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方發臨時補助欺負一線醫護人員得到糾正,那清潔工被欺負呢?

發放臨時補助別丟掉清潔工

文 | 殷國安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救護一線,有這樣一群清潔工,做著看起來似乎簡單的搞搞衛生、倒倒垃圾、清潔消毒的工作,但依然要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每天穿過警戒線、出入隔離區,有的人已經連續工作了30多天。

可以說,他們常常距離病毒最近,但始終遠離新聞“熱搜”。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戰場”上,他們也是重要的力量,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存在”。

近日,有記者連線一名叫王彩霞的清潔工,她向《工人日報》記者講述自己的故事。蘭州市肺科醫院是甘肅省級新冠肺炎的定點救治醫院,她在這裡和17名工友共同維護著物業和保潔,說起來就是搞搞衛生、倒倒垃圾、清潔消毒,但在非常時期也是“提著命”在幹。


有地方發臨時補助欺負一線醫護人員得到糾正,那清潔工被欺負呢?

這幾天,王彩霞從“火線”退了下來,開始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

蘭州市肺科醫院也同時是甘肅傳染病醫院,是全省傳染病防治的前哨。1月22日晚,剛剛下班回家,王彩霞就接到電話,就衝上了“前線”。隨著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人的增多,每天產生的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也突然“暴增”,感染醫廢的清運流程和消毒規範也更為嚴格,標準更復雜、程序更瑣細。

她不僅收集醫療廢物,還要取換病人的床單被套,每一次進去,都是與病毒的一次“親密接觸”,高度的精神緊張,加上密閉的防護裝備,每次出來,都是滿身大汗,衣服溼透,十幾個小時忙得昏天黑地。

另外,堅守在定點救治醫院的這17名物業保潔員,30多天裡堅守在一線,無一脫崗離職,無人請假休息。幹好了,不會被惦記;幹不好,可能就是一次重大事故——這是疫情期間許許多多物業員、保潔員面對的共同情況。

特殊時期,倒垃圾、搞衛生、消消毒的工作責任一點兒都不輕。


有地方發臨時補助欺負一線醫護人員得到糾正,那清潔工被欺負呢?

然而,日前,有關部門下發了《關於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的通知》,醫院將王彩霞等17名物業保潔員的名單也一同上報。到2月28日,他們得到消息,工作補助沒有落實下來,“不知道什麼原因。”這件事情,也成了王彩霞她們心中的小缺憾。“其實應該沒多少錢,但不僅僅是錢。”

王彩霞們的擔心提醒我們,在發放臨時補助時,千萬不要丟掉清潔工。這裡的道理無需多說。在抗肺炎的戰鬥裡,醫護人員固然是主力軍,但作為清潔工,也是整個戰鬥不可或缺的力量,相當於是戰場上送給養、送炮彈、抬擔架的民工隊伍。

而且,他們也同樣是冒著炮火的逆行者,同樣和病毒零距離接觸,同樣承擔了巨大的風險,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我們在衝鋒陷陣時沒有忘記給清潔工佈置任務,那麼,在發給給養時,也不要忘記陣地上的輔助人員。

如果說,需要犧牲時需要他們,補助行賞時卻丟掉他們,這是不公平的,也會讓他們傷心。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是,這些清潔工都是弱勢群體,他們自身維權能力不強,也少有話語權。一些地方在發放臨時補助時,欺負了一線的醫護人員,經媒體曝光後得到了糾正,也引起中央的重視。


有地方發臨時補助欺負一線醫護人員得到糾正,那清潔工被欺負呢?

但對於同樣參戰的清潔工,如何發放臨時補助問題,卻鮮有提及,到底該不該發,按照什麼標準發,我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說法。

例如,2月16日,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支持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若干措施》,積極落實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政策,根據國家要求,按照一類補助標準,對直接接觸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相關工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防疫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對於這個“參加防疫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似乎沒有涉及清潔工?

所以,對於缺乏話語權的清潔工,需要有人為他們代言,幫他們說話。


有地方發臨時補助欺負一線醫護人員得到糾正,那清潔工被欺負呢?

回頭再看有關規定,對於清潔工是否包含在內,也不是很明確。作為發放臨時補助政策依據的人社部《關於建立傳染病疫情防治人員臨時性工作補助的通知》,規定的發放範圍是:“限於直接參與國內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現場調查處置、患者救治、口岸檢疫、動物防疫等各類一線工作的人員,以及政府選派直接參與國外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治工作的醫療和公共衛生等防控人員。”

清潔工直接參與了防疫,可以說是“一線工作”的人員,但又不屬於文件所列出的具體範圍,只能從一個“等”字上尋找依據了。

所以,此次臨時補助的發放,除了醫護人員之外,那些同樣戰鬥在一線的清潔工等輔助人員,該不該享受相關待遇,確實需要進一步明確。我們的想法,他們也應該拿到臨時補助,只是具體標準可能要低於醫護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