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權傾朝野時,沒有對手嗎?乾隆盛世時,就只有和珅一箇中堂嗎?

太陽雨呢


和珅權傾朝野時當然有對手,或者說對手很多。大家熟悉的紀曉嵐,劉墉,都堪稱人中龍鳳,紀曉嵐年齡長於和珅,在紀曉嵐身居高位時和珅還是身份卑微,但是在和珅在一步步高昇時。紀曉嵐卻發展平平,何況紀曉嵐只是一介文臣,實在是沒什麼能力也不想插手過多的軍國大事。加上和珅也會做人對紀曉嵐這種文臣也很尊重。所以兩個人維持了很好的關係甚至紀曉嵐還要看和珅臉色行事。劉墉是武將劉統勳之子,妥妥的官二代,但是也是年齡偏大,歷史上也沒詳細記載劉墉正面槓和珅的故事。但是有一個人物卻是和信害怕的,那就是阿桂。阿桂的實力與地位那不是吹的,阿桂是大學生阿克敦之子,和珅只是低級武將家庭出身。乾隆吹噓自己是十全武功老人,他這戰功一多半都是阿桂打下來的。和珅四庫全書總撰官是接的阿桂的班,和珅鄰班軍機大臣也是接的阿桂的班。和珅對阿桂是又怕又恨但無可奈何,和珅也嘗試過與阿桂過招,但在甘肅一敗塗地。所以和珅始終被阿桂壓著不敢在他面前造次,阿桂長年在外帶兵,但只要一回京城和珅就嚇的灰溜溜的生怕阿桂找自己麻煩,但是阿桂根本瞧不起他,不僅如此阿桂還早就語言嘉慶帝親政後會殺了和珅,後來果然應驗


那年的兄弟123


和珅權傾朝野時,有沒有對手?

當然有,比較出名的對手有三個。

1、紀曉嵐

紀曉嵐與和珅是有矛盾的,紀曉嵐曾經用“竹苞”事件羞辱和珅,但是紀曉嵐僅僅只是個文人,他對政事卻不瞭解,和珅在乾隆面前幾句話就能把紀曉嵐壓制住。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鐵三角情節純屬笑談,乾隆比紀曉嵐大13歲,紀曉嵐又比和珅大26歲,三人怎麼可能是同齡人?

紀曉嵐與和珅算是亦敵亦友的關係,和珅倒臺之後,眾人都避之不及,只有紀曉嵐去獄中看望他。

2、劉墉

要說與和珅鬥得最狠的就是劉墉了。劉墉出身名門,書香世家,到劉墉這一代已經是四代進士了, 他的父親劉統勳成就最高。而劉墉也繼承了父親不畏權貴,鐵面無私的為官風格,自然與貪得無厭的和珅有許多矛盾。但是因為和珅隻手遮天,劉墉雖身為大學士,卻沒有實權,無法對抗和珅。

和珅倒臺以後,嘉慶帝想要懲處他的黨羽近三千人,劉墉請求不要株連其他人,否則國家將沒人可用了。

3、阿桂

阿桂是一名軍人,他戰功赫赫,曾經非常討厭率兵平定各處叛亂。阿桂是一名軍人,和珅這種人,彼此非常不對付。和珅多次想要拉攏阿桂,甚至還把弟弟和琳送到他的帳下歷練。阿桂起初由於和珅的關係也非常排斥和琳,日子久了才發現,和琳與和珅完全不一樣,是個不錯的小夥子。

阿桂與和珅一直針鋒相對,誰也沒辦法解決誰,但是和珅老是建議乾隆派阿桂出去平亂,而阿桂即使八十多歲了也願意出去,這樣就不需要跟和珅打交道了。

乾隆盛世時期,就只有和珅一箇中堂嗎?

當然不是,殿閣大學士和軍機大臣都可以被叫做中堂。同時期的劉墉、紀曉嵐、阿桂都可以被稱為中堂。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歡迎採納!


