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居正?

趣聞中心社


一、張居正是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有了他明朝才多苟活幾十年。

張居正擔任首輔後實施變法,幹了兩件事,足以名垂青史。



一是一條鞭法。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為貨幣稅,只收貨幣不收實物。田賦、徭役、人頭稅均折算成銀兩,減少了各級官員對百姓的盤剝,減輕了百姓負擔。

二是考成法。考成相當於現在我們實行的績效考核。每年年初各級官員把一年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表,登記在冊,一份自留,一份交張居正,到年底一一檢查,完不成任務降職,再在新崗位如上考核,再不行再降,一個響雷天下響,從中央六部到邊遠山區都照章處理。大明王朝國家機器高速運轉,到萬曆十年六月,居正五十八歲逝世,國家結餘錢物可用十年!

張居正慧眼獨具,勤修內政之外,又很抓國防。

任用譚綸為薊遼總督,戚繼光守薊州、李成梁鎮遼東,王崇古為宣大總督,宣大大明和蒙古人忙著做生意,沒空打仗,於是邊界局勢緩解,大明國庫充裕,邊界安寧,這就是牛人張居正創造的奇蹟。

二、張居正也是厚黑專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張居正和高拱惺惺相惜,但都有抱負,有野心,有能力,有脾氣,最終張居正聯手太監馮保,把首輔高拱拱倒,成功上位。

高拱作為隆慶的老師幹倒了張居正的老師徐階,上了首輔位,想大權獨攬,想架空司禮監掌印太監,所以屢次打壓馮保。馮保早在嘉靖朝就是司禮監一員,隆慶當家,他也成了東廠提督太監兼御馬監管事太監,馮保很要上進,想上掌印太監位。可高拱扶御用監管事太監陳洪上位,陳洪沒有洪福齊天,不久人也沒了,馮保沐浴更衣想上位了,高拱又推尚膳監孟衝上位。從此馮保和高拱結下深仇。張居正目光如炬,和馮保一拍即合,決定伺機而動。

隆慶幹了六年,迎來了罄兒、鈸兒一起響,書面語叫駕崩了,張居正串通馮保、李貴妃,說通隆慶,下了一道旨:著令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大學士共同輔政!第二天又下一旨:孟衝退休,馮保接任掌印太監。從此馮保、高拱衝突進入高潮,高拱想聯合內閣張居正、高儀,徹底放倒馮保。隆慶六年六月十五日,張居正授馮保錦囊妙計,借小皇帝萬曆母子除掉高拱,馮保啟奏十歲的萬曆及李貴妃,高拱圖謀不軌,他妄言:“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李太后大怒,恨高拱想拱倒孤兒寡母,於是萬曆一道聖旨下,把高拱拱出了內閣,拱回老家,徹底歇菜。

張居正和馮保聯手,和李太后勾腿,開始了幸福的執政生涯,開啟了張居正時代。

三、張居正極為囂張。

張居正,口頭禪是:我非相,乃攝也。他在家中掛著這樣一副對聯:

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

四、張居正也是個極度享樂者,竭盡貪汙腐敗之能事。

張居正有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代步工具一大轎,姑且取名如意齋,沉香木所制,這是流動的大套房,要三十二個轎伕抬,經常一抬就從北京到荊州,極度拉風。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光抄家就抄得:白金數萬兩,白銀十幾萬兩。說他屁股乾淨,那是眼睛被屁燙了!

兒子的進士出身也有貓膩!

五、張居正死後破家被清算,印證了一句古話“摔死會扒樹的,淹死會游泳的"。

張居正死後家族淒涼:家被抄,張家餓死十餘人,長子張敬修自殺,原因如下:



一是張居正給李寡婦(太后,萬曆他媽)打工上癮,不知早日歸政得罪已成年的萬曆;二是培養接班人出現偏差,沒有識破原副相張四維;三是派頭太大,遠遠超過塊頭!每次出巡,連親王都要跪迎!四是執政多年,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何況張居正異常驃悍,得罪人無數!連自己學生也往死裡整!

