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本系列前三篇: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落難王子吉德尼瑪袞一路向西,逃至象雄故地後,經過一段黑暗而掙扎的歲月。

在這段不曾見諸史端的歲月了,古格王朝的開創者吉德尼瑪袞,別說建功立業,如何活下來都是個問題。

但公元934年(藏曆木馬年),吉德尼瑪袞的境遇突然迎來了轉機。

在拉薩權利鬥爭失利的吐蕃豪門沒廬氏,轉回根據地發展。為了能夠凝聚家族勢力,他們亟待尋找一面可以統領人心的大旗。

吉德尼瑪袞吐蕃王室後裔的身份,成了最好的籌碼,二者一拍即合,結成了政治聯盟。

讓步(今普蘭)首領扎西贊將女兒嫁給吉德尼瑪袞為妻,憑藉本地勢力在古格、比焦等地強大的影響力,他的事業迅速走上了快車道。

應該說沒廬氏又押對了寶,吉德尼瑪袞在經過了幾年的艱苦磨練,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幾個方面均已成熟。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就在這一年,古格王國開始在嘎爾東(今普蘭附近)山頂,修建著名的估卡尼松宮。

西藏是一片流傳神話的沃土,據藏史記載當估卡尼松宮城堡建成之時,天音怒放,遠在百里之外的人,也能聽到上天的預言:

“滿足眾生共有的緣份,

伴隨尼瑪地方的朋友;

是佈讓有了西藏王國,

佛教太陽由此地升起。”

得到神諭的屬民們在陽光下盡情的歡歌,來慶祝又一個神主的到來。

與此同時,各地地方勢力都向有著王族血統的吉德尼瑪袞臣服,帶著本部落的軍隊前來投奔。

浩浩蕩蕩的古格聯軍,迅速征服了周邊大片地區,並向瑪爾域進軍。

當時瑪域的上部拉達

由格薩爾的後嗣所佔據,而下部拉達處在分割狀態之中。

這給了吉德尼瑪袞一個分而治之的機會,從《拉達克王統記》中,我們得以瞥見他的行程。

他的軍隊通過了熱拉山口,並在附近建立了紅堡(熱拉紅堡,今阿里扎西崗鄉)。

不久後,他又在孜託甲日山上建立了另一座城堡。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值得慶幸的是吉德尼瑪袞,並不只向外輸出血與火,他也深知經濟、外交的重要性。

據記載,他在當拉的谷地中修建許多城鎮,吸引周邊的部落前來投附。同時,他憑藉札佈讓地區的交通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滿足人們對食品等物資的需求。

這些仁政使當地人深受感動,瑪域下部拉達的民眾紛紛結伴而來。

而且,令人欽佩的吉德尼瑪袞在征服瑪域後,對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依舊保持尊重,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法規和發展策略。

這使得他的威名不斷遠播,成為了阿里地區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吉德尼瑪袞晚年時,他控制了東面的佈讓、西面的古格,並將西北面的日土拉達等地也納入了他的勢力範圍。

或許是為避免兒子們重蹈父輩爭權奪利,導致王朝崩潰的覆轍。

他將國土分給了三個兒子,長子貝吉德•日巴袞(通常簡稱貝吉袞)為拉達王,以今日列城(今印控克什米爾列城)為中心,轄瑪域、拉達(今日土和克什米爾)地方;

次子扎西德袞普蘭、亞孜王,轄古格、普蘭和亞孜(今日尼泊爾之木斯塘);

三子德祖袞桑噶三門、比地、比角王,主要轄古格以西,拉達以南今印度境內的桑噶、果松等地。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袞佔三圍”

從此,吐蕃原來轄屬的大小羊同(象雄)地區逐改稱為“阿里速古魯孫”(意為阿里三圍或阿里三部)。

這使得“阿里”一詞正式沿用至今,其意為“吐蕃後裔的屬地、領地”之意。

這也是現在阿里三圍:

普蘭——雪山圍繞的地方;

扎達——岩石圍繞的地方;

拉達克、日土——湖泊圍繞的地方形成的由來。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一個概念,既阿里三圍的範圍問題。

在不同的時期,隨著王朝實力的強弱,阿里三圍所涵蓋的範圍是不同的,基本上可以分為大中小三個時期。

在吐蕃王朝時期,因為吐蕃王朝在西域持續保持強勢,阿里三圍的範圍遠達西域各地。

《安多政教史》、《本教源流》均記載:“阿里三圍是:普蘭、瑪域(列城為中心的拉達克地區)、桑噶(拉達克西南)三地為第一圍,李域(也稱于闐,今新疆和田)、巴爾提(既唐史中的大勃律,拉達克北面)、珠夏(巴控克什米爾的吉爾吉特)三地為第二圍;象雄(今扎達縣,古格扎讓卡為中心的地區)、上赤岱(岡仁波齊神山周邊的今噶爾縣、日土縣、革吉縣一帶)、下赤岱(聖湖瑪旁雍錯周圍和仲巴縣一帶)三地為第三圍”。

吐蕃王朝解體後,阿里三圍的範疇開始縮小。

等到吉德尼瑪袞分封三子之時,三圍基本只涵蓋普蘭、古格瑪域三地,大勃律、吉爾吉特于闐等地均已剝離出三圍之中。

《第吾宗教源流》的說法,“阿里三圍”

包含:

雪山環繞的是普蘭,

巖山環繞的是古格,

湖泊環繞的是瑪域。

等到公元1679至1682年,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時期,所能控制的阿里三圍就只剩日土、普蘭、古格三個宗的地方。

《多仁班智達傳》上記載的“阿里三圍”變成了:

雪山環繞的是日土,

森林環繞的是普蘭,

巖山環繞的是古格。

除上述見諸史料的記載,關於阿里三圍的範圍,民間還存在諸多說法,不一而足,在這兒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歷史上西藏的疆域本就存在諸多爭論,尤其是對於遠在阿里的古格疆域。

因史料的缺乏,導致各種資料眾說紛紜,各種古代地名也沒有經過嚴謹的考證。同一個地名,在不同的資料中,指代的地點甚至遠達幾百裡,出現爭論也就在所難免了。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家鄉特色簽約內容


詳解歷史細節,釐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歷史!

古格王朝簡史:“阿里三圍”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