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允許復工了,卻不能營業?可能是這些事沒做到位

餐飲店允許復工的通知早就下來了,可是我們發現大街上的餐飲店大多數還是大門緊閉,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飯店不想開門?還是員工不願意上班?

其實都不是!餐飲企業復工復產的相關標準要求比較嚴格,又有多少家店真正能保證做到呢?

而且,現如今疫情肆虐,很少有食客願意去店裡吃飯的,有多少餐廳開門營業兩天,生意不好,又決定關門歇業了!

當下餐飲企業最大的收益就是來源於線上營銷,尤其是外賣,可是,不是所有的店都能說做外賣就能做起來的。至於其他渠道,比如自建線上小程序、開通直播等等,大一點的餐企可行,但是我們這種小餐館就很無奈了......

為維持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保持全國餐飲行業的服務和經營,中國烹飪協會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餐飲企業復工指南,你的餐廳合格嗎?

1

餐飲服務單位復工“十有”標準

1.有企業疫情防控小組和信息報告人。

2.有企業負責人和各工作小組簽訂的防控責任書。

3.有外地返企員工處理方案。外地特別是重點疫區返回的員工、相關方(含供應商、物流、外賣外送)進入企業的檢查方案。在當地政府重大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解除前,籍貫為重點疫區或經常出入重點疫區的員工不得返工。

4.有組織員工培訓學習防疫知識。全面培訓學習商務部辦公廳、國家衛健委2月6日聯合印發的《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

5.有相應的防控專業知識宣傳。為員工、顧客準備防疫知識宣傳視頻、宣傳板、宣傳海報。

6.有必備的防控物資。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口罩、消毒液、消毒洗手液、溫度計、紅外測溫儀、消毒噴霧器等防疫物資。

餐廳允許復工了,卻不能營業?可能是這些事沒做到位

7.有員工每日上崗前必須開展健康檢查,並保留檢測記錄。上崗必須時刻佩戴口罩(如非一次性口罩,每隔2-4小時使用酒精消毒一次,確保防護效果),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接待顧客應雙方佩戴口罩。

8.有對員工、供應商、物流、外賣外送人員及顧客全面測量體溫措施。有發熱(體溫超過37.3℃)、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消化道症狀時不能進入企業門店工作,並啟用防疫預案。

9.有疑似病狀員工及顧客的處置預案。制定員工及顧客在用餐過程中出現發熱(體溫超過37.3℃)、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消化道症狀的應急處置措施(包含隔離觀察、送醫治療等預案)。

10.有場所消毒方案。對就餐場所、外賣窗口、後廚、廁所及員工辦公場所及宿舍復工前進行徹底消毒、復工後每天消毒。對於顧客接觸多的地方如走廊、電梯、扶手、洗手間、廁位等增加消毒頻次。

2

餐飲服務單位復工後“五達標”

1.員工流動管理達標

餐飲服務單位員工實名制管理,實行“一門店一檔案、一班組一臺賬”對員工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繫電話、從何處返企、返企乘坐何種交通工具、乘坐事件、交通工具的班次號等詳細信息登記造冊,以便追溯核查。

2.人員疫情管理達標

餐飲服務單位要監督復工人員按照有關要求進行疫情防護。員工每日崗前必須開展體溫測量和登記,對重點區域返企及與確診人員有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14天,到期無發病症狀後方可上崗工作。對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

餐廳允許復工了,卻不能營業?可能是這些事沒做到位

3.現場消毒管理達標

餐飲服務單位配備必要的疫情防控物資,做好防控用品發放工作。落實現場環境消毒制度。加強通風、消毒,做好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防護,確保防控工作不留盲區和死角。

4.員工宿舍管理達標

餐飲服務單位提前對復工人員的宿舍做好防控安排,提高復工人員衛生防疫水平。復工後,加強管理,嚴禁外來人員進出。

5.員工宣傳教育達標

餐飲服務單位對新冠肺炎防控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教育、遵守和執行《餐飲企業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切實提高從業人員防控意識,自覺做好自身防護。

3

餐飲服務單位復工經營模式多樣化發展

餐飲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復工後經營模式須多樣化發展,除外賣業務外,著力開拓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的服務市場,增加窗口售賣、門前設點等形式,提供主食、小吃、醬滷製品、半成品等,窗口點餐顧客自取。

積極組織開展企業工作餐(按份制)外送服務等多種經營模式,減少堂食和聚集性用餐、減少接觸性服務,努力為群眾提供凍品、蔬菜肉食等食材、調味品、預包裝食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