蒼茫大地以為:張居正是大明的功臣,張居正留下的教訓是:不要把自己過分當事兒,不要把別人過分不當事兒。


蒼茫大地顧煒斌


讀者您好,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點贊和關注以及轉發和評論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將持續為你帶來優質的回答和文章。

張居正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是一個有抱負的人,一個隱忍的人,心繫蒼生的人,同時也是一個張揚跋扈、陰狠的人。總的來說,他並不是一個完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毛病的普通人。

1. 才華:

少年即成名,12歲參加童試,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參加鄉試其實也很成功,但是年輕時收到過多讚譽而走上歪路,湖廣巡撫顧璘刻意讓他落榜磨鍊他一下,要不然他可能也會像黃觀、商輅那樣連中三甲。

2. 隱忍:

嘉靖年間,嘉靖只顧修仙練道荒廢朝政,嚴嵩飛揚跋扈,朝堂混亂,所以他有些失望,沒有加入夏言和嚴嵩的內閣首府黨派之爭。而是對國家由內到外的進行分析和研究,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也許正是這些不被重用的苦悶時間,讓他的改革藍圖一點點的在心中形成。

3. 抱負和心繫蒼生:

他告假回家過一段時間,但是在看到繁雜賦稅、貪官花樣百出的貪汙方法使得百姓困苦不堪。心繫蒼生的執念促使他重返政壇,當他排除萬難,坐上首府的位置後,便開始了著名的"萬曆新政","一條鞭法"使得全國土地從新丈量,賦稅清晰,國庫充盈,藏財於民。"考成法"使得各級官員不敢怠慢懈工,朝政上下肅然。同時也是一個工作狂人,十年如一日的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

為什麼不得善終:

1)張居正因勞瘁而死,由於他的"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得罪了很多“當官發財”的官員,在他死後,遭到了汙衊和陷害,導致他被抄家,家屬或餓死或流放(當地官員為了邀功將其家門圍死,導致家屬幾乎全部餓死的慘劇),同僚也被彈劾棄用。

2)看到這,你以為老張是個完人。那就錯了,老張到了生涯後期,身上光環無數,有點飄了,出門居然用三十二抬轎,有點飛揚跋扈。對於對手高拱以及反對他的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一招致命,有點陰狠。

3)明神宗是張居正的學生,從小受張居正的影響,對張居正其實很崇拜,但是當明神宗慢慢長大,想釋放自己的光輝時,發現這個天下全是老師張居正的光芒,再加上老張政治後期有點飄飄然,皇帝自然不開心,於是慢慢的遠離張居正,想攆他下臺,其實也不如說是嫉妒和由愛生恨。最終在那些佞臣的幫助下,明神宗最終還是幹掉了張居正的勢力。一代名臣就此覆滅,但他的政策("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以及他的憂國憂民使得後代對他讚譽有加,流芳百世。


夢馬天堂工作室


張居正歷經嚴嵩,徐階,高供三位大明首輔,從激情少年到沉著老練,看過太多爾虞我詐後心鬥角。嚴嵩當道之時,徐階,高供,張居正三人聯合迫使嚴嵩下臺,徐階上位,也沒達到張居正的期望,自己的理想抱負被無情壓制,高供上位也同樣讓張居正失望,最後不得已在友情和理想中選擇了後者,張居正上位之後雷厲風行,深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一天能解決的事情絕不拖延到明天,行政效率日益提高,國家政策處處發光,萬曆皇帝崇拜而又經緯自己的老師張居正,基本上張居正說咋辦就咋辦,只要你認為行我絕對支持,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張居正的時代豁然開朗!

如果在官僚家和政治家中選擇的話我認為張居正屬於政治家,張居正是有理想抱負的,是想為國家和人民做實事的人,不是為了當官而當官,而是因為當官的不作為所以才對權利有了一定的貪婪,因為他知道沒有權利辦任何事都會有人掣肘,都會損失某人或某團體的利益,所以在張居正改革時期,他得罪了很多人,包括昔日的朋友,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張居正死後言官開始汙衊和批判他的時候沒有人站出來為他呼冤,玩弄權術,貪戀權位,驕橫專制,貪汙腐敗,如此種種,活著的時候是萬人敬仰,可一旦死去,所有的功績都灰飛煙滅,留下的是同僚的怨氣,這種報復情緒不經意的把萬曆皇帝也拉進來了,萬曆想想自己的前三十年都是在張居正的壓制下生活的,基本相當於擺設,沒有追隨他的朝臣,沒有自己的權利,全是張居正的,越想越氣,於是張居正死後萬曆下令抄家倔墓,這是何等的冤仇,何等的委屈!


