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怎麼發動玄武門之變的?

世界人文通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較為開明賢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天下大治。史稱貞觀之治。

但是,李世民有一段不光彩的歷史,就是皇帝當的名不正言不順。他骨肉相殘,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史稱玄武門之變。

今天來講講玄武門之變:

一、李建成和李世民:

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後,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處理政務,是文官集團的代表;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馳騁沙場,是武官集團的代表。

二、秦王黨:

李世民南征北戰,滅了竇建德,敗了王世充,屢屢立下赫赫戰功。在臣民之中享有極高聲望。同時,李世民對部下出手大方、獎懲分明,擁有眾多追隨者,形成了人才濟濟的秦王黨。與太子黨抗衡。

三、太子黨:

太子李建成也很明白:自己戰功和威望都不如李世民,心裡很忌憚不安,就與四弟齊王李元吉聯合,結成太子黨。排擠和打擊秦王黨。

四、劍拔弩張:

在皇帝李淵的偏袒下,太子黨漸漸佔了上風,控制了局面。太子黨一行人多次誣陷李世民,甚至建議唐高祖李淵殺死李世民。

五、秦王黨磨刀霍霍:

面對危機,秦王府的幕僚們人人憂慮,個個恐懼。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現在仇怨已經造成,一旦禍發,不但秦王府不可收拾,連社稷的存亡都成問題。不如誅殺東宮太子等人。形勢危急,就是現在了!"

長孫無忌說:"我有這一想法已經有很長時間了,只是不敢說出口。你說的這一席話,正合我意。”

於是,長孫無忌等人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嘆息道:"骨肉相殘,是古往今來的大罪惡。我當然知道禍事即將來臨,但我打算在禍事發生後,再舉義討伐他們。 "

尉遲恭說:"禍事馬上就要發生,您卻神態自若。即使您把自己看輕,又怎麼對得起宗廟社稷呢!如果大王不肯採用我們的主張,我就準備逃身荒野草澤。絕不能留在大王身邊,任人宰割!"

李世民還是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還讓人算卦以卜吉兇。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張公瑾進來,劈手將占卜的龜殼奪過來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疑難之事的,現在事情並無疑難,還佔卜什麼呢! "

六、玄武門激戰:

事已至此,退路已無,李世民痛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

626年7月2日清晨入朝的時候,李世民率長孫無忌、尉遲恭等70多人,全副武裝,埋伏在長安城太極宮玄武門附近,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走近玄武門,察覺到了異樣,立即掉轉馬頭,準備返回東宮府。 李世民等追在後面,李元吉首先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驚慌之中,一連兩三箭沒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卻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將太子射死了。

李元吉知道不是對手,快馬加鞭想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放箭將,射死了李元吉。

七、老父被囚:

玄武門激戰如此慘烈,老父親唐高祖李淵在幹什麼呢?有史書記載說,李淵在和嬪妃們“泛舟池海”。其實,這不可能,玄武門激戰事關重大,連太子東宮和齊王府的知道了,派兵支援,唐高祖怎麼會毫不知情?肯定是早就被李世民囚禁在後宮了。只不過唐太宗為美化自己篡位,篡改史料罷了。

八、高處不勝寒: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都殺掉,李元吉的兒子也被充軍和流放。

李世民的皇位之路沾滿親人的鮮血,權力的慾望驅動著人的心魔,讓人變得嗜血、冷酷,六親不認,帝王之路註定是一條孤家寡人的路,走到權力的巔峰,你能照見的只有你自己。

但是,因為唐太宗治國有方,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大部分歷史學家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持理解、同情甚至讚賞的態度。


與狼共舞的歷史和旅行


唐朝建立後,唐高祖李淵在太極宮中處理國家大事。玄武門是太極宮的北門。這次政變就發生在玄武門附近。

在唐高祖李淵20多個兒子中,有4個非常著名。第三個兒子是奇人李元霸,已經在前面《李元霸是無敵的嗎?》一文中介紹過了。玄武門之變發生在另外三個兒子之間。

各具特色:三個兒子形成兩大黨派

618年,李淵稱帝后,冊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李建成貪戀飲酒、愛好女色,在妃嬪眾多的皇宮中,如魚戲水。

