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之火映亮的人性卑劣與偉大母愛

安茹的玫瑰,遠處的火光把你映亮。

——阿拉貢《丁香與玫瑰》

《火光之色》是當代法語文學大師級作家皮耶爾•勒邁特的作品,他以犯罪小說蜚聲文壇,他是在推理文學和純文學兩個領域都獲得至高榮譽的作家。他憑藉《必須找到阿歷克斯》榮獲國際匕首獎,2013年,他的《天上再見》榮獲法語文學至高獎項——龔古爾文學獎。因此,皮耶爾• 勒邁特的作品具有與眾不同的特色,既有犯罪推理小說巧妙的懸念設計和燒腦的智力遊戲,又有純文學對社會現實和人性的深度思考。讓我們能享受到過山車似的刺激閱讀體驗,又能真實瞭解當時的社會人文與時代特色。作者在作品中深入剖析人性的醜陋與閃光,揭示善與惡,罪與罰,滿足讀者共性的情感需求。


《火光之色》|  復仇之火映亮的人性卑劣與偉大母愛


《火光之色》講的是巴黎一個富家女如何被人設計,從身家千萬到身無分文,兒子也因被家庭教師猥褻,跳樓自殺摔斷脊柱而癱瘓。然後,這位母親絕地反擊,不擇手段,讓一個個惡人得到應有懲罰的復仇故事。本書被稱為女版《基督山伯爵》,大受讀者歡迎。出版後半年銷售35萬冊,登頂法國暢銷榜,成為法國年度十大暢銷書。本文將從故事情節設計,主題呈現與母愛的偉大三個方面來體會本書帶給我們閱讀快感和成長思考。

一、故事情節設計:結構嚴謹,對比強烈,富戲劇效果

作者是個世所罕見的犯罪推理小說和純文學領域都頗有成就的雙料作家,所以本書在情節設計上獨具匠心。整體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從家庭變故寫起,到被騙去所有財產結束,第二部分從谷底站穩腳根開始絕地反擊,到不擇手段推進復仇計劃懲罰一個個惡人。有推理小說的嚴謹,也有歷史現實的合理性,有環環相扣精心設計的騙局,不露聲色的智力較量,步步驚心的犯罪和大仇得報的爽快。

1、大起大落,對比強烈。

本書在情切的設計上大起大落,給讀者腦蓋炸裂的刺激閱讀體驗,前後對比巨大的反差,給人強烈的震撼和深刻的印象。

故事從女主人公瑪德萊娜父親的葬禮開始,場面盛大而奢華,體面而尊貴。全巴黎的高官都來參加,總統也來了。這一部分濃墨重彩描寫了她的家族如何富有和顯赫,高朋滿座,富貴逼人。介紹了她父親是法國最大的銀行家,他們豪華的三層樓的府邸,他們有一大群傭人。然而,禍不單行,葬禮當天,年僅7歲的兒子保爾在她眼前從三樓墜下,摔斷了脊椎,從此癱瘓。還不夠殘忍,她最親近和信任的三個人又合謀騙光了她全部的財產。她只能賣掉豪宅,換成兩套小公寓,靠租金勉強度日。她只有一個傭人,每天為如何節約精打細算。

瑪德萊娜不但失去了財富,兒子失去了健康,她還失去了所有的朋友。這種從人生巔峰直落谷底的安排,巨大的反差,給人無比的震撼。然後,她在谷底掙扎,經受一次次的重擊,朋友的欺騙,親人的反目,情人對兒子的傷害。然而,這些沒有打倒她,她開始在憤怒和痛苦中蛻變。化悲傷為力量,化憤怒為理智,化柔弱為堅強,開始反擊,不斷的反擊,最後得償所願。並且重獲愛情,友誼和財富,成為最終贏家。

