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勝利希望,在歸化球員,同意嗎?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目前,足球界乃至整個體育界有一個認識誤區,那就是歸化。僅以足球為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美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和西亞一眾國家足球隊誰沒有歸化球員?一個開放的足球世界需要一個開放的心態和觀念,既然歸化了就是中國人,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錦繡月光


歸化球員,是指在出生國籍以外自願、主動通過取得他國國籍,取得合法參賽資格,從而代表他國參加國際賽事的球員。

【各國歸化情況】

對於日本足球,歸化球員對於本土人才的幫助體現得更加明顯。當初正是在拉莫斯·瑠偉的身邊,三浦知良成長為亞洲範圍內的頂級球星;接下來當呂比須出現在日本隊時,中田英壽、中村俊輔等人開始獲得了來自歐洲足壇的認可;等到三都主代表日本隊參賽時,日本足球已經呈現出全面崛起的態勢。所謂“歸化球員可能動搖本土根基”的說法,根本無法解釋日本足球這些年所取得的進步。

在2003年,原籍巴西的德科獲得了葡萄牙國籍,隨即他立即被召入到葡萄牙隊。結果依靠這名歸化球員的貢獻,葡萄牙隊在接下來幾年內先後收穫歐錦賽亞軍、世界盃四強等一系列歷史性佳績。那麼德科阻擋了葡萄牙年輕球員的成長之路嗎?恰恰相反,就在德科佔據國家隊主力位置的歲月裡,葡萄牙足壇接連湧現出包括C羅、納尼、科恩特朗等一批有天賦的年輕人。

在我國,歸化足球員的提案已經由來已久,但一直未有定案,到了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和中國足協就一直在和相關部委溝通“歸化”問題,其中主要涉及到我國國籍政策不允許雙重國籍,一旦歸化外援,對方必須放棄原有國籍。2016年裡皮擔任中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再次提出了“歸化外援”的要求,目前來看這也是提高國足實力最好的“捷徑”。2019年1月31日,北京國安宣佈3名隊員加盟,分別是歸化球員延納里斯(中文名李可)、侯永永和前綠城門將鄒德海。其中李可、侯永永顯示國籍為中國,這意味著兩人已經拿到中國國籍。這也是中國足球歸化球員的首次案例。

中國足協公佈的最新一輪集訓大名單一共26人,其中歸化球員只有艾克森一人,高拉特、阿蘭、侯永永、瀟濤濤、洛國富等五大歸化球員都落選名單,也就是說這次李鐵僅帶艾克森出戰下個月的40強賽。

對於我國足球歸化球員來說,很多球迷持有不同的態度。

有些球迷認為:只要歸化的目標外援符合國際足聯歸化要求,水平夠高,並熱愛中國文化,保證為中國國家隊比賽的時候100%賣力,就支持歸化。

也有球迷認為:歸化球員是治標不治本,中國足球的問題根源不在球員本身。

更有腦洞大開者認為:也許歸化球員只是煙霧彈,科技人員才是真目標。

還有球迷表示:自己的兒子再傻也不會和別人換。

如果有一天國足挺進世界盃,但球員已經不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球迷還會感到驕傲嗎?這樣的中國足球還是我們熱愛的嗎?


淺談說笑


我們來想象一下,11個身披國足戰袍的外籍球員站在世界盃決賽圈的賽場,你會為他們鼓掌嗎?你會發自內心的感到自豪嗎?我不贊同靠規劃來看到中國足球的勝利。

規劃外籍球員短期內確實能提升國足的競技水平,提升國足的信心。但是我寧願看到11個純正的中國人每場都輸球也不願看到不同皮膚的人穿著國足戰袍代表中國出戰,我們不是一個移民國家,我們是一個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國家,代表國家那當然要是純正的中國人。

我們來看看短跑領域。

上圖兩位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他們在世界體壇的偉大事蹟我就不一一說明了。短跑領域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我們黃種人的弱項。但是劉翔和蘇炳添為代表的新一代短跑名將打破了西方固有思維。證明我們的身體素質絲毫不亞於歐美非。

如果劉翔之出現前我們規劃了一個黑人短跑選手然後取得劉翔那樣的成績,那我們國家的黃皮膚的短跑選手永遠不會有突破的一天,不會達到劉翔的水平。

足球同理,經常有媒體報道國足輸球后有人表示球員大賽經驗不足。那麼派上外籍規劃球員參賽,那我們的球員還要不要大賽經驗?