李淵分封四子李元吉為齊王。李元吉野心勃勃、放浪不羈。

有時候,高祖對這兩個兒子不是很寵愛,並且流露出重立太子的想法。為此,李建成常常心有憂慮,盡力拉攏李元吉,以增強自己的實力。

李建成對李元吉承諾:只要我即位當上皇帝,立即冊立你為皇太弟。

李建成的承諾正好符合李元吉的心思。李元吉就對李建成說:我願意為太子不惜一切代價,奉獻生命,在所不辭。

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結成了太子黨,二人聯手對付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戰功卓著、威望很高,唐高祖不斷對其封官晉爵,其地位僅次於唐高祖李淵和太子李建成。

最重要的是,秦王手下集結了大批有本事的人才,而且這些人才對李世民忠心不二。

李世民與他的擁護者們形成了秦王黨,與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互相匹敵、互相打壓、互相抗衡。

後宮亂倫:眾多嬪妃稱讚支持太子

李淵也是多情男人,他在晚年寵幸了很多嬪妃,生下了將近20位小皇子。

一方面為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為鞏固自己的和兒子的地位,這些小皇子的年輕的母親們爭相與年輕力壯的皇子們親近。

近水樓臺先得月。長期住在皇宮中的李建成、李元吉,可以隨時隨意進出皇帝的寢宮,便成為這些嬪妃們的首選。

李建成、李元吉希望通過嬪妃的美言,獲取唐高祖的寵幸,同時,二人正好也有貪戀女色的德性。

李建成、李元吉與宮中部分嬪妃一拍即合,雙方互相利用、狼狽為奸。

影響最大的是李建成、李元吉與張婕妤、尹德妃私通亂倫。張婕妤、尹德妃的親屬依仗李建成、李元吉的勢力,在都城飛揚跋扈、任性妄為、耀武揚威。

嬪妃們在唐高祖李淵的枕頭邊,爭相讚揚李建成、李元吉;同時,利用可能的機會誣陷、打壓李世民。

長期在外征戰的李世民,每次回到宮中、都會伺候唐高祖聚會歡飲。看見妃嬪們花天酒地、紙醉金迷,李世民想起自己的母親穆皇后早早去世,沒有機會跟著高祖享福,免不了黯然神傷,有時候甚至嘆氣、流淚。

看見李世民悶悶不樂、似有心事,唐高祖很不高興。

有的嬪妃就會乘機惡意誹謗李世民。

有的說:陛下高壽,正是天下百姓的幸福,應當歡樂慶祝。而秦王卻傷心流淚,是不是詛咒陛下啊?

有的說:秦王是不是憎恨我們?見不得我們高興快樂?

有的說:要是陛下有個三長兩短,我們母子怎麼生活啊?秦王一定會將我們這些人斬盡殺絕的。

三個女人一臺戲,宮中嬪妃眾多戲。嬪妃們說著說著,還會紛紛流淚、哭哭啼啼。

上了年紀的唐高祖這時候也會跟著流下渾濁的老淚。

發現唐高祖被打動了,巧言令色的嬪妃們就說:皇太子寬仁慈愛、孝順長輩,陛下只能把天下託付給太子,我們才能平安無事。

經不住嬪妃們的花言巧語,唐高祖對李世民漸漸冷漠;而對李建成、李元吉親切有加。

精明的李世民感覺到危機越來越嚴重。

多次謀害:秦王大難不死留住青山

齊王李元吉多次對太子李建成說:替哥哥殺死李世民,是我應當做的事。

一次,唐高祖叫上李世民一起到李元吉的武德殿去。李元吉佈置護軍宇文寶在臥室裡埋伏起來,準備見機行事暗殺李世民。

李建成考慮到父皇在場,不能冒犯行刺,沒有允許這次行動。事後,李元吉非常憤怒,他痛批哥哥李建成:錯過這次機會,必定留下禍患啊!

唐高祖準備到仁智宮去,要求李世民、李元吉隨駕同行,讓李建成留在京城管理政事。李建成暗中指示李元吉找機會殺死李世民。

李建成又命令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把盔甲、武器贈送給自己的得力干將楊文幹,要求他們裡應外合除掉李世民。

