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最難懂的方言是哪裡的話?

安全人人知


個人認為,最難懂的方言在溫州,是溫州話。

網傳“惡魔之語”(出自美國電視劇《盲點》,以溫州話編譯的信息難倒了美國FBI情報人員。),描述的便是溫州話。而且溫州話有很多種,溫州方言主要有甌語、閩南話、蠻話、蠻講、翁山話、畲客話、金鄉話和蒲門話。事實上,各個村子都會有不小的差別。舉例來說,溫州一個蒼南縣下屬的龍港、靈溪和金鄉,說的就是三種完全不同的方言。

溫州話之所以顯得和其他方言不同,因為它與普通話幾乎聽起來沒什麼關聯,還有許多普通話中完全沒有的發音,如“jio”“nio”等奇怪的韻腳。由於地處丘陵地帶,古時交通不便,溫州方言其實很大程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漢語發音。

雖然溫州話難懂,但也有其提現優點的地方。在溫州,幾乎人人都知道自家的語言曾經在抗越反擊戰時立功。當時我國的通訊指令總是被越南人破譯。無奈之下,就臨時上了一批溫州籍通訊兵,果然使越南人束手無策,過程中對方找來懂日語、韓語的專家,均無法破譯。2013年溫州晚報記者曾採訪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一位曾當過班長的老兵回憶說,“上級通訊員用溫州話向我們發號施令,從戰前的佈置,戰時的指令,到我們彙報作戰動態、傷亡情況,用的全是溫州話。”




文化小陸


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最後一個小編真不知道啊):

10 東北話

難懂指數2,上口指數9

09 天津話

難懂指數3,上口指數7

08 山東話

難懂指數4,上口指數7

07 四川話

難懂指數5,上口指數6

06 長沙話

難懂指數6,上口指數6

05 陝西話

難懂指數6.5,上口指數6

04 上海話

難懂指數7.5,上口指數6

03 閩南語

難懂指數8,上口指數4

02 廣東話

難懂指數9.5,上口指數3

01 溫州話

難懂指數10,上口指數1

由於社會、歷史和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方言,也正是因為這些不同,得以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展現出她的博大精深。

每一種方言都是中國語言文化裡的一筆財富,願我們善待每一筆財富!


小陽同學啦


福建那邊的閩南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對我來說,比英語還難懂,跟聽天書似得。我們這邊福建人很多,他們和我們交流的時候用普通話夾雜著方言,當他們接到同鄉打電話的時候,用閩南話,就一句也聽不懂了!朋友們,你們有這樣的經歷嗎?也可能他們也聽不懂我們的方言,我是山東臨沂人。


李明陸


我國地廣人眾,語言也各不相同,除少數民族的語言外,光漢語就有八大體系。按不同地域分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晉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

當然這八大方言只是就大地域而言,每一大方言體系內部,隨著地域不同也會有細微差別。就拿吳方言來說,上海、蘇州、浙江部分地區的語言就有差異。但雖存差異,方言體系內的基本能聽懂,也基本能理介。

各種方言內,我覺得最難懂的非溫州話莫屬。溫州話有閩方言的成份,又有本地語言的特點,所以難以聽懂。據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我們部隊的語言通訊敵方都能掌握,對我方極為不利。在發動總攻前,就找了會溫州話的戰士傳達作戰命令,敵方果然聽不懂,總攻得以順利展開。

我年輕時出差較多,聽的方言也比較多,覺得溫州話是最難懂的。


8232354703122老三屆


一個來廈門兩年的人表示,我真的是覺得閩南話好難懂啊。

其實閩南話的傳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臺灣。如果去臺灣的話能說一口閩南話也是特別有親切感呀。不知道大家看臺劇的時候有沒有聽見幾句聽不懂的話呢,哈哈哈經常說的“拍謝”就是抱歉對不起的意思啦(我至今就學會抱歉和吃飯“假奔”,可能是個有禮貌的吃貨吧)。

不要說全國大部分人聽不懂閩南話,就連閩南本地的人都不一定能聽懂彼此的話,我同事好多福建本地的都說不同地區的閩南話只能聽懂一半一半。拍攝一些閩南人生活的時候,可能需要好幾個“翻譯”才能寫出人家說的話的意思。

如果你是一個沒有語言天賦的人,像我一樣。就是在福建待上一輩子可能都聽不懂閩南話,要學閩南話千萬不要到網上或書上去狂記音標,這樣你永遠學不會,學了一句不僅要理解意思還要常用不然很容易就忘記了 !

閩南人說話常用語:

家沒——吃過了嗎;日猴——你好;日是都落嚷——你是哪裡人;民啊立——明天;

我的天啊,真的太難了吧,而且是對不到音標的那種,我還記得之前和樓下鄰居阿姨關係好,我讓她教我一句砍價的話,至今未學會,哈哈哈。據說用閩南語買菜會更優惠,老闆還會搭根蔥什麼的。

按照地域不同,大致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潮州話、臺灣話、浙南閩語、海陸豐話、惠州學佬話、中山閩語、雷州話、電白黎話、電白海話、龍巖話、峇峇話、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新加坡福建話。 有這麼多分類我都糊塗了。所以,有閩南話大神教我最普遍的砍價語言嗎?報告教練!我想學。


可樂萌公舉


我國幅員遼闊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都分佈在不同區域,形成了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語言。

一.北方地區:

北京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是以普通話為標準的語系。所以,以此為基礎的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語言大家都能夠聽懂。

