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種植地,防止土壤產生鹽漬化是關鍵,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首先,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土壤鹽漬化,指的是在土壤底層或地下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面上,隨著水分的蒸發後,鹽分逐漸積累大量鹽漬在表層土壤中。在我國鹽漬土也較多,且面積大,類型多,一般發生在常年出現乾旱、溼度大的地區。鹽鹼土的有效溶性有鈉、鉀、鈣、等硫酸鹽、鹼酸鹽、氯化物、重鹼酸鹽。氯化物和硫酸鹽為中性鹽,重酸鹽和鹼酸鹽為鹼酸鹽。能使土壤鹽漬化的因素較多,包括當地常年溫度低、光照弱、溼度大、重茬、施肥量過大,其次土壤環境的變化後,將使土壤鹽漬化或酸鹽化。

蔬菜種植地,防止土壤產生鹽漬化是關鍵,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一、土壤鹽聚集的主要原因

(1)該地處於半封閉的環境條件下,將會減弱土壤水的沖洗作用。在自然的環境條件,土壤是否會發生鹽類堆集,取決於當地的降水量蒸發程度,鹽鹼土壤多發生於乾旱地區,因降水量小,而使蒸發大,礦物質風化後,由於不能有效被雨水沖洗入地下去,而是大量停留在地表層中堆聚,因此,發育成各種類型的鹽土化的土壤。

科普,在排水不良的地勢、或地下水礦化較高,地下水在上升和蒸發過程中,將鹽帶上表層並積集,也會使土壤產生鹽漬化。而在溼度高的地區,由於降水量較大的原因,土壤長期處於被雨水淋洗狀態,不論是鹽分再多,也都無法在土壤中積累,土壤就不會產生鹽化。

(2)保護地的土壤次生鹽漬化與水分活動有關。

處於半封閉地,環境條件差,將阻礙土壤水分的淋洗作用,在土壤中積集的鹽分不能被衝入地下,而引起停留在地表層土壤中,將產生大量積累。另外是由於人工長期進行對該地灌溉不當,導致土壤長期處於潮溼狀態,當蔬菜在生長旺盛過程中,使土壤水的蒸發大和蒸騰量大,促進土壤毛細管提升作用下,使土壤水分向上運行,從而將鹽分帶上於土壤表層中,並開始積累後,導致土壤鹽漬化。

蔬菜種植地,防止土壤產生鹽漬化是關鍵,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3)施肥量過大。由於施肥過量後,增加了土壤鹽分,使鹽漬量積累大。在保護地露地環境條件下,當茬所施肥料除了滿足當季作物的需求以外,土壤殘留少,多餘的肥料成分將被雨水沖洗掉。有時候在種植蔬菜,人們為了高產而盲目的施肥,最終所施的肥除了蔬菜能夠有效吸收外,剩餘的將會積集在土壤中,將造成土壤鹽漬化。

(4)汙水灌溉、地下水位高。地下水位過高,正是可產生礦化度大。雖然人們在該地也都通過多年的對土壤進行改良,以及通過培肥進行,但通過播種蔬菜後,也會在很快的時間內又再次出現土壤鹽漬化的現象。從自然環境條件上來講,當蔬菜地缺少雨水衝淋和蒸發量大的條件下,地下水又被帶上到土壤表層,通過土壤蒸發作用下,又使地表積累鹽質,從而產生土壤鹽漬化。此外,汙水灌溉影響大,如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由於乾旱原因,不注意控水,引用汙水進行灌溉,汙水不但易對蔬菜造成汙染,且還會帶入大量細菌和含鹽水到地裡,含有鹽含量越高,造成土壤鹽漬化就會越大,其次是汙染作物和環境。

蔬菜種植地,防止土壤產生鹽漬化是關鍵,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二、土壤鹽漬化對蔬菜的影響

蔬菜在鹽漬化土壤生長,常見植株矮小、葉片出現黑黴狀物,葉片上會覆蓋有蠟質,在嚴重時,將導致葉緣乾枯,變褐色,葉片並向內捲縮,新葉少,莖細小,根部變黑,植株瘦弱,白天時全株萎蔫,早和晚會恢復,但不久後全株將會壞死。能使此現象的發生,原因是由於該地鹽漬化嚴重,使蔬菜根系吸收到大量鹽和汙染物,導致水分與養分缺失,使蔬菜吸收到大量的汙物而產生的有害物質,如氯離子、地下細菌、銨鹽毒害等。當蔬菜吸收過多的硝酸根離子後,雖不會對蔬菜有過多的危害,但會使蔬菜體內硝酸鹽過盛,當人食用後,就會對人的身體有影響。

三、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

(1)合理施肥。不要在鹽鹼地作大規模生產蔬菜,在播種前,應先通過實測配方進行對應施肥,這樣來減少土壤中的鹽分積累。不要為了產量而盲目施肥,易導致施肥過量,最終造成土壤鹽分超標,不但蔬菜過於旺長,且還會造成土壤鹽漬化產生。

(2)合理灌溉。在合理的灌溉後,就可降低土壤水分蒸發,但也不是說次年鹽漬後,整個體的鹽分全部高,而是土壤表層中會存大量的鹽漬,將會超出蔬菜最適宜生長的範圍內。不論是漫灌還是溝灌,也都會使土壤加快蒸發的速度,容易使土壤鹽分上升置於土壤中積集。而滲灌和滴灌不但可防止土壤下層鹽分向土壤表層積集,且還能節省水的施用量,這一種經濟型的灌溉方法。

(3)利用秸稈來降低土壤的鹽分量。蔬菜地的鹽分以硝態氮為主,一般大約總佔到陰離子量在50%以上,因此通過人工採用秸稈來降低土壤中的鹽分量,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地力。灌水泡田塊可降低土壤的硝態氮,但也會降低一定的氮素,且會汙染地下水。而通過秸稈來降低土壤鹽分,在選取原料相對容易。有效方法是,土壤漬化不算重的田地,按畝施入400公斤左右細碎的秸稈,如果是鹽分量重的地可施入1000-1400公斤碎秸稈,要先均撒入土層上,再進行旋耕。在施入秸稈後,經過微生物分解,就可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達到一定的標準度,從而使硝態氮轉化成有機態氮,促使蔬菜吸收,不但提高產量和品質,且還能借此而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不過,如果有足夠的生物有機肥,在旋耕前均撒在土壤面,再進行旋耕,效果會更好。

蔬菜種植地,防止土壤產生鹽漬化是關鍵,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4)合理輪作與深耕。保護地在多年未耕後,土壤肥力將會降低,當未進行先耕後再播種情況下,就會導致作物生長髮育受限,植株根系無法自由伸展,很難吸收到有效的養分,土壤中毛細管減少,施肥後作物也不能及時吸收,從而產量降低,品質欠佳。因此需要對土壤進行深翻,使土壤表層與深層充分混合,減緩土壤次生鹽漬進程,這樣對恢復地力減輕作物病害都有很明顯的良好作用。

土壤鹽漬化的引起因素較多,在播種蔬菜前,先對土壤進行實測後,再通過撒肥於土壤表層後再改良土壤再播種,有效提高產量和品質。其次不能施肥過量、不能連作重茬、不可用汙水或含鹽量高的水來灌溉,防止造成土壤和蔬菜汙染。通過層層把關,從而提高種植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