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311篇,主要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漢武帝時期,《詩經》更是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按照類別來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愛情詩;其二是政治諷刺詩。

愛情詩的代表作有:《鄭風》裡的《溱洧》、《褰裳》、《子衿》;《衛風》裡的《木瓜》;《周南》裡的《關雎》;《秦風》裡的《蒹葭》等;政治諷刺詩的代表作有:《大雅》裡的《板》、《蕩》、《瞻》;還有《邶風·式微》《邶風·北門》《魏風·伐檀》《魏風·碩鼠》等。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關於《詩經》這部著作的評論,以孔子的論斷“思無邪”為核心,一直影響了兩千餘年。用孔子的話說,就是《詩經》中三百多首詩,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想純正。”

後世學者為了解讀孔子“思無邪”三個字,很多人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有很多解讀的都很不靠譜。比如有人說,“思無邪”原是《詩經·魯頌·駉》中一句詩:“思無邪,思馬斯徂。”“思”在此篇本是無意的語音詞,也就是說孔子說了一句廢話而已。

到了宋朝,理學家朱熹來解讀“思無邪”,更是跳出了對《詩經》裡詩的內容的評價,而是告誡人們讀《詩經》的時候要“思無邪”,就是讀《詩經》的時候不要有雜念。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但眾所周知,《詩經》裡很多詩篇都是描寫愛情的,少男少女讀之豈能不動心?無論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還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或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都會令人想入非非。尤其是《野有死麕》,更令女孩讀之面紅不已。

《國風·周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這首詩翻譯成現代漢語,意思是說:在荒野裡有一頭死鹿,用白茅草包的很精緻。有一位少女知道是心上人送的,春心蕩漾,與小夥追逐調笑。第二天在叢林間的小樹林裡,又發現了一個包裹整齊的死鹿,少女明白了小夥的心思,小夥看少女時,女孩真是美若天仙。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幾次交往之後,兩個年輕人均是蠢蠢欲動。小夥開始動手動腳,這時候矜持的少女開口說道:“慢慢來啊,彆著急、別慌張。小心點別弄響了我圍裙上的配飾,惹的狗兒叫喚讓人知道就不好了”。在思想保守的封建社會,讀到這樣的詩句,如何能夠自已呢?

《野有死麕》的字面含義本是如此。但是這時候學者們豈能打了孔子和朱熹的臉呢?為了以正視聽,開始像研究魯迅的文章一樣,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主要見解有六種:

其一:諷刺詩

以漢《毛詩序》《韓說》為代表。他們認為在當時社會背景下,除了周王室附近區域大家還尚有禮儀之教,其他地方早已禮崩樂壞,世風日下,人們的醜惡行徑逐漸表露。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其二:貞女抗暴詞

以《鄭箋》《孔疏》、陳子展《詩經直解》為代表。他們觀點認為,當時世風日下,很多男女往往媾和。通過全詞的最後一句可以看出,是貞女赤裸裸的抗暴詞。作者只能說,其中濃濃的甜蜜,難道沒有看見嗎?兩情相悅,能叫不和諧嗎?

其三:淫詩

以宋代歐陽修《詩本義》、王柏《詩疑》為代表。以大文學家歐陽修的觀點看,這明顯就是淫詩一首,和金瓶梅沒啥兩樣,有什麼不能說的。作者之見,往另一個方向去想,難道不是唯美的愛情詩嗎?古人之筆,甚毒啊!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其四:隱士詩

以方玉潤《詩經原始》為代表。清朝學者方玉潤首先摒棄了“惡無禮”說和“淫詩”說。他認為,此詩闡釋為一位高人逸士拒絕出山為官,並婉言謝絕當世求賢的人。作者之見,可以算作一個新穎的角度,但是這也太抽象了吧?需要多麼牽強,才能領會得當啊!

其五:禮儀習俗詩

以宋王質《詩總聞》和清姚際恆《詩經通論》為代表。他們認為這場景應該描寫的是當時楚地出嫁女孩的場景描寫。所謂的“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就是告訴伴娘,別動我的衣服和蓋頭,弄錯了如何見新郎。可後邊的“無使尨也吠”,有怎麼解釋呢?


孔子談《詩經》,“思無邪”!《野有死麕》,讀之為何面紅耳赤?


其六:山村百姓的民歌樵

以楊合鳴、李中華《詩經主題辨析》為代表。他們以為這首詩可能描寫的是民間的民歌,就像陝西民歌或山西民歌一樣。用傳唱的方式來表達愛情。作者之見,這個解釋也許是最恰當的。古時候男女應該都很矜持,這樣的求愛方式不是為最好的方式。

並且,也許這樣的民歌都傳承幾百年了,最後被寫在《詩經》裡也未可知。是時光沉澱的產物。就像我們現在讀詩經一樣,有一種別樣的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讀者們,關於“詩經裡的‘野有死麕’”,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