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了選調生,工作分配後一輩子都是選調生身份嗎?

登山文人


考上選調生,只要不辭職,身份是不會丟的

組織部出身,對選調生比較瞭解,來作個解釋。

選調生是由組織部門統籌選拔作為黨政後備幹部來培養的公務員,原則上逢進必考,即要經過公考才能進入選調生序列。考試的時間與公務員一致,但計劃單列招錄。

報考選調生,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要求黨員;2、必須擔任過學生幹部;3、原則上要求應屆畢業生,部分地區放寬條件允許畢業一年後報考。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由於報考要求較高,符合條件的人員有限,因此很多時候選調生考試激烈程度反而比普通公務員低。這也是考選調生的一個優勢。

選調生一般有三年服務期。錄用後,直接派往基層鍛鍊,博士一般安排在省市機關,碩士安排在市縣兩級機關,本科一般安排在鄉鎮,由組織部直接評價考核實績表現。服務期內,原則上不能辭職、調動和提拔。服務期滿後,由組織部根據其實績表現安排崗位。

由於選調生屬黨政後備幹部,作為單項任務由省級組織部門統籌管理,委託各地市組織部代培,不受編制等因素限制,上下調動無須過編委會,因此比較容易,加上選調生本身能力較強,很多部門都比較喜歡使用選調生,早早地將選調生借調到單位跟班,待服務期滿後直接辦理調動。因此,在體制內往往可以看到選調生短短几年突然從鄉鎮調到縣裡再到市裡最後到省裡的案例。而普通公務員別說從鄉鎮去省裡,就是從縣裡到市裡都很難。

選調生的這種特性有好有壞。好的方面是發展比較快,很多選調生工作三五年後就可以提拔副科正科,部分博士選調生甚至試用期轉正後就定副處,年紀輕輕就實現很多普通公務員一輩子不可能實現的目標。

這點反映在定向選調生身上,最為明顯。定向選調生由省級組織部門到985、211院校現場招錄,只要符合選調條件,報名後無須筆試直接進入面試考核即可錄用。由於定向選調生招錄的大多是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才,轉正定級起點較高,很多人因此早早走上了領導崗位。近年來媒體頻頻報道有85後甚至90後被任命為副市長、副縣長,其中很多都是選調生。

壞的方面就是造成了地方幹部的流失。很多縣區特別是鄉鎮,好不容易來了一個選調生,培養了兩三年上手了,突然譁一下被上級調走了,又沒人用了。基層培養了幹部,卻留不住幹部,長此以往,造成幹部隊伍結構老化,或多或少影響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另外,這種選拔方式,對選調生自身也有不良影響。由於選調生普遍提拔較快,潛移默化中在他們之間形成了互為攀比的風氣,以致於經常可以聽到選調生說“誰誰誰又提拔了,明年該輪到你了”的話語,言辭中盡顯焦躁,某種程度上也不利於幹部成長。

總的來說,選調生還是非常不錯的,身份明確,前途清晰,加上自身的努力,多數人應該會有一個相對較好的發展,值得一考。


80後小公


是的,恭喜你,考錄了選調生後一輩子都是選調生身份!

比如,中央機關遴選考試時有專門面向選調生的崗位,即便你是十年前的選調生,即便你已經到了省直機關工作,但是在推薦報考職位時,還由你最初參加工作時的縣的縣委組織部來推薦報考。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端啊,選調生身份會伴隨你的一生的,始終會有個光環照在你身上告訴你,你是選調生!不過,選調生身份似乎也就在最初參加工作的幾年會有點用處,隨著年齡的增大,選調生的光環也會漸漸退去。

選調生最初是為培養黨政領導幹部而招錄的,也被稱為後備幹部,最開始的選調生待遇確實不錯,很多地方的選調生在一年的試用期後都會定為副科級領導職務,提拔晉升是比較快的,並且很多優秀的選調生還會被省市機關直接調走。但是,近幾年隨著選調生和公務員招錄數量越來越多,選調生的地位也在逐步下降。現在的選調生似乎和普通的鄉鎮公務員沒有多少區別,除了服務年限是兩年,比鄉鎮公務員五年的服務期短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別說試用期一年後定副科級領導職務了,即便是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選調生也只能定為科員。

其實,現在我們常說的選調生是指普通選調生,是面向所有全日制本科以上應屆畢業生招錄的,只要符合黨員和學生幹部的身份都可以報考。但是,現在中央機關和各地又開始招錄定向選調生,定向選調生是隻面向重點大學的,普通學校畢業生是不符合報考條件的。並且,定向選調生的待遇是比較不錯的,碩士研究生學歷的肯定會定為副主任科員,還會享受當地城市的人才引進政策等。

總之,選調生其實就是公務員,但是選調生的身份確實會伴隨你的一生!

歡迎關注中省直遴選,有問題歡迎隨時交流!