北京雖說是以普通話為標準,但是它也有自己的語言特色。其中‘兒化韻’便是很明顯的特色風格。比如:麵條兒、冰棍兒、芥末墩兒等等……

東北地區語言表達更有特色。比如:那疙瘩、咋整、賊啦好吃等等……

這些語言僅從字面上看,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二.南方地區

按我國的地理位置劃分,長江以南稱為南方地區。其中的溫州話、閩南語、粵語,我個人認為是最難聽懂的,而且理解也存在困難。

我有個朋友她是浙江溫州的。剛開始接觸時,完全是溝通障礙。只覺得她說話嘰哩哇啦,語速還比較快,我是雲裡霧裡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她能夠聽懂我說的話(因為我說的是普通話)。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和交流(我聽不懂的時候她連說帶比劃,有時候還寫字),我從開始的一竅不通到後來的能聽懂隻言片語,也算是在語言方面慢慢的有了一點點進步。

所以想說一句:為了朋友們之間方便溝通和交流,我們還是應該學習說普通話為好。

歡迎關注留言談一下您的看法,我們相互交流。



紫夢飛舞


我覺得南方的方言很難懂,北方除了晉語,其他基本都是官話方言,就算聽不懂也能聽個大概意思,而南方嘛,方言太多太雜。


北方地區相對來說地勢比較平坦,區域流動更便捷,所以各地方言接觸的比較頻繁,那麼方言之間差異相對來說共同點比較多;而南方一般多高山丘陵,這樣就導致以前各區域之間流動相對困難,也慢慢形成了各個地區獨立的方言,加上歷代政策的影響,民族複雜,於是就形成了許多方言。

另外,南方也有部分方言在不同程度受到了侗臺語、南島語甚至藏語的接觸影響,吸收了這些語言的一些因素,也增加了方言(或語言)的數量。 這就導致了南方方言分化比較嚴重,自然很難懂。而相對北方的除了晉語基本都是官話來說,北方方言比較易懂。


我是喜歡分享生活的升升樂樂,如果喜歡我的觀點可以點贊評論,也可以直接關注我。


升升樂樂


有兩種:

1、大學隔壁宿舍有個同學是雲南那邊的,具體哪個地方不清楚。每次她和家裡人打電話的時候我都聽不懂她說的是什麼意思,說話的聲音就是那種軟軟糯糯的語調,特別氣憤的時候也是那樣。

2、前兩年在浙江寧波生活過一陣,那邊菜場賣菜的寧波本地人說話我也聽不懂,年紀大一點的用普通話交流我也是半蒙狀態,聽寧波那邊的同事說,他們那邊的本地話基本都這樣,溫州話是最難懂得,有一回和同事吃飯,有幸聽到了一位溫州的同事用家鄉話和家裡人打電話,真的是一句也沒聽懂。


語人碼頭


你聽過最難懂的方言是哪裡的話?


作為一個即將30歲的人,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浙江,上海,蘇州崑山,廣東汕頭,湖北仙桃,重慶涪陵,四川遂寧,湖南邵陽,很多地方的方言都聽說過,有很多聽得懂的,也有聽不懂得。

我個人所去過的地方我說一下我的真實觀點吧,

從學校出來之後找工作,說得難聽點就是 打工吧。個人所去過的地方其實也就這三個地方的比較難懂一點啦。

第一個去得地方是浙江杭州蕭山。這個地方話是真的聽不懂啊,也是最難聽懂最難學會的方言(個人覺得),在蕭山上班了差不多2年多,直到離開蕭山都沒有聽得懂他們說得話,一起上班的其他省份的小夥伴也是這樣認為的。

第二個就是上海和蘇州一帶的方言,蕭山方言和上海方言都是吳語的一種,但是去到上海有差不多3年的時間,基本上都能聽懂了,但是學不會,只要經常和本地人在一起交流,其實很快就能懂了。

第三個就是廣東的潮汕話,去到廣東汕頭潮南一帶也有1年多時間,這個地方的話是真的不好學啊。

去的其他地方的話都比較好聽懂,湖南邵陽的話是基本上百分之70都能聽懂的。

而其他這幾個地方呢湖北仙桃,重慶涪陵,四川遂寧,說的好像都是西南官話,基本上百分之99的都聽得懂。


為建築企業保駕護航


說到最難懂的方言,自然少不了溫州啦!

溫州話叱吒風雲、難以理解,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2013年,它榮登中國最難懂的十大方言之首,被稱為“惡魔之語”!

哪怕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語,恐怕也能聽得你雲裡霧裡、摸不清方向的。


圖:溫州娒黃明昊

溫州話,遠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溫州呢,除了有讓人羨慕不已的“溫州人真有錢”的錯覺。

還有讓人望而卻步的“溫州話”!

圖:溫州娒章若楠

如果你覺得溫州話就是溫州話,那麼孩子,你太天真了。

溫州話只是一般泛指溫州鹿城區的口音。

溫州還有很多地區如瑞安、蒼南、樂清等,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溫州方言,光一個蒼南就有至少五種不同口音的溫州方言。

就算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也絕對聽不懂所有地區的溫州方言。

“相隔一蓬草,說話不知道”說的就是我們大溫州!

圖:溫州話

溫州話中有很多話都是倒裝句,比如普通話是:拖鞋、生螃蟹、熱鬧;

那溫州話就是:鞋拖、螃蟹生、鬧熱。

估計溫州人就算說普通話,還是會整蒙一群人吧!

圖:溫州娒何穗

溫州話裡可以用一個“啊”,表示出四種完全不同的意思。

“鴨子”是“啊”。

“鞋子”是“啊”。

“說人矮”是“啊”。

“說菜鹹”是“啊”。

是溫州人的都能瞬間整明白,這不是默契是什麼?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溫州日記”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