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保定,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北京、天津構成黃金三角,互成掎角之勢,自古是“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現為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歷史沿革

保定市保定在殷商時期為北燕之地,西周至戰國為燕趙之地。春秋、戰國時期燕、中山就在境內建都。

秦始皇統一天下,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為上谷郡,保定位於其中。後來保定成為河北都會,則保定別稱為上谷。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於清苑縣置保塞軍。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保塞軍升為保州,清苑縣更名保塞縣。金保塞縣複名清苑縣,並復置滿城縣。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宋淳化三年(992年),李繼宣知保州,築城關,浚外濠,葺營舍,疏一畝泉河,造船運糧,保州始成都市。因處於宋遼邊界,宋遼多次在此地戰爭。金末年,保州城在戰亂中成為廢墟。

金天會七年(1129年),於保州設順天軍,保州為順天軍節度使駐地。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張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劃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築寺廟,造園林,修築土城牆,疏浚護城河,引一畝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禦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質,並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礎。新建的保州城為京師門戶,為燕南一大都會。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為順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轄1錄事司、7州、8縣,州領11縣,“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為保定府。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決定將國都遷北平(遷都後改稱北京),並將北平行都司更名為大寧都司,遷駐保定,負責京畿附近的護衛與安全。[1]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年),都督孟善加固城牆,以磚石砌城,築女兒牆堞口3710雉。

隆慶年間(1567~1572年),張烈文等三任知府將土城逐步改建成磚城,加固並增築城樓,從戰略防禦出發,根據當時條件和地利,確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個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稱。

關於“靴城”的介紹→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清沿舊制,仍設保定府。

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駐保定,保定為直隸省省會。保定直隸總督署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保定之名,寓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大都即北京。保定自古為京畿重地,元朝設郡明朝建府清朝為直隸總督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至清朝滅亡(1911)直隸總督駐此,一直為河北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中心。

摺疊民國時期

保定市1937年9月24日,日軍侵佔保定。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1939年,偽河北省公署由天津遷保定,日軍不斷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出動“掃蕩”,殘酷屠殺抗日軍民。日偽還於1944年以保定城關及附近村莊成立保定市,並建立偽保定市公署。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由北平遷保定。

1947年10月,中華民國河北省政府開始由保定遷往北平。

1948年11月5日,解放軍圍攻保定。11月22日凌晨,駐保國民黨軍政人員逃往北平。解放軍隨即入城行政人員也陸續進城,建立保定市人民政府,為冀中區直轄市。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這位,她的名字叫做“保定”

建國前的大保定,你瞭解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