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要把事業“混”成功,要學會“陰奉陽違”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陰奉陽違”,不是“陽奉陰違”。我們都不喜歡陽奉陰違的人,因為這樣的人都往往都是笑面虎,喜歡說場面話,當面一套,背地一套,一副小人做派。而陰奉陽違,卻是從一個反面,來論證正派做人做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當人們想聽你的批評,實際上他們想聽到的是你的讚美。然而,是他們真的就不願意聽真話嗎?當然不是,是人性使然,人都願意聽好聽的話,但真話的來源渠道就顯得奧妙了。

體制內要把事業“混”成功,要學會“陰奉陽違”


在群體中,別人眼中的你就是最真實的你。在任何一個團體裡,個體最怕的就是名節不保,大家心照不宣,都在努力維護一種表面的和諧,但在暗地裡,每個人都不同程度的被八卦或詬病,個人早已被同事或上司暗中貼好上了標籤。但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群體裡最受歡迎的一類人是屬於“無標籤”,或是被貼了“好標籤”的人。這一類人有如下特徵:不抓“主要矛盾”,至少表面上不抓“主要矛盾”。不論人的是非,少論事的是非,不一定講真話,不講假話,卻善於說妥當話。這裡所指的主要矛盾,就是上下級關係,裙帶關係。一個體制內,必然存在等級,有一些“聰明人”卻特別善於經營上下級關係,但畢竟太顯眼的站隊和結夥,可能在往後因為上級的某次“意外”而導致下級個人的前途全線崩塌,所謂一朝君子一朝臣,君死則臣亡。真正聰明的人,一定不會把具有核心價值關係展示給眾人,很多時候寧願做個眾人眼中的老實人、老好人。

群體的網絡是由一條條個體與個體間的單線編織而成,要想打造利於自身發展的全體網絡,就要先學會善於穿針引線的人,而要把線穿好,就要懂得“陰奉陽違”的運用。

體制內要把事業“混”成功,要學會“陰奉陽違”


在體制內,人和人之間都是在“友誼”的幌子下進行著“非友誼”的往來,大家表面上是互情義的往來,本質上是利益交換。而這世界雖然充滿了道理,道理卻不是說用就能用的,因為情義和利益,又往往相互催化,相互穿插產生反應。所謂和氣生財,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利好往往以產生心理愉悅的共鳴為契機,那麼人格的“真實”就決定了雙方交往關係的深度。而這個“真實”,往往就可以通過“陰奉陽違”來實現。我們都希望能有一個誠懇的朋友,來隨時指正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但真又有幾個人,能做到虛心接受朋友的諍言?更何況,所謂一些逆耳忠言,根本就是指指點點,一邊是聽者難受,一邊是說者缺德。因此也要知道,說話處事本就微妙,本就知易行難,難聽的真話要不就不說,要不就用好聽的方式說;讚美的話,當面可以說,揹著人更應該說。

所以,“陰奉陽違”,就是要我們懂得在背地裡說人好話,當著人面說妥當(批評)的話。相較於當面的讚美,通過他人的轉述而傳到當事人耳裡的方式,更加令人欣喜。所以我們都知道,背地裡夸人,比當面夸人所取得的效果更好。

人和人之間,明面上給對方留足面子,暗地裡通過別人給對方加分和讚美,你給他人予認可,他人自然更容易認可你。這就是以逆向方式達成福報的正向回饋,正能量的厚積薄發遲早會迴歸到自己身上,人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第一生產力,長此以往,事業迎來蓬勃發展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