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怎樣與孩子談論生命與死亡?

從心懂孩子


我是認識生命,期望和您一道探求生命規律,歡迎關注!

對於孩子談論死亡是一個慘忍的話題,儘量岔開話題,一言帶過談論其他的陽光的話題,因為談多了會給孩子心靈帶來憂傷。對於生命的話題則可以多談,講一些積極的生命觀,激勵孩子上進心。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春節前夕,我的二舅去世了,我七歲的小女兒聽到這個消息立刻就問我:“爸爸,人為什麼要死呢?”當時,我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看著孩子一臉的童真,在她的追問下,我告訴她:“人老了,就會生病,就會死亡。”

孩子的臉上馬上露出憂傷接著又問:“是不是每個人老了都會死?”我說:“是。”孩子顯得更加憂傷。

到現在我都不知道這樣回答是否正確。每個人都要經歷從知道死亡到坦然面對的心理承受過程,其實死和生一樣,也是生命經歷的必然。

看著孩子憂傷的表情,我趕緊說:“你這麼小不要去考慮死亡的事情!你需要知道的是要過得開開心心!全家人都很愛你!”

說完看著她的表情,已經變得沒有了憂傷,流露著幸福感。小孩子的臉真是說變就變。

我接著說:“你是我們家的小寶貝,你要好好保護自己,要非常非常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她使勁的點了點了頭。

我接著告訴我她:“你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超級棒的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非常自信的帶著興奮的神情說:“好的!”

這才讓我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很正常。但我們要珍愛生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出無限的美麗!

朋友們,歡迎分亨您的關於生命的探討評論!





認識生命


人生最痛苦莫過於生離死別。
去年我父親病重,有連續三個月時間我是合肥老家來回跑,而且大多是一人回去不帶孩子。有次孩子發熱,老公帶孩子去醫院,等號的時候遇到他的幼兒園同學,同學問:你生病了,你媽媽呢?孩子答:外公也生病了,媽媽去照顧外公了.....


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對他言語過外公生病了,是他每次回去都能看到外公在臥床打吊水,他就明白了......
後來父親油盡燈枯病逝,孩子回到外婆家看不到外公,問我:媽媽,外公呢?我說:外公去月亮上看病了。他說:是去太空了麼?我答:是的。

最近一次回老家,農村院子大,大人們都在院子裡曬太陽,孩子一個人在屋裡,我進去看他在幹嗎,只見他正在用雙手扒著和他差不多高的貢桌,努力墊著腳,仰頭把下巴掛在桌面上,保持這個姿勢,乖乖的在那看著,他的面前是我父親的遺照,我輕聲問:寶寶你在幹嗎呢?他答:我在看外公呢!
四歲不到的孩子,其實他心裡什麼都知道,我平時不想跟他直接探討“死亡”這個話題,是因為我小時候特別膽小,特別特別怕黑,對死亡的恐懼來源黑暗,小時候我認為死亡就是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真的特別害怕,我不想讓他也有這種恐懼感。

對於死亡,總覺得他目前還小,只想把他護在手心裡,等大一點再說吧......


變形金剛變身


剛好我有個和兒子探討這個問題的親身經歷。那一年,我的一個表弟因為和女朋友分手而喝農藥自殺,半夜被人打120送醫院搶救後脫險,然後他遠在千里之外的老父親一臉憔悴地趕來照顧他。

我很悲哀,也很感慨,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我跟兒子有了一次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探討。

我告訴了兒子整個事件的過程,並問他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那時候,兒子剛上小學三年級。

兒子說:女朋友不喜歡了就算了唄,還可以重新再找啊,幹嘛要死要活呢?活著多好啊!

我當時對兒子的回答滿意極了,同時也鬆了口氣,相信他不會隨便傷害自己。於是我跟兒子說:非常棒,要知道你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爸爸媽媽把你養育這麼大,費了很多心血,除此之外,還有社會及學校老師的精心培養,才成為了今天的你。我們愛你疼你,希望你永遠幸福,所以,一個生命的成長是許多人共同付出的結果,因而生命是寶貴的。

但像你表舅的事,他卻為了一個認識不到一年的人去自殺,是不是把自己的生命看的太輕賤?要知道沒了她,你還有那麼多愛你關心你的人啊,父母兄弟姐妹等等,那不是傻嗎?