郎將爾朱煥、校尉喬公山害怕李世民,向皇帝告密了。另一位知道內情的杜風舉也向唐高祖講述了同樣的情形。

唐高祖異常震驚,找一個藉口、親筆下詔,命令李建成到仁智宮來。

李建成心中有鬼、懼怕受到懲罰,拖延了很長時間才到仁智宮去。雖然儘自己所能向唐高祖謝罪,但是,唐高祖還是將他囚禁在帳篷裡。

後來,幾位跟隨在皇帝身邊的妃嬪輪流不斷、一次又一次為李建成求情,加上念及父子親情,唐高祖才又讓李建成回到京城。

為了平息暗殺事件,唐高祖把幾個相關大臣流放到外地。

唐高祖帶上三個兒子到京城南面去圍獵。唐高祖命令三個兒子騎馬、射箭、打獵,較量能耐、爭逐輸贏。

李建成有一匹少數民族的烈馬,只要有生人騎到背上,就拼命尥蹶子,一直要把騎手摔下來,並且還用蹄子猛踢騎手。

李建成把那匹馬拉到李世民面前,說:二弟擅長騎馬,這匹好馬讓給你騎。

李世民騎上烈馬,還沒有奔跑,烈馬猛然尥起蹶子、不斷掀抬屁股,眼看控制不住,李世民縱身躍起、跳到一丈開外,才算平安。烈馬還在不斷尥著蹶子。

李世民再次翻身上馬,烈馬又是尥蹶子、掀屁股。李世民只得再次跳下馬來。

如此反覆4次,李世民終於發現這匹馬是不能再騎了。他對身邊的大將說:有人想用這匹胡馬要我性命啊!人的生死是由命運決定的,沒人能夠害死我的。

一天晚上,太子李建成把李世民、李元吉召到自己宮中飲酒、吃飯。李世民突然大喊胸口疼痛難忍。

淮安王李神通架著李世民的胳膊,將他送回西宮。

有人上報,唐高祖走到西宮,看見李世民床邊的臉盆中、吐了幾碗鮮血,李世民躺在床上,迷朦雙眼,似乎人事不醒。

唐高祖批評李建成,命令他以後不許晚上叫李世民飲酒。

秦王幕僚:護主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李世民幾次從鬼門關僥倖逃脫、保住性命。秦王府的幕僚下屬人人擔心、個個害怕,都希望能為李世民分擔危險、都希望李世民化險為夷。

房玄齡對常孫無忌說:深仇大恨已經結下,一旦發生禍患,就絕不是一個秦王府無可救藥,整個國家的生死存亡都是不可避免了。

常孫無忌說:你和我不謀而合,只是我一直不敢講啊。我這就去報告秦王。

常孫無忌把他們的想法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將房玄齡等人召喚進宮、商議大事。

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異口同聲勸說李世民儘早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暗中積極活動。他們派人秘密贈送一車金銀財寶給尉遲恭,還寫了一封信拉攏他。

尉遲恭卻推辭說:秦王待我恩重如山,我現在是秦王府中的官員,只能為秦王出生入死。我無功不受祿。如果我是見利忘義的小人,殿下要我有什麼用啊?

李建成對尉遲恭懷恨在心。

尉遲恭把這件事告訴李世民。李世民卻說:我不會懷疑你對我忠心耿耿。你應該接受他的贈送,順便了解他的陰謀詭計。不接受他的贈送,很快就會大難臨頭啊。

聽了李世民的分析,尉遲恭天天晚上開著門睡覺。

正如李世民所料,李元吉果然派人暗殺尉遲恭。但是,因為尉遲恭煞氣太重,刺客膽量不夠,幾次進到院內,沒敢下手,最後都不戰自退了。

常孫無忌、尉遲恭等心腹干將,一有機會就勸諫李世民及早動手誅殺李建成、李元吉。

精心謀劃:秦王成功誅殺建成元吉

經過精心謀劃,李世民即將對李建成、李元吉採取行動了。

626年7月1日,李世民悄悄稟告唐高祖,李建成、李元吉和皇宮中的嬪妃失禮亂倫。

李世民還告訴唐高祖,兒臣即將魂歸九泉,再也見不到父皇了,因為太子打算殺死兒臣。

唐高祖大吃一驚,對李世民說:朕明天就來處理這件事。你們明天都來太極宮參見朕。

626年7月2日早上,李世民率領常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瑾等人騎著馬向朝廷走去。

