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請罪

宋朝太平興國年間,洛陽城外有個窮書生叫呂蒙正,住在破窯裡,窮得上無片瓦,地無一壟。他雖貧窮,卻很勤奮,日夜刻苦攻讀。

一日,呂蒙正偶遇書生寇準,兩人一見如故,便相約來到洛陽城裡遊玩。

呂蒙正請罪


路過東大街,看到一戶人家門前扎著臺子,張燈結綵,好不熱鬧。一打聽,原來是腰纏萬貫的劉員外要給女兒劉月娥拋球擇婿,憑天匹配。他倆停下腳步,也看起熱鬧來。

沒多大功夫,只見丫環們簇擁著一位十七八歲的姑娘上了臺。這位俏麗的佳人就是劉府千金劉月娥,長得如花似玉,一時間,臺下的人群都看得痴了。

劉月娥來到臺前,用眼一掃臺下,輕輕捧起紅色的繡球,仰天暗囑,然後一揚手拋下臺來。你說巧不巧,那繡球正巧落到了呂蒙正的懷裡。

家人把呂蒙正請進劉府。劉員外見是一位衣衫襤褸的窮書生,便皺起眉頭對女兒說:“多少富貴兒郎你不砸,怎麼偏偏砸中一個窮酸書生?我看還是給點錢,打發他走吧!”

劉月娥是個有主見的人,她慧眼識人,看上了雖然落魄但眉宇間有一股磊落之氣的呂蒙正,不依不饒,非要順應天意。劉員外怒髮衝冠,說:“你要跟他走可以,但休想得到我一文錢的嫁妝。”

劉月娥有一股倔脾氣,聽了父親的話,立馬摘下金銀首飾,脫下綾羅綢緞,頭也不回地隨呂蒙正出城而去。

呂蒙正與劉月娥在寒窯裡成親了,只有寇準和幾個窮鄉鄰來賀喜。想到小姐對自己的一番深情,呂蒙正暗暗發誓:一定要讓妻子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他到街上幫人寫信、抄字,賺幾個銅錢,買米麵給月娥拌野菜吃,自己卻到廟裡去趕齋。

一天,廟裡的住持對他說:“廟裡有句老話,‘滿堂僧不厭,一個俗人多’。秀才啊,你滿腹經綸,何不到京城去應試,考個功名回來,老是在廟裡蹭齋飯不是辦法,以後別來了。”

住持的一番話,說得呂蒙正既羞又惱,回到寒窯,卻又見滿地破鍋爛瓦片。原來,劉員外得知女兒過得十分清苦,便有意接她回劉府。誰知月娥執意要與呂蒙正相守,劉員外盛怒之下,砸碎了他們唯一的一口鍋和兩個破碗。

這時,寇準來了,得知事情的經過後,說:“兄弟不要發愁,我的一個朋友做生意發了財,送我100兩銀子。留下20兩給弟妹在家用,剩餘的錢,咱們到京城趕考吧!如果能考個一官半職,這苦日子也就到頭了。”

呂蒙正一聽,喜出望外,留下20兩銀子安頓月娥,便和寇準一同進京了。

呂蒙正和寇準一路上省吃儉用,來到京城,找個了廟宇住下,日夜苦讀。那一日進了考場,兩人雙雙得中,呂蒙正還中了頭名狀元,兩人一同榮歸故里,修墳祭祖。

一日,寇準來訪,兩人在家裡攀談,好不愜意。寇準說:“可曾與你的岳父劉員外會面?他近況如何?”呂蒙正說:“前些日子,他派了少爺拿禮物過來,被我趕走了!”寇準聽了說:“賢弟,你這樣做可不對。劉員外是你我的大恩人,沒有他,哪有你我的今天啊?”呂蒙正氣憤地說:“他對我無情無義,哪有什麼恩啊?”寇準說:“賢弟,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寇準將事情經過娓娓道來:“那年,弟妹用繡球砸中了你,將你請到府上,劉員外發現你氣宇不凡,認準你是個有才之人,但怕你成了富家女婿就貪戀富貴,不求上進,於是故意和女兒鬧翻,將你們夫妻趕出家門。本指望你發憤圖強,考取功名,誰知你卻只是在大街上抄字,到廟裡趕齋,日子清苦,卻未發奮。他親自到廟裡讓住持斷了你的齋飯,並羞辱你一場,又到家裡砸了鍋碗,只為激起你的鬥志。然後,他找到我,給了我100兩銀子,讓我和你一同進京趕考。他煞費苦心,暗助你我,不是恩人是什麼?”

聽完寇準一席話,呂蒙正才如夢初醒,慚愧地說:“是我錯怪了老人家,豈止謝恩,還應該請罪。”

得知真相後的呂蒙正立刻冰釋前嫌,負荊請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