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內蒙古

呼和浩特:別名呼市、歸綏、青城、雲中、中國乳都,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北方沿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內蒙古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呼和浩特地處中國華北地區、北部邊疆、歐亞大陸內部,是呼包銀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是聯接黃河經濟帶、亞歐大陸橋、環渤海經濟區域的重要橋樑,也是中國向蒙古國、俄羅斯開放的重要沿邊開放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故址在今呼市西南托克托縣境。民國時期為綏遠省省會,蒙綏合併後,呼和浩特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市中心城區本是由歸化城與綏遠城兩座城市在清末民國合併而成,故名歸綏。1954年改名為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呼和浩特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中國經濟實力百強城市,被譽為“中國乳都”。

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2.6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呼和浩特市

包頭:別名九原、鹿城、草原鋼城、稀土之都,是內蒙古自治區地級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 。

包頭地處中國華北地區、蒙古高原南端、內蒙古中部、南瀕黃河,陰山山脈橫貫該市中部,位於環渤海經濟圈和沿黃經濟帶的腹地,是連接華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是內蒙古對外開放的重點發展地區。包頭是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是中國境內以冶金、稀土、機械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中國重要的基礎工業基地和全球輕稀土產業中心 ,被譽稱“草原鋼城”、“稀土之都”。

總面積277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8.9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包頭市

烏海:別名獅城,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新興工業城市,地處黃河上游,東、北隔甘德爾山與鄂爾多斯搭界,南與寧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盟;地處大陸深處,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

烏海市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三山環抱,一水中流,民風淳厚。烏海市境內資源富集,素以“烏金之海”著稱。優質焦煤、煤系高嶺土、石灰岩、鐵礦石、石英砂、白雲岩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品位好、易開採、相對集中配套、工業利用價值高。烏海市水土光熱資源豐富,適合葡萄種植,有“葡萄之鄉”的美稱。

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11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烏海市

赤峰:別名昭烏達盟、哈達街、烏蘭哈達,赤峰為紅山之意,蒙古語“烏蘭哈達”,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峰而得名。赤峰市原為昭烏達盟,昭烏達為蒙語,漢譯“百柳”之意;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南與遼寧省朝陽市接壤,西南與河北省承德市毗鄰,東部與內蒙古通遼市相連,西北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交界。

因紅山文化“國寶”碧玉龍的發現,赤峰又被稱為“玉龍之鄉”。赤峰地區曾是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兩大都城遼上京和遼中京分別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寧城縣境內。喀喇沁親王府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蒙古族王爺府。紅山文化遺址、遼文化遺址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11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赤峰市

通遼:別名哲里木盟(原名)、白音泰賚(城區舊名),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靠吉林省四平市,西接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南依遼寧省瀋陽市、阜新市、鐵嶺市,北邊與興安盟以及吉林省白城市、松原市為鄰;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乾旱和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通遼是蒙古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向北開放的重要戰略節點。

總面積598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6.36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通遼市

鄂爾多斯:別名伊克昭盟(撤盟設市前舊稱,簡稱伊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

鄂爾多斯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地級市,是中國最佳民族風情旅遊城市。鄂爾多斯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18個典型地區之一,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爾多斯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最具創新力城市、全國生態園林城市。境內有大準、準東、東烏鐵路橫穿東西,包神、包西鐵路縱貫南北;鄂爾多斯機場通航城市56個。境內有成吉思汗陵、九城宮、鄂爾多斯草原、大汗行宮等景點。

總面積8675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7.84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鄂爾多斯市

呼倫貝爾:別名河套、巴盟、巴市,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

呼倫貝爾市擁有鐵路、公路和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濱洲鐵路和301國道貫通全市,擁有海拉爾、滿洲里兩個國際航空港,已開通至俄羅斯、蒙古國及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上海、廣州等50餘條國際國內航線;對外與俄羅斯和蒙古國毗鄰,是中國唯一的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區,擁有滿洲里、黑山頭等8個國家級口岸。

境內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是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

總面積25.277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3.01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呼倫貝爾市

巴彥淖爾:別名河套、巴盟、巴市,位於內蒙古西部,東接包頭,西連阿拉善盟、烏海市,南隔黃河與鄂爾多斯市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

市北部為烏拉特草原,中部為陰山山地,南部為河套平原。境內礦產資源、風能資源、日照資源豐富,硫鐵礦儲量居全國第一位,是中國國內風能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巴彥淖爾境內的河套灌區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區,境內的河套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譽,全市有機奶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農畜產品出口位居內蒙古第一,為全國最大的無毛絨生產基地。

境內有納林湖、黃河河套、鏡湖等旅遊區,先後榮獲中國國際旅遊文化目的地,國家園林城市。

總面積6.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8.5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巴彥淖爾市

烏蘭察布:別名暫無,地處中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部與河北省接壤,東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鄰,南部與山西省相連,西南部與首府呼和浩特毗連,西北部與包頭相接,北部與蒙古國交界,國境線長100多公里。烏蘭察布系蒙古語,譯為“紅山口”。

烏蘭察布市境內京包、集二、集張、集通、大準等鐵路縱橫交錯,京藏、京新、二廣高速和110、208國道以及呼滿省際大通道在市內交匯。同時,烏蘭察布是大窯文化、仰韶文化、岱海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被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讚譽為“太陽昇起的地方”。烏蘭察布旅遊資源豐富,遠古遺蹟、森林湖泊、溫泉火山、全類型草原遍佈全境。

烏蘭察布有“草原雲谷”“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空中三峽風電之都”“吉祥草原 神舟家園”“中國馬鈴薯之都”“草原皮都”“中國燕麥之都”“中國草原酸奶之都”“中國最美養生休閒旅遊城市”等美稱。

總面積5.45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9.61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烏蘭察布市

興安盟:別名暫無,是內蒙古自治區盟。地處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與黑龍江省相連,東南與吉林省毗鄰,南部、西部、北部分別與通遼市、錫林郭勒盟和呼倫貝爾市相連。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26千米。

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

總面積598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79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興安盟

錫林郭勒盟:別名錫盟、中國馬都,是內蒙古自治區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距首都北京640千米,距首府呼和浩特620千米,既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基地,又是西部大開發的前沿,是距京津冀經濟圈最近的草原牧區。北與蒙古國接壤,邊境線長1098公里。南鄰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地區,西連烏蘭察布市,東接赤峰市、興安盟和通遼市,總面積203000平方千米,是東北、華北、西北交匯地帶,具有對外貫通歐亞、區內連接東西、北開南聯的重要作用。

總面積2030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5.16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錫林郭勒盟風景

阿拉善盟:別名阿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盟。“阿拉善”系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阿拉善盟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部,東、東北與烏海、巴彥淖爾、鄂爾多斯三市相連,南、東南與寧夏回族自治區毗鄰,西、西南與甘肅省接壤,北與蒙古國交界。

阿拉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西漢名將霍去病入居延收復河西。元代設亦集乃路總管府。

“蒼天般的阿拉善”遼闊而神奇。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坐落於此。20世紀中國四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的曼德拉山岩畫和賀蘭山岩畫古樸典雅。漠西衛拉特蒙古、漠北喀爾喀蒙古、漠南蒙古三大部文化在此融合發展,沙漠文化、草原文化、駱駝文化、航天文化、賞石文化交相輝映。

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萬人(2018年常住人口)。

內蒙古各市(盟)別名、面積、常住人口(參考2018年前後人口)

阿拉善盟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