李世民早已經在玄武門附近佈置好士兵埋伏起來。玄武門執行禁衛常何原來是太子的心腹,已經被李世民成功拉攏過來,所以,皇宮中的衛隊大部分是李世民的人了。

唐高祖已經把裴寂、蕭瑀、陳叔達等大臣召集在朝廷,打算對質李世民所說之事。

李建成、李元吉以為只是正常的上朝議事,分別騎著馬奔向玄武門。

來到臨湖殿時,李建成、李元吉看出來情形不對,立即調轉馬頭,向自己的宮殿和府邸跑去。

李世民策馬、跟在他們後面大聲呼喊,命令他們回來。

李元吉反應迅速,立即拉弓拽箭向李世民射擊。由於緊張、慌亂,李元吉三次回頭,都沒有滿弓發射,箭矢沒射到李世民就掉落地上了。

李世民跟在後面,不慌不忙,用力拉開滿弓,瞅準李建成後背,一箭射去。這一箭從李建成後背穿心而過,李建成跌落下馬,當場一命嗚呼。

尉遲恭率領百人騎兵飛快趕到。一個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的肩膀,李元吉失去平衡,從馬上跌落地面。

就在這時候,李世民騎的馬突然慌張地飛奔起來,由於被一棵樹枝掛住,李世民從馬上摔了下來、跌倒在地上。

就在旁邊的李元吉大步跑了過來,搶過李世民手中的弓弦,打算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尉遲恭看見了李元吉,大喊一聲:住手!整個樹林的樹枝、樹葉都抖動起來。

李元吉受此驚嚇,趕忙鬆手放開李世民,快步向太極殿跑去,企圖得到父皇救命。

尉遲恭撥馬快追,眼看趕上的時候,尉遲恭對著李元吉的背心猛射一箭,李元吉栽倒、趴在地上,箭頭深深扎進土中,李元吉大口吐血,魂魄離身飛向黃泉。

翊衛車騎將軍馮立是太子李建成的老部下,獲悉李建成被射死,立即率領自己的部隊2000多精銳兵馬,急行軍趕到玄武門,準備與李世民決一死戰。

張公瑾獨自一人,將萬斤重的大鐵門關閉了,馮立及其士兵無法進入,眼睜睜錯失戰機。

還有忠於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將士,繼續與秦王李世民的將士激烈戰鬥著。

太子李建成部下薛萬徹一邊擂鼓、一邊大喊,要向秦王府進攻。秦王的部下中有些士兵十分恐懼了。就在這時候,尉遲恭出現了。

尉遲恭騎在馬上,手中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他大喊一聲:主人已死,還不投降!

東宮、齊王府的人馬看見尉遲恭高高舉著的人頭,立刻失去了戰鬥的信心,很快大敗潰散。一部分將士慌不擇路、鑽入終南山的森林之中。

秦王李世民獲得了玄武門之變的最後勝利。

眾將擁立:高祖禪位世民成功登基

政變發生時,唐高祖在宮內的湖泊中划船,等待兒子們到來議事。李世民命令尉遲恭儘快進入皇宮負責警衛。

尉遲恭身上穿著鎧甲、手中握著長矛,照直來到離唐高祖最近的岸邊。

唐高祖詢問尉遲恭怎麼回事,尉遲恭回答:太子和齊王大逆不道、犯上作亂,秦王率兵平息了叛亂。秦王擔心陛下受到驚嚇,所以派我來保衛陛下安全。

高祖看看左右的大臣。

大臣們異口同聲說:秦王功勞大、威望高;秦王功蓋宇宙、天下歸心。請陛下冊立秦王為太子。

唐高祖也說:正合朕意。唐高祖親筆寫了敕令,命令所有將士全部由李世民指揮。

唐高祖把李世民召到跟前,撫慰一番。

李世民跪在地上,趴在高祖的膝蓋上,放聲大哭,很長時間都沒有停息。

李建成的5個兒子、李元吉的5個兒子,全部被殺死。

據說李世民對李建成、李元吉的鬼魂有所害怕,就派尉遲恭和秦瓊在門前擔任警衛。後來,兩人老了,就命令畫師畫出兩人的畫像並貼在門上,於是,尉遲恭和秦瓊也就成為中國的門神。

太子東宮和李元吉齊王府的女人全部沒收、充入皇宮,以後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後宮的嬪妃了。

626年7月14日,唐高祖親筆寫好詔書,交給大臣,並且說:朕應當加上太上皇的尊號了。明確向大臣表示了自己要禪位的願望。

626年9月3日,唐高祖頒發制書,自稱太上皇,把皇帝寶位傳給太子李世民。李世民推辭,高祖不允許他推辭。

626年9月4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繼承皇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統治時期,中國文治光輝照耀、武功顯著盛大。歷史上讚譽為“貞觀之治”。

非常之時,只有採取非常手段,才能推動歷史向前發展。

我是:岳飛的飛。

歡迎批評、一起成長!