一代明相張居正,為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最後如此下場,是命也,是運也,踽踽獨行!


大劉小說


一本《萬曆十五年》讓我對明朝首輔張居正印象深刻,他是明朝的肱骨之臣,他以一己之力扶大廈之將傾,他是一代名相,他是明史中無法繞開的人物。

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對張居正點評道:“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當時,明朝的狀況很不樂觀:賦稅混亂,百姓負擔重,但財政收入不足;官員貪腐嚴重;北方的俺答率軍壓境,軍隊戰鬥力弱。這一切都表明,明朝危機四伏。

張居正升任首輔後,以鐵腕進行改革:整頓吏治,創立“考成法”,從而使朝廷發佈的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改革賦稅,行“一條鞭法”,使中央財政大大的改善;軍事上,提拔了一大片實幹型的將領,用戚繼光鎮薊門,李成梁鎮遼東,加強北方的防備。

張居正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在萬曆年間,出現的短暫中興局面,史稱“萬曆中興”,這其中張居正居功甚偉。

有人會說張居正,獨握大權,獨斷專行,但這何嘗不是任何改革都所需要的。張居正生活奢侈,但他卻做到的為那個滿目瘡痍的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儘管張居正有著一些不足,但不可否認他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


閱讀與思維


張居正為救時宰相,受命於危難之際。一是主少國疑,萬曆皇帝即位,年方十歲。二是奸臣嚴嵩的專權亂政,國庫空虛,內憂外患,邊疆動亂,政治腐敗,社會動盪。

明穆宗駕崩,年僅十多歲的神宗繼位。張居正擔任了首輔,他以高瞻遠矚頗具見識的政治主張,決定實行改革,革除時弊。決定從省議論、振綱紀、重詔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方案,其核心在於整飭吏治,富國強兵,其具體實馳綱領為:

政治上提出"考成法",著手督查官員政績,矯治政風士習,通過逐級考核,使各衙門機構相互制約和監督,使各級官吏都不敢敷衍塞責。防止官吏貪瀆舞弊,欺榨剝削百姓,強徵暴斂嫁禍於民,造成老百姓人窮民困,傾家蕩產,民不聊生,挺而走險。不利於社會安定。

經濟上推行一條鞭法,統一役法,攤丁入地,不再區別銀差和力役,一律徵銀。提出在全國重新丈量土地,實現開源,限制豪強,查出歷代瞞報少報耕地三百多萬頃,既為朝廷增加稅收,也打擊了豪門地主勢力,解決了貴族縉紳隱田漏稅問題,減輕了農民的納稅負擔。

軍事上加強邊防,精選將領,整頓器械,屯田墾荒,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王崇古等著名將領平定邊患,穩定邊疆。

張居正改革的成功,不僅挽救了明朝廷的頹勢,穩定了邊疆國防建設,緩解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增加了國庫收入,延長了明王朝的國祚,也使明王朝有了萬曆中興氣象。

然而,改革必定觸犯官僚地主利益,定會遭遇貴族勢力的反對,無法避免他悽慘的悲劇。身前尊榮,死後多悲,抄家受辱,長子自盡,少子充軍。

救時宰相張居正,富國利民建功勳,終究還是為明朝廷延續了一段壽命。如果變法繼續執行,吏治澄清,國庫充盈,也許就會給難民賑災,給士兵發餉,給明朝希望。

張居正死後,申時行晉升首輔,趁機教會萬曆皇上“留中“既不批奏章,也不上朝堂,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學會了抽大煙,學會了迨政,縱情酒色,直到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大金,反叛大明,萬曆朱翊鈞才如夢方醒。

張居正死後不過幾十年,大明帝國開始坍塌,那些清流言官、達官貴人手握重金,身價培增,紛紛投靠李自成,希望重新任用,卻慘遭酷刑,既沒能拯救天下蒼生,更沒有挽回自己小命。