這種前後反差,鮮明對比的情節設計,強化了人物命運的悲喜,故事更具戲劇效果,給讀者更強烈的感情體驗。

2、良苦用心的懸念設計,不輸於推理小說的精彩

故事的懸念設計結構嚴謹,注重細節,為作品增色不少。

首先是葬禮上,瑪德萊娜七歲的兒子保爾毫無徵兆在眾目睽睽之下跳樓自殺。突然的變故,混亂的場面,刺目的鮮血,立時抓住了讀者的心。我們不禁不想,這個衣食無憂家庭幸福的小孩為什麼要自殺?這一懸念也成為故事的導火索,使以後故事的展開順理成章。本書在第二部分的開始給出了答案,是那個家庭教師對孩子的傷害,是母親沒有盡心的保護,是外公的死亡,讓保爾沒有安全感而選擇了自殺。這又成為故事第二部分復仇的起因。

另外,在騙局的設計上不露聲色,前面的一些懸念設計看似漫不經心,直到騙局得逞,包括主人公和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

比如,瑪德萊娜的閨蜜蕾昂絲偷錢,然後無心談起報紙對羅馬尼亞石油股票的報道。然後是她的叔叔來借錢,說起對銀行代理人古斯塔夫·茹貝爾可能已經落伍,會造成她破產。而古斯塔夫·茹貝爾又在一次證券交易中損失了三十萬法郎。當瑪德萊娜決定投資羅馬尼亞石油股票時,古斯塔夫·茹貝爾堅決反對,並建議她買伊拉克石油。但他越堅持,瑪德萊娜越不信任他,並把資產全部買了羅馬尼亞石油股票,而古斯塔夫還好心的建議她只投一半,另一半進行其他的投資組合更安全。其實這都是騙局的伏筆和懸念,看似漫不經心,但慢慢匯到一起會令人起疑。當瑪德萊娜發現自己的投資全部化為烏有時,才忽然恍然大悟,意識到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騙局。可是實事已經如此,你還說不出對方有錯。

注重細節。在對家庭教師安德烈進行報復陷害時,瑪德萊娜一直讓迪普雷潛入安德烈的住處尋找機會。他會拿一些安德烈用的紙,用完的空墨水瓶,寫了一半扔掉的稿子,還有發現他一件破舊的睡衣。最重要的是自虐用的紅色皮鞭。然後,在一個兇殺現場,將這些東西放進去。這裡的細節很重要,包括,最初找人模仿安德烈寫信,這些都是為後面陷害他留下的懸念。直到迪普雷將這些東西一件一件放在兇殺現場合適的位置,我們才明白安德烈是絕對跑不掉了。

這些智力遊戲設計精巧,讓人意想不到。書中還有對古斯塔夫企業的復仇,對她叔叔夏爾復仇,都有很多的伏筆和懸念的設計,往往出人意料。增加了讀者的閱讀興趣,為故事增色不少。


《火光之色》|  復仇之火映亮的人性卑劣與偉大母愛


3、跳躍與穿插性敘事,極富戲劇性的效果。

本書在情節的安排上,還運用了跳躍和穿插的敘事手法,讓敘事極富戲劇性。

比如在瑪德萊娜得知自己購買的羅馬尼亞股票出現問題,她驚慌失措。而這時她的閨蜜蕾昂絲失蹤,她又去找古斯塔夫進行求證。這時與她兒子保爾在意大利米蘭參加他喜歡的索朗日的歌劇表演,進行了穿插敘事。故事情節與歌劇表演配合推進,很好的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

我親愛的愛人,

我們又在一起了,在宮殿的廢墟中,

曾經在這裡,我們第一次彼此見面……

而就在保爾在斯卡拉大劇院的大廳中聽到莫里斯·葛朗臺的歌劇最開頭幾個音符的那一刻,巴黎時間十九點三十分,他母親讀到了《巴黎晚報》上那篇文章的標題

當瑪德萊娜知道自己的所有財富已經賠光,她腳步踉蹌從古斯塔夫家出來,忽然看到了蕾昂絲站在二樓的窗口看著她。一切不言自明。書中沒有直接描寫瑪德萊娜的心情,而是轉而敘述歌劇院的表演,很好襯托了主人公傷心欲絕的悲憤心情。

兩個女人就這樣對視了很長一段時間。

然後,蕾昂絲以一個緩慢的動作,放下了窗簾。

舞臺上,燈光慢慢地幾乎完全消融在了黑暗中。

臺上這一令人心碎的嗓音,它剛剛唱完了這幾句:

我曾那般地愛您,

我又怎麼會恨您?