岳飛的飛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的目的有三個,一,是為了保命。二,是為了政治理想。三,部下的壓力。

一,保命。


當大唐的一切都安定下來後,李建成,李世民對太子之位的爭鬥也到了圖窮匕現的時候。

後人一直詬病於李世民發動政變的殘忍,但是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李世民不殺掉李建成,李元吉,那麼,事情的發展會是怎麼樣呢?

結果是李世民一定被李建成殺掉。其實,李建成已經準備在昆明池的閱兵儀式上殺掉李世民和他的一眾將領。再退一步講,即便,這一次殺不掉李世民,將來李建成登基後,還是會殺掉李世民。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李世民太強悍了,己經強悍到讓李建成害怕的程度了。李世民在戰場上的表現,李世民超人的智慧,李世民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能,都讓李建成頗為忌禪。

一天不除掉李世民,李建成就一天感到不安。他怕早晚有一天,李世民會奪走他的位置。

對於,李建成的這種心理,李世民比誰都清楚。更何況,有人己把昆明池的計劃告訴了他。所以,為了保命,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政變。

二,為了政治理想。


李世民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這一點,在戰場上已得到證明。李世民指揮下的軍隊是可怕的,所向無敵的。

然而,李世民並不僅僅滿足於當一個千古流芳的軍事家,他更希望成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而成為政治家就必須成為皇帝,他有這個心胸,也有這個能力。

通向皇帝寶座的路上阻擋他的大山,就是李建成。不除掉李建成,他就達不到自己的目的。

三,部下的壓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下屬的鼓動。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張公謹,候君集等一眾軍事將領,和房玄齡,杜如晦等一干文人謀士,致所以能跟著他風裡來,雨裡去。一方面折服他的巨大的人格魅力,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想跟著他有高官厚祿,能封妻廕子。

一但,李世民不能榮登大位,這一切都將化為泡影。所以,長孫,尉遲會威脅李世民,說他們要走。

也就是說,如果,李世民不發動玄武門之變,等待他的將是眾叛親離和孤獨的死亡。


一葉小舟168521774


秦王李世民,在其父李淵反隨建唐的道路上,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收瓦崗,徵王世充,破竇建德,敗劉黑韃,退突厥兵等。也許無他,可能就無唐王朝。

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六百二十六年,唐王朝天下已定。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戰功武德,那是又羨又妒。並聯合後宮殯妃,大吹枕邊風,欲置李世民於死地而後快。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一時,李建成李元吉哥倆,挖空心思,編造時勢,使盡招數,羅列罪名,治罪的治罪,關押的關押,外派的外派,驅逐的驅逐,把個秦王府弄得是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時逢突厥入寇,太子李建成薦元吉代李世民率軍北擊。遂上書高祖,請派秦府尉遲程咬金等前往,並挑選秦王軍中精銳擴充已實。謀劃欲乘李世民送餞行酒時將其擊殺!

形勢險惡。李世民便與府中餘人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房、杜如晦等計議反擊,一決雌雄。

是年六月初三,李世民依計向父皇密奏,言建成元吉,與後嬪妃狠狽為奸,容他不下,似要為王竇報仇。己死不足惜,實無顏見王竇等誅於己手之賊子!高祖愕然大驚:明查此事,何不早報?

正是在此種兇險形勢直逼之下,初四日,李世民率長孫無忌等入朝,伏兵於玄武門,發動政變,擊殺了李建成與李元吉。

利益的衝突,造成了短兵相接。成王敗寇。假如在此一戰中,李建成李元吉,擊殺了李世民,不知歷史是否改寫,還有不有影響世界的大唐強盛?美國洛衫機的那個唐人街,是否依然引人注目?


郭家


大家好,我是愛歷史的小少年,今天讓我們一起打開那段塵封的記憶

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清晨。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門之變事發當日。

永遠不會有人獲知,到底是什麼樣的異常徵兆,促使李建成和李元吉在玄武門外,停住了腳步。“大哥不對啊?這麼安靜,肯定有詐!”李元吉說道,而他手中的弓箭也在此時緩緩舉了起來。李建成同樣疑惑的說道:“可父皇還等著我們覲見吶”。突然,李世民從夜幕中騎馬舉箭而出,但面對張弓搭箭的弟弟,李世民反擊的第一個目標卻直指自己第一個頭號政敵李建成!

