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古人云:“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但是在海南省的海口市有這麼一個“打鐵村”,世世代代以打鐵為生,並以此為榮,這就是有著四百多年打鐵歷史的儒鴻村。儒鴻村位於海口龍華區龍橋鎮,屬火山熔岩地區,耕地少並且常年缺水。正是這門打鐵的手藝在儒鴻村世代相傳,才使得村民得以安身立命。鼎盛時期,全村360多戶人家,家家戶戶打鐵,其中一半左右的人打製各種刀具,另一半則打製小農具。

據瞭解,明萬曆年間,梁氏先祖梁雲龍出任兵部武庫司主事,因平定一場叛亂而受皇帝的嘉獎。戰後梁雲龍榮歸故里,還專門派出一名嫡姓帶領族人學習打造兵器,從此打鐵的手藝世代相傳。到梁氏的第二十代時,梁邦球從梁沙村帶著打鐵的手藝移居至儒鴻村,使得打鐵的手藝在儒鴻村得以流傳。

隨著時間的推移,村裡打造的鐵器也從兵器改為了刀具和小農具。儒鴻村村民生產的鐵器不但曾佔據海南90%的刀具及小農具市場,而且遠銷廣西、廣東等省份。

支起一座涼棚,燃起一爐木炭,架起打鐵的鐵砧,擺開打鐵的工具,就是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打鐵鋪。

有意思的是,很多打鐵的場所不在自家的院子裡,而是擺放到大門口,好象在告訴別人,我家是打鐵的。也許這也是市場營銷的一種手段,或者是幾百年來留下的一種風俗。幾百年來儒鴻村鐵器就是靠著過硬的質量生存下來。儒鴻村的產品都打上了自己的Logo,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如果你拿著打上Logo的產品到村裡打問,馬上就可以找到生產的家庭。

不過,現今的打鐵村已經名不符實了,隨著工業化的到來,機制刀具替代了手工製品,除了偶然升火開爐打製一些農具外,打鐵村幾乎已經聽不到叮叮噹噹的打鐵聲了。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人生有三苦,繡花、打鐵、磨豆腐,海南卻有個打鐵村

謝謝瀏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