我們年輕一代的青少年足球選手能有出頭之日嗎?到成年隊就被在國外踢出點名堂的白種人黑人擠出中國足球的核心圈。那我們的足球永遠也發展不起來。

所以我認為大力發展青訓才是中國足球以後要走的路,多借鑑日韓在青訓中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國情。打造有自己特點的國家隊。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熊貓體育匯


中國足球儘管聘用了世界頂級教練仍然是屢戰屢敗!原因是什麼?我認為是體制問題,體制問題不解決,中國足球就走不出去!有人將國足比喻為高中生而這個高中生竟然連一個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都打不過!也有人將裡皮比喻為大學教授、國足為幼兒園的孩子,你讓一位大學教授來給幼兒園的孩子上課大材小用不說,進了教室見到的是一幫被家長寵的受不得一點罪的“小皇帝們”發出的哇聲一片,哭的、鬧的、玩遊戲的……啥都有。而教授卻拿著世界頂級的年薪用大學的課程教這幫孩子,簡直是對牛彈琴!所謂體制問題一是必須解決是能進能出的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國足隊員的“編制”絕不是“鐵板一塊”的“終身制”!通過甲級聯賽的方法將優質的隊員通過層層選拔充實到國家隊裡來;二是培養後備力量,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工程,必須從娃娃抓起,在全國實行海選而且眼光要放在農村,因為城裡的孩子大部分被父母寵壞了,他們體質差而且吃不了苦,而農村的孩子能吃苦、體質好,這是最優質的基礎分!通過一代一代的儲備最終輸入到省隊(各俱樂部)、國家青年隊、國家隊;三是營造足球文化和氛圍輿論氣勢。中國乒乓球為什麼雄霸世界?有人說:乒乓球投入少,即使在農村小學都能辦到而建一個足球場費用很高,政府資金畢竟有限,我認為有道理,但是中國不缺錢的足球迷企業家不在少數,只要政府提供場地,主動捐造一個足球場及其配套設施的費用根本不是問題。中小學、大學(很多大學已經有了)有了足球場這個用武之地再加上足球文化的普及逐步就會形成一個像喜愛乒乓球那樣熱愛足球的文化氛圍。我去過歐美部分國家,那裡的孩子們幾歲就開始踢足球,這就是足球文化和氛圍,我國足球項目落後就是缺少這種氛圍;四是球員待遇實行“多勞多得”分配原則,也就是取消國足“大鍋飯”體制!儘管足協已經採取隊員年薪不得高於1000萬元的限薪措施,但這個收入遠遠大於國內其他職業收入,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不錯,高薪可以激發人的能量但高薪同樣可以“培養”人的惰性!事實也充分說明國足隊員就是被高薪養成了惰性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所以長期的”敗績”對於他們來說根本沒有恥辱感!五是制定短、中、長期的戰略任務。目前中國足球的實力距離“大力神杯”遙不可及!當然理論上可以實現比如:外星人馳援?還是回到現實中來,我認為分三步走,第一步短期目標:聘請世界級優秀的教練和淘汰制選拔產生隊員通過艱苦的訓練力爭在5年內進入亞洲前3-5名;第二步中期目標:力爭6-15年內達到亞洲前三名的球隊,進入世界盃決賽;第三步是長期目標:保持世界32強業績然後逐步推進……若干年後為中國捧回“大力神杯”!所以我認為中國足球勝利的希望在於歸化球員有道理也沒有道理!體制不改變仍然是紙上談兵!不採取”從娃娃抓起”的戰略,中國足球仍然會“原地踏步”!