但請您看一看,您把我的生活

帶入了何等的混沌……

故事情節與歌劇表演配合推進,很好的渲染了主人公的心情,強化了故事的戲劇性效果,讀來令人心情跌宕起伏,迴腸蕩氣。

二、主題呈現:巴黎眾生相的立體浮世繪

《火光之色》雖然講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但是作者的筆觸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故事身,而是以故事為主線,揭示了在金錢面前人性的卑劣。更將筆觸深入到全社會各個階層,揭示時代精神和思想的激盪,試圖去探詢社會深層次的矛盾。這也是作品的主題呈現更豐富多彩並具有一定的社會高度。

1、精英階層集體道德淪喪

作品的視野非常開闊,書中人物遍佈社會各階層。銀行家,國會議員,報業經理,企業家,傭人,工人,流氓無賴。作者重點描寫了法國巴黎精英階層的生活,並對精英階層集體的道德淪喪進行了揭露。在金錢面前沒有聖人,金錢就像一面人性的照妖鏡,映出了人性的醜惡。

瑪德萊娜的叔叔夏爾是國會議員,在哥哥死後,只關心遺產的分配。當遺產分配沒有達到他想要的結果時,他竟然當眾問公證人

大人!把三百萬法郎給一個危在旦夕,興許明天就將死去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合法?

他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孩子的死活,只關心錢,可謂沒有一點人性沒有一點親情。而且,他多次去找瑪德萊娜借錢未果時,便與古斯塔夫合謀騙她的錢,直接導致瑪德萊娜破產。而他在建築業生意中,偷工減料,出事故後大肆賄賂官員,報社記者。

蕾昂絲作為瑪德萊娜最親近的閨蜜,瑪德萊娜完全信任她,把家裡的一切開支交給她負責。她在開支中剋扣一萬多法朗,瑪德萊娜沒有責備她,反而給她漲了工資,又偷偷給她一萬多法郎用於還債。然而,蕾昂絲卻與古斯塔夫合謀騙她並於古斯塔夫結婚。而古斯塔夫做為瑪德萊娜財富管理人,非但沒有盡職反而蓄意造成瑪德萊娜破產。真是應了中國的老話“鬥米恩,升米仇”,為了錢可以丟棄一切道義和良知。

整個精英階層已經完全被金錢所腐蝕,他們在聚會時所有的話題都是圍繞金錢。

而所有這些話題的共同因素,顯然就是金錢。政治,說的是有沒有可能賺到錢;經濟,則在說能賺到多少錢;工業要說的,是用什麼方法來賺錢,而女人,說的則是人們可能以什麼方式來花錢。

參議員,軍隊督察,汽車製造商,傢俱製造商,子爵,主教,報紙經理,法蘭西院士,這些人都在偷稅。整個精英階層的腐敗和頹廢,集體的道德淪喪是當時的法國社會弊端。


《火光之色》|  復仇之火映亮的人性卑劣與偉大母愛


2、二戰前夜社會經濟與思想的動盪

作品所處的時代是1927年到1933年,第一次見作品以具體的時間分為前後兩部分,說明作者希望強調故事所處時間的特殊性。當時這個年代,首先是一戰結束後,法國北部幾乎夷為平地,但是國家重建工作卻舉步維艱。社會不公和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越來越嚴重,促使當時共產主義思潮氾濫和工人運動的興起。在整個歐洲1917年的俄國革命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而法國一直是思想比較開放自由的國家,1920年法國共產黨建立,活動頻繁。而1933年正是希特勒在德國上臺,法西斯主義開始抬頭,法國也有一部分人認同法西主義,書中提到安德烈在一些權勢人物的支持下,準備辦一份宣傳法西斯主義的報紙。而當時的法國政府相對比較軟弱,並不願意與德國為敵,也不願意再經歷一場戰爭。

經濟上1929年到1933年正是波及資本主義世界的大蕭條時期,美國1929年10月29日華爾街股票大跌,1929年秋跌到最低點,很多人的財富被洗劫一空。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工業受到沉重的打擊,工人階級生活艱難。