故《說苑》總結,人臣之行有六正:一曰萌芽未動,形兆未見,昭然獨見存亡之機,得失之要,預禁乎未然之前,使主超然立乎顯榮之處,如此者,聖臣也。二曰虛心盡意,日進善道,勉主以禮義,諭主以長策,將順其美,匡救其惡,如此者,良臣也。三曰夙興夜寐,進賢不懈,數稱往古之行事,以厲主意,如此者,忠臣也。四曰明察成敗,早防而救之,塞其間,絕其源,轉禍以為福,使君終以無憂,如此者,智臣也。五曰守文奉法,任官職事,不受贈遺,辭祿讓賜,飲食節儉,如此者,貞臣也。六曰家國昏亂,所為不諛,敢犯主之嚴顏,面言主之過失,如此者,直臣也。

在其位,謀其政,國家幸甚,黎民幸甚。


德厚致遠



客觀的評價一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是很困難的,不僅要分析、研究他的功與過、是與非,還要置身於所處的歷史環境、以及很多外部條件的誘因等等其他的因素的影響。


下面小編就簡單從萬曆首輔——張居正的功與過來進行分析分析(如有不同意見,關注“劉家五叔”歡迎大家指正)

一、張居正的功:

明朝最後的改革家

1、張居正進入職場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 初到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張居正目睹了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夏言、嚴嵩二人爭奪首輔職位,結果夏言被殺,嚴嵩成為內閣首輔(對初入職場的張居正來說,這是一堂現實而又必修的課-懂得了為官之道),在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為次輔,又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通過歷代首輔大臣的更替,嚴嵩對夏炎、徐階對嚴嵩,高拱對徐階,張居正對高拱,逐步成為政治中心人物,如願當上“內閣首輔”

2、在職場中大刀闊斧的改革:

1、穩定邊境問題:主持了固鞏邊防的工作(三娘子事件)。俺答不再侵犯大同,並決定請求封貢、互市,和明友好相處,並在沿邊三鎮開設馬市,與韃靼進行貿易。實施強兵政策 ,重用戚繼光等大將,進一步穩定邊境。

2、實施“考成法”:萬曆元年,張居正上疏實行“考成法”,明確職責。施行考成法時,將追收逋賦作為考成的標準。萬曆四年規定,地方官徵賦試行不足九成者,一律處罰這使懼於降罰的各級官員不敢懈怠,督責戶主們把當年稅糧完納。由於改變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據萬曆五年戶部統計全國的錢糧數目,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含折色、錢糧及鹽課、贓贖事例等項銀兩在內)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明通鑑》卷六七)。財政收支相抵,尚有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實行考成法雖是一種政治改革,但它對整頓田賦、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 他通過加強對官吏的考核,裁減冗員,節省朝廷的俸祿開支。

3、全民節儉“節用愛民”,“以保國本”:張居正還要求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勒緊褲帶,和大家一道過緊日子。他不僅多次向神宗提出“節用愛民”,“以保國本”,而且在皇室的奢侈性花費上,也是錙株必較,寸步不讓。 對於自己的用度,張居正也是力戒奢華。 張居正在整頓吏治、厲行節約的過程中,不僅自己廉潔奉公,而且對家屬也嚴格要求。兒子回江陵應試,他吩咐兒子自己僱車;父親生日,他吩咐僕人帶著壽禮,騎驢回裡祝壽。萬曆八年,居正次弟張居敬病重,回鄉調治,保定巡撫張滷例外發給“勘合”(使用驛站的證明書),居正立即交還,並附信說要為朝廷執法,就不能以身作則。

4、實行“清丈良田”:張居正上疏並獲准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並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 萬曆八年,全國田地為7013976頃,比隆慶五年(1571)增加了2336026頃。隨著額田的增加,加大打擊了貴族、地主偷稅漏稅,謊報面積、使朝廷田賦收入大為增加。


二、張居正的過

1、張居正當時是內閣首輔,可謂權傾朝野,隻手遮天,“代天子執政”,可以說張居正是當時的“攝政”,此時萬曆皇帝已經不小了,不懂“進退有度”“功高過主”以及不能準確把握年輕皇帝對權利慾望、及逆反的心理(這一點真的要和曾國藩大師學學了)


