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賠了什麼,讓李世民認為是奇恥大辱?

致遠影視


賠上了新生政權和帝國的尊嚴。後來臥薪嚐膽搬回來了,成就了大唐帝國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地位。


大芊世界


渭水之盟是指貞觀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抗擊東突厥南侵,在渭水和敵人對峙,由於李世民剛經歷玄武門之變,根基不穩,在面對東突厥數十萬大軍壓力下,李世民能動員的兵力太少,雙方實力懸殊,李世民在大罵了東突厥背信棄義之後,在渭水的便橋上,和頡利可汗殺白馬立盟,許諾賠重金,對方撤兵,史稱渭水之盟。

究竟李世民在渭水之盟的盟約中,賠了什麼,賠了多少,正史史書沒有記載,根據《舊唐書》,東突厥事後向唐朝送了三千匹馬,一萬頭羊,由此看出,李世民恐怕是將家底搬空,賠給了東突厥,要不然對方也不會大發慈悲,回送這麼多牲畜。由於賠償的數目巨大,面對強勢的東突厥,李世民這個結果不得不接受,過程可能是屈辱的。

由此看出,渭水之盟中賠償數目巨大,使得年輕氣盛,剛登基的李世民蒙受了巨大的恥辱,所以,李世民在隨後的三年裡勵精圖治,多次擊敗東突厥的入侵,最終解除了東突厥對唐朝的威脅。

渭水之盟,雖說李世民感到奇恥大辱,但還是對唐朝有利,穩固了李世民及大唐的根基,為後來唐朝擊潰東突厥奠定了基礎。


奔走的歷史


渭水之盟賠了什麼?!什麼也沒賠,反而賺了,李世民從來沒覺得自己受了奇恥大辱,反而是後人給予李世民極高的評價。麻煩題主在提問的時候多去上網查些資料。還有下方有一些回答者,在仔細多方參考一些資料之後,再仔細歸類總結,不要被題主帶偏了。



隋末,天下亂,邊境異族起,突厥既有“控弦者百萬之眾”,又有屬臣諸如:竇建德、李軌、王世充等漢賊。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八月頡利可汗飄飄然,趁著李世民宣武門兵變朝局未穩,統兵十萬,南下中原想去拿下李世民屁股還沒捂熱的寶座,李世民聞訊派大將尉遲敬德兵發涇陽,抵禦突厥部隊,尉遲敬德雖勇猛,但只是阻擋了頡利可汗的一支分隊,但是由其率領的主力二十萬突厥兵已抵達渭水河北岸,距離長安城只四十里路,從長安城牆上就可以看到二十萬大兵,浩浩蕩蕩,旌旗延綿數十里,遮天蔽日,但長安城內兵力只有一萬餘人,可謂是兵力空虛,再調兵救急為時已晚,關鍵時候,還是李世民這個狠角色咬牙一跺腳,帶著高士廉、房玄齡等六人親自出城找頡利可汗談判。不過也讓城內故作陣仗,以壯膽色,以作疑兵。


渭水河一分二岸,李世民與頡利可汗隔空對話,先是一通訓斥。《資治通鑑》記載“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後無算。汝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於我無愧?”這贈遺金帛,指的正是之前與你的可汗盟約,贈你金帛無數,是你們背信棄義,不守盟約,難道沒有愧疚麼?實乃大不義,李世民又鎮定自若,勸說頡利可汗快快回去,看我身後大唐兵“軍容大盛”,頡利可汗眼看李世民如此泰然自若,又聽聞手下被尉遲敬德擊敗活捉,大俱。終於兩日後,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橋上,斬白馬,立盟約。頡利可汗退兵回老家,一個月後,估計頡利可汗還矇在鼓裡呢,作為報答李世民不殺之恩,送去馬三千匹,羊萬口。


至於以後突厥內部如何分裂不說,單說這渭水之盟,哪個不佩服!誰人不仰慕!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李世民果然是成大事者!


