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秘工作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受用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与文字相伴,从相识、相知到相许、相守,有过“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迷茫,有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顿悟,亦有过“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的畅快,个中滋味、唯有自知。今天借这个机会,和一些年轻的朋友分享一下多年来的一些感悟。

为什么要写文章

在文秘工作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受用


文以载道,各种文章是行政管理系统运行的纽带。上级决策意图要向下传达,需要以通知、方案为载体;下级的情况问题要向上反映,亦需要以报告为媒介。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如果没有公文,你传一句话给我,我传一句话给他,要不了几个回合,话的意思就南辕北辙、鸡同鸭讲了。而通过公文的传递,不但意思不会变,而且会更完善,意见会更统一。而且,公文从起草、修改、定稿、签发,到接收、传达、贯彻,要经过数人之手,每个人都在上面修改一点、完善一点,最后文章就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拟制文件的过程也就成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再则,口说无凭、立据为证,公文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凭据作用,谁说了都不算,有文件才算。要不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好文章该是什么样

没吃过猪肉,总要见过猪跑。作为写作新手,虽然还做不到妙笔生花、文不加点,但总要知道文章的好坏,知道什么是香的什么是臭的,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在我看来,一篇好文章至少要有7个特点:


在文秘工作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受用

一是态度要鲜明。

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也是写文章的首要问题。文章是为解决问题存在的,面对矛盾问题,我们必须要有鲜明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是十分支持还是一分支持,是十分反对还是一分反对,必须旗帜鲜明的提出来,绝不能模棱两可和稀泥,更不能墙头草随风倒。一篇文章没有了立场,也同样找不准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论证也就无从谈起。直抒胸意,才能信手拈来。一些流传千古的名篇,比如《谏逐客书》《过秦论》《反对本本主义》等,无不如此。

二是对象要准确。

俗话说,要入乡随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中国要讲中文,在英国要说英语,在日本要讲日语。文章是为读者服务的,首先要明确谁来阅、谁来读,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是领导还是群众,是上级还是下级,要根据对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对象学历层次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某一事物和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同,只有找准了对象,知道了谁来读,才能更好的确定表述方式、详略程度、语言口气。面对普通群众不能之乎者也、乱唱高调,否则会引人反感;面对上级不能全文都是“要”字诀乱谈高调,否则会适得其反。要根据对象的不同,使用让读者看得明白、听得懂语言。

三是观点要新颖。


文似观山不喜平,文章最大的忌讳就是陈词滥调、无病呻吟,一定要有新意,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物,要有独到的角度,从不同角度找亮点、找焦点、找新点、找视点,做到人无我有、人新我优、人优我特,不能拾人牙慧。读没有新意的文章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仅索然无味,甚至令人作呕!四是文字要精炼。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文章不能像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要有一写一,有二写二,不要凑篇幅。就像人身体的各个肢体器官,总有个大小长短,不要弄得屁股和脸一样大、胳膊和腿一样长。文章也是一样,不同的结构部分不要像八股文一样,非得对的整整齐齐。要注意语言精炼、详略得当,重则详、轻则略,新则详、旧则略,实则详、虚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特点详、一般略,点则详、面则略,防止面面俱到、枝蔓丛生。古人形容美女时讲,“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我们写文章也要向这个标准看齐,力争做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缺。

同时,文章要单刀直入、直接入题。好比要吃包子,第一口不见馅,第二口还不见馅,肯定不会去咬第三口了。明朝有个趣事,有个叫茹太素的大臣向朱元璋上万言书,朱元璋读到6370字,依然不知道这份奏折要说的是什么,满篇尽是天南海北的啰嗦话,当即把茹太素狠狠地打了一顿。

五是语言要生动。

有个伟人曾说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在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我们都不喜欢与板着面孔、冷冰冰的人交往,也同样不喜欢“官样文章”。我们吃饭点菜,不仅要吃饱,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读文章也是一样,不仅要实事求是,还要语言生动、让人愿意亲之近之,否则就是毛主席讲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六是用辞要准确。

在文秘工作者培训班上的讲话,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受用

一是概念要准确,我们的文章是为工作服务的,一定要严谨,用词一定要精准,凡定性观点、重要数据、相关典故必有出处、有来历、有依据,须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绝不能凭空捏造。二是推理要准确。每句话都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起来,既可以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可以凭借一定的语法手段或修辞手段来排列组合,句子之间要有语言和语气上的联系,做到前后呼应、顺其自然。

三是结论要准确。语言一定要严谨,落笔的每一句话,都要建立在完善的知识结构、严密的逻辑思维、精准的材料数据之上,切实做到表达严谨、用语精准。七是文字要朴实。文章以识为高、以意为主,字语为之役。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文章是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服务的,词句只是工具,切不可堆砌辞藻、喧宾夺主,行文一定要朴实,让人一目了然。白居易每作一首诗,都要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听懂的,就要,听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听不懂的,就不取了,我们写文章也要有这种劲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