2、他鋪張浪費,行事張揚,出行的馬車規模在皇帝之上;以及為了維護程朱理學的統治地位,下令拆毀全國各地的書院,並且嚴令禁止王陽明的“心學”傳播。

3、通過一系列雷令風行的改革措施,他的行為深深地觸動了那些富商、貪官、地主、及明朝特色獨處一派——言官的根本利益,有與他結怨的人,有遭他整肅的特權人物,也有被他觸犯的既得利益者,還有被他革職或降級的官員,這些受過他打擊的人無時不刻報復的機會。三、張居正悲慘的結局: 

  張居正死後不久,萬曆皇帝查抄太監馮保家,聚得金銀百餘萬兩,外加珠寶無數,大家都知道大太監馮保與張居正關係要好(傳聞張居正當上內閣首輔和馮保的幫助脫離不了關係)曾被張居正得罪過的官員紛紛上奏彈劾,萬曆皇帝的復仇機會來到了,他壓抑的太久了,於是就下旨查抄張居正的家產,以罪狀示天下,而且險遭鞭屍,張居正的兄弟及幾個孫子都被充軍邊地。

天才般少年的成長;貴人相助,節節高升的職場生涯;大刀闊斧、雷令風行的改革使得“萬曆中興”,卻落下了慘淡的下場,不僅對他、對整個大明王朝來說都是“可悲““可嘆“”可惜””可憐”啊!

萬曆皇帝僅僅幾下就毀掉了張居正辛辛苦苦、嘔心瀝血的改革所有成果,再加上十幾年的不執政生涯,這個“鍋”讓後來的崇禎皇帝背上了,及時他在努力,大廈將傾“始於萬曆”啊



謝謝大家查閱 歡迎指正 關注“劉家五叔”,與“劉家五叔”一起談古今趣事!


劉家五叔


說實話不好回答,怕回答不好,暫且拋磚引玉吧。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他以其個人強大的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使大明王朝國祚起碼延長了半個世紀。是的,這個神一樣的男人就是張居正,是明萬曆年間的改革先行者,人稱“救時宰相”,因厲行改革而彪炳青史的大V。


他在內閣首輔(國務院總理)任職期間,實行了一攬子改革措施:吏治上,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嚴掃各種不正之風,整治尸位素餐之輩;財政上,重新丈量全國土地,解決土地兼併問題,革新稅賦,推行一條鞭法;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守邊疆。他一己之力,像追逐風車的堂吉訶德一樣,使大明王朝發出最後絢麗的一幕。

同樣,張居正狂妄自大,是封建時代有名的權臣,他雖無皇帝之名,卻行皇帝之實,萬曆年幼,他掌國之權柄,行生殺大事,視小皇帝於無物,極盡享受之能事,僅舉其奉旨歸葬途中一例,沿線官員為供應他老人家的吃喝絞盡腦汁,即使這樣,老張也時常覺得沒有食慾。(ps:餘以為可能老張有點自汙的趕腳,就像秦朝大將王翦一樣,讓皇帝覺得自己可用,還在掌控之中)

他的種種表現,以封建社會正統道德觀念來看,是不被認可的,即使從現代政客操守的角度看,也是極其惡劣的。因此,對張居正的評價要功罪分明。引用清人紀昀在《四庫全書題要》中對他的評價:振作有為之功,與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這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喜歡就關注我,三藏說史,與你一起做有趣的事。


小格格爸比


張居正(公元1525年-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湖廣荊州衛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人。明朝中後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明萬曆前十年的內閣首輔,萬曆新政的改革者和推行者。

張居正自幼聰明好學,享神童之美譽,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高中進士,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在其恩師徐階的栽培和提攜下,從國子監擔任司業(國立大學副校長)起步進入政壇,後來進入內閣擔任次輔,並在明萬曆朱詡鈞前期擔任內閣首輔,直至在任期內病逝。

一、超級幕僚,勤勉盡責

隆慶元年(1567年),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闊步進入內閣參與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張居正入閣的時候,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且北方韃靼進兵中原,南方土司爭權奪利,岑猛叛亂,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的特殊時期。

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倒臺之後,徐階繼任首輔,他和張居正師徒共同起草世宗遺詔,摒棄世宗時期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併為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官職,受到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

張居正是徐階執政的得力助手和超級幕僚,師徒兩人的所做所為皆獲得朝野的讚賞,一時間聲名遠播,如日中天。

張居正作為徐階的超級幕僚,得到了徐階的器重和充分肯定,也是他日後執政的重要鋪墊,他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實際上是沿著這條思路推行的。