海賊說歷史


和珅是文華殿大學士,軍機處領班大臣,身兼數職,頗受乾隆皇帝的寵幸,可謂權傾朝野。在我們印象中,和珅的剋星好像只有兩位,一個是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劉墉,另一個是協辦大學士、兵部尚書紀曉嵐。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誤解,主要是受《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兩部電視劇的影響。其實,真實的歷史上,這倆人根本不是和珅的對手,更沒有所謂的與和珅鬥智鬥勇的故事。劉墉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地方上做官,後來被調入京城,才與和珅有所交集。但劉墉這個人善於明哲保身,對和珅採取的態度是敬而遠之。至於紀曉嵐與和珅的關係可以用如漆似膠來形容,在修《四庫全書》時,倆人成了忘年交。


歷史上有實力與和珅一較高下的大臣只有三位:一個是首席軍機大臣阿貴,一個就是我們熟悉的《還珠格格》中福康安,第三個就是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王傑。阿貴雖然不滿於和珅嬌橫跋扈,但因為年紀大,沒有精力與和珅抗衡。至於福康安雖然很受乾隆的寵幸,因為英年早逝,也沒有與和珅有過針鋒相對的較量。

真正敢於對和珅說“不”字,讓和珅顏面掃盡的是王傑。王傑陝西人,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但他從小聰明過人,又勤奮好學。終於在乾隆26年考中進士,榮獲殿試第三名,成為陝西第一個狀元。

王傑辦事幹練,為官剛正不阿,頗得乾隆的賞識,很快得到提拔重用,先後出任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左都御史,並在乾隆五十一年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負責教育各位皇子。《清史稿》是這樣評價王傑的:“傑在樞廷十餘年,事有可否,未嘗不委曲陳奏。和珅勢方赫,事多擅決。同列隱忍不言,傑遇又不可,輒力爭。上知之深,和珅雖厭之而不能去”。

王傑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時,與和珅在同一個部門共事。他從不趨炎附勢,更很少與和珅交談。當時和珅權傾朝野,軍機處很多事都是他一個人拍板說了算,同僚害怕和珅,多是隱忍不言。唯有王傑據理力爭,與和珅吵的面紅耳赤,弄的和珅常常下不了臺。

王傑如此不識相,敢把他和珅不放在眼裡,這是在找死。於是,和珅開始在乾隆跟前詆譭王傑,說了他一大堆壞話。但乾隆知道王傑是個忠臣,任憑和珅如何巧嘴舌簧,始終袒護著王傑 。和珅見陷害王傑不成,就改變策略,千方百計拉攏王傑,王傑根本不吃這一套。有一次,和珅誇獎王傑的手長的好看。王傑則毫不客氣回答,我的手雖然好看,但從不拿不義之財。和珅是熱臉貼冷屁股,弄的好不尷尬。

乾隆死後,和珅沒了後臺。嘉慶帝立刻就把和珅拿下。朝中的文武大臣攝於和珅昔日淫威,沒有人敢審判和珅。這時王傑站出來,主審和珅結黨營私,貪汙受賄之事。最後,把富可敵國的和珅送上不歸路。

中堂在清朝不是官名,而是對重臣的一種尊稱。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在中書省設有政事堂,宰相都在此辦公。取中書省的中字,取政事堂的堂字,即為中堂,因此,唐朝宰相也常常成為中堂。明朝時,內閣大學士也叫做中堂。清承明制,大學士,協辦大學士都可稱作中堂。如和珅、劉墉、紀曉嵐等等。


洛水清風


大家好,我是小觀點大歷史,我來回答。

和珅說他是乾隆時期的權臣和寵臣也不為過。以大貪官走紅的形象不斷出現在野史雜記中,但在乾隆時期他確實是個極其讓百姓惡劣的人物。

著名的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說的就是紀曉嵐和劉墉“鬥和珅”的故事,但影視作品和野史雜記都是不可信的。

要論正史中,能和珅正在稱得上對手的人,就不得不提到這三位。

1、名將阿桂

阿桂滿洲正藍旗人,也算是官二代,父親是大學士阿克敦。阿桂先後參加了大小金川之役,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戰役,乾隆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為什麼說阿桂是和珅對手