這些社會政治經濟背景一直在作品中強調,這也說明了為什麼瑪德萊娜的財富會一夜間蒸發,而銀行家古斯塔夫和議員夏爾會一夜暴富,他們與當時媒體合謀洗劫了大多數投資者的財富。另一方面這也是瑪德萊娜復仇的環境,她能找到工人迪普雷幫她,能搞跨古斯塔夫的航空研究工作室,能與德國空軍部進行交易,這些都離不開這個大環境。同時,故事與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時間緊密切合,更方便主題的呈現,也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和讀者的代入感。

3、罪與罰

總體來看,沒有好人與壞人之分,沒有正人君子,也沒有狡猾的騙子,沒有羊羔,也沒有惡狼;有的只是受到懲罰和沒受到懲罰的人。--雅各布.瓦塞爾曼。


作品的開篇便是這樣的一段話,罪與罰也是作品要表達的一個重要主題,更是故事的主基調。

瑪德萊娜開始被欺騙,古斯塔夫是主謀,她的叔叔議員夏爾和閨蜜蕾昂絲是從犯,他們是有罪的,必須受到懲罰。安德烈是她的情人,她養著他,而他辜負她的真情,還深深傷害了她的兒子,也是罪不可恕。還有那個《巴黎晚報》的經理基約多,她視他為朋友,而他卻毫無職業道德,私下大量進行著有償報道,成為愚弄大眾的工具。瑪德萊娜正是相信了報紙上的報道才投資了羅馬尼亞股票導致破產,所以基約多也必須受到懲罰。

作品的第二部分全部圍繞復仇展開。迪普雷成為瑪德萊娜的僱傭助手,他跟蹤蕾昂絲,掌握了她犯重婚罪的證據。利用這一證據,脅迫蕾昂絲和她的情人羅貝爾加入復仇的團隊。瑪德萊娜利用蕾昂絲監視古斯塔夫的一舉一動,利用羅貝爾這個流氓去搞破壞,搞跨了古斯塔夫的企業並竊取所有資料。瑪德萊娜又用蕾昂絲的護照,以古斯塔夫妻子的名義向德國空軍部進行交易。一方面解決了資金上的困難,一方面構陷了古斯塔夫,讓他失去所有財富還被判“判國罪”。

通過對一個大銀行在巴黎為富人逃稅服務的代理人進行打劫,獲得了巴黎富人逃稅的名單和證據,一舉搬倒了夏爾和基約多。對安德烈下手更狠,陷害他背上殺人的罪名,而在真兇被抓安德烈被釋放後,很快被殺死,下體撒滿了生石灰。

結局大圓滿,所有惡人都受到了懲罰。作品給我們的啟迪在於:1、對付混蛋你就要比他更混蛋。2、人與人最好的相處之道便是利益交換。就像作品結尾的那句話:

他叫她“瑪德萊娜”,她叫他“迪普雷先生”,就像一個女商販面對著她的顧客。

三、偉大的母愛:心理治癒與個人成長

作品中貫穿始終,令我們感動的人性閃光便是“母愛”,偉大而充滿力量,是女主人公復仇勇氣和動力的源泉。偉大的母愛,治癒了兒子的心理創作令他重獲新生。母親的責任也促使瑪德萊娜的自我成長,從一個天真哭泣的女人蛻變為滿身鎧甲的復仇女神。


《火光之色》|  復仇之火映亮的人性卑劣與偉大母愛


1、無私的母愛治癒了兒子的心理創傷

瑪德萊娜的兒子保爾只有七歲,從跳樓後醒過來的情況看,他是受到了極大的心理傷害。他的目光空洞、呆滯、凝定,既不瞧任何人,也不瞧任何東西。晚上會數次從噩夢中驚醒,併發出尖叫。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萊文(Peter A. Levine)認為了,心理創傷的形成開始於一些原始的生理機制,這一形成過程的核心是僵直反應,一種由“爬蟲類大腦”喚起的自衛機制。動物要應對威脅時,機體可以戰鬥、逃跑或者進入僵直狀態。在戰鬥和逃跑反應遭到挫敗之後,機體做出最後一個選擇,即僵直反應。這時,神經系統會本能地收緊。在收緊時,原本會通過戰鬥或者逃跑策略釋放出去的能量會被放大增強並被束縛在神經系統中,受挫的逃跑反應則變成了絕望無助,個體於是進入了一種充斥著憤怒或無助的靜止狀態。心理創傷帶來的最重要的後遺症之一是身體和靈魂的分離。