拂曉的泉水


對於這個話題,我的看法很明確,規劃球員對中國足球的勝利希望有促進,但不能說就在於歸化球員。

歸化球員在世界足壇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比如98世界盃冠軍法國對成員中齊達內、德塞利、卡倫布、亨利、圖拉姆、維埃拉、利扎拉祖、特雷澤蓋、皮雷等13名球員都是北非移民後代,我們再拿身邊的日本作為案例,在亞洲也是最早使用歸化球員的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出現了第一位歸化球員,來自巴西聖保羅州的吉村大志郎(擁有日本血統的巴西人),而在90年代歸化的拉莫斯、呂比須(均為巴西籍)更是直接提升了日本隊的戰鬥力。

我們再來看看國足,2002年首次參加世界盃後,雄心勃勃的中國足球希望從此走上新的臺階,眾所周知的原因,這次參加世界盃成了曇花一現。(國足唯一一次世界盃)

2019年,中國開始歸化外籍球員

英籍的李可,挪威籍的候永永,英籍的布朗寧,秘魯籍的羅伯特蕭,當然還有第一位為國足上場的巴西籍歸化球員埃克森,這著實讓部分球迷興奮了段時間,然而,一個世界盃亞洲區40強預選賽,“完美”的讓大家冷靜了下來,因為,國足的戰績依然的“穩定”,當然也有人說,歸化球員還需要適應又或者說還需要更多的歸化球員,但現實就是,中國足球目前的歸化政策,更像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表面上打一劑強心針,但裡子,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味道”。(歸化球員埃克森、李可)

為什麼這樣說,就目前的情況來說,中國足球全世界尋人,從秘魯到巴西,從英國到挪威,因為他們有中國血統,是足球運動員,但能力了?沒有說服力,就因為成功歸化了,那他們身上就有歸化球員的光環,可能在足球素養和意思上,比國內好多年前球員的確要高,但不要忘了,他們是要為國足效力,他們能在戰術上為國足某一兩個位置提升實力,但還沒有到改變國足整體實力的能力(幾場預選賽上就能看出埃克森的表現不如俱樂部)因為,國足目前依然沒有成型的戰術,沒有必須取勝的精神,深層次原因也不細說,比如職業化的足協管理體系,青訓體系,各級聯賽體系(包括校園聯賽),當然,還有職業的足球環境。

最後,我也是很支持歸化球員的,優秀的歸化球員能給國內球員帶來一些新的東西,也能在個別時間段提升國足比賽的能力,但它不能將國足由亞洲二流球隊(不黑不吹,客觀評價)帶回亞洲一流,這是一個體系的工作,需要決策者不再急功近利,不再帶著國足學巴西學德國學法國,到最後依然不知道國足是什麼風格(此處一定要提到日本規劃巴西球員,學習巴西足球的案例),也需要足球在中國社會口碑的改變,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特別需要一個好的足球環境,體育競技就交給職業體育去運作,行政職能部門需要做的是,為職業足球做好服務。

(97十強賽國足,那時還擁有公認的亞洲一流球隊地位)

希望中國足球往正確的方向走下去,終將勝利!


羅伯特小白


大家好,我是陳Sir侃球,關注我,帶你玩足球。

我認為中國足球的希望不僅僅在歸化球員身上,更在中國足球青訓體系上。

歸化球員,其實在國際足聯規則允許下在世界足壇是非常常見的,無論是歐洲還是南美國家許多足球強國都有歸化球員的身影,甚至可以說到了司空見慣的地步,包括巴西、阿根廷、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等世界冠軍級別球隊,特別是有巴西血統的球員更是遍佈世界各地。大眾並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不好,足球無國界,至於球員選擇哪個國家隊效力也是球員的自由。

但是個人認為歸化球員只是中國足球希望的一針強心劑,並不是能夠徹底改變中國足球的唯一靈丹妙藥。中國足球現在在歷史最低谷階段,已經連續10幾年沒有拿的出手的成績,一步步淪落到亞洲三四流球隊,青年隊到成年隊無一例外。此時的中國足球急需一個好的大賽成績來重振雄風,走出低谷,重燃希望。面對目前非常薄弱的足球青訓基礎體系,想要快速拉昇成績是不現實的,這個時候引進當打之年的歸化球員,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能夠快速出成績,拉動整個中國足球產業,進而提高中國足球水平。

