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娃的作業那些事兒|這樣做,寫作業“母慈子孝”不是事兒

有一種痛叫“陪孩子寫作業”

姨婆家的小表妹今年小學3年級,姨婆每次見到我,問我最多的就是“你說可咋辦哪?”

“你說她寫作業太磨蹭了,你看著她她還搗鼓這搗鼓那,你要不看著,眼神就不知道飄哪去了,你說可咋辦哪?”

“寫個作業也太馬虎了,不是多個字就是少個偏旁,你不告訴自己就不知道改,我就像個用人似的拿個橡皮在那等著給擦,你說可咋辦哪?”

“別的孩子作業一個多小時就能完成,她這幾乎每天都得拖到10點多,我上一天班兒,晚上還得看她寫作業,快要累死我了,自從她上了小學,我這皺紋都多了,你說可咋辦哪?”

……

和朋友、同事聊天也常聽到她們因孩子作業一事而牢騷滿腹,抱怨連連:

“孩子不催不寫作業”;

“寫作業事兒太多,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要上廁所、一會兒削鉛筆,一會兒又找橡皮”;

“寫作業不專心,磨磨蹭蹭,一會兒摳手、一會兒玩兒筆”;

“遇到問題就要手機搜答案,自己根本不動腦”;

“著急寫完作業去玩,字寫得龍飛鳳舞,一看就是在應付”

“老師這哪是給孩子留作業,這就是在給家長留作業”……

許多網友的留言也是讓人同情,以圖為證:

3. 複習

寫作業前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姿勢”就是複習一天的學習內容,真正把所學內容從書本上搬到腦子裡,而不是照著書本完成作業。

4.讓孩子參與選擇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放學後就要寫作業,這才是好學生的標準,其實這不是必須的。

在孩子放學後,父母可以把自己當成小學生,向孩子請教一下今天學習的內容,這也是在幫助孩子回憶和鞏固所學。

然後詢問一下孩子的作業量,難易程度,分配好時間和先後順序。

最好按照中、難、易的順序寫作業。把那些幾乎不需要動腦和計算的作業放到最後寫,這樣可以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和耐心來完成較難的作業;

不建議先寫最難的作業,因為孩子一旦被難住,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信心,以致不願繼續後面的作業。

盤點娃的作業那些事兒|這樣做,寫作業“母慈子孝”不是事兒

5.不要當“監工

有些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像“監工”一樣坐在孩子旁邊,孩子邊做作業家長邊檢查,發現孩子寫錯了,要麼隨手拿起橡皮幫孩子擦掉,要麼就來一句“寫得對嗎?”弄得孩子一寫作業就緊張,沒有辦法集中精神思考。

檢查作業也是孩子一個再學習和發現問題的過程,家長這樣做孩子根本沒有機會養成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也就不會發現做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需要規避的問題。

6.不嘮叨、不提醒

要讓孩子明白寫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不要在旁邊嘮叨和提醒,因為拖拉,不專心等自身原因沒有完成作業,他要自己承擔被老師批評等後果。

盤點娃的作業那些事兒|這樣做,寫作業“母慈子孝”不是事兒

7. 不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孩子在作業中經常遇到不會的問題,有些家長通常為了省事(部分家長可能也是為了不讓自己氣出心臟病)直接就告訴孩子答案,或者拿出手機讓孩子自己搜答案,這嚴重抹殺了孩子分析、探索問題的空間。

家長這時應相信孩子,鼓勵孩子多讀幾遍題,認真思考一下,如果真的做不出,和孩子共同研究,切忌在孩子怎麼講解都不明白的情況下衝孩子發脾氣,或說出有損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話。

我同事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剛入學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打下什麼底兒,就是什麼底兒”,寫作業這件事家長開始就要為孩子養成正確的習慣,好的習慣養成了,“母慈子孝”那都不是事兒。

您陪孩子寫作業嗎?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心得呢,留言區裡和大家聊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