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关于近日在网上甚为流行的“外国人永久居留征求意见稿”,我本人是花了大量时间才勉强进入网站,只是在咬文嚼字地仔细看完这些条款之后,确实大有“从此故乡成他乡”的感觉,本想恪守作壁上观、中立和不涉世事的原则,但终究难平潮涌波动之心绪,方寸之郁积着实不吐不快。

一.国家是部落和族属的大而化之

人类固然是社群动物,但社群之初却是部落与族群,这是由于远古时代落后的生产力和医疗条件导致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起源,使原本只是因生计而不得不聚集在一起的人类渐渐的彼此认同、交融,最后形成一个整体化的族群。

尔后,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和精神追求也逐次产生差异和发展,而不断壮大的部落则在强有力的部落领导的统帅之下,通过南征北伐、东出西进的侵略战争,又逐步化部落为国家。虽说当时的征服还只是局限在名义上的统属,但这就足以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提供足够的前提条件了。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再之后,伴随着周王室的衰弱和王权对诸侯控制力的退化,再加上铁器等生产工具的大量生产和运用,时刻被死亡侵袭的诸侯国又纷纷引导民众开垦荒地、鼓励耿直、提倡生育等等,以期借此来保全自己的家国社稷,而伴随着国力的发展,原本的部落制度也就不足以保证其对国家的掌控与管理。

于是,早已变化的部落制国家又进一步退化为家族制,各诸侯国国君开始大量启用一个有着杰出才能的士人,分给他们土地和人民,使其成为与早期的自己一样的封君,帮助自己管控百姓、治理国家。

而正是这种相对先进的国家管控形势的成型,方使得秦国迅速崛起,并最终在雄才伟略的始皇帝的统帅之下,纷乱动荡、兵燹遍布的战国乱局最终回归一统,并在四海归一之后不久就马上施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系列有助于巩固统治的措施和手段。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虽说大秦的政权因为治理不当而很快崩溃,但始皇帝所确立的宗族制度却被理所应当的当做国家统一和治理的有效形态被继承下来。

族者,凑也,聚也,谓呃逆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故谓之族。 ——《白虎通义》

一如《白虎通义》所言,我华族的成形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文明基础之上的,而这就是为中华之所以为中华,我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的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无条件的相信,“爱其国者,势必不爱人之国;爱其家者,势必不爱人之家。”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大义灭亲”的行为,但谁又能否认所谓的“大义灭亲”,而实质上还是严重违背了“天理伦常”的行为呢?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一个人既然能够背叛自己的家庭和祖国,我们又凭什么来相信他会终于其他人的家庭和国家呢?这种显而易见的道理却常常能够蒙蔽人们的双眼,因为无论是什么人,总是相信自己所愿意相信的。

换言之,我相信博爱,我也崇拜奉献,但这一切却都是立足于“爱家人和爱祖国”的基础上的。所谓“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后天下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史上的外族乱华事件

固然,我华族并不是个纯粹的单种民族,但处于我华夏之内的各个兄弟民族却并不是朝夕之间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历了漫长的血与火的锻造和交融后才形成的,换言之,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必定会在民族问题上制定严苛的规定和条款,以此来保障自己民族的纯洁性和政权的稳定性,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一)五胡乱华时代

“并世双雄,曰汉与匈,约为兄弟,永不启衅。”但凡说道匈奴,想必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对其感到陌生,因为这个曾经雄踞漠北草原的强大帝国跟我们汉朝死磕了整整四百年。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而在其衰败之后,本着人道主义精神的汉光武帝收留下被打的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南匈奴,将其安置在长城地带,固然有其为汉守边的目的,但终究还是给了南匈奴人近达两百年的太平安乐之事。

但紧随着汉王朝倾覆和三国时代的开启,世代受我汉人庇佑的匈奴人却开始蠢蠢欲动,并最终趁着晋朝内乱相循的档口,匈奴酋长刘渊揭竿而起,使刚刚才经历过百年战乱的汉族百姓再度深陷水火倒悬之中。