當然,想要看到中國足球真正的勝利,而不是靠歸化球員的曇花一現,真正的措施一定還是加強足球的青訓工作,這是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才能出塔尖的成績。這是世界足球強國的規律,每一個足球強國背後都有非常完善的青訓體系,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才不會更輕易的掉下去。

所以,中國足球的希望不能光靠歸化球員,希望把我們自己的基礎打紮實,那樣中國足球總有一天會登上世界盃的舞臺。


陳sir侃球


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首先,把中國足球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歸化上,只能竹籃打水一場空,畢竟足球運動是一個團隊項目的運動,依靠幾個人不可能改變現狀,更無從說是寄託希望

中國足球希望在哪裡?答案肯定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養,只有後繼有人,才能談的上發展

當然在目前中國足球這種困境的情況下,使用歸化的球員,來帶動一批國內球員成績的提高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不是寄託

要想中國足球有提高

第一加強球員的素質培養,不能為錢而踢球,更不能成為有錢人才能玩的起的運動,球員素質的提高,是一名職業運動員的基礎,他真正意義上的瞭解了這個運動,熱愛足球,才能在賽場盡力,享受那種榮耀

第二加強後背人才培養,加大校園足球的氛圍,夯實基礎

第三,改變現有薪資模式,足球運動員,也是一份職業,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最起碼他拿的薪水和他的付出成比例,而不是現在虛高

第四,調動民間資本進入這項運動的積極性,真正意義上的落實,保護那些投資人的熱情

最後,加強國內運動員教練員的培養,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加大人才培養




劉斌安徽志願填報專家


這麼多年了,中國足球為什麼一直走不出國門,擁有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國,連一支能拿的出臺面的球隊都沒有。

事實上,歸根結底,還是出在管理制度和足球文化上。

中國足球現在是商業化的,但是畸形的。

如果我們現在想做出改變,看見希望,歸化只是第一步!

首先,歸化並不是不愛國了,短時間內只能通過引入高水平的球員來增強國內球員的積極性。同樣也大幅度提升了國內足球隊伍的質量。

不破不立,現在的國足需要一些改變

歸化是一劑強心針,短期內可以緩和國足現狀。其實歸化這一想法早在之前就有人提及過,但為什麼到這個時間段被拉上了進程。

原因很簡單,中國足球自02年巔峰之後日益走下坡路,世預賽告急,二十年了,中國足球需要一些好的成績來刺激整個足球市場,足球文化,它必須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歸化僅僅是一個緩衝,留給中國足球的時間也真的不多了

首先是歸化難度問題,雖然雷聲大,但雨點真的不多。符合歸化要求的球員在整個中國足球裡的比例還是相當少的。

後者,管理制度必須進行調整。足球是文化,是運動,它可以商業化,但不能為了從足球身上獲取利益去改變它的生存方式。若不做出改變,中國足球就會成為足球裡的異類,它只是市場經濟需要的一個附屬品罷了,最後傷害的就是我們這些真正熱愛足球運動的球迷。

其次,青訓必須抓!

歸化球員補充了中國足球的短板,但中國球員還是要自己走出去!我們不能再輸在起跑線上了!

我們沒有好的青訓嗎?

有!想想根寶足球基地,徐指導為中國足球輸送了很多優秀的球員,再想想當年的范志毅,如今的張琳梵,武磊。徐指導是熱愛足球的,所以他知道,足球該怎麼踢,足球該怎麼練,而不是各層各級的假大空。

中國足球現在能做的就是改變現有的管理體制,尊重足球的發展,讓所有的職業聯賽展現出真正的市場化和職業化。

歸化,能給中國足球的僅僅是一個緩衝,一個希望的開始。


足球bilibi


同意!既然"偉大"的中囯足協不能對中國足球進行徹徹底底的改革,為了能看到中國隊出現在最後的十強賽(或十二強)甚至是世界盃的舞臺,足協頂住壓力實施"歸化"政策也是無奈之舉。