在他的計劃下,這個清晨必須是自己的這兩個親兄弟的死日,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則更是必死的第一個目標!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三十七歲的李建成呆呆的愣在原地,親眼看見身旁的一個弟弟張弓射向不遠外的另一個弟弟。緊接著,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親弟弟李世民,嫻熟地開弓、搭箭、射擊。長箭呼嘯而來之際,他的眼睛應該一直注視著二弟李世民,他的親弟弟,他的頭號政敵,一切的恩怨在此刻瞬間終結!

“大哥!”李元吉驚呼道,他沒想到他的二哥真的如此心狠手辣的殺死了他們的大哥。見此情形,李元吉來不及悲傷恐懼,下意識地便欲縱馬逃竄。而讓他更沒想到的是,兇殺伐決的李世民並沒有片刻猶豫。在殺死李建成以後,已經果斷將第二隻箭已經射進了他的胸膛,李元吉應聲而落。就此,這場驚心動魄的玄武門之變,也終於在李世民的親哥哥和親弟弟的血泊中緩緩落下了帷幕... ...


愛歷史的小少年


公元 625 年7月2日,歷史上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發動政變,在玄武門設伏成功清除了太子李建成,成功地奪取了朝政大權,很快逼唐太祖退位,從而開啟了鼎盛繁榮的貞觀之治。

其實,“玄武門之變”並非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中間過程一波三折,懸念迭生,令人唏噓。

秦王李世民為唐朝的建立及平定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亂世梟雄李密、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等牛人基本上都是李世民親自率大軍剿滅的。

因為功績卓越,李淵於是封他為秦王,對他器重有加。而隨著戰功的遞增,李世民的威望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長年追隨他的心腹將士的鼓動下,李世民產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而太子李建成也意識到了危機所在,於是聯合四弟李元吉,共民對付李世民。

幾番明爭暗鬥後,太子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李世民來了個“投石問路”——向父親李淵狀告太子李建成的罪刑:淫亂後宮。具體來說是李建成和尹德妃、張婕妤有染。

漢高祖李淵聽聞後驚怒不已,給李世民的答覆是:明天早朝來處理這件事。

驚訝不已,於是李淵下詔李建成和李世民第二天來朝中對質這件事,並邀一干重臣來共同見證。

就這樣,李世民的投石問路之舉取得了良好成效。接下來,他要在玄武門下功夫了。

玄武門的守領常何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但太子爭奪戰後。兩人都開始互挖牆腳。李建成曾以重金收買李世民手下驍將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但沒有成功。而李世民也不甘落後,用重金收買李建成手下將領常何和太子右內副率張公謹卻獲得了成功。

何常之所以轉投李世民,除了見錢眼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常何的籍貫是山東汴州浚儀,和李世民帳下很多山東豪傑是“純老鄉”,在“鄉情”的影響下,常何投靠了李世民。

結果可想而知,李世民在常何的“網開一面”下悄無聲息的帶兵設伏,靜候李建成的到來。

同時,李世民決定採取行動前,還找到了張公謹,並“自安之策”,其實也就是試探張公謹的立場,讓他明確表態。張公謹投於地而進曰:“凡卜筮者,將以決嫌疑,今即在不疑,何卜之胥,縱卜之不吉,勢不可已。願大王思之。”意思就是張公謹激烈的效忠表態,最終讓李世民信心大增,決定進行最後一博。

李世民對玄武門之變的軍事行動採取了三管齊下之舉:一隊由他率領的十人圍剿小組,主要目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這兩個“賊首”;一隊由尉遲敬德統領70名精兵,將高祖及大臣議事地點包圍了,以便隨時“逼宮”。 同時,李世民一方還組織了一支囚犯奇兵,配合門外設伏。

六月四日,李建成、李元吉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去早朝,剛進入玄武門前的臨湖殿就發現情況似乎有所不對。

李建成、李元吉立即掉轉馬頭,準備向東返回東宮和齊王府。這時,李世民出現了,他在後面呼喚他們,李元吉又驚又急,立馬張弓搭箭射向李世民,結果由於慌張,一連三次都沒有將弓拉滿,其箭自然也就沒有射中李世民。

來而無往非禮也,李世民不再謙讓,他搭弓射向李建成,一箭就將射死了。

李元吉見狀,索性拼出去了,調轉馬頭飛奔過來,一把奪過李世民的弓箭,想勒死李世民。就在這時,虎將尉遲敬德來了,他大聲一喝,嚇得李元吉趕緊放開李世民,想快步跑入武德殿尋求父皇庇護,但尉遲恭快馬追上他,放箭將他射死了。

