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越:井岡山紅色培訓的開拓者

康美權

在井岡山,有一個人知名度非常高,他就是井岡山紅色拓展培訓的開拓者馬越。

馬越並不姓馬,本名傅芳明,馬越是其化名,遂川縣碧洲鎮人。從2007年至今,13年來,馬越不忘初心,將紅色培訓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來經營,致力於將井岡山紅色培訓的星火,燎原全國。

從小埋下的紅色種子

1984年11月,馬越出生於遂川縣碧洲鎮良崗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儘管父母勤快,但那個時候,山裡人賺錢路子窄,除了種幾畝冷水田外,就是上山砍柴燒炭賣,一年到頭辛勞不說,收入也十分有限。

遂川緊鄰井岡山,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遂萬聯席會議舊址、李家坪萬人廣場、草林鎮紅色圩場、五斗江戰鬥遺址、萬里長征第一村橫石村……小時候,馬越就聽大人們講過很多紅軍在遂川和井岡山的革命故事,一顆紅色的種子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十多年後,馬越考入江西師範大學。學習之餘,開始琢磨著社會實踐。

當時,他利用週末時間在一家戶外俱樂部兼職,每天能夠賺到60元“鉅款”。從此,馬越如“猛虎出山”,開始在學校附近的大街小巷、單位、公司宣傳戶外拓展,後來在南昌主要街道、社區都可以看到馬越奔波的身影。馬越將這種工作方式戲稱為“掃樓”,就是要將願參加戶外拓展訓練的客戶從每一個犄角旮旯裡找出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家被這個小夥子的誠心打動,不少單位紛紛加入俱樂部參加拓展培訓,這為馬越贏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併為以後的事業積攢了豐富的人脈和經驗。

傳承紅色基因“沖沖衝”

2007年,全國紅色旅遊方興未艾,當時,馬越正在南昌為一家大型地產公司提供拓展服務。客戶提出希望通過拓展活動打造一支鐵軍團隊,馬越頓時靈感大開:當年在井岡山革命的紅軍就是一支不怕苦、不怕累,勇於拼搏、堅決執行命令的高績效團隊。如果把紅軍精神融入到企業的團隊,結合井岡山的鬥爭史和井岡山精神,並通過拓展訓練的方式方法,進行身體力行的體驗式教學,融教育性、體驗性、參與性為一體,效果一定會很好。

其實在大學實習的時候,馬越就曾經萌發這樣的想法:井岡山是革命的搖籃,與其讓這些來井岡山觀光旅遊的人走馬觀花地“看一看”,不如讓他們俯下身子刻苦銘心地“練一練”。正是在這顆未變的“初心”指引下,2008年5月,剛結婚不久的馬越,說服在學校教書的妻子辭掉工作,兩人來到井岡山,用籌集來的3萬元開始了他的紅色拓展培訓之路。從此,井岡山上多了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活動——紅色拓展培訓。

當這種全新的紅色拓展模式出現的時候,一群激情澎湃的“紅軍”在街道上齊聲大喊“戰無不勝,勇往直前,沖沖衝!”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客圍觀。由於培訓效果顯著,越來越多不同行業、不同級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學員來到井岡山參加紅色拓展培訓。

慢慢地,馬越從忙碌的培訓業務中得到了一個更為具體的認識:一個人的“初心”若是有了非凡的高度,事業也就會有遠大的征途。之後,他又創辦了以“源於紅·今傳承”為宗旨的文創館,設計創作出“星火盃”和“文房四寶”等系列由井岡山毛筆製作的文創作品,為井岡山老區人民開闢一條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的致富新路。

創業以來,馬越每年都要抽出近3個月的時間,到全國各地宣講井岡山,推介井岡山。12年來,他的足跡遍佈祖國各地,每次宣講,馬越都喜歡穿一身顯眼的紅軍服,他要讓每一位聽他宣講的人都知道他來自井岡山,他是紅色精神的追隨者。

“未來已來,您來與不來,我都在井岡山等您!”這是馬越每次做完宣講後都必須說的一句話。這既是一份熱情,更是一份承諾。馬越說,自己雖然是一名黨外人士,但他的心始終向著共產黨,他要永遠緊跟共產黨,腳踏井岡山這片紅土地,做一名傳承紅色基因的忠誠踐行者,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