蘭陵郡主


關於渭水之盟,唐史上的記載是誇大了李世民的功績,突厥大軍壓進,李世民不為強敵,單刀赴會,把突厥嚇跑了,以此證明太宗皇帝強大國君的形象,其實這帶有明顯的隱諱色彩,源於當年房玄齡等人為照顧李世民的光輝,第一手的史料《貞觀政要》、《太宗實錄》等都是“刪略而成”,並且李世民親自過目,後來的唐書等史料都源於此,並且是唐代官方的文書,都是表面現象。

初唐時期形勢圖。

當然,史學家們一直有疑問,突厥幾十萬大軍傾囊而出,打到渭水之濱,都能望見長安城了,難道就被李世民帶的幾個人可呵住了?突厥人就如此不堪?突厥人在涇陽和尉遲敬德帶領的唐軍打了一仗,尉遲敬德大勝,為什麼2天后突厥更進一步到了渭水?突厥從西北而來,一日之內南侵達三百里,為什麼如入無人之境?唐早在西北駐重兵,設12道行軍總管,就是為了層層防禦突厥,結果突厥如入無人之境,涇陽又是長安城北面重要門戶,尉遲敬德所率領的精銳軍隊都不能抵擋突厥,北方已被突厥霍霍的不行了,可見真相是非常嚴峻的。

李世民畫像。

所以後來有人提出所謂渭水之盟,其實是渭水之恥,李世民狼狽之下用重金委曲求全,才讓突厥退兵,只是史料不敢記載罷了,李世民把仇恨記在心裡,回去後發奮圖兵,允許將士們在皇宮裡操練,就為了早一日能打回去,果真僅3年後,李靖率軍打過陰山,活捉頡利可汗帶回長安,李世民洋洋灑灑的說“自渭水曾面為盟,從此以來,未有深犯,所以錄此,不相責耳”,於是賞他田宅,賜予官職,報了當年便橋之仇。

而要說當年的渭水之盟,李世民到底許諾了突厥什麼,給了多少好處,估計除了李世民和頡利可汗兩人,世人再無人知道,因為是撇開眾人兩人單聊的,李世民帶的高士廉、房玄齡等人都遠遠站著,不知其內容,最後的結果是劍拔弩張的突厥就此退兵了,顯然是給足了條件,其實早在李淵起兵時,就一直依附著強大的突厥,年年給金給銀給糧給女人,突厥想要什麼,派人到唐境遞個話,北方几州迅速準備,全部滿足。

3年後,李靖率軍出擊突厥,成功剿滅東突厥,活捉頡利可汗。

當年的李淵是如何滿足突厥胃口的,史料記載“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坐受寶玩,不勞兵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什麼意思,當年李淵就是,只要突厥不打長安你要什麼給什麼,我征伐所獲財富咱倆一起分,這才獲得突厥的支持,當年的畢可汗死了要辦喪事,突厥派人來索取財務,僅玉帛就要了三萬段,可想突厥的胃口多大,後來李世民也清口說“對突厥遺賜玉帛多至不可計”,什麼意思,多得數不過來了,個人大膽猜測,所謂“渭水之盟”估計把李世民家底都掏空了,而且年年還要上鉅額的貢物,實在是頂不住了,必須速戰速決,於是3年後削了頡利可汗,盟約解除。


圖文繪歷史


大家好,我是EVA,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渭水之盟是玄武門之變之後唐太宗李世民與圍攻長安的東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的結盟,又稱渭水之辱。唐太宗李世民像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首都長安僅40裡的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北宋筆記小說《唐語林》記載唐太宗“空府庫”以求突厥退軍。並與之結“渭水之盟”,突厥兵於是退去。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並且挑撥頡利、突利二可汗和突厥與鐵勒諸部的關係。627年,東突厥內部出現分裂。反對頡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紇、拔也古、同羅諸部落對其變革國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滿,另立薛延陀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與唐聯絡,並與頡利可汗決裂。同時東突厥又遇到大雪氣候,牲畜大多被凍死餓死,突厥勢力漸弱。630年,唐滅東突厥。

