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彝族人離不開的火塘


大涼山地處高寒山區,早晚氣溫相差比較大。所以,千百年來,彝族人離不開火塘,吃在火塘邊,睡在火塘邊,議事在火塘邊,火塘也就成為彝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按照彝族人的觀念,人是火造就的,沒有火就不會有人。有了火,才有世界。人生下來第一眼看到的是火塘裡的火光,最後人死的時候還是交給了火,人的一生中都有火的陪伴。所以,彝族人把生死存亡都視為是火的作用。圖並文/席明

在歷史長河中,彝族人對火的發明、火的運用、火的崇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火文化。火塘是彝族火文化的集中體現,他們對火的崇拜,多是圍繞著火塘展開的。祖祖輩輩崇火、尚火,認為火是生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終結。圖並文/席明

彝族人大都把火塘視為家庭的象徵,認為與家人的命運禍福密切相關。尤其是火塘中火的熄與燃,同家人的命運休慼相關。所以,火塘裡的火長年不能熄滅,稱為“萬年火”。彝族諺語說:“生於火塘邊,死於火堆上。”他們對火有特殊的認識和感情,於是有了敬火、護火的各種民俗。圖並文/席明


彝族住房多為三間或五間,正中一間為堂屋,火塘就設在堂屋中靠左的地方。它在彝族居住民俗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每一戶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是飲食、取暖、照明、會客、議事乃至宗教活動的場所,既是家庭成員聚會之處,亦為接待客人之所。圖並文/席明

過去彝族人沒有學校或者私塾等教育機構,他們學習文字和語言都是在自家的火塘邊,父教子,兄教弟,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彝族的文化代表人物是畢摩。畢摩的文化教學也是老畢摩做法事的時候在火塘邊進行傳授。所以,火塘是彝族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和家庭的象徵。是飲食、起居、取暖、會客、議事、交流、宗教活動的中心,也是彝族民間最為重要的一種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傳承的場所。圖並文/席明

一個家庭需要有一個火塘作為取暖及煮飯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個小家庭從父母的家庭中分離出來舉行隆重的置火塘及點火禮時,火塘的意義就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範疇,而成了一個家庭的象徵。圖並文/席明


在現代彝族家庭裡,火塘仍然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飯、睡臥乃至進行人際交往、聚會議事、祭祀神靈的重要場所。圖並文/席明

火塘立有三塊石頭,以備燒火煮飯之用。火塘裡終年煙火繚繞,白天煮飯,晚上烤火取暖。火塘不能用腳去踩,更不能往火塘裡吐唾沫,燒烤不潔之物,並禁忌在火塘邊裸露身體。圖並文/席明

孩子們生在火塘邊,成長在火塘邊,長期生活以火塘為伴,所以孩子們從小就知道維護火塘生生不息。圖並文/席明

在彝族老一輩人的觀念裡,火塘是他們的精神寄託,沒有火塘的家就像不是自己的家,特別沒有歸宿感。新家裡有電飯鍋,雖然能夠做飯,但始終沒有火塘上煮出來的香!圖並文/席明

火塘邊的牆上貼滿了這戶孩子的獎狀。圖並文/席明

這家的主人置辦年貨去了,只有一個小女孩留守在火塘邊煮“坨坨肉”。圖並文/席明

過年殺豬儀式後,灌好的香腸懸掛於房上。圖並文/席明

彝族年期間,家家戶戶在火塘上支起大鍋煮著“坨坨肉”,爐火旺旺,香飄四溢,一家人圍著火塘,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圖並文/席明,以上內容由攝影師本人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