡泊、寬容、恬靜處世,自會有意外的收穫。

雖然過分地追求奢侈名利會使人墮落,但是離開社會講清名和本性也是空洞無實的。所以人生一世,保持純真的本性才合乎自然之道。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想出兵攻打匈奴,匈奴迫於漢朝的強大,趕忙派使者來求和。為了向匈奴表示友好,漢武帝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

蘇武到了匈奴,向單于送上禮物後,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事情發生了變故。

原來,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叫衛律的漢朝人投降了匈奴。這個衛律本是一個生長在漢朝的匈奴人,奉命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

衛律有一個家人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虞常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這次,兩人在匈奴見面之後,仍然很親切。虞常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

沒想到虞常的計劃失敗了,被匈奴人抓了起來。單于大怒,命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事後,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了蘇武。

蘇武說:“事已至此,這件事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

虞常倒也講義氣,雖受盡種種酷刑,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始終不承認跟他同謀。

衛律向單于報告。單于大怒,想殺掉蘇武,被左右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

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說完,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

衛律連忙把他抱住,但是蘇武已受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甦醒過來。

單于聽說這件事後,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

單于派衛律再審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那個張勝是貪生怕死之輩,見虞常被殺,索性投降了。

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無奈,只好作罷,轉過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不薄,封我為王,給我高官和數百隻牛羊,我在這裡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大怒說:“衛律!你是個無恥的小人,既然做了漢朝的臣下,就該忠於漢朝,你卻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叛徒,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怎麼逼我也沒有用,我決不會投降。”

衛律灰溜溜地回去向單于報告。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喝的,想通過這種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值冬天,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吃雪止渴;餓了,吃皮帶、羊皮片充飢。

單于見折磨不了蘇武,決定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去放羊,把他和部下分開,不許他們見面,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是不會生小羊的,這不過是要長期監禁蘇武罷了。

蘇武到了北海,這裡什麼人都沒有。蘇武絲毫不在意,他始終持著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人不給吃的,他就掘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部落。新單子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派使者前來求和。這時候,漢武帝已死,繼位的是漢昭帝。

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稱蘇武已死。漢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此事。

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事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願意和漢朝和好,就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以為蘇武有神靈相助。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的確還活著,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當年,蘇武出使的時候,正值青壯年。如今,他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人們無不被他的忠義感動,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

老人言:寧守渾噩而黜聰明,寧謝紛華而甘淡泊


感悟:老人言說活在當下,處事圓融,並沒有什麼錯。對於處事油滑之人,紀曉嵐曾有過這樣的評述:“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為人處世,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該堅持的時候堅持,該放棄的時候放棄。沉下心來,分清利弊,保持適當的彈性,才能平衡好各種關係。“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做人不能太精明、太出風頭。感覺到了危險,就先退後一步。低調做人,既有助於保護自己,又有利於融入人群。人不可能時時刻刻佔據主動,在“低調”心態的支配下,才能成就得了大事業。有時候,不妨閉上眼睛,問問自己:人生在世,怎樣才能做到心胸坦蕩?心要皈依到一處,先得做好事、行善舉,要正直無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人都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自己的事。只有胸懷坦蕩,才能受人尊敬,成就璀璨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