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自古以來皇帝之所以會費盡心思的誅殺某位臣子,不外乎有三個理由,其一此人有著不臣之心或是已經完成了犯上作亂的既定事實。其二此人功高震主,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作為皇帝自然無法對這種臣子放心。其三臣子手中的權勢實在太大,甚至已經達到了威脅皇權的地步了。在那個皇權高度集中的封建時代,這些手握重權的臣子又哪能有什麼好下場呢?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從和珅晚年的經歷來看,他恰恰屬於這第三種。一直以來他都是乾隆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寵臣,在乾隆的刻意抬舉之下,他身兼數職而且各個職務都十分緊要。到了乾隆晚年的時候,他手中的權力就更大了。雖然那時乾隆皇帝已經退位了,但他依舊緊抓著朝中大權不放。但正所謂歲月不饒人,乾隆雖然不願放權,可他的身體已經無法承受如此高強度的工作了,這時深受寵幸的和珅便成為了他的專職代言人。此時的和珅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有人戲稱他為"二皇帝"。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但有句話說得好"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嘉慶皇帝登基之後和珅的處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或許正應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雖然是乾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但對於嘉慶來說他卻是朝廷的蛀蟲毒瘤,讓其不得不除之而後快。但在乾隆時期便位極人臣的和珅自然也不是什麼笨蛋,相反的,他有著非常靈敏的政治嗅覺。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或許是已經感受到了嘉慶對自己的敵意,又或許是他早已預料到了自己將來的處境,總之,他開始給自己找後路了。當嘉慶被立為太子之後,他開始頻頻向其示好,最為著名的一次就是他在嘉慶正式被立為皇太子的當天送去了一個玉如意。他的本心是藉此來表達自己的恭賀和結交之意,但顯然嘉慶並不吃他這一套。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雖說嘉慶不願接受他的示好,但自小在深宮之中長大的嘉慶並沒有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面對和珅的討好,他欣然接受,並且還表現出十分欣喜的樣子。並且他還以和珅所送的意如意為主題寫了好幾首詩,故意讓和珅看到,以此來安撫他焦慮的情緒。嘉慶心裡也十分明白,此時並不是動和珅的最好時機。因此,他不但對和珅表現的和顏悅色,甚至還在朝中給予其各式各樣的優待。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看到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既然二人可以和睦相處那為什麼嘉慶還一定要殺和珅呢?想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得不從清朝當時的局勢說起了。雖然人們一直都說康熙,乾隆時期是大清王朝最為鼎盛的時期。但事實上嘉慶接手大清王朝的時候,所謂的康乾盛世早已經搖搖欲墜。換言之,嘉慶接手的是一個即將走向衰敗的王朝。想要挽救這個王朝,他便不得不在政治上做出一系列的改革。而在這所有的改革中,首當其衝的便是吏治改革。

和珅處處討好新皇帝,為什麼嘉慶還要殺他?

當時白蓮教盛行各地更是不斷爆發起義,而起義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百姓不滿朝廷吏治的黑暗。只有首先肅清了官場風紀,嘉慶接下來的設想才能夠一一實現。這樣一來,權勢熏天的和珅,便成為了嘉慶殺雞儆猴的不二人選。為此嘉慶甚至直言道"和珅一日不除,綱紀一律不肅"。只有首先剷除了和珅這個朝中的第一大貪官,嘉慶才能夠放手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他殺和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加強中央集權。從以上幾點來看,和珅真的是不得不死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