  1. 資歷不夠,況且阿桂還是官二代。
  2. 阿桂以軍功為樞府領袖,軍功卓著。
  3. 官職上首席軍機大臣壓和珅一頭。
  4. 和珅在甘肅與阿桂交手吃了虧,也讓和珅有所忌憚。

2、軍機大臣王傑

王傑是嘉慶皇帝的老師,也是狀元出身,乾隆五十一年任軍機處大臣,與和珅分別擔任滿漢首輔大臣,由此可見王傑實力不容小覷。

據《清史稿》載:王傑從學於大學士孫景烈,在孫景烈的影響之下,樹立了正直的人生觀、價值取向,特別是入仕做官後的官風,堪稱官場的一股"清流"。與和珅貪圖財利的風氣,形成鮮明的對比。後乾隆駕崩,嘉慶親政,便下令稽查和珅的貪汙腐敗之罪。王傑再一次成為了和珅的對手,參與了和珅一案的審理。

3、太子太傅朱珪

嘉慶皇帝的老師,生於1731年,歷任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太傅。堪稱嘉慶皇帝的智囊

在嘉慶元年,準備召朱珪回京,升任大學士。和珅深感朱珪回京以後的威脅,通過乾隆阻撓了朱桂的入京。

乾隆前腳剛走,朱桂就進京任職,不久和珅就別依法論處了,確切的說當年若無朱珪恩師耳提面命,讓嘉慶隱忍。他這個 “嗣皇帝 ”能否扶正,都是值得懷疑,朱桂死後諡號文正,是滿清八個諡號文正的漢臣之一。

乾隆時期的中堂

要了解乾隆盛世是否只有和珅是中堂,首先就得了解中堂是個什麼官職

明清內閣大學士的尊稱就是中堂,中堂是元代沿稱。明代大學士其辦公處在內閣,中書居東西兩房,大學士居中,故稱中堂。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於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由此可見中堂是一尊稱。

清朝乾隆年間

定內閣大學士以三殿三閣,共四員,滿漢各二員。保和殿系銜,自乾隆三十五年傅恆死後,即未再授。五十八年(1793年),罷大學士兼各部尚書虛銜。

  1. 保和殿大學士
  2. 文華殿大學士
  3. 武英店大學士
  4. 文淵閣大學士
  5. 東閣大學士
  6. 體仁閣大學士
  7. 協辦大學士

中和殿大學士在乾隆十三年十二月被裁撤。


小觀點大歷史


乾隆在位60年還當了3年太上皇,和珅在乾隆37年才被乾隆發現由鑾儀衛晉升三等侍衛,乾隆40年才升任旗務都統戶部侍郎!在和珅進入中樞前吶親.傅恆都曾經權傾一時,在和珅進入權利中樞後很長時間阿桂是軍機首席領班。阿桂並不寬縱和珅胡為,倒是和珅不僅是狐假虎威而是乾隆真寵信他!在乾隆晚年和珅集軍政財政民政於一身,成了乾隆的代言人。連乾隆的兒子包括嘉慶內侄福康安都要提防他進讒言使絆子!乾隆時期有傅恆.阿桂,福康安,嘉慶時期有王傑都是和珅要忌憚的人!至於傳說中的劉墉紀曉嵐根本沒有分量!



號角催人紅旗飄


除了嘉慶之外,能治和珅的唯有一人,紀曉嵐,劉墉都不夠看的。

小時候曾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這兩部劇,不論是紀曉嵐中的“鐵三角”還是劉羅鍋中的鬥智鬥勇都讓看的大呼精彩,直到長大後才知道,不論是紀曉嵐還是劉墉根大貪官和珅都沒法比。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

劉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出生于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

