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 梅子朝鮮族小吃店 」


自詡是半個泡菜控的我

橫掃了津城大大小小的韓料館兒

以為這就能出一份“衛嘴子泡菜地圖”了


沒想到被家住金獅橋的閨蜜潑了一盆冷水:

“我吃過最好吃的泡菜還是地鐵口那個小攤兒的!”

可惜我一直沒機會逮著這個神出鬼沒的小推車

又被她這句最高評價撩撥得心癢癢

不由得對這家傳說級的泡菜“心生懷疑”


好在這份懷疑還沒持續多長時間

她就領我去了這間小館子

大吃一頓後

我宣佈:

不僅“泡菜地圖”上少不了TA

雞西美食的最佳拔草list上

這家店也必須擁有姓名


如果你是住在金獅橋一片兒的居民,那在過去的20年裡,或許你格外熟悉臨近獅子林大街公交站和米蘭超市的這輛寫著“南韓泡菜”的小推車,甚至把TA當做了附近的路標之一。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這個看似不太起眼的小車,曾經幾度上過電視臺節目教做泡菜,不光線下有不少人習慣了回家路上捎上幾包,線上也有近500人的微信客戶群,每到週一二線上接單時,他家在“泡菜界”的頂流人氣又再次顯露。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不過自打去年起,這個路標一樣的小車便不再“全勤”營業,好歹到了六月,終於正式在文江裡開了這間「 梅子朝鮮族小吃店 」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店鋪開在住宅樓,進門有三兩桌,而再往裡走,就是暖融融的“東北大炕”桌位,在冬天別提有多帶勁兒了!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老闆一家都是雞西人,店裡除了售賣“長紅不衰”的泡菜之外,

還有不少地道風味,比如雞西辣菜、冷麵、刀削麵、鍋包肉等等。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這裡也算是東北老鄉們的半個秘密基地,經常能碰上從塘沽、大港也要趕過來吃一口家鄉味的人;加之常年積攢的大批忠實食客,使得這家店在短短半年時間內,

就衝上了大眾點評河北區小吃熱門榜的第一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友情提示:為了保證品質,店裡的辣菜都是每天中午和晚上限量拌好賣完即止,而像鍋包肉等比較費時的菜在廚房太忙時也是暫停接單的,所以能早點去一定別晚哦

~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雞西辣菜


由於吃冷麵離不開辣菜,雞西辣菜又被稱為冷麵菜,

它是由傳統朝鮮族辣菜發展來的拌菜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對於雞西人來說,即使在“市花”、“市徽”都始終難產的情況下,也不妨礙辣菜成為“市吃”,足可見其受喜愛程度。本地辣菜的種類也多達四五十種

,從葷到素應有盡有,只不過由於在外地知名度不高,所以出市便很難吃到了。


辣菜拼盤(葷/素)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在這家店的冷櫃裡,陳列了十五六種辣菜,水靈鮮豔就像剛從醬料缸裡瀝出來。如果初次到店拿不準,大可以選擇葷素各拼一盤,每樣都嚐嚐。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山桔梗是辣菜界當之無愧的人氣王

,脆生裡夾帶三分韌勁兒,咀嚼過程裡滋味並不會減弱,而是由一絲香辣挑頭,再轉為滿口甜,微微的鹹味壓軸出場,激起鮮味來。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豆泡是另一種綿軟厚實的滋味,金黃胖乎、泛著紅豔豔的光,內裡海綿般的結構更是吸了一包湯汁,整顆塞進嘴,

加倍的甜辣鮮香在口腔裡迸濺開去,很是過癮。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而從裡到外都被醬汁滲透的明太魚,幹香與嚼頭恰好平衡,在齒間撕咬時魚本身的鹹鮮風味會一點點析出,層次感十足。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雖然辣拌菜調味的基調是重而討喜的甜,但每一種食材都呈現出奇妙的不同風味來:幹豆腐嚼勁十足、海蜇絲脆嫩彈牙、豆芽多汁清爽、海桔梗則厚實而海味更足,還有飽滿的蹄筋、Q彈的牛肚、綿韌的大片牛肉,不管是空口當零食還是就冷麵,都很美味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如果你在店裡看見隔壁桌要了個大盆,把各式辣菜一股腦倒進去,再加上冷麵湯拌勻,一大桌人圍在一起吃,也不要吃驚,這可是當地人稱之為“鴨食菜”的地道吃法~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招牌現壓冷麵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冷麵之於雞西人,不亞於餃子之於北方人。在雞西,冷麵館開得鋪天蓋地,生意永遠火爆,家家都有自己辣菜和冷麵的絕活兒,在雞西人心裡,冷麵必須得是現壓的才行,

且只認蕎麥麵和小麥面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要在津城找現壓冷麵可是不容易,這一大盆上桌,沁得透涼,麵條看似柔和爽滑,實則留了一分嚼頭,酸甜的冷麵湯與黃瓜絲都是必備項,吃起來格外爽口開胃。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鍋包肉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東三省的鍋包肉也分不同派系,這間是非常典型的黑龍江流派——酸甜薄芡、金黃厚片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酥脆的外皮裡裹了多汁的大肉片,油潤噴香、酸甜濃郁,一塊還沒下肚就忍不住夾起下一塊了。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五花肉石鍋拌飯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比傳統石鍋拌飯多了一份肉香,一定要耐著性子等得久一點再開始拌飯:這樣底部焦黃厚脆的鍋巴才足夠厚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伴隨著“滋啦”聲,將一碗繽紛拌勻,與店裡主流的甜辣味完全不同,石鍋拌飯是鹹香口,反倒脫穎而出。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大醬湯


滾燙的湯裡浸泡著豆腐、豆芽等若干食材。比起尋常的醬湯來說,這一碗的口感更接近於鮮族“臭醬湯”,帶有不算討喜的氣味。


金獅橋地鐵口火了20年的流動泡菜攤兒變身朝鮮族小吃店


但喝起來卻全無異味,食材的本味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反而是鮮氣十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