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粉絲“舉報”事件的思考:千萬別讓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肖戰粉絲“舉報”事件的思考:千萬別讓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看點 近日肖戰粉絲的舉報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風波,粉絲因不滿一篇文章而舉報作者、創作平臺引起大眾的“討伐”。在這場事件裡肖戰粉絲對不正當舉報也讓外灘君不得不重提一個話題:告密。什麼是“告密”?“告密”的邊界在哪裡?什麼是正義的揭發?什麼又是卑鄙的告密?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做一個“告密者”?下文或許能帶給家長一些思考:舉報不應成為一種權力的濫用,以隱瞞、歪曲、誇大、篡改事實,為自己謀取某種利益的告密不可取。

文丨Jane 編丨三三

肖戰粉絲事件這兩天吵得沸沸揚揚。

起因是肖戰粉絲因對一篇同人文章《下墜》中對文中肖戰“女化”的形象不滿,而發起的大規模舉報。

舉報涉及作者、轉發人員,衍生畫作以及文章發表平臺。

最終,多名作者文章、賬號被封、最大國際同人網站Archive of our own(簡稱AO3)被牆。

這一結果幾乎引發眾怒,除了粉絲被全網敵對外,肖戰工作室發表道歉,肖戰本人成為眾矢之的,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在這場鬧劇中,不少大V發文探討追星邊界、偶像失聲、創作自由等等話題。

相信不少對娛樂圈不關注的家長也都或多或少在網上看到了相關的消息,同時也會開始思考,該不該讓孩子追星?如何避免孩子接觸不理智的粉絲?等等這樣那樣的問題。

但拋開這些,外灘君最想與大家聊是教孩子不做“告密者”有多重要。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告密的底線是“侵犯利益”

肖戰粉絲在這場鬧劇中就充當了“告密者”。

什麼是告密?

告密是指向第三方告發別人的秘密活動,有的告密是“打小報告”,有的告密是“投訴舉報”。區別在於一種是捍衛自己的權利,而另一種是侵犯他人利益。

為什麼肖戰粉絲“告密”成為了大眾口誅筆伐的對象?原因正是在於他們觸及了告密的底線——侵犯他人利益以謀求自己的利益。

回看這次事件本身,當AO3網站上有明確標註,未成年人禁止閱讀情況下,粉絲卻以“在未成年人中廣泛傳播”為由對其進行舉報。

除了舉報作者和創作平臺,粉絲們還舉報其他明星、舉報視頻網站、舉報酒店工作人員給肖戰送禮物等等,任何自己不滿的言論和評價,都以舉報處理,這本質是一種自私的“告密”行為:“我不喜歡,你們也不能喜歡。”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這樣的“告密”讓外灘君聯想到幾年前寧波一位網紅王老師處理的風波:

同學A違規把零食巧克力帶到學校,被同學B發現,告訴了班主任王老師。

老師把兩個孩子都叫來詢問事件的經過,結果被舉報A學生說出了真相:因為B威脅他,只要把巧克力送給他吃,他就不告老師!因為A沒給他,所以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王老師面對告密的學生,不但沒鼓勵,還讓A同學當著B同學的面吃掉了零食。

我們可以發現這兩件事情的“告密”存在相似點,就是以隱瞞、歪曲、誇大、篡改事實,為自己謀取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某種利益。

王老師的處理方式其實就是在告訴孩子:舉報不應該成為一種權力的濫用。

生活中,大家之所以討厭“告密”者,就是因為當權利濫用時,它會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

有“告密”同學,其他身邊的孩子會有不安全感。這種不確定性會使人產生恐懼和焦慮。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如果班級裡總有人“打小報告”,班級氣氛會變得緊張不安的,同學關係、師生關係也可能會疏遠、相互戒備。

因此,教會孩子不做“告密者”,就是在告訴他們打小報告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告密”行為不僅會影響孩子與他人的交往,也會影響孩子自我發展。

正如《人民日報》曾經一篇文章中所寫到:不告密,與其說是一種可貴品質,不如說是一條道德底線。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衝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告密不等於有正義感

不過,不讓孩子告密不等於不讓他們揭發。

相反,學生打小報告其實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曾談到,孩子本身是愛告狀的,原因是他們對老師和父母服從,遵循規範、執行命令、服從權威、履行指責的反應。

但我們必須要教會孩子區分告密和揭發的區別:告密是卑鄙的,但揭發是勇敢的。

上文中提到的王老師曾在文章《學生告狀很正常,但不能以此培養告密者》中詳細區分了學生告狀類型:

她談到,學生告狀,表面看起來都是學生來找老師反映情況,指責他人,其實動機各有不同,主要分成三類:

一類告狀是出於兒童樸素的道德感,他們要指出那些破壞規則的行為,比如考試作弊、逃值日、賴作業,在兒童看來,這就是錯誤的行為,是應該被批評、被指正的,他們告狀,是出於簡單的是非判斷;這類“告狀”本身是一種揭發,是值得認可的,也是學生品行教育的一種。

第二類告狀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被侵犯,比如被人欺負、捉弄,雖然這種騷擾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嚴重,卻是讓學生感到不舒服的事件,作為成年人,也應當介入並重視,避免更嚴重的事情發生;

第三類,那就是一種損人利己的心態,出於嫉妒或是威脅的動機,告發他人。

這種告狀,堪稱“兒童版告密”,需要特別注意的,而對這種心態的扭轉,遠比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更重要。

所以我們要教會孩子富有正義感,而不是做一個“告密者”。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在這方面,美國老師也會教孩子區分“告訴”和“告密”。

外灘君曾分享過一篇文章《能不能打“小報告”?美國老師如何幫學生區分“告密”和“告訴”》。

文章中作者寫到,英文單詞本身會對此區分的很清楚,合理的“告密”,其屬於debunking(揭露真相),whistleblowing(吹哨),這些和告密或許形式上很相近,但是實質上完全不同。

對於小孩打小報告(tattle telling),闡釋是“讓人遇到麻煩”,而另外一種“告訴”(telling),則是“不讓他人遇到麻煩”,比如某個小孩遇到了危險,老師當然希望有學生可以告訴她。這是從動機上進行區別。

動機的不同,決定了是告訴還是告密。比如在生活中,壞人做壞事,警察是希望你去舉報的,這樣的舉報,性質上是維護社會正義,並非是給公眾製造麻煩。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區分“告訴”和“打小報告”

美國老師鼓勵學生,最好不要輕易‘出賣’他人,同伴之間不需在互相舉報的壓力,也能迫使他們學習如何解決相互之間的問題。

但如果是嚴重的事件,會傷害到他人,比如學校校園霸凌,應該舉報。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如何引導孩子不做“告密者”?

那麼日常生活中,我們該怎麼培養一個不“告密”而富有正義感的孩子呢?

首先是與孩子建立平等的對話。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發現孩子問題的原因,家長的權威感導致他們不願意主動交流。

其實建立平等感,拉近孩子的距離,在教育過程中也更容易向孩子傳遞觀念。

例如,家長可以向孩子分享自身學習或職場的“告密”故事來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故事。

當了解孩子的情況後,家長可以根據情況來進行引導,如果孩子沒有告密的經歷要認可他們,相反則要去了解孩子的動機,並試著與他談談。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第二點是教孩子富有同理心。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往往更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理解他人的行為。

比如寧波王老師班的那名同學,如果具有同理心的話,他也許會明白大家都是小朋友,喜歡吃零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這樣他就可以試著去提醒那名帶零食的同學,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而不是以要挾的方式去舉報。

第三點是不誘導孩子做告密者。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習慣性告密來換取利益,大多數情況是他們第一次這麼做時,被成年人認可了,甚至有可能是在成年人的誘導下進行的。

比如學校裡,愛打小報告的同學會被老師鼓勵,相反如果不告訴老師的後果也許就是連坐一起懲罰全班同學。

又例如,曾有高校考卷上出現題目:請寫下三位逃課最多的學生。這種以分數作為交換的題目,不失為是一種誘導。

如果在孩子價值觀尚在建立的過程中,就對他埋下“告密是正確”的觀念,那他也將會成為一個習慣性告密者。

而實際上,成年人應該讓孩子明白的是,以利益交換的告密是錯誤,我們也不能因為希望教育好孩子而來誘導孩子打小報告。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第四鼓勵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如果孩子在學校遇到了某些問題,回來向你分享時,家長先可以問問他們你想怎麼處理?

詢問的過程實際上是在培養他們獨立解決與小朋友關係的能力,也是讓他們形成獨立思考的過程。

外灘君有位同事平時就會時常與孩子交流學校發生的事情。

有次孩子向她反應班上的小霸王對他不好,她就問孩子“那你想跟他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因為孩子同理心極強,他反而說,“我覺得他一個人沒有什麼朋友,我也想試著跟他拉近關係一下,來改變他。”

於是她把空間留給了孩子,也讓孩子成為了更善良,更有勇氣面對困難的人。

而孩子在這件事中收穫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才是未來生活學習中最需要的能力。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今日互動:

你如何看待孩子們的“告密”行為?

對於孩子追星又持何種態度?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分享。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肖战粉丝“举报”事件的思考:千万别让孩子做卑鄙的“告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