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 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清华本科生获赞,清华大学、“人民日报”双双表扬!

22岁的大学生,有如此爱心。啥也不说了,夸他几句:

首先,人很棒!值得表扬!是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样子!

然后,清华学生的境界就是靠谱!

再者,我以为:清华的学生做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特意观望了许久,原以为是天上的神仙,没想到是邻居!

撤退了!

当然,我在起题目的时候,还是把“22岁清华学子”改成了“22岁的本科生”!

​为何?理由如下文!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22岁大学生当志愿者

考上清华,的确有过人之处

人家能够考得上清华,也是有原因的:除去智商因素,家庭教育也该占很重的比例。

举个例子:

我楼下的孩子是外校学生,每天教育她父母“你们还年轻,不要每天打麻将,工作上不努力混日子,得过且过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你们就不能每天看看书、背背英语或者学点其它爱好?”你说这样的家庭要是考出个清华的,那就有点奇怪了!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特殊情况,不能返校

刻意突出“清华”,是否合适?

其实很多同学在问:“我们也在默默看守社区,为什么没有人报道我们呢?”其实报道这个同学,有很大的原因是出自“媒体人”的选材动机!没有“清华”字眼,其实很多人也在奉献!

新闻当然要选能吸引人的“词条”来报道了,“清华大学”显然比普通大学更能让人注意到。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

武汉的“路人甲”志愿者

其实我想说很多武汉的大学生,也是普通志愿者中的一员。那些被表扬的学生或许是因为有着一个较好的学历身份在手,再加上媒体的需求和观众对巧合的诉求!这样的身份其实并不适合拿出来与志愿者配对。

虽然清华学生很优秀,但是这件事和清华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是清华的同学也有做志愿者的,也有是“清华学生”却没去的。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28天的工作

还有人关注每天的“报酬”

十堰是没有钱的,而且基本不怎么需要自愿者,因为十堰有个兵工厂,基本在每个村巡逻或者防守的都是当地乡县的民警。

就算300元一天也还好了,28天前十堰疫情还没下去。该同学又是清华的学生,会有大好的未来,不可能是为了钱去志愿的。

当然,作为学生,首要任务还是读书,而且清华的学生,并且是理科生,应该在学业上忙碌起来。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一个月没缺席

一位普通学生:我不是为了“上新闻”而做志愿者!

很多人只是普通一本的学生,他们也做了志愿者呀,不过他们真的不在意这些,毕竟也不是为了报道才做这些,只要让群众们满意就好了,这都是他们能帮忙的事。

我同学是在读的某985医学部的医学生,她之前也每天都在社区卫生站做志愿者,帮忙测量体温。真的是“平凡的伟大”,刻意突出“清华学生”,还上热搜?真没必要!

高等教育者文化素质高,有觉悟!那种平凡的志愿者更值得宣传,意义更大!毕竟高学历人才就那么多,但是普通人更多!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现场讲解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报名志愿者的年轻人也挺多的,当了志愿者同时学历也很优秀,咱们只需“顺口一提”即可,最好不好通过标签“强强联合”来助推名校情结。

咱们不能因为其学历优秀,就特意报道他。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同学们的建议

志愿者的初心:为人民服务!

正如第一位同学所说:“报道也可以,但是突出清华没必要,成绩不好的人也可以很爱国、很有素质!”

我觉得帮忙抗“疫”是值得骄傲和正能量满满的事,普通的志愿者也不需要互相对比,也不必心寒。无论报道谁,其实都是报道了你,因为心在,梦就在!你们是一类人!

每个做志愿的人,初心都是为人民服务罢了!

这个22岁的本科生,获清华大学表扬,人民日报称赞他:好榜样

入口检查

其实也可以报道“路人甲”,他们和清华学生就“志愿者”而言,是一样的!

其实可以报道一些普通的志愿者,没必要抓着学历报道。

我就是湖北的,周围也有只是普通大学的同学去参加志愿者,说实话这种报道有点“急功近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