二、任人唯賢,慧眼識珠

張居正擔任國子監司業的時候就開始關注和培養人才,他堅持的一貫原則是任人唯賢,這段時期的工作也為他積累了較好的人脈。

明朝中後期有一條不成文的慣倒:非進士出身的官員不受重用。但張居正卻不認同這種陋規,他曾經說:良吏不都在甲科,進士未必皆良吏。

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之初,有一批能力很強的重臣是前任內閣首輔高拱提拔任用的,許多官員顧慮張居正和高拱之間的矛盾,一朝天子一朝臣,都有些擔心職位不保。

但張居正卻沒有那麼做,而是把那些有能力的重臣都留了下來,並知人善任把他們都用活了,許多官員成為了他日後改革的主要干將。

三、文韜武略,綏靖邊疆

張居正雖然沒有從軍的經歷,但他學識淵博,見多識廣,胸有韜略,在軍事謀略方面也有不凡的建樹,堪稱偉大的軍事家。

1570年發生的俺答汗封貢事件足見張居正的大智慧,張居正舌戰群臣最終促使俺答汗封貢,使西北邊陲宣府大同保持了較長時間的和平安定。

張居正在軍事方面的用人也是非常有見地,西北守將王崇古、方逢時,關東鐵騎守將李成梁,抗倭名將戚繼光、譚綸都是張居正極力推薦的邊關將帥,他們都為大明帝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後來也成為張居正的鐵桿粉絲。

張居正起用凌雲翼殷正茂處理西南叛亂事件,籌謀和動作雷厲風行,得心應手,很快就平息了西南禍患。

張居正足不出北京,卻對天下大事瞭如指掌,且能預知事態的發展,具備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戰略家素質。

四、一代名相,彪炳千秋

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高拱離任,張居正繼任內閣首輔兼太師,直至1582年6月19日病逝,擔任內閣首輔長達十年之久。

在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張居正起用了大批能臣,縱橫捭闔,大刀闊斧,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改革。對外實現了邊防的和平安定,對內的“考成法”、“一條鞭法”、“驛道整頓”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國庫得到強力回補,民生得到大大改善,創造了明朝開國以來的一段強盛時期。

張居正的公忠體國精神和用人之道都是值得讚許的,他是大明王朝唯一生前獲得太傅、太師稱號的朝臣,死後贈上柱國,諡文忠公。

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優秀的內閣首輔,被稱為一代名相帝王師,也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賢相,其歷史功績是抹殺不了的。

五、結語

張居正執掌內閣首輔十年之久,權傾朝野,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不可動搖,即使是明神宗朱詡鈞也要讓他三分。

張居正的威望是靠他的能力和業績樹立起來的,儘管有人指責他回湖北省親過於鋪張,那也只不過是世道使然罷了。

非常遺憾張居正一手教養的明神宗朱詡鈞不是一個明君,而是一個恩將仇報,不識大統的昏君。

明神宗朱詡鈞不但沒有善待張居正和他的後人,反而在張居正死後不到九個月就抄了張居正的家,並把張居正的改革成果最終都葬送掉了,為大明王朝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明日一說


張居正是不是第一宰相我不清楚,但他一定是明朝第一宰相。對於張居正褒貶很多,罵的最兇的是明朝第一才子(待商榷)王世貞。

既然要講第一宰相,一定是要往好的講:

1,打小是神童: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而且還長得帥:和李太后眉來眼去(至於具體深入到哪一步,無考)。而且還是皇帝的乾爸爸(雖然帝師,教萬曆跟教兒子一樣,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想怎麼訓就怎麼訓,比爹還爹)(我想半天沒想到滿足這三個條件的,唯一比較接近的是呂不韋,但是不是神童)



2,官場不倒翁:舉個直觀的栗子好了,大明公司有總經理職位以來(首輔),兩百五年間換了99個總經理,平均每人當2年半,但張居正當了10年,貌似任期最長的(沒仔細看),第二長的叫申時行,8年,剛好是這位張總舉薦的。此外張居正1547年走上工作崗位,期間總經理之爭腥風血雨,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哪個不是省油的燈(中間還有厚道老實的李春芳,撇開不提),還攤上了嘉靖這個不管是的董事長。更有意思的是,上述總經理們都認為張居正是老實人,可以為己所用,故張經理一直從業務員到總經理平步青雲。