而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很多的事情,但如果你為了一點小的挫折,就喪失意志,甚至有自殺的想法行為,是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太不當回事了?

兒子重重地點頭道:就是,我才不會那麼傻的。

我繼續: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長短,但活著就要讓生命有價值與意義,不去做無謂的犧牲才是正道。

兒子深以為然。

這次的談話圓滿結束。


布衣茶人


關於生命、關於死亡,是中國人非常忌諱的話題。

印象特別深刻,不記得在我幾歲的時候,問媽媽,媽媽我是哪來的呢?媽媽說,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呀。

相信我們這一代的中國人,這樣的回答一定不罕見。但往往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安全感。

對於教育而言,生命和死亡一定是我們繞不過去的話題。

時代發展到今天,家長們已經努力嘗試著用孩子能聽夠懂的語言跟他們溝通,但是從小的教育經歷,還是讓自己無法大大方方地去跟孩子講這些問題。

目前我跟孩子去介紹寶寶從哪裡來,死亡是什麼基本是從繪本出發,結合現實中的實際情況隨時交流的。

曾經跟孩子一起讀過《我們的身體》、《小威向前衝》、《乳房的故事》、《小寶寶》等繪本。

會跟孩子解釋爸爸媽媽相愛了,然後媽媽的肚子裡面就有了一個小寶寶。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生長10個月,媽媽的肚子也會一點一點大起來,10個月後,寶寶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

會讓孩子看到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樣子,也會讓孩子摸一摸小寶寶在羊水中的狀態,感覺基本能夠滿足孩子目前階段關於生命疑問的需求。

關於死亡,其實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是極不成熟的。記得第一次和孩子看湯姆叢書中《姥爺去世了》這本書時,一度哽咽,最終沒有讀完。

所以,一方面我也在努力地完善自己關於死亡教育這一課。同時,也儘可能用客觀、不閃不避的態度跟他介紹死亡。

比如他會問,媽媽,什麼是死了呀?我會跟他講,死了就是不會跟你說話,不會跟你玩兒了。

又比如,昨天吃飯的時候,他自己提到自己會死的。我和爸爸當時聽了就笑了,跟他說等他死還要好幾十年。他說對,要活到100歲。我說是的,所以你還可以活94年。

跟孩子談論這些問題,其實對自己來說還需要一些勇氣,也需要一些方法。多多練習,繼續修煉吧。

(所有圖片引用自網絡)


小巷深處幽


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隨著他的長大獨立個性的加強。開始對生死有了認知。為此也會時不時的問我一些問題。記得去年的時候,我家魚缸的一條小魚死了,他表現很難過,但不久就過去了。可前幾天,我家魚缸的金魚死了,他哭了很久,而且最近一看見魚缸,就會想到死去的金魚。眼睛裡就開始溼潤……

每次擁他入懷,他都會問我,媽媽,我害怕你和爸爸不在我身邊,是不是人死了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那是不是不能吃東西不能玩玩具?那他想別人怎麼辦?媽媽,我一想這些就要哭了。

孩子的問題讓我開始思考對於死亡,我要怎麼能不傷害他幼小心靈的同時,讓他知道這些事情,以此珍惜生命和更多美好的事物。

當然如何與孩子解釋死亡,是我們家長不可迴避的一個問題,就像每年的清明祭祖,雖然傷感,但孩子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去給他講解。

我們家長重視對孩子的死亡教育,或者說是生命教育,那麼讓孩子認識生命和死亡,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消除對死亡、未知和不確定的恐懼,另一方面也要告訴他們生命有多寶貴,讓孩子知道要遠離那些危險的事情、好好保護自己。

當天晚上,我給孩子講了有關死亡的繪本,我相信繪本的語言會比我的話能更讓他有所觸動。

那麼,我給大家推薦幾本這類的繪本,也讓大家有所借鑑。

內容簡介

這是一則關於生命的童話。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和它的夥伴們共同經歷過四季的變化,從而體驗到生與死之間的微妙平衡。與其他繪本不同的是,這本書可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包含許多精美的照片。作者通過這些攝影作品來展現一片葉子的生命歷程,進而闡述生命存在的價值。

精彩賞讀

“那麼,這棵樹也要死嗎?”弗雷迪問道。

“有一天它也要死。不過有一樣東西比樹更強。這就是生命。它將永存,我們大家全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們死了到什麼地方去呢?”