嗣后,彼时盘踞北方,多受我汉人庇佑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趁火打劫,将诺达个北方中原,搞得腥膻遍布,中原黎民更是被视为“两脚羊”而被肆意残杀,堂堂皇皇的中原衣冠之邦几乎亡族灭种。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再退一步讲,彼时业已偏安一隅的江南朝廷,虽说朝代更迭极为频繁,但相对于北方昏暗动荡的修罗炼狱,江南之地不啻人间天堂。可就在公元548年,因为叛国走投无路而被崇信佛教的梁武帝萧衍收容的东魏叛将侯景,因为梁朝和东魏通好之事而心生不满,竟不顾梁朝“周全之恩”,悍然发动军事叛变,颠覆梁朝国祚,篡位自立,肆杀无已,竟将偌大个人间天堂、锦绣江南搞得十室九空。

二)安史之乱

“自古盛世,无过汉唐。”时至今日,汉唐的风光和强盛依然被我们所追忆和怀念,但又有谁曾真正留意并思考过,为什么当年能够终结我大唐盛世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和史思明就是外族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

据历史学家们的考证,由于李唐王朝统治者本身就是个拥有鲜卑族血统的家族,再加上长达四百余年的夷汉混杂交通的惨痛历史逐渐淡漠了“严夷夏之防”的观念,所以在唐朝建立之初,除却南方士族和汉人外,北方唐朝对待番人的态度是相当开明和温和的。

“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所有的成果都是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功劳,我们只能说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毕竟,排除强盛的唐朝不说,两宋时代的经济贸易和璀璨文化相较于唐朝并无任何逊色之处。

所谓“剑者,凶器也,可以自卫,亦可以伤人。”正因为唐朝统治者过于信赖少数民族,恩宠备至,任其做大而不加禁制。终于在其最为鼎盛的时候而被倚为心腹的安禄山当头一棒,光芒四射的大唐于是骤然陨落,宛若流星划破苍穹,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盛世的巅峰。

而在“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原来心怀四海,强调“番汉一家”的唐朝统治者终于在沉重的打击之中清醒过来,再没像原来那样重用外族人,而这或许也是日迫西山的唐朝能够苟延残喘百余年的部分原因吧。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应该说,唐朝的事例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是极具参考价值和研究意义的。因为事实证明,对于任何政权来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方针,只有在稳定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安心的去发展经济、追求繁荣。

纵观大唐的发展历程,早期的唐朝之所以功业如此盛大、气势如此恢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长久的动乱之后,人心思安的必然结果,这由史上每个王朝刚刚成立之时的繁荣景象就可以证明。

而外邦人才的忠心投效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为正处于上升期的唐朝,其实力足以迫使番邦和异族不敢有所异动。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唐朝的发展疲态一旦呈现,野心勃勃的番邦异族就已迫不急待的亮出他锋利的獠牙,准备狠狠的撕咬一番。

三.国之欲强当期于自立,又岂能寄望于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我们固然不能再坚守“神不歆非类,民不祀异族”的观念,但却也不代表我们就此可以抛弃老祖先经过数千年的血泪才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换言之,我们诚然需要像唐朝一样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但这绝不是无条件、无限制、无原则的“投人所好”。

更不是良莠不分、是非不变的一味欢迎。“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毕竟,当今的我们距离惨痛的近代中国也不过才百年而已。

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

更何况,招揽人才、留纳贤士的方法何其之多,我们大可以给予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报酬,甚至于满足一些不过分的要求。当然,在笔者看来,我中华央泱泱大国,十四亿人口,若能最大限度的平衡教育差异,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和提升的制度,向以人才众多著称的我们又怎会无才可用?又何苦不分良莠的去请洋和尚来念经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自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事情固已多矣,原本无足哀悼。所谓“鉴往事以知来今”,看看那被记录在史书上的血犹未干的史实,再想想建国以来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以及当今世界部分国家对我们充满恶意的揣测。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想实现当今华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只能依靠自己,因为自古以来,华族就是世上最不怕吃苦、也最能吃苦的。正所谓: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所以关于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外国人永久居留条例,还请相关提议者且行且慎思,反复斟酌。——本文转载自个人简书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