中省直遴選


一輩子都是選調生的出身,不能說一輩子都是選調生的省份。因為只有在前面兩年、三年或者五年的服務期內,選調生需要到基層去鍛鍊,但是鍛鍊期滿後,一般都是回去省直或者市直機關,一些中央選調生甚至直接就進了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等核心部門或者國家部委。

相較於一般的公務員考試和大學生村官,選調生的要求比較高,只侷限於部分“雙一流”高校,有的地方甚至只定點要求兩三所高校,而且還必須是中共黨員、學生幹部和應屆畢業生身份。正因為如此,選調生的起點都比較高,有的地方甚至博士副處、碩士正科,網上很多90後副縣長、副市長、副區長就屬於此列。

在晉升通道上,由於其主管單位是省委組織部,較一般的基層幹部更能得到組織的注意和青睞,又加上在各個崗位上鍛鍊,所以其發展通道一般來說要更加通暢。


青年史學家


選調生,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有計劃地從高等院校選調品學兼優的應屆大學本科及其以上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和縣級以上黨政機關高素質的工作人員人選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的簡稱。除了省委選調生,還有部委選調生。選調生招錄了條件比較高,必須是品學兼優,必須是黨員,而且有社團、幹部工作經歷,部分也可以從“三支一扶”人員中招錄。

選調生一經錄用,即為公務員,而國考、省考公務員,一年實習期滿,才能正式成為公務員。嚴格意義上來講,選調生一經錄用,就沒有了選調生的身份,取而代之的,是公務員身份。但實際上,選調生到第一次提拔為止,其選調生的身份依然在起作用。比起普通國考、省考錄用的公務員來講,作為選調生,必須有三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大學本科生基層工作經歷在鄉鎮、街道,實習期滿第二年即可享受副科級待遇,三年期滿可提拔為副科級實職;研究生在縣區工作即算基層工作經歷,三年期滿可提拔為正科級實職;博士生在市級黨政部門工作即算基層工作經歷,三年期滿可提拔為副處級實職。在此期間,未提拔之前,選調生的身份還是起作用的,因為相對普通公務員,選調生的人事關係在組織部,三年提拔基本是可以保證的。

第一次提拔為實職之後,不管是在鄉鎮原地提拔,還是回到市級以上黨政部門提拔任用,提拔之後,選調生的身份就完全失去了,成為了個人檔案中的個人工作經歷之一。今後的路如何發展,是一路順風、平步青雲,還是在當前位置上老死終生、曇花一現,都是個人的發展道路,沒有因為是選調生身份,就必須有第二次、第三次提拔任用。曾經的選調生,確實輝煌了一段時間,提拔猶如坐了火箭,曾有博士生畢業半年後提拔為副處級實職的神話。到現在一切步入正規,選調生還是有優勢,但只是相對而言,已經沒有了以往的飛躍式待遇。這對普通公務員來講,也是一種公平,是人事制度發展的成熟。


職言管語


我的親身感受,雖說選調生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是也並沒有說得那麼好。第一是你要到基層工作三年,如果這個地方離你家近還好說,如果離你家遠,甚至是偏遠山區,三年的時間,你就不一定待得下去。第二,雖說歸省委組織部直管,但是每年大量的選調生入職,你說三年後就想調動到哪裡,也不是說調動就調動,也確實需要一定的人脈關係。第三,選調生雖說是公務員,但是公務員考試有他最直接的好處,你想到省裡,你如果水平足夠,你直接考省裡會事半功倍。鄉鎮選調生有幾個調到省裡來的,調到縣裡的還是有,到市裡的都不多。


低調的小暉


關於所謂選調生,由於設置了條條框框,比如說只黨員和學生幹部可報名,擋住了大批有志之士之參與,這樣純考試的竟爭壓力明顯低於國考。但是在古往今來之中國,貌似除考試以外的附加條件越多,其公正性越受質疑與詬病。況且,學校的學生幹部與學生黨員的標準掌握學校即教師是有自由裁量權的……


印象膠澳


是的,從考取選調生後,就具有了公務員身份,但是考取選調生後組織部門會進行6-10年跟蹤培養,新錄用的選調生,直接執行定級工資標準,工作分配一般安排在在鄉鎮、街道等基層崗位鍛鍊2年。

但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剛從大學畢業走出校門,被分配到最基層的崗位進行鍛鍊,無論是生活環境、工作環境都會和自己的預期有一定的偏差,不能很快適應工作環境,這時候千萬不要產生內心情緒的波動,要端正自己的態度,牢記組織的良苦用心,要相信“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比發於卒伍”,在艱苦的環境中鍛鍊自己,始終把自己選調生身份作為職責來擔當,始終把選調生身份作為要求去實踐。

謝謝!


社會人大南瓜


是的,當然這兩個字不是很貼切 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的廢話,就用這兩個字來回答吧。

另,個人趕腳現在的選調生好像越來越貶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