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提起济源,人们总会说起它的秀美山水,但这里也不乏一些厚重的历史。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1980年创办的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历史渊源

1

建国之初,全国1300个县(市)的县(市)长,都同时主管政法工作。为了培养既有执政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又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本领的干部,中央政法干校应运而生。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依法治国的理念也被重视起来,但当时的公安、司法队伍,大多数缺乏法律专业知识,需要先进行必要的训练,才能担负专业工作。当时国家层面的干部培训学校只有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司法部觉得有必要再建一所这样的学校共同培养和轮训在职的公检法战线的基层领导和骨干,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1980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司法部党组联合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校址定在河南省济源县思礼公社五机部531工程的两个工厂。6月5日国务院予以批准。于是,从1980年6月开始筹备,不久后在河南省济源县(就是现在的济源市)将原531工程2分部3分部原址成功改建成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4

学校面向全国政法系统,接收县以上政法干部入学,与北京中央政法干部学校(现中国政法大学)共同担负培训县以上政法领导干部的任务。其办学宗旨是培养法院、检察院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干部。

5

建校初期的办学条件十分困难,既无教师,也无教材。学校除从全国抽调了20多名教师外,也从北京等地高校邀请教师来校授课。学校常常把这些讲座录音进行整理,然后到五三一印刷厂打印出来,发给学员作为教材。

6

当时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每半年培训一期,每期招600人左右。为了便于管理,学校把学员编成若干小班,每班均配有由教职工担任的学习干事、生活干事。大多课程都是在大礼堂集中上课。

7

1984年1月1日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移交河南省领导管理,同年2月17日河南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同年10月29日河南省政府决定,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与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合并,保留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名称,撤销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校址从济源迁至郑州原河南省政法干部学校校址办学,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校舍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管理

8

1986年教育部批准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更名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9

2010年与河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为现在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校选址

当时的中央第二政法干校处在群山怀抱之中的一个小山沟的深处。当时为啥会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呢?

首先,在职干部的学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开外界的干扰。当时中央下决心要轮训公检法司的领导干部,各省市建立的政法干校培训县级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副院长一级的干部,中央政法干校(含二干校)培训的都是院长一级的干部。他们在单位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最多,校址选在这里能减少太多的外界干扰。

其次,这里交通便利,而且有现成的办学硬件。地处中原腹地,虽然是山区但是这里有便捷的公路交通,各式建筑物,成熟的配套机制,完全可以满足学校所需要的吃、住、行、水、电、暖、办公设施、教学设施、后勤保障等等。

校址现状

7月29号上午,我们实践团一行来到济源市思礼镇,经过多方打听,我们了解到,从思礼镇羊脑村到郑坪村长达10余里的山沟里,几乎所有公建房屋均为中央二干校的校舍,如今大多已经废弃,部分由当地政府分配给附近村民居住。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些当年遗留下来的房屋建筑。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礼堂外景。红砖高墙,都是满满的历史感)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礼堂内景。可同时容纳1800多人的大礼堂,曾被用来上集体课,现为郑坪村文化礼堂)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当年的办公楼,现为某宾馆)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当年的学生宿舍楼,三层的楼房在当时看来已经相当别致。如今也有少数当地居民在里面居住)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依旧保存完好的家属楼,在531旧址,遍布很多的家属楼,由于生产生活,这里需要很多的人力。这些家属楼离校舍都相对较远)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当年的操场,是学生课余活动的场所,当时多用来放映露天电影。这里应该给学员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济源记忆丨在思礼成立中央第二政法干部学校

(图:当年的操场,是学生课余活动的场所,当时多用来放映露天电影。这里应该给学员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来源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