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瓷篇」魅力!當地藏家市場遇到各種萍瓷物件,都會愛不釋手


清朝末期,為振興國瓷,有識之士紛紛倡儀創辦瓷業公司,先後成立了福建寶華制瓷有限公司、萍鄉瓷業公司、湖南瓷業公司、江西瓷業公司、川瓷公司等,迎來了我國瓷器生產企業化時代的到來。其中江西瓷業公司生產的瓷器尤為精良,有“當代官窯”之美稱,陶瓷界稱之為“中國瓷業史中僅有的一朵復興之花“。




今天分享的知識是萍鄉瓷器知識。

早些有網友說:萍鄉以電瓷聞名,但生活瓷器不如附近的醴陵。但是說起萍鄉瓷器來,其釉下彩瓷可能和醴陵瓷有淵源,湖南瓷業公司解體後,一部分燒製釉下彩的工匠流向了江西景德鎮和萍鄉的萍瓷公司。所以今天分享一些萍瓷廠瓷器。


2019年11月下旬。根據有關新聞報道在蘆溪縣上埠鎮龍王橋村,有村民意外挖出了大量的古瓷片。因為古瓷片處於一處斜坡上,而且被黃土覆蓋,表面還長有茅草等植被,所以一直沒有被人發現。萍鄉博物館的專家趕到了現場發現,這些瓷器做工精緻,質量出眾,雖然長時間埋沒在泥土中,秞面仍舊光亮耀眼。專家根據瓷器的外形、工藝和圖案等,初步斷定其中一批是宋元時期的。

沒錯:因為早在宋代,民間制瓷就在上埠、南坑等地發展起來



有文曰:“上埠為吾萍瓷業區,餘居與之毗連。由萍城東行不四十里,實一市鎮,地勢形便,物產豐饒。東有許家坊之養(氧)化鈣,南有鍾家源之鳳尾草(均造釉原料),高嶺泥四山孕毓(造坯原料),燃料遍地叢生。清流激湍,助動輪機,春泥澄澱,妙造自然。以故土人多倚山俯陂結窯其間,掘泥而陶,不下數百家。詢諸老戶,歷史約在明末清初。環境十餘里,鑿地至數仞,往往有圓形瓦器,狀似今之匣缽,敲碎細察,質甚縝密,而色亦古,不類現時土瓷粗糙。附近各地以窯命名者,如窯前、窯下、窯灣裡、窯腦上、窯仔前,不一而足。清季外瓷充斥,國貨不振,邑人文經武、喻庶三等始組織萍鄉瓷業公司,招徠鎮工,教授陶徒,建造洋窯、鎮窯數座。時南洋賽會,萍瓷名揚中外,得政府獎證,亦不在景德鎮之下。”

上面這篇收載於民國《昭萍志略》謝增明寫的《上埠瓷業記》,說的就是蘆溪近代的制瓷業。


近代蘆溪制瓷業,始自上埠。

蘆溪西南境,蘊藏著豐富的礦藏資源,其上埠、南坑一帶,當地主要的資源為煤和高嶺土。高嶺土是制瓷的主要原料,它為蘆溪的瓷業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早在宋代,民間制瓷就在上埠、南坑等地發展起來。南坑窯下,近年來發現了宋代民間大規模燒製陶瓷的窯址。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蘆溪第一家制瓷企業—萍鄉萍瓷公司在上埠成立,由當時的萍鄉縣著名紳士紳喻兆藩、黎翰先、黃師竹等共同募集資本十二萬元創辦,總辦為喻兆藩,其產品主要為日用瓷。

宣統元年(1909),萍瓷公司增資百萬元,擴充廠務。第二年,公司參加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賽會,展出日用瓷器300餘種1000餘件,多件作品獲獎,萍瓷公司產品,揚名中外。



一些關於萍鄉瓷器的文字,讓我們對萍鄉瓷器更加的瞭解。相關資料來源網絡

喜歡點個關注,每日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