東突厥鼎盛時期勢力範圍圖(7世紀)


悲傷的EVA


城下之盟不在於賠了些什麼,而是他本身就是所有君王的奇恥大辱。歷史上的城下之盟都是在不對等的軍事能力之下以強迫的手段被逼簽訂的,被壓制的一方根本就沒有選擇和拒絕的能力,因而被歷代君王視為奇恥大辱。

渭水之盟中具體的賠償數字不明,但是從歷史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唐王朝付出的代價一定非常慘痛,否則頡利可汗不會輕易的放過長安城和李唐王朝的核心命脈。具體的數字一直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先可以不去討論,但是渭水之盟暴露出了大唐防禦力量的薄弱和守備力量的不足,我相信這才是讓李世民最為恥辱的地方。

關中當時是天下的腹地要隘,長安更是大唐的心臟,本來應該是防守最為嚴密的地方,可是頡利可汗卻能夠輕易突破防線包圍長安,這是李世民這位馬上君王的最大恥辱。因為有一就有再,頡利可汗是中原的大敵,手中更有隋朝王孫。很有可能以後會年年犯京,因此李世民在此之後臥薪嚐膽,三年就集中力量打敗了頡利可汗,速戰速決。這才能夠洗刷他的恥辱。


經典守望者


渭水之盟的真相是什麼?

從《新唐書》《舊唐書》記載來看,渭水之盟真相是:李世民採用了“空城計”,嚇退了頡利可汗。武德九年八月三十,李世民帶領五六個隨從,直接來到渭河邊,與頡利可汗談判。同時,長安城中的唐朝守軍傾巢出動,列陣排兵,“眾軍至,旗鎧光明,部隊靜嚴”。

李世民只帶幾個隨從就敢公開出陣,非凡勇氣極大震懾了頡利可汗和他的將士。加之李世民背後的唐軍部隊盔明甲亮,軍容整肅,頡利可汗一時不知虛實,根本無從得知唐軍人數有限、防備空虛,於是誤判形勢,認為唐軍實力雄厚,李世民早有防備,最終只得怏怏而去。

渭水之盟,是李世民一生最經典的輝煌時刻。他在極為被動的兇險局面中,沉著應對,佈置得宜,使得唐朝躲過一次可能導致滅國的大禍,大智大勇古今罕見


太祖趙匡胤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不久,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率10萬騎兵南下,直至渭水便橋北,距長安僅20公里。在形勢萬分緊急的情況下,李世民只帶幾名騎兵來到渭水便橋南,隔水責問東突厥為何侵犯唐朝。頡利可汗見李世民鎮定自若,認為唐朝已有防備,就向李世民請和。雙方在渭水便橋上,殺白馬,訂立盟約:唐朝送給東突厥金帛,東突厥軍隊撤離唐境。這就是有名的“渭水之盟”。這便是渭水之盟,用現在的話就是交了點‘’保護費‘’,丟了面子!臥薪嚐膽三年後,找回來了


夜間清風83858417


李世民成為一代明主之後,一些歷史真相被歷史刻意的隱瞞了下來,其中最為著名的應該是“渭水之盟”,也稱“便橋之盟”。

渭水之盟發生於626年8月30日。這一年的6月4日發生玄武門之變,8月9日李世民登基為帝。得知消息的突厥(東突厥)頡利可汗、突利可汗(頡利可汗的侄子,小可汗)立馬率軍進攻長安地區。8月28日,約20萬突厥主力和幾萬唐軍對峙在渭水的兩岸,大唐的都城長安有顛覆的危險。

多虧了李世民臨危不懼,巧設疑兵,暫時迷惑了突厥統帥的判斷,然後李世民給出了誘人的條件,並且殺白馬歃血為盟,突厥得到利益之後撤退,並於9月送給大唐3000匹戰馬,10000只羊。(渭水之盟劇照,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去見頡力可汗)