心理創傷的治癒就是將靈魂喚回身體的過程。心理學家彼得·萊文在他的《喚醒老虎——啟動自我療愈本能》書中講到,療愈的過程必須自我完成,對經歷創傷事件重新協商和往事重演。

保爾便是處於心理創傷的絕望無助的狀態。這時候瑪德萊娜對他無微不止的照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種照顧,讓孩子感覺到擁有一個安全的環境,對往事重演和重新協商創造了條件。而瑪德萊娜做為母親一直想弄明白孩子跳樓的原因,而保爾一直拒絕,就是不願往事重演。而安德烈的一次到訪,刺激了這一過程的發生。

保爾醒了,看到了安德烈,頓時,一場暴風雨就發作了,猛烈異常,無法預料,他發出的尖叫聲巨大無比。他眼睛大睜,胳膊抱住腦袋,就像是要保護自己免遭一記震耳欲聾的噪聲的騷擾,而這一記叫聲,我的天,他是從哪裡來的?竟然如此響亮,簡直是一聲致命的號叫。

這時,瑪德萊娜抱住保爾,而保爾長久的哭泣,顫抖。這正在經歷往事重演,並經過暴怒而激烈的反應,將神經系統中封閉的能量釋放,保爾在心理上進行了重新協商,他開始講述他經歷的一切傷害。通過這一過程,瑪德萊娜治癒了兒子的心理創傷。而瑪德萊娜對兒子喜愛音樂的大力支持,包括讓他去參加音樂會,讓保爾有了交際。正是這種母愛化解了保爾心中的恐懼,找到了安全感。音樂和交際撫平了他的創傷並找回自己的靈魂。

2、自我成長:從天真女孩到復仇女神的蛻變

瑪德萊娜開始只是一個天真的女子,她對人信任,不設防。當巨大的家庭變故壓下來時,她只是哭泣,自責,懺悔,顯得手足無措,她連去自己的銀行開董事會都無法應付。

她的發言是一場災難。遲遲疑疑,吞吞吐吐,一再口誤,顛三倒四,莫名其妙,常常還讓人聽不見,簡直是悲劇。

但是當所有的財富失去後,她首先想到的是孩子未來怎麼生活?母親的責任和愛,使她瞬間成熟並獲得力量。她擦乾眼淚,拍賣家宅,她勇敢面對叔叔妻子奧爾藤絲的羞辱並且不讓自己發怒和流淚。她抑制住自己立即衝出門去殺死安德烈的衝動,而是冷靜思考。她去找迪普雷談條件,說服他接受僱傭。她學會去脅迫蕾昂絲,她讓羅貝爾去敲斷不交房租的無賴的大腿,她與瑞典銀行協助偷稅的代理人周旋,她隻身前往德國空軍部進行技術資料交易。雖然每一次都讓她緊張無比,渾身無力,但她都堅持下來。

她變得冷酷無情,她一次次拒絕蕾昴絲要回護照的請求。在迪普雷不願意繼續時,要求他必須去做,她學著像一個妓女一樣取娛他,換得他繼續賣力。她親眼看著叔叔夏爾和昔日情人安德烈被押上警車,她沒有一點同情和愧疚。

瑪德萊娜所有的復仇信念和力量都來自對兒子的愛,這一力量促使她快速成長,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結語

這本書的結局非常圓滿,令人愉快。當瑪德萊娜將所有的罪人一一懲罰,她回到兒子的工廠,看到兒子快樂而忙碌的生產著他的化學產品,保爾不厭其煩地為她講解他的產品流水線,她擁抱了他。她很虛弱,她要回去休息一下,這時迪普雷先生開車過來送她回去,她上了車。願他們幸福地生活下去,再沒有苦難和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