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一期,99二期,99A,三款坦克有什麼區別呢?

你來替我做一個夢好嗎


其實99式主戰坦克一共有4種形態,分別是9910原型車(即99年國慶大閱兵的“98式”),99一期改,99二期改,99A。從99原型到99二期改,一直是有計劃的在原有車體上進行一系列的升級。而99A,雖然還帶個99的名字,實際差不多是一款重新設計的坦克了。



首先看一下9910工程原型車。它採用焊接炮塔,炮塔正面採用傾斜裝甲,側面用88式以來使用的格柵裝甲,車體正面有類似T-72的V形防浪板。全車無附加裝甲。

99一期改增加了激光壓制儀,增強了車體防護。主要標誌是炮塔正面兩側的楔形裝甲模塊,側面則用爆炸反應裝甲替代了格柵裝甲。99一期改有個圓形的“天靈蓋,”與9910原型車炮塔形狀很相似,可能只是在9910炮塔基礎上增加了附加的楔形裝甲。車體正面用爆炸反應裝甲覆蓋,已經看不到V形防浪板。

激光壓制儀細節

99二期改和99一期改的外觀差異很小,只有些細節不同。改動點包括楔形裝甲模塊被重新設計,從多異形塊改進到少異形塊,更加簡潔。焊接炮塔是重新設計的,已經沒有圓弧形的“天靈蓋”了。車體正面用的爆炸反應裝甲也是有區別的,爆反明顯有一個臺階,而99一期改沒有。

此外部分99二期改增加了炮口基準補償裝置(就是坦克大賽96A上那個被俄國人禁用的東西),這種裝置是用來測量炮口彎曲程度,並反饋火控計算機進行補償的裝置,可以提高火炮射擊精確度。

炮口偏移自動補償原理

99式坦克從9910工程車一直到2期改,採用的都是發動機縱置的設計。因此車體較長。99式的負重輪和T-72尺寸差不多,而且也採用6對負重輪設計,但由於車體較長,使99負重輪看起來十分稀疏,且間距不等。


99式是我國在80年代末開始研發,主要性能指標參考德國的豹二的一款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為祝榆生。由於某個總所周知的事件,是原計劃引入的德國LSG3000傳動系統泡了湯,因此99式不得不採用類似T-72的機械行星齒輪傳動+液壓控制的方式,在啟動速度,傳動效率上比德國的全自動液力機械綜合差了不少。而且只能手動換擋和操縱桿控制履帶差速來實現轉向,和自動擋和方向盤操縱的豹二和其他西方主戰坦克完全沒法比。更要命的是老99只有一個倒擋,倒擋速度只有5-6km/h。而其他西方主戰坦克普遍能達到30-40km/h。在很長一段時間內99的傳動都成為制約99式機動性的最大瓶頸,一直到99A才彌補了這個缺陷。

99A的出現是劃時代的。99A的總設計師是毛明。99A的車體相比老99短了不少,負重輪間距變小。這主要是由於換裝了新動力包的緣故。99A改進的12缸150HB發動機達到1500馬力,同時配合CH1000綜合液力機械傳動系統,有6個前進擋和3個倒擋,且傳動效率更高。同時還有方向盤液壓助力轉向,電液式手自一體換擋,雙流傳動實現原地360°轉向。0-32km/h加速99A只需要7秒,遠遠好於99式的12秒,而倒擋也可以開30km/h以上,比99式5-6km/h的龜速好了不少,這在戰場上都是能救命的。此外99A採用整體式動力包,戰場維修時間大大縮短,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完成動力包更換。

老99和99A的車體對比,99A車體更短更高,炮塔更高更厚

99A的方向盤

99A整體吊裝動力包

99A的信息化程度也更高,採用多個觸摸顯示終端和玻璃化儀表提供信息,並提升了操作的效率。99還安裝了信息化系統和戰場數據鏈,可以通過在數字地圖上進行信息共享來指揮協同整個編隊。

99A和老99炮長位,多了液晶屏

99A內部

外觀上99的變化更大。99A的炮塔更大,裝甲LOS明顯比老99高很多。雖然仍然是楔形裝甲,但是異形裝甲塊更少,炮塔兩側看起來更為對稱一些。車體安裝了更為先進的重型爆炸反應裝甲,按照官方披露,車體防穿防破等效都達到1000mm以上。99A首次可以掛橡膠履帶,對城市道路的破壞遠小於其他坦克。

楔形裝甲細節變化,可見99A沒有像老99那樣的單獨一片裝甲放在側面:

此外,由於99A採用的是戰場適應性更好的上反式火控系統,因此炮長鏡的觀瞄裝置和老99也有很大差別,99A的炮長鏡更高更大:

99A上標配了炮口基準補償裝置和炮口測速雷達,對火炮命中精度有了極大提升。

以上的改進讓99A煥然一新。集群作戰效能相比老99是呈幾何數級增長的。完全可以認為,99A是一款新的主戰坦克,面對目前世界上任何一款已知的坦克,都不算落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