以上都是正史的記載,渭水之盟到底哪些歷史真相被掩蓋了,待我細細道來。

東突厥的野望——李世民登基未穩。

一、東突厥的再度統一

583年,突厥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並開始突厥內戰。東突厥的軍事實力仍舊非常強大,對隋朝的西北和北方邊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587年,東突厥都藍可汗即位,隋朝支持東都藍可汗的弟弟突利對抗都藍可汗,東突厥的內戰可以緩解東突厥對隋朝邊境的壓力。

599年,突利在東突厥的內戰中失敗,隋文帝於是將突利封為啟民可汗,居住在河套地區,此時東突厥分裂為兩部分——都藍可汗和啟民可汗各率領一部。隋朝為了拉攏啟民可汗,先後將隋朝的宗室女嫁給了啟民可汗,先是安義公主,後是義成公主。娶這兩個公主之時,啟民可汗都得到隋朝的高規格禮儀接待,並且賜給啟民可汗很多禮品。

在隋朝的支持下,啟民可汗於603年統一了分裂的東突厥,東突厥的軍事勢力更加強盛。東突厥的再度統一離不開隋朝的支持。(隋朝末年,割據勢力和東西突厥地圖,劉武周、梁師都、王世充、竇建德等都臣服於東突厥始力畢可汗)

二、東突厥和隋朝翻臉

東突厥再度統一之後,每年都向隋朝納貢稱臣。不過東突厥的勢力的迅速壯大卻使得隋煬帝感到不安全,於是千方百計想讓東突厥再度分裂,這十分有利於隋朝統治的安全。

隋煬帝為了分裂啟民可汗兒子始力畢可汗的勢力,幹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封始力畢可汗的弟弟為大汗

重複隋文帝的操作,派遣使者攜帶大量的禮物給始力畢可汗的弟弟叱吉設,並且封他為“南面可汗”,讓東突厥再度內戰。不過隋煬帝的這一招失敗了,始力畢可汗的弟弟膽小如鼠,況且沒有多少軍事實力,不敢接受隋朝的封賞,始力畢可汗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非常惱怒,不過隱忍不發。

第二件,殺始力畢可汗的親信

史蜀胡悉是始力畢可汗最信賴的手下,為可汗出謀劃策,隋煬帝挑撥離間東突厥內鬥這事被識破也有史蜀胡悉的功勞。隋煬帝根據大臣的建議,哄騙史蜀胡悉到馬邑地區互市,然後派軍殺了這個可汗最信賴的臣子,隋朝謊稱此人謀反,並告知了始力畢可汗。

隋煬帝做的這兩件大事都被識破了,始力畢可汗於是尋機報復隋煬帝。

615年,隋煬帝巡守雁門關,得知消息的東突厥於是發兵圍困了雁門關,嚇得隋煬帝痛哭流涕。還是派遣使者走通了義成公主的門路,義成公主謊稱北方有戰事,始力畢可汗才撤圍而去。

三、東突厥意圖稱霸中原

東突厥趁著隋朝內亂,於是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一樣進軍中原,然後統一天下。東突厥的可汗先後支持了劉武周、梁師道、郭子和等割據勢力,劉武周被始力畢可汗封封定楊可汗,梁師獲封大度毗伽可汗,郭子和獲封平楊天子。始力畢可汗的目的非常明確,扶持中原割據勢力,時機成熟則圖霸中原。

619年,始力畢可汗率突厥主力,劉武周、梁師道協同準備進攻太原,半途中,始力畢可汗病故,東突厥撤軍,這才使得大唐初年避免了被顛覆的危機。

已經崛起的東突厥問鼎中原的野心在隋末戰亂之時已經有了,一直在尋找機會對付剛剛建立的大唐。玄武門之變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東突厥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認為,李世民不能夠馬上解決唐朝內部的各種關係,趁著李世民登基沒有徹底穩固之際,一舉拿下大唐的國都,東突厥則可以趁勢問鼎中原。(頡力可汗劇照,啟民可汗之子,始力畢可汗之弟)