3,實踐改革後竟得善終:中國的改革非常有意思,一般大的改革都把自己給革死,雖然後人可能用你的制度,但是改革者往往不得善終的。再舉個栗子:先秦比較多,比如秦的商鞅,韓的申不害,楚的吳起等,接下來有西漢的晁錯,王莽,北宋的王安石等等等等。這時候突然想到了我朝的總設計師鄧爺爺,在此膜拜。

4,外交軍事均作為:軍事上張居正手裡名將在中國各朝代都不虛。最著名的是戚繼光和李成梁,前面我不多說,李成梁可能知道不多,將幾點就可以了:萬曆三大徵其中兩大徵的主將是李成梁的兒子,帶的主力是李成梁拉扯起來的遼東鐵騎。還幹翻了努爾哈赤他爹,活捉了努爾哈赤和他弟弟。外交上,恰逢韃靼(可以理解為匈奴)首領和孫子搶媳婦,孫子跑到國境線,張居正寫了封信給邊區總司令(宣大總督)強調做好打仗準備,以其孫求和平。最終空手套白狼,引渡趙全等叛臣,還建立互市。

5,偉大的改革家:(這一塊應該是最難講的,我不是這塊料,只能大致梳理下,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錢穆先生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那個講的比較具體)此外以下我從政治經濟兩方面稍微講一點,政治上的實行考成法,原來也有考核的制度但是流於形式化或被官員們用於爭權手段(就是以前你對不好是吧,下次我考察你的時候我給你往差裡寫),現在考成法是六部和一院等部門經理把自己的職員登記在冊,對每個人表現進行考核,結果一式三份,一本自己留,一本給六科(管6部的小官),一本給內閣(總經理和副總經理)。最後大家拿這個本子查誰幹的好,誰沒幹好。經濟上實行一條鞭法,我在之前有說過,張居正的一條鞭法足以光照千秋。簡而言之就是把民間差役雜項,一併歸人田賦項下,計畝徵銀。換言之就是要錢,要白花花的銀子!以前收稅怎麼收,就是你種田交穀子,你打魚交鹹魚,國家拿著稻子鹹魚賣錢換銀子。只不過實際上,一條鞭法經歷時期也並不久,便紊亂了,並不能完全遵照那法制來推行。但是這種制服是唐的兩稅法後革命性的變革,是稅賦制度上的里程碑,是劃時代的制度!從歷史大局看,張居正新政無疑是繼商鞅變法以及隋唐之際革新之後直至近代前夜影響最為深遠、最為成功的改革。



總結,張居正要以相體自居,他一死家就被抄。雖然他在明代有很大的建樹,但當時清議,並不講他好話,這就因為認他是一個權臣,非大臣。所以錢穆先生認為張居正放在漢、唐那是一個好宰相。但張江陵文治武功,起衰振隳、力挽狂瀾。私以為,潘博講的”漢唐以來,以功業炳史冊者夥矣。至若意量廣遠,氣充識定,志以天下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則惟明張江陵一人而已。“為其蓋棺之論。

世間已無張居正。


曉木曰兮歷史系


張居正是大明朝最後一個能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

首先,張居正是“能吏”。

在張居正主政十年後,北京的糧倉可供9年使用。太倉庫有600多萬兩白銀,太僕寺存有400萬兩,就連南京的應天府庫房也藏有250萬兩儲備。而十年之前,大明朝的財政赤字150萬兩。

其次,張居正能“親民”。

張居正最大的貢獻的“一條鞭法”。自萬曆九年(1581)在全國推行。將原來按戶丁派役的辦法,改為按畝數、糧數派役,這樣子就真正抑制了各地豪強,減少百姓負擔。

最後,張居正成“悲劇”。

萬曆十一年(1583),張居正屍骨未寒,神宗詔奪張居正“文忠”諡號,將其子錦衣衛指揮張簡修撤職,當有人告發張居正謀反,神宗馬上下令抄了他的家。張居正10餘口家屬在抄家後被圍困府中,活活餓死。

清朝人評價他:“不獨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為本朝開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