而這時,李建成、李元吉兩府的援軍,在馮立、謝叔芳的率領下,從東宮玄德門出發沿宮牆直奔玄武門。結果他遭遇到李世民設伏將領敬君弘和呂世衡的北門禁軍的抵擋。

在混戰中,敬君弘、呂世衡被斬,北門禁軍群龍無首,眼看就要潰敗了。關鍵時刻,常何出現了,他指揮禁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而李世民收拾李建成和李元吉後,他們兩人的人頭丟到了其援軍的面前,使其軍心很快散了。再加上這時秦府的增援部隊、囚犯奇兵來陸續趕來,在前面夾擊之下,兩府援兵四散潰逃。之後,李世民迅速控制了宮城門。並派尉遲敬德率領 70名精兵,將高祖和議事大臣軟禁。

當日參加議事大臣有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宇文士及、竇誕、顏師古,其中蕭瑀、陳叔達勸說高祖答應李世民的逼詔內容,而宇文士及本身就是具體負責配合尉遲敬德逼詔的。在武力威逼下,七位重臣都“默許”,唐高祖見大勢已去,只好順勢下詔:“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自東上閣門(在太極殿東側)出宣敕,眾然後定。”

三日後,李淵正式退位,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歷史開啟新的一頁。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成為帝王的第一步。

隋煬帝楊廣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導致了大批的農民起義。而李世民當時就是其中的一股力量。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在朝廷裡也有個一官半職,李淵起義完全是因為李世民的謀劃,在李淵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李世民即是軍師也是將軍,李世民能征善戰,智勇兼備。當時的李世民已經成為了唐朝事實上的領導人。



李淵晚年年老昏庸,又為女色所惑,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結李淵的寵妃,獲得了李淵的好感。李淵立李建成為太子。但是李世民戰功赫赫,李建成一看自己的威望和地位遠不及李世民,於是他勾結李元吉共同陷害李世民,李淵這個老糊塗還偏幫李建成,聽信寵妃的讒言,對李世民產生了猜忌。


局勢對李世民十分不利,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經玄武門進皇宮,埋伏在附近,直接射殺了準備上朝的李建成和李元吉。

這件事後世成為“玄武門之變”,李淵被逼退位,李世民繼位,就是唐太宗。


拼搏1514878035


武德九年六月三日夜,李世民決定要動手了,他不想自己親自打下的帝國就這樣被父親李淵拱手送給他的大哥李建成。對於這個大哥李世民從沒有過真正的信服過,在他心裡只有自己配得上大唐帝國的皇位,而四弟李元吉他根本就沒有真正瞧得上過。

在李世民的心裡,如果沒有他,可能也就不會有如今的唐朝,更不會有父親李淵現在的皇帝位。而對於李淵一向保守的做法,他極有可能會將皇位傳給長子,而對於立下曠世功勞的李世民而言,覺不能夠讓這樣的事發生,因為一旦皇權易主,那麼他的生命也因此會跟著終結。

他還記得在第六次,也是最終決定唐朝版圖穩定的最終戰爭中,他是多麼的勇敢,用這個東半球(如今看)最強的軍力打敗了王世充與竇建德的聯軍。在回到都城的那一天,全城的百姓和文武百官用皇帝般的禮儀歡迎了他,而他也看到了父親熱忱的雙眼,他以為那一天皇帝位一定非他莫屬了,可是後來父親李淵還是對大哥李建成更青睞。

他知道,如果不抓緊動手,一切就晚了。

皇長子李建成也不是一個囊廢之輩,他同樣在唐朝的建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能力,不過更多時候李世民在外征戰,而他卻在朝內抓緊發展自己的親信。李建成搞權臣關係真的是一把好手,很快在宮裡宮外就都變成了他的人。而且他還極力拉攏四弟李元吉,許他很多的好處,讓他能夠在關鍵時刻站在自己一邊

當然,李建成也知道,一直以來李世民在外征戰手裡就會兵權在握,而他此時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正是這個錯誤決策讓李世民提前決定動手了。

當天下基本平定之時,李建成像李淵提議由四弟李元吉接替李世民做統帥出征突厥,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想借此奪取李世民的軍權。

可是他沒想到的是,李世民雖然連年在外征戰,但是對於皇位如此覬覦,怎會不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勢力。而李建成的身邊就存在著李世民的奸細,他的一舉一動早就被李世民及時發現。也因此李世民知道自己如若不及時動手,必將受制於人。

