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巫師與生活息息相關,生老病死和婚喪嫁娶離不開他們


歌師是研究者對史詩《亞魯王》唱誦者的稱呼。在麻山他們被稱為“東郎”(苗語音譯)。苗族“信鬼好巫”,歌師即巫師。苗寨人們認為歌師能穿越時空,能與天地溝通,能與祖先交流,能與鬼神對話。攝影:盧現藝

巫師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老病死離不開巫師,婚喪嫁娶離不開巫師,農事安排離不開巫師,祭天祭地祭山祭水祭祖離不開巫師……巫師的影響無處不在。攝影:盧現藝

苗族的觀念裡,人的死亡並非從此結束了生命,而是在另外一個世界與祖先會聚,繼續生產與生活。正是由於這種生死觀,歌師主持,幫助亡靈迴歸故里與祖先相聚的葬禮儀式,世代沿襲,史詩《亞魯王》得以流傳至今。攝影:盧現藝

在麻山苗寨,《亞魯王》是歌師在為亡靈開路時唱給亡靈聽的。有的唱幾個小時,有的唱 一天,有的唱幾天幾夜;有時幾個歌師輪流唱,有時十幾個歌師輪番上場。攝影:盧現藝

葬禮上一系列儀式都是為亡者回歸故里而準備:亡者頭部要蓋上一塊麻山苗族特有的蓋臉帕“芒就”,那是他們的認祖符號,沒有它,亡者便難於與祖先相認;砍馬是為了帶亡靈迴歸東方故國;殺雞是為了給亡靈迴歸故里帶路;古老傳統的服飾,糯米飯、水壺、火石、谷種等等都是為在遙遙的迴歸之路上使用。攝影:盧現藝


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麻山苗族的歷史,沒歌師,靈魂的引路者有史書可查。歌師在《亞魯王》唱誦中告訴了人們苗族首領亞魯王成長、創業、征戰、遷徙的一系列故事。但《亞魯王》從“造天造地”“造人”“造山造丘陵”“趕山平地”“造太陽月亮”“造嗩吶銅鼓”“射日月”“上天取五穀”“上天取火種”等創世神話,到苗族12個分支遷入麻山的歷史及後代的創業、遷徙、落戶的歷程,就是一部苗族發展史。攝影:盧現藝

《亞魯王》是通過歌師口傳心授,代代相傳。拜師學習,短則數月,長則數年甚至十幾二十年。《亞魯王》不能隨意在家裡唱,無數個勞作後的夜晚,學習者只能在屋後、田間唱。某一時期,學唱《亞魯王》被視為“四舊”,有些人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在山洞裡偷學,在曠野月光下苦練。攝影:盧現藝

當歌師們身穿長袍,頭戴斗笠,手執長劍,面對亡靈,用古老的苗語唱誦史詩《亞魯王》時,聽者不僅僅是亡靈,還有參加葬禮的族人。參與葬禮的人們跟隨著歌師的唱誦,知曉了天地萬物是如何形成,祖先從那裡來,祖先是如何生產與生活,祖先是如何創業並打下江山,又為了什麼原因遷徙來到麻山,各支家族與祖先是什麼樣的關係等等。攝影:盧現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