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河洛文化出自陝西?

哈哈196121910


謝邀。最近網友探討“河洛文化”很熱絡,大概查了下史籍,發現“河洛”一詞歷史上的所指和“豫州”沒有一點關係。


清代王筠的《說文句讀補正》說:“許君(許慎)但說陝西、甘肅之“洛”,是河南之“雒”本不從水也。段玉裁《小箋》說:“自魏黃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絕無混淆,黃初(220~226)以後乃亂矣”。

“河洛”專指的是黃河和洛河,也有說指渭河和洛河。包括《史記》在內的諸多史籍記載,陝西的“洛河”和流經雒陽的“雒河”是分的很清楚的,“洛河”肯定專指陝西的洛河,現在的《辭海》也是這樣的解釋。


現今的河南“洛陽”,在武王伐紂後作為“殷徒集中營”的“雒邑”的名字,就是周人給起的,為什麼起這樣的名字呢?因為周人軍隊物資就是通過發源於陝西的“雒河”運輸到“雒邑”的。到了戰國時代改名為“雒陽”,一直到三國時期才改名為“洛陽”。為什麼改名為“洛”,就是關中人把本屬於自己的“洛”文化帶了過去,河南人百分之八九十的祖先來自關中,像“洛川”、“商洛”等帶“洛”字的地名在關中隨處可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譬如鄭州和新鄭的“鄭”,最初就來源於陝西渭南的“古鄭國”。

陝西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源”,河南只是“流”而已。“中原文化”脫胎於渭水文明,“河洛文化”誕生於關隴地區“三川文化”,所謂“三川”,就是炎黃故土的渭水、涇水和洛水。從現代考古發現看,陝西的“河洛”地區是中國仰韶文化最為密集區域,是真正的中華之根。


有些網友會辯駁說“河洛文化”的源頭是《河圖》《洛書》,那我們來看看“河圖洛書”到底是怎麼回事。“河圖洛書”的源頭是傳說中伏羲和周文王演繹八卦《易經》過程中的一個衍生品。因為伏羲氏和周文王都長期生活在渭水流域,他們的思想和這塊土地的山山水水、人物風情緊密相連。所以說關於“河圖洛書”的出處不可能跑到史前荒蕪之地河南雒邑,只能產生於她的母體渭水流域。


《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在關中洛河邊祭祀時發現《龍圖》《龜書》後,在明庭(陝西禮泉)迎接眾神的情景,這有可能是《河圖》、《洛書》的最初源頭。

據史料記載,河南的“黃河之南”從周代開始到現在的洪水災害就有2000多次,黃河改道從曾經注入長江到注入渤海,再到注入黃海,改道的次數就有幾十次,河之南史前大象橫衝,洪水氾濫,並非宜居之地,文明發源更無從談起。史書記載春秋初期,秦國和晉國聯合將九支戎狄部落遷徙到雒邑以開墾荒田就是明證。


所以說“河洛文化”源自陝西是有充分的史料和民族學依據的。

歡迎朋友們多交流指正。


清樂堂


和河南有關係麼,偷完故里偷河洛,偷完夏都偷唐都,要點臉!新鄭那個偽故里已經是貽笑大方,然後一連串的豬八戒故里,玉皇大帝故里,至於河洛文化,洛和雒東漢已亂矣,洛陽假借雒稱自己為河洛文明的源頭,還想偷啥,列個清單!真是丟人,對外宣稱自己是文明發源地,稍微有點文化常識的人,就知道上萬年前黃河下游洪水氾濫,海水入侵,只有中游的汾渭盆地,高原地區先後出現華夏文明的曙光,陶寺石峁遺址皆可作證,受制於傳統觀念影響,河南就炮製了一系列概念版“一部中國史半部河南史”“新鄭故里”“中原源出河南”“河洛郎”等,急切上位感令人應接不暇,急於星火!隨著現代考古發現的不斷進步,自我感覺是“上古文明發源地”的河南縷縷接受挑戰,歷史悠久是好事,不要造假,不要吹牛,不要糊弄國人才是正道!河南人,自己的身份認證,需要的不僅僅是歷史,還有現在自身名聲的積累,好好反省,加油!補充一句,有人說河洛文化和陝西的關係,只能說古文記載在洛與雒的失誤,東漢已經混淆,洛陽坐收之利,期待考古發現正本清源,古秦人奮鬥五百年統一六國,今秦人依然可以等待水落石出的一天!



大秦神柱


論西安發展:西安已經形成重要的交通樞紐,關鍵是西安應建成新的互聯網之都,集中全國全球互聯網大伽,在互聯網帶動下,發展物聯網與產業經濟相結合,互聯網與硬科技相結合,硬科技與產業經濟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立足互聯網,物聯網經濟戰略高地,輻射全國全球。引入高盛、摩根大通等國際金融巨頭,為陝西企業上市融資鋪平道路,進一步發展金融投資產業,電競產業,科技,文化生態旅遊產業。西安應南望巴蜀,北望京畿,發展陝南,陝北兩翼,東部與沿海各省一步跨越,一步到位強強聯手,利用優勢資本和人才,發展關中。范雎說過,得寸則我王之寸,得尺亦我王之尺也,與美日韓臺港澳,歐盟,俄羅斯,印度合作發展,才是致勝之王道。


帥豹171


覺得這麼認為的基本都是智障或者腦殘。

洛陽有夏商時,陝西還是犬戎和葷粥的聚集地;化外之地,何談文明和文化?!


三戶老人


《史記封禪書》裡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嶽各如其方,四瀆鹹在山東。至秦稱帝,都咸陽,則五嶽、四瀆皆並在東方。”

司馬遷這個“三代”確實指的是秦之前的夏商周,以嵩嶽為中心來進行描述,文義已非常明確,即三代之居,在嵩嶽附近。其指洛陽的洛河,已非常明確。並且考古發掘也進一步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