“誰也說不準。這是個大秘密!”

“我們會回到春天去嗎?”

“可能回不去,可是生命一定會回去。“

“這是怎麼回事呢?”弗雷迪追問說,“既然我們要飄落下去死掉,我們幹嗎生長在這裡呢?”

丹尼爾繼續實事求是地回答:“這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這是為了一起過那麼長一段快樂時光。這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這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這是為了看到四季。難道這些還不夠嗎?”

主題分析

死亡對象:樹葉

死亡原因:冬天到來,自然死亡

講述角度:從一片叫做弗雷迪的葉子角度來看待生命的死亡

死亡態度:從不理解、恐懼到最終平靜、接受

表達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經歷美好的事物,在於給別人帶來快樂;死亡並不是代表一切毀滅,而是另一種形式的新生。


潘潘aa


連我自己都不能正面死亡的話題,經常在深夜入睡前會想到死亡,覺得很恐懼。

所以我其實很害怕和小孩談這和話題,但越害怕的東西就越容易碰到,我女兒很早懂事,幼兒園就開始問生死的問題,我都不知道怎樣回答好,現在她上小學一年級了,偶爾還是會談及這個話題,我都覺得好殘酷。

就我而言,跟我女兒相反,我是很晚才考慮生死的問題,那是在我27歲那年,一胎寶寶才懷上幾個月,有一天在公交車上突然想到死亡,想到終究一日會離開自己的孩子,突然就淚流滿面,所以女人在當媽媽後,真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Marianda


我家孩子有陣讓他做多了題煩燥,說生不如死,我和他探討過死亡,如果因為這些事就言死或想不開,這個世上唯有親人會記得你,其他人隨著時間會淡化忘卻就像這個人不曾來過這個世界,他說那還是要好好活著。至於新生命[呲牙]從小看卡梅拉的我想有個弟弟,一直盼到可愛的弟弟的到來。應該是特別有體會的[耶]


多樂媽歡樂多


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兩個片段,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孩子三歲時,迷上了魚缸中的金魚。

出於喜歡和好奇,他抓住一條魚玩起來,很快,脫離水的魚,在孩子沒輕沒重的揉捏下,沒了動靜,孩子一下蒙了,哭著說:我們一起玩啊,快動啊!看著傷心不已的孩子,和他第一次談及什麼是生命與死亡。

他不能懂,但三歲的他明白了什麼叫失去,他失去了心愛的金魚,金魚沒了生命。失去意味著再也不能一起玩耍,是幼小的他對死亡最初的理解。

在以後的生活中,對小動物他都愛護有加,不再野蠻對待,甚至在其它孩子做出傷害小動物的情況時,他會站出來制止,告訴其它孩子,要珍惜生命。

玩耍中,和幼小的孩子溝通這個嚴肅的話題,是很好的契機,效果也不錯。

孩子高一時,同班 且同球隊的一個同學在假期中跳樓身亡 。

開學報名知道消息後,回到家,他把自己關進房間裡。第一次遇到生命意外的結束,孩子需要接受的過程,給他一定空間,時間消化情緒,很有必要。

兩小時後我敲開了他的房間門,希望和他談談。他同意後,慢慢試著瞭解到那個同學輕生的原因,及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孩子流著淚述說著,很沮喪,對於生命與死亡,做為高中生的他雖然有明確定義和足夠理解,但僅限於正常範疇。這種自我放棄生命的事情,還是同學,讓他情緒波動非常大很正常。

