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祕工作者培訓班上的講話,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很受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參加工作至今,我一直與文字相伴,從相識、相知到相許、相守,有過“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迷茫,有過“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頓悟,亦有過“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的暢快,箇中滋味、唯有自知。今天借這個機會,和一些年輕的朋友分享一下多年來的一些感悟。

為什麼要寫文章

在文秘工作者培訓班上的講話,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很受用


文以載道,各種文章是行政管理系統運行的紐帶。上級決策意圖要向下傳達,需要以通知、方案為載體;下級的情況問題要向上反映,亦需要以報告為媒介。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如果沒有公文,你傳一句話給我,我傳一句話給他,要不了幾個回合,話的意思就南轅北轍、雞同鴨講了。而通過公文的傳遞,不但意思不會變,而且會更完善,意見會更統一。而且,公文從起草、修改、定稿、簽發,到接收、傳達、貫徹,要經過數人之手,每個人都在上面修改一點、完善一點,最後文章就成為集體智慧的結晶,擬製文件的過程也就成了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的過程。再則,口說無憑、立據為證,公文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憑據作用,誰說了都不算,有文件才算。要不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好文章該是什麼樣

沒吃過豬肉,總要見過豬跑。作為寫作新手,雖然還做不到妙筆生花、文不加點,但總要知道文章的好壞,知道什麼是香的什麼是臭的,什麼是應該提倡的什麼是應該反對的。在我看來,一篇好文章至少要有7個特點:


在文秘工作者培訓班上的講話,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很受用

一是態度要鮮明。

支持什麼、反對什麼,也是寫文章的首要問題。文章是為解決問題存在的,面對矛盾問題,我們必須要有鮮明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為什麼支持、為什麼反對,是十分支持還是一分支持,是十分反對還是一分反對,必須旗幟鮮明的提出來,絕不能模稜兩可和稀泥,更不能牆頭草隨風倒。一篇文章沒有了立場,也同樣找不準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論證也就無從談起。直抒胸意,才能信手拈來。一些流傳千古的名篇,比如《諫逐客書》《過秦論》《反對本本主義》等,無不如此。

二是對象要準確。

俗話說,要入鄉隨俗,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在中國要講中文,在英國要說英語,在日本要講日語。文章是為讀者服務的,首先要明確誰來閱、誰來讀,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是領導還是群眾,是上級還是下級,要根據對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對象學歷層次不同、生活閱歷不同,對某一事物和問題的認識程度也不同,只有找準了對象,知道了誰來讀,才能更好的確定表述方式、詳略程度、語言口氣。面對普通群眾不能之乎者也、亂唱高調,否則會引人反感;面對上級不能全文都是“要”字訣亂談高調,否則會適得其反。要根據對象的不同,使用讓讀者看得明白、聽得懂語言。

三是觀點要新穎。


文似觀山不喜平,文章最大的忌諱就是陳詞濫調、無病呻吟,一定要有新意,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意思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面對同樣的事物,要有獨到的角度,從不同角度找亮點、找焦點、找新點、找視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新我優、人優我特,不能拾人牙慧。讀沒有新意的文章就像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不僅索然無味,甚至令人作嘔!四是文字要精煉。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文章不能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要有一寫一,有二寫二,不要湊篇幅。就像人身體的各個肢體器官,總有個大小長短,不要弄得屁股和臉一樣大、胳膊和腿一樣長。文章也是一樣,不同的結構部分不要像八股文一樣,非得對的整整齊齊。要注意語言精煉、詳略得當,重則詳、輕則略,新則詳、舊則略,實則詳、虛則略,近則詳、遠則略,特點詳、一般略,點則詳、面則略,防止面面俱到、枝蔓叢生。古人形容美女時講,“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我們寫文章也要向這個標準看齊,力爭做到多一字則繁、少一字則缺。

同時,文章要單刀直入、直接入題。好比要吃包子,第一口不見餡,第二口還不見餡,肯定不會去咬第三口了。明朝有個趣事,有個叫茹太素的大臣向朱元璋上萬言書,朱元璋讀到6370字,依然不知道這份奏摺要說的是什麼,滿篇盡是天南海北的囉嗦話,當即把茹太素狠狠地打了一頓。

五是語言要生動。

有個偉人曾說過“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我們都不喜歡與板著面孔、冷冰冰的人交往,也同樣不喜歡“官樣文章”。我們吃飯點菜,不僅要吃飽,還要求色、香、味俱全。讀文章也是一樣,不僅要實事求是,還要語言生動、讓人願意親之近之,否則就是毛主席講的“語言無味,像個癟三”。

六是用辭要準確。

在文秘工作者培訓班上的講話,對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很受用

一是概念要準確,我們的文章是為工作服務的,一定要嚴謹,用詞一定要精準,凡定性觀點、重要數據、相關典故必有出處、有來歷、有依據,須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檢驗,絕不能憑空捏造。二是推理要準確。每句話都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合理地組織起來,既可以根據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律,也可以憑藉一定的語法手段或修辭手段來排列組合,句子之間要有語言和語氣上的聯繫,做到前後呼應、順其自然。

三是結論要準確。語言一定要嚴謹,落筆的每一句話,都要建立在完善的知識結構、嚴密的邏輯思維、精準的材料數據之上,切實做到表達嚴謹、用語精準。七是文字要樸實。文章以識為高、以意為主,字語為之役。意似主人,辭如奴婢,主弱奴強,呼之不至。文章是為推動工作、解決問題服務的,詞句只是工具,切不可堆砌辭藻、喧賓奪主,行文一定要樸實,讓人一目瞭然。白居易每作一首詩,都要給不識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聽懂的,就要,聽不大懂的,就改,改後也聽不懂的,就不取了,我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