渭水之盟就處於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籤訂的。

義成公主的仇恨。

也許是上天保佑大唐,自李淵建立唐朝之後,東突厥就迎來了魔咒。619年,始力畢可汗(啟民可汗長子)就意圖攻佔太原地區,然後看情況繼續進軍。不過始力畢可汗卻在緊要關頭得重病去世了,東突厥內部又出現一番內鬥,始力畢可汗的弟弟取代自己的侄子繼承可汗之位,史稱“處羅可汗”,啟民可汗的第二子。

處羅可汗如果穩固下來,東突厥可以繼續進軍中原,沒想到處羅可汗命不長,於620年就病故了,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可汗,啟民可汗的第三子頡利可汗即位。

東突厥在走馬燈換可汗的當頭,有一個女人的地位卻始終沒有變,她就是隋朝的義成公主,她姓楊,是隋朝皇室的子女,對隋朝有很深的感情。義成公主先後成為啟民可汗(頡力可汗的父親)、始力畢可汗(啟民可汗長子)、處羅可汗(啟民可汗次子)、頡力可汗(啟民可汗第三子)的妻子。義成公主對唐朝從內心仇視,希望藉助東突厥問鼎中原之際,消滅新建立的大唐,為隋煬帝報仇雪恨。她在東突厥內部的話語權還是非常大的。(義成公主形象圖,隋朝皇室楊氏宗親,先後嫁給四任東突厥可汗)

譬如,615年,始力畢可汗圍困隋煬帝在雁門關,是義成公主發佈假消息讓突厥主力撤圍而去。

義成公主想著為隋煬帝及其皇家宗室報仇,一直支持東突厥對中原地區用兵。頡力可汗即位之後,屢屢進攻唐朝的邊境地區,擄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財富。趁著李世民剛剛登基,讓頡力可汗、突利可汗(頡力可汗的侄子)率領20萬突厥大軍進攻唐朝首都長安也有義成公主的巨大影響力。

630年,唐朝名將李靖破東突厥,俘虜了義成公主、隋煬帝蕭皇后等人,義成公主被處決,而蕭皇后卻安然無恙,為何?義成公主仇視大唐,是主戰派,而蕭皇后則是溫和派,這才得以倖免被殺。

歷史記載證明,義成公主主張對大唐頻繁用兵,她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到底李世民賠了什麼?

626年8月28日,20萬突厥大軍和幾萬唐軍對峙在渭水兩岸,如果突厥堅決進攻,唐軍大敗而且要丟了長安。李世民藝高人膽大,只帶了五個隨從就去渭水之上的便橋和頡力可汗對話,這六個人中包括高士廉、房玄齡,其他人都沒有歷史記載。

一、賠償?

李世民和頡力可汗直接談判,雙方簽訂和平協議,頡力可汗得到金銀布帛等財物之後,全軍撤退而去。至於李世民到底賠償了多少東西,歷史記載中沒有說,但是,據傳說,李世民當時幾乎搬空了大唐府庫內的金銀和布帛。東突厥自可汗之下都心滿意足而去,突厥軍隊絕對不會空手而歸。

乍一看歷史記載,好像頡力可汗畏懼大唐的軍力而退卻,並且賠了一些東西,這是非常不符合戰爭常規的。

乙酉(626年8月30日),又幸便橋,與頡利刑白馬設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口。(《舊唐書》)

李世民和頡力可汗見了兩次面,第一次在8月28日,第二次是8月30日,和平盟約簽訂,交接物資,然後頡力可汗撤軍。至於頡力可汗所給的3000匹戰馬和10000只羊,李世民並沒有接受,而是讓頡力可汗將俘虜的民眾放還。

頡利獻馬三千匹、羊萬頭,帝不納,詔歸所俘於我。(《新唐書》)

這裡明顯的是春秋筆法,頡力可汗擄掠唐朝的邊境很多次,這麼好心獻給唐朝這些東西。這次渭水之盟能夠順利達成,李世民只率領六騎到渭水的便橋同頡力可汗對話,一下子鎮住了突厥君臣上下,疑兵佈設也非常成功,讓東突厥不知道唐朝的軍事勢力,從而不敢貿然進攻。此外東突厥進軍長安無非是為了錢財,只要滿足了東突厥財物需求,自然就會率軍退去,不打沒有把握的戰爭。

二、稱臣?