聊天中舒緩他情緒的同時,我把對這件事的看法,當事人遇到問題選擇過激的處理方式,是否還有更好的方式解決問題和他探討,以及怎樣接受同學的離世,讓他主動表達出他的焦慮情緒的同時,把生命與死亡這個沉重的話題的正面信息儘量輕鬆的傳達給孩子。

在兩個成長的片段中,孩子從對生命與死亡的無知,到知道生命與死亡的意義,到面對意外的死亡時,該如何調整心態,釋放不良情緒,家長即時的給予正確引導,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強大的內心,穩定的情緒和麵對意外的承受能力,是一個人漫長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素養,影響深遠。做為父母,值得去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恰當的時機,做好挫折教育,生命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趙香喜#


趙香喜2325


嗨,我是春春,很高興遇到你這個問題,這也是困擾了我好久的一個問題

每個孩子到了三四歲的年紀就會有一段時間對生死很感興趣,他們好奇人死了會怎樣,會問你人死了去了哪裡,面對孩子這個問題很多家長不知道從何解答。往往按照我們的經驗有以下幾種回答

1.人死了,會變成星星,掛在天上,地上的人可以抬頭尋找死掉的親人,死掉的親人也會在天上一閃一閃看著地下的人

2.人死了,會升入天堂,天堂就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那裡有天使,他們在那裡快樂幸福的生活著

3.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就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了

我的孩子最近也會不停地問我這些問題,我的回答是讓孩子去感知

首先,最近是春天了,萬物復甦,我帶著他在小區裡尋找生命,柳樹發芽,小草冒出綠綠的小頭,小區裡幾棵早櫻已經結出花骨朵,謝謝都是剛剛開始的新生命,包括剛出生的嬰兒。談及到死,他總會問我人為什麼會死,我告訴他可能這個人已經很老很老了,他的生命的旅程結束了,就像是樹葉,剛冒出芽,然後變綠,秋天就變黃了,再到冬天他就會落下,落入泥土中,人也是一樣的。我很欣慰,我的寶貝想象力比較豐富,他立馬告訴我說,那人死了,然後又會變成小寶寶,我告訴他對的,生命就是這樣,循環的。其實孩子對待生死問題有他們自己的見解。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附圖[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春春書世界


死亡,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是一個特別忌諱和敏感的話題,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時候。

面對死亡,許多人選擇向孩子用善意的謊言來隱瞞,不讓孩子承受“生命之痛”。

其實,死亡這件事,讓孩子越早知道越好,在歐美許多國家,死亡教育這樣的課跟我們的“德智體美勞”一樣,都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確切地說,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

那我們又該如何跟孩子談論生命與死亡呢?

1、利用大自然界中的現象向孩子解釋

冬天來臨時,路邊枯萎的小草、地上的落葉、凋零的鮮花、死去的昆蟲和死亡的寵物等,最後再談到人類的逝去。

週末,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養老院看望老人,和老人聊聊天。不要懼怕告訴孩子死亡,用平靜溫和的態度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種自然規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的。

利用這些自然界中的現象,正是我們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好機會。

告訴孩子,人生來都會死,可我們依然熱愛生活,每一天都不應該拿來荒廢。

2、利用清明節等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

在我國,有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是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

父母可以讓孩子幫著一起準備祭奠之類的東西,在準備的過程和孩子講述,這種的節日的由來,告訴孩子死亡是什麼。

3、利用繪本,電影電視等,在閱讀中展開教育

如果直接面對孩子給他講述死亡的種種,我們大人也不知道如何開口,孩子還又不太理解,在合適的時宜,一本合適的繪本或電影就能派上用場了。

比如:《獾的禮物》、《外公》、《活了100萬次的貓》等等,這些繪本都能很好地給孩子詮釋生命的意義。

《尋夢環遊記》是一部描述死亡的很不錯電影:它用一種特別溫情的故事,為孩子講述了死亡的神秘面紗,有時間的話建議跟孩子一起看看。

我們讓孩子瞭解死亡,是對生命的敬畏,是為了正確地看待生命;知道生命的可貴,有更健康的生命觀,好好珍惜當下。

歡迎關注@紫竹媽媽:接地氣的育兒經,和你一起輕鬆聊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