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有舍才有得、想得必先舍,你真的懂得“捨得”嗎?

“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這些年,“捨得”這個詞一直被人提起,被人當作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一說到這個詞,就有人會說“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捨棄”“有舍有得,不捨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可是,“捨得”這個詞真是這個意思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捨得”這個詞很常見,和它對應的是“捨不得”。說某人捨得花錢,“捨得”的意思是願意付出;說某人好捨得,“捨得”的意思則是大方。這就很容易看出,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捨得”的意思只有“舍”的含義,沒有“得”的意思。但被所謂的禪理解釋為“有舍才有得”“想得必先舍”,瞬間就讓一個平常的詞,變得充滿功利與慾望,這與禪理似乎背道而馳了。

“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所以,對於捨得一詞,應當有幾種解釋。首先應當是付出,就如同我們生活中經常說到的“捨得”一樣,這種大方和願意付出的態度,其實是不求回報的。而不求回報的捨得,是一個人胸襟的體現,也是人們對於他人、對於生活的一種態度,這種豁達慷慨的姿態,是沒有功利心的。但也是這種豁達慷慨,會帶給自己一種內心的酣暢,同時也會得到社會的善報。這種“捨得”才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

  而另一種含義,則是捨去。在我們的一生中,會有很多的瑣碎事務將我們糾纏,比如功名利祿等,而這些瑣碎的東西帶給我們的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比如面子、榮耀、地位等。而同時,這些東西又在不斷地要求我們去為之付出,甚至做一些不擇手段的事,危害他人或者違背自己的良心,而當我們真的捨去這些之後,卻發現沒有他們並不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反而讓我們變得輕鬆很多。這樣的狀態,是很多人常有的狀態,只不過很多人跳不出自己的那個虛無縹緲的圈子。

“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  還有一種含義,就是所謂的“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捨棄”。這種心態其實就是衝著“得”而去的“舍”,將“捨得”的這種解釋掛在嘴上的人,一般都是“捨不得”的。比如他們會說“捨出笑容,得到的是友誼”,如果不是想得到友誼,他們會笑嗎?他們說“捨出誠實,得到的是朋友”,如果不是想交你這個朋友,他會誠實嗎?他們說“捨出酒色,得到的是健康”,想想,要不是身體不行了,他們在幹什麼?這種人的“捨得”,一般可以解釋為“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

  所以,一個人的“捨得”觀,其實是一種大的境界,對於同樣的“捨得”,越是不強調“得”的人,越是會懂得生活的智慧,越是有幸福感。而面對那些將“有舍才有得”“想得必先舍”掛嘴上的人,小心點吧。

“捨得”是一種智慧,當心那些把“捨得”掛嘴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