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天道表達的主旨,該劇根據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全劇也在圍繞救世主這三個字展開。一句話總結就是:只有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丁元英的酒席之上,即興做了一首詩: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席間丁元英的一首自嘲詩,看似無所指,實則猶如一把刀子,直接插進了那群文化人的心窩子,搞得他們瞬間無地自容,根本就找不到留下來的理由,除了立馬離開,根本就別無選擇。

丁元英的這首自嘲詩,就跟《天道》這部電視劇一樣,看明白的人,有種恍然大悟。而看不懂的人,就會跟馮世傑和歐陽雪一樣,穩坐席間無動於衷。因此像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就好比說更高級的哲人,只能獨處著。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導演敢拍,觀眾愛看,可是平臺不敢播

啊。就目前各大網絡平臺上能找到的《天道》資源來看,基本上都是被動過“刀子”的,能保留下來的內容,實則早就沒了完整版《天道》的神韻,經典片段,十有八九都不存在了。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另外電視劇不宣揚宗教,而是反思宗教。最離經叛道的是抨擊中國社會主流的家庭觀念,大多數中國人生兒養女沒有那麼高大上,實質是利益交換,最往深度思考,可能質疑當今政策。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劇中一直在著重提到的“文化屬性”一詞,在刪減版的《天道》中,根本就說不清道不明,這到底是個什麼意思?另外丁元英對傳統文化的自卑感,到底是因為什麼?“殺富濟貧”的殺招到底有多厲害?

他的“五臺山論道”之行,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殺富濟貧”真正精彩的地方,是林宇峰在失敗之後的一些舉動,可是這所有的所有,在某些版本中全都被刪除了。

很多人都在問為什麼要刪除這些經典的劇情內容?有一句話解釋最貼切,內容過於真實,現實主義色彩太強,一旦出現廣義傳播,只怕會帶來某些“不良影響”,為了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大家都舒服,只有刪除了才安心。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所以與其說到這部作品的重播率不高,還不如說這部作品從第一次過審之後,就再也沒什麼再播的情況了,現在網絡上存在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二審或者多審之後的“殘留物”。如果不是因為喜歡《天道》這部作品的鐵桿粉絲比較多,也不會出現一波“天道熱”的現象。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曲高和寡,太過於有深度,難得一般人喜歡

現在的影視劇潮流是什麼?顏值流量加炒作,一大堆快餐劇作品橫空出世,儼然是一副爛大街的狀態,可是沒辦法大眾能接受這種類型的作品,太有深度的東西,他們覺得矯情,自己也懶得費腦子,還不如不看。

而對於《天道》這部作品來說,來自觀眾的評價很極端,看過之後喜歡這部作品的人,會覺得這是一部神劇,一部值得多刷的好作品,每看一次都不會有不同的收穫,但是對於看了之後不喜歡這部作品的人來說,這是什麼鬼?

一天天神神叨叨的,淨說些莫名其妙的臺詞,主演王志文每天除了喝茶抽菸玩電腦,剩下的就是裝13。而由左小青飾演的女主更是被吐槽,就是一個早期的“傻白甜”文藝女青年,一點看頭都沒有。甚至在這部作品中,演員連化妝的功夫都省了,全是素顏上場,很影響視覺體驗。


《天道》評分很高但電視臺絕不重播,因為你根本沒看懂這個“道”

這部劇涉及了音樂,法律,傳統文化,商業,證券,佛家理論,道家理論,儒家經典,基督教聖經等。重點講的是文化屬性和個人覺悟。從來沒有因為看了一部電視劇後感覺自己知識的貧乏。現在很多是刪減版了,五臺山論道片段,丁和韓喝酒暢談片段,肖和芮北京見解碰撞片段,還有芮小丹和丁元英幾次吃飯談話的片段是否存在?不存在已經失去了這個“道”,更多人根本就不會再懂這個道的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