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打人與能量守恆定律: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三)


借力打人與能量守恆定律: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三)

借力打人與能量守恆定律

一一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三)

李新方

【原文】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解曰】不僅是太極拳,任何武術,到了高級階段都是借力打人,如清代有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武林高手甘鳳池,就是能夠借力打人的,“鳳池嘗語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勝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清史稿·甘鳳池傳》)。

太極拳更把借力打人發展到不可思議的高度,對方雖有千斤之力,自己只用四兩就足夠了,併為當代許多人親身感受或親眼所見,但對於還沒有直接接觸到的人來說,仍然很有幾分神秘感,也許有人不相信有這樣的事情,這裡,武禹襄祖師早已給出了科學的解答:“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借力打人與能量守恆定律: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三)

“意氣須換得靈”,講的是通過意識的運用,而對能量進行靈活地轉換。這裡的一個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就是氣。氣是什麼?用現在的通俗語言表達,就是能量。現代物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宇宙中只有能量,物質是能量的封閉狀態;物質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產生能量;而能量在信息的作用下,可以生成新的物質,而在生命科學中,這個信息就是人的意識,所以太極拳練的是用意不用力,不用力而有力,那力是從哪來的?是借來的,也就是通過轉換來的,古人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老子·四十二章》),而萬物歸一,對現代物理學前沿的東西早已講盡了。

人體也是一種能量的封閉狀態,但塊頭大,不論是脂肪多還是肌肉多,不一定能量就比普通人多,就像一部機器,體積大不一定功率就大,這就是古人講的氣和形的關係,“氣勝形者壽……形勝氣者危矣”(《靈樞經·壽夭剛柔》),要達到“氣勝形”,就要通過意的作用,輸入信息,才能產生超越形體的能量。但只靠自己產生的能量打人,能量再大也不算高手。真正的高手要善於調用總能量,也就是借力打人。

借力打人與能量守恆定律:武禹襄《十三勢行功要解》集解(三)

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到另一個物體,或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而任何一種轉換,都離不開信息的作用,也就是意的作用。而能量存在的形式,也是一生二,二生三,即靜能、動能、勢能,這三種能量相加就是總能量。

“乃有圓活之趣”,講的是氣勢,也就是能量的狀態,自己要做到氣勢圓滿,無有缺陷,內則氣斂入骨,外則氣勢騰挪,到此境界,不論走架打手,還是平時行住坐臥,都處於練功狀態,都越練越舒服,越練越有興趣。

在實戰中,當對方用力向自己猛攻,對方的靜能就轉化為動能,用的力量越大就轉化的越多,原有的靜能也就越少了;而自己以靜制動,用意不用力,只要做到意氣換得靈,留意於變轉虛實,而有圓活之趣,對方用多大的力量就能借來多少動能,而自己的靜能還沒有調用,自己的靜能與動方的動能,在意的作用下就產生勢能,併產生數倍於對方的總能量,“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孫子兵法·勢篇》)。

這裡還應該提到的是,前面已經講過,氣包括氣、氣、炁、機等幾個不同概念,力擊的方法通過營養學加體能訓練,使自己產生超常的靜能和動能,這種願望就造“永動機”一樣不現實,所以搞對抗性武術比賽的運動員,在很年輕時就退役了。而太極拳修煉的是氣勢,這個氣,主要是炁和機,雖然也不可能、但也不希望使自己的身體成為“永動機”,卻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活動和技擊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長,而在技擊中用的是總能量,機由己發,力從人借,得機得勢,在實戰中只需要“變轉虛實須留意”就足夠了,故能四兩撥千斤,耄耋能御眾。(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