此外讓唐太宗李世民最感到恥辱的應該是向東突厥稱臣,這事應該也不是李世民雙方訂立的盟約,而是李淵。當年唐朝尚未建立之時,群雄四起,為了穩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很多起義割據勢力都向東突厥的始力畢可汗稱臣了,有劉武周、梁師都、竇建德、王世充、李軌、郭子和等,記載如下:

隋大業之亂,始畢可汗咄吉嗣立,華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韋、吐谷渾、高昌皆役屬,竇建德、薛舉、劉武周、梁師都、李軌、王世充等倔起虎視,悉臣尊之。控弦且百萬,戎狄熾強,古未有也。(《新唐書》)

東突厥在隋朝末年勢力龐大,有號稱百萬的軍隊,北方少數民族臣服,中原的各個割據勢力也向東突厥稱臣。李淵的發家之地在太原,他也安排劉文靜同突厥和談。北方這麼多割據勢力和少數民族都臣服突厥了,難道李淵例外,況且太原距離東突厥的勢力範圍這麼近。由此可以推斷,李淵當時口頭上和突厥達成了和議,至於是否臣屬有待推敲,李淵臣屬突厥的可能性非常大,目的是保持太原地區的安定,為爭霸天下打下基礎,是權宜之計。有鑑於後來唐朝影響力非常大,這裡採用的是春秋筆法,遮掩了真實的歷史。

李世民戰功顯赫,剛剛登上帝位就被東突厥頡力可汗逼迫之下籤訂了渭水之盟,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被人打到了都城下籤訂的,況且可能賠償了不少的財物,這就是李世民感到最恥辱的地方。

東突厥的滅亡。

其實東突厥沒有在渭水發動對唐朝的戰爭,其內部不和也已經暴露出來,當時的頡力可汗的反對派已經出現了。

627年,原來臣服於突厥的薛延陀部、回鶻部等反叛東突厥,唐朝立馬抓住時機,封薛延陀為可汗。東突厥的突利可汗(始力畢可汗的兒子)率軍鎮壓反叛的部落,遭遇慘敗,被頡力可汗囚禁,囚禁了很長時間才釋放他。突利可汗和頡力可汗的部族之間產生分裂,頡力可汗在兵力衰落之時要求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提供兵源,叔侄二人反目成仇,互相攻殺。

突利可汗很早之前就和李世民有過聯繫,在頡力可汗的攻擊下,突利可汗率眾內附唐朝。李世民封突利可汗官職,記載如下:

(628年)突利至,禮見良厚,輟膳以賜之,拜右衛大將軍,封北平郡王,食戶七百。(《新唐書》)

東突厥的頡力可汗先是薛延陀、回鶻等反叛自立,然後內部突利可汗依附唐朝,勢力大減。

629年的秋天,李世民派李靖為統軍大將,領兵10萬,部將柴紹、薛萬徹、李勣,全面進攻頡力可汗。頡力可汗被擊敗之後詐降歸順唐朝,企圖保存勢力,東山再起。李靖趁著唐朝和議使者唐儉在頡力可汗大營談判成功飲酒之際,突襲頡力可汗大營,東突厥最後的主力被全殲。

630年3月,頡力可汗在逃亡吐谷渾的半路上被俘,東突厥滅亡,李世民報了當年城下之盟的恥辱!


穿越再現彼岸


剛登基就被別人不給面子的率領10萬大軍打到家門口,他自然是沒面子,然後當時實力不濟,史書上說他設疑兵之計,嚇退了突厥,其實想想也知道,他肯定跟他老爹差不多,也跟別人說了軟話,獻了金銀珠寶,只不過他比較聰明,又是一位開明君王,最終休養生息,趁著突厥內亂報了仇,找回了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