在決定動手前夕,李世民召開了一次特別的“會議”。當問及如何處置自己的兄弟人時,眾人建議將他們囚禁起來,而李世民覺得不妥,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家心知肚明,這是要手足相殘而不能留活口了。

到底誰去動手,李世民看著自己的親信都低頭不語,此時他明白,若想成功,此事只能自己親自動手,否則稍有不測,性命全無。於是他帶著自己最為忠心的尉遲恭在公元626年7月1日夜出發了。

先發制人最大的好處就是,在對手還處於懵B狀態的時候,你已經贏下了整場比賽。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是如此,當他們還在大搖大擺走在玄武門橋洞時,死亡已經開始倒計時了。

早晨的清冷讓在場的人都頗為冷靜,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皇子戰爭,但他們還是手抖的要命,包括尉遲恭都猶猶豫豫。而李世民此時沒有絲毫的猶豫,望著李建成的背影,李世民在心中最後一次叫了一聲“大哥”,一支冷箭便射向了李建成的身體,死屍立刻倒地。而在場的尉遲恭彷彿被電擊一般,立刻清醒,向李元吉猛射一箭,完成了最後的任務。

按照之前的安排,其他人向著深宮中殺了過去,消失在了青霧裡。

唐高祖李淵知道此事後,震怒!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眼下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了,而且兵權還在其手裡。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自責和無奈中的李淵,將皇位讓給了次子李世民。

玄武門之變,還有很多的歷史謎團沒有解開,在這種兄弟相殘的悲劇裡,我們看到了最終的勝利者李世民,可能有太多的不合理,但是由李世民開啟的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貞觀盛世,對於後人來說,也許是一件幸事。

你說呢?


以史為賤


李建成容不得李世民,而李世民也想奪取皇位。作為隋朝皇族的親戚,李家從太原崛起。李淵逐漸掌握權勢之後,李建成被冊封為太子,在宮廷中輔佐朝政,是文官集團的代表。而秦王李世民率領軍隊在各個地方征戰,為李唐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李世民功勳卓越,對於李建成來說,這個弟弟是個不小的威脅。然而對於李世民來說,他征戰多年功勞絕不在李建成之下,然而因為皇位繼承的法統,只要李建成在,作為次子的他就沒有繼承皇位的可能。

而作為父親的唐高祖李淵,並沒有能夠妥善解決兄弟之間的矛盾,偏袒太子李建成,使得太子集團逐漸佔據上風。

雖然對於李建成的各種歷史描述不一定真實,但不可否認的是,歷代史書對於李建成的評價確實都以負面為主,甚至於重文輕武的宋朝《資治通鑑》,對李建成的描寫也是:性情鬆懈懶惰,貪戀女色。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自然對父親立李建成為太子,並且各種袒護心中不服。

最終,李世民在秦王府幕僚們的支持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誅殺了自己的親兄弟——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強迫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退居後廷。同時,李世民入主東宮,以太子身份監國掌控了朝政。


澹奕


李世民父親李淵做一小塊地皮的皇帝開始,就立李世民哥哥李建成做太子,而且李建成也並非浪得虛名,一樣是戰功顯赫。

而李淵稱帝后,把李建成往職業皇帝方向培養,於是,開拓疆土之事,一概交與李世民。恰巧這個李世民實在是戰鬥專家,隨著功勳日隆,漸漸的開始記掛太子之位。

歷史書說的是,李建成與李世民互相都在打算動手,而李世民出手更早。李世民在李淵處報告李建成淫亂後宮,李淵下令第二日兄弟當面對質。

於是第二日一早,在玄武門,李世民事先買通了守衛將士,帶領親兵埋伏於此,親手射死李建成,李元吉當然也一併射殺。同時要挾父親,兩個月後禪位。萬幸,李世民大部分時間是明君,否則也是萬世罵名。

李治這位武則天的老公也是李世民無奈之下的選擇。李治大哥李承乾與行為古怪的二哥李泰水火不容,李世民眼見另一場骨肉相殘即將上演,於是,萬般不願之下立了懦弱無能的李治,保住了兄弟間的兵戈相向。也正是高血壓的綿軟無力的李治,很快被才能與手腕遠在他之上的武則天獨攬朝綱。

皇帝的位置太少,打算做皇帝的人太多。那就只能殺,自古如是,無情最是帝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