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宋仁宗由於年幼登基,劉太后垂簾聽政,垂簾不是永久的,而是有著具體的時間,那就是仁宗皇帝成年後必須歸政。剛開始垂簾的時候,劉太后還經常信誓旦旦的說等仁宗成年就歸政,自己就不再操心軍政大事了,而是要在後宮頤養天年。但是事實上卻不是如此,劉太后雖是女流之輩,但是對於最高統治權的佔有慾望也是極強的,絲毫不遜色於劉邦的呂后和唐朝的武則天。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仁宗皇帝13歲登基,滿打滿算也就是最多垂簾五年,但是劉太后在仁宗成年後不僅沒有歸政,而且是對權力抓得更為牢固了,直到她臨死前才將手中的大權交出來,並且也是極不甘心,所以可謂是殯天前依舊要作妖,此時的仁宗皇帝早已成年,他對權力也是極力追逐,因此不可能再讓劉太后任意擺佈。

突如其來的大火

據《宋史》記載,天聖十年八月初三的深夜,一場熊熊烈火突然燒了起來,由於古代都是木結構的房子,所以火勢蔓延很快,頃刻間就殃及了帝后的寢宮。劉太后和仁宗皇帝一邊佈置人員進行滅火,一邊跑進了後院進行避火,因此倖免於難。但是長春、會慶、天和等八座重要的宮殿均化為了一片灰燼,就連皇帝受封的玉冊都被燒燬了。事後經查起火原因,是因為後宮爐灶貼近牆壁,由於是木頭的,加之天氣乾燥,所以才引發了大火。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在中國古代,上至皇親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是非常迷信的。因此這場大火震驚了朝野,一時間很多人認為這是上天的警告,警告劉太后遲遲不歸政仁宗皇帝。無數流言蜚語使得劉太后維持了思念之久的垂簾聽政模式搖搖欲墜。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大火之後,仁宗下詔令群臣直言政治得失。正是因為仁宗皇帝執意要聽批評意見,因此有御史就提出了要求歸政仁宗的話題,認為仁宗早已成年,不需要太后聽政,如果繼續遲遲不歸政,上天還會再次進行警告。

仁宗的壯志凌雲

當年十月,被燒燬的八座宮殿就已經全部重建完畢,皇家的速度就是不一般的快,並且將八座宮殿全部改名了,認為要有新氣象,或許這也是仁宗皇帝下一步改元的伏筆吧。十一月,這一年還有一個多月就過去了,但是仁宗已經等不了了,宣佈改元,以天聖十年為明道元年,同時大赦天下。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一般宣佈改元均是從次年開始,即便是皇帝駕崩也是如此,即新皇帝繼位後仍然沿用老皇帝的年號,次年才能改元。因此,仁宗的這一舉動突出的異常,可見極為迫切地要終止所謂的“二人聖”的垂簾時代。

臨死前還在作妖

仁宗皇帝改元的第二年,實際上就是次年的二月,距離改元剛過去了三個多月。23歲的仁宗皇帝壯志凌雲,而64歲的劉太后確實病得奄奄一息。此時的劉太后已經不能下床了,但是她卻仍然要起來穿戴禮服在太監的攙扶下親自去太廟祭祖。其實,此時的劉太后心裡也非常清楚,那就是離自己進太廟已經不遠了。

三月,劉太后徹底病危了,仁宗為了向上天祈禱再次頒佈天下大赦令,同時還頒佈了一項大措施,那就是乾興以來貶黜者皆復原職,因此一大批因得罪太后而貶死的人得到平反,貶黜的官員得以繼續從政。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據《宋史》記載,三月二十九日,此時的劉太后可謂是隻剩下一口氣,即使如此,她還想著在作妖,那就是仍對仁宗皇帝不放心,立下遺詔:尊楊太妃為皇太后,帝后聽政如祖宗舊規。這意思著要讓她的好姐妹楊太妃繼續垂簾,此時的仁宗皇帝已經不是小孩了,會老實聽話嗎?

劉太后殯天后,有人對太后穿什麼服飾入殮產生了疑問,因為劉太后死前多次表明要在死後穿帝冕,這是完全不符合規定的。仁宗皇帝當機立斷,認為劉太后如果穿帝冕將無法去見陰間的先帝,於是直接按規定用後冕入殮。

遲到的歸政:北宋劉太后殯天前依舊在作妖,宋仁宗力挽狂瀾有手段

在頒佈遺詔時,也只是將楊太妃尊為了皇太后,後面的那句垂簾聽政直接刪除了。其實,直到此時仁宗皇帝才真正拿到統治大權。仁宗歸政後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停止新建寺觀,並且罷免了聖節進香、進貢等,還禁止內外官員以進獻禮物來謀求官職的升遷。種種跡象表明,被壓抑十幾年之久的仁宗皇帝在迫切地肅清劉太后垂簾時期的任何影響,試圖想世人展現一個全新的氣象。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