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11篇,主要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漢武帝時期,《詩經》更是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按照類別來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愛情詩;其二是政治諷刺詩。

愛情詩的代表作有:《鄭風》裡的《溱洧》、《褰裳》、《子衿》;《衛風》裡的《木瓜》;《周南》裡的《關雎》;《秦風》裡的《蒹葭》等;政治諷刺詩的代表作有:《大雅》裡的《板》、《蕩》、《瞻》;還有《邶風·式微》《邶風·北門》《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



讀者們,關於“詩經裡的‘野有死麕’”,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