第一:以國內球員現階段的實力很難進入最後的十二強賽。大家都知道上屆國足能進十二強賽是有多麼幸運,最後一輪如果不是卡塔爾在早已小組出線而"無心戀戰"中國能贏卡塔爾嗎?最後雖然贏了,但是數學差點的球迷都不知道國足有沒有出線。上屆多位主力球員巔峰期已過或已退出國家隊,而這一屆的國內球員實力又比上一屆的差太多。不靠"規化"能進入下一輪嗎?

第二:時代在進步,"規化"已是國際足壇普遍現象。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等很多足球強國也有規化球員,日本就是靠規化球員一步步把自己變成亞洲霸主。體育的魅力在於激烈的竟爭,你在球場上不拼命,出功不出力,不僅沒有職業精神,而且連一點國家榮譽感都沒有那就別怪別人搶你的位置!

一代又一代,四年,四年又四年的等待。目前靠國內球員的實力和比賽中表現出來的態度我們球迷很難在十二強賽中有國足的身影,更不要世界盃賽場上了!為何不嘗試讓"規化球員"來刺激那些國足的富豪們呢?





小陸閒說體育


從一個二十多年的非資深球迷和一個足球從業者的角度來說,中國足球勝利不能僅僅依靠某一方面,當然包括規劃球員。對於規劃球員我本人抱著平和的心態來看。規劃球員有利有弊,我們要區別看待。歸化球員的好處在於,首先我們有可能後短期內取得比以往更好的一些成績,來以此刺激整個中國足球市場的發展,成績好了,關注的人就會增加,踢球的人也會增加。其次,歸化球員可以起到一個技術方面的領頭作用,幫助本土球員進步,同時又可以激發競爭,從這方面來說,是有好處的。

但是,如果說中國足球的希望完全依靠規劃,這肯定是不對的。任何一個項目或者說體育項目想要發展的好,都必須要有良好的青訓環境以及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

在我個人看來,中國足球想要取得進步,第一,我們要有一個好的青訓體系並且要和教育體系結合起來。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同時也是一個足球小國。中國足球人口的匱乏是阻礙中國足球進步的最大的障礙。目前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比較看重文化課的發展,而我們的青訓體系和校園足球又不能良好的結合起來,這就給我國足球人口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障礙,我們只有建立一個職業青訓和校園足球共同發展的機制,讓更多的孩子踢球,但同時又讓最後踢不了職業足球的孩子們有一個好的教育的機會。只有這樣有一個相輔相成的機制,我們才能提高基本足球人口,為職業足球和國家隊的發展提供新鮮血液。

第二,我們要有更合理的職業聯賽。目前我國只有中超,中甲,中乙三個級別的比賽,而且今年還有八隻球隊退出了聯賽。幾乎所有的球隊都處於虧損狀態。職業足的發展不能靠情懷,最終還是要走上市場。中國足球目前的狀況屬於病態的發展,球員身價虛高,工資虛高,職業水平較低,教練員裁判員水平不夠等等。今天時間有限,回頭我會專門發一篇文章闡述我自己的觀點。

第三,家長和孩子對足球和足球事業都缺乏認識。由於中國足球長期的一個頹廢狀態,導致大家對於中國足球的觀點大多數都是調侃,鄙視等負面的態度,而且中國足球也沒有出一個或者多個能夠給大家帶來希望的球星。在這方面,同樣是亞洲足球的日本和韓國,都有比較好的例子。據日本教育部門的調查統計,成為足球運動員是目前所有日本孩子最想成為的職業排名第二。韓國也因為樸智行和孫興民等球星的出現,給韓國青少年兒童帶來偶像的力量!

今天時間有限,一會兒還要做到,今天就聊到這裡。總體來說我對於規劃球員這個事兒來說,保持一個觀望的態度,規劃可以,但這就像得了胃病吃止痛藥一樣,治標不治本!中國足球的發展,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