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提起濟源,人們總會說起它的秀美山水,但這裡也不乏一些厚重的歷史。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1980年創辦的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歷史淵源

1

建國之初,全國1300個縣(市)的縣(市)長,都同時主管政法工作。為了培養既有執政為民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又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本領的幹部,中央政法幹校應運而生。

2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國家工作重心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方面,依法治國的理念也被重視起來,但當時的公安、司法隊伍,大多數缺乏法律專業知識,需要先進行必要的訓練,才能擔負專業工作。當時國家層面的幹部培訓學校只有中央政法幹部學校,司法部覺得有必要再建一所這樣的學校共同培養和輪訓在職的公檢法戰線的基層領導和骨幹,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

1980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司法部黨組聯合報請中共中央、國務院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校址定在河南省濟源縣思禮公社五機部531工程的兩個工廠。6月5日國務院予以批准。於是,從1980年6月開始籌備,不久後在河南省濟源縣(就是現在的濟源市)將原531工程2分部3分部原址成功改建成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4

學校面向全國政法系統,接收縣以上政法幹部入學,與北京中央政法幹部學校(現中國政法大學)共同擔負培訓縣以上政法領導幹部的任務。其辦學宗旨是培養法院、檢察院和司法行政機關的在職幹部。

5

建校初期的辦學條件十分困難,既無教師,也無教材。學校除從全國抽調了20多名教師外,也從北京等地高校邀請教師來校授課。學校常常把這些講座錄音進行整理,然後到五三一印刷廠打印出來,發給學員作為教材。

6

當時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每半年培訓一期,每期招600人左右。為了便於管理,學校把學員編成若干小班,每班均配有由教職工擔任的學習幹事、生活幹事。大多課程都是在大禮堂集中上課。

7

1984年1月1日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移交河南省領導管理,同年2月17日河南省政府批准更名為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同年10月29日河南省政府決定,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與河南省政法幹部學校合併,保留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名稱,撤銷河南省政法幹部學校,校址從濟源遷至鄭州原河南省政法幹部學校校址辦學,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校舍全部移交給當地政府管理

8

1986年教育部批准河南省政法幹部學院更名為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9

2010年與河南財經學院合併組建為現在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校選址

當時的中央第二政法幹校處在群山懷抱之中的一個小山溝的深處。當時為啥會選擇這樣一個地方呢?

首先,在職幹部的學習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避開外界的干擾。當時中央下決心要輪訓公檢法司的領導幹部,各省市建立的政法幹校培訓縣級法院(檢察院、司法局等)副院長一級的幹部,中央政法幹校(含二幹校)培訓的都是院長一級的幹部。他們在單位管理的事務性工作最多,校址選在這裡能減少太多的外界干擾。

其次,這裡交通便利,而且有現成的辦學硬件。地處中原腹地,雖然是山區但是這裡有便捷的公路交通,各式建築物,成熟的配套機制,完全可以滿足學校所需要的吃、住、行、水、電、暖、辦公設施、教學設施、後勤保障等等。

校址現狀

7月29號上午,我們實踐團一行來到濟源市思禮鎮,經過多方打聽,我們瞭解到,從思禮鎮羊腦村到鄭坪村長達10餘里的山溝裡,幾乎所有公建房屋均為中央二幹校的校舍,如今大多已經廢棄,部分由當地政府分配給附近村民居住。我們在這裡看到一些當年遺留下來的房屋建築。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禮堂外景。紅磚高牆,都是滿滿的歷史感)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禮堂內景。可同時容納1800多人的大禮堂,曾被用來上集體課,現為鄭坪村文化禮堂)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當年的辦公樓,現為某賓館)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當年的學生宿舍樓,三層的樓房在當時看來已經相當別緻。如今也有少數當地居民在裡面居住)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依舊保存完好的家屬樓,在531舊址,遍佈很多的家屬樓,由於生產生活,這裡需要很多的人力。這些家屬樓離校舍都相對較遠)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當年的操場,是學生課餘活動的場所,當時多用來放映露天電影。這裡應該給學員留下過很多美好的回憶)

濟源記憶丨在思禮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幹部學校

(圖:當年的操場,是學生課餘活動的場所,當時多用來放映露天電影。這裡應該給學員留下過很多美好的回憶)

來源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