從三人的基本簡介來看,不論是從自身年齡,入仕時間,和地位來說三人都很難照上面,充其量也就是個跟班。況且紀曉嵐,劉墉從未進入過清朝核心機構軍機處。

那乾隆時期就沒有人治的了和珅了麼?要說同僚之間能壓著和珅一頭的,唯有領班軍機大臣——阿桂

1.從資歷來看,阿桂比和珅入仕早的多,阿桂風光的時候,和珅還在玩泥巴。況且阿桂歷經四朝善終,不是一般的人物。

2.從職務來看,阿桂長期擔任領班軍機大臣,地位等同首輔,和珅是在阿桂退位後才接的阿桂的班。

3.從功勞來看,阿桂可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長期鎮守西北邊疆,徵大小金川,平大小和卓,定伊犁、討緬甸,戰功赫赫。這一點和珅就差的更遠了。

但要說和珅真正的敵人,還是他自己。




小康自媒體平臺


康乾盛世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名人志士。說到清朝,不得不提的就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其實也就是康雍乾盛世,涉及到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這三位皇帝在位時期,有許多非常有名的大臣。現如今還被人們調侃的鐵三角,飾演的即是乾隆時期的乾隆、和珅和紀曉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分別是和珅、紀曉嵐和劉墉。在乾隆時期,也是康乾盛世非常繁華的時代。此時有三位著名的大臣,是乾隆的中堂,分別是和珅、紀曉嵐以及劉墉。他們的存在,為乾隆盛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和珅和紀曉嵐明裡暗裡的鬥爭,無不在閒暇時期給乾隆提供生活的樂趣。

乾隆對三大中堂無所注重,重心分三股。偏心是最容易導致群臣矛盾的一大根源,乾隆深知這一大道理,所以對於和珅、紀曉嵐和劉墉三位大臣,基本上是一樣對待,只是側重的點不同。和珅主要側重的是工商業方面,能夠提供一些好的經濟政策,因為和珅本身存在一些工商業示範。而紀曉嵐主要側重的是政務方面,劉墉的側重點在於民生。

三位中堂職務有所不同,都曾被乾隆中用。因為和珅一直在利用職務之便,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家產,這不僅一次次被紀曉嵐點破,而且乾隆也深知,到了嘉慶年間就處死了和珅。紀曉嵐是生命自然走向終結,被名人雅士惋惜。而劉墉最終被民間親切地稱為劉羅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福子說歷史


有,只是和珅的太受皇帝乾隆的寵愛,而他的對手(反對他的人)知道無論怎麼挑撥皇帝,也無論如何抓住和珅的把柄狀告和珅,都沒有勝算。(最多被皇帝罵一頓,罰點俸祿,但根除不了,因為乾隆皇帝離不開和珅),如當時的劉墉,紀曉嵐,包括阿貴等都不太喜歡和珅,都參過他,但結果都是沒有多大震撼,扳不倒和珅。

中堂是清朝對大學士的尊稱。清代共設有三殿三閣大學士,按地位高低排列分別是: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 體仁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大學士的品級為正一品。乾隆盛世時候中堂大人有阿貴,傅恆,紀曉嵐,劉墉,和珅等,只不過和珅受到乾隆寵愛多一點


奮鬥終生56072471


有一句歌詞是這樣唱的,“無敵是多麼寂寞”,這句話用來形容古代一些真正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來說,是再貼切不過的。或許憑藉他們的權勢,即便是再進一步也未必不可能,但是他們卻不太願意這樣做。就比如清朝中期最大的大貪官和珅,對於他來說,當不當皇帝結果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反而是如果真的謀權篡位,還要每天要為國務操勞,遠沒有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來得輕鬆。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貪,和珅貪汙的財富即便是讓當時還算是鼎盛的清朝國庫盈餘的話,都要盈餘15年的時間。其實在乾隆在位期間,之所以會出現和珅這麼大的一個大貪官,乾隆自然是有著很大的責任的。作為天子,乾隆對和珅實在是太過的恩寵和縱容。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皇帝的恩寵,相信和珅不管做什麼事都會要收斂一點的。當然了,我們說的這些都是後話,如果和珅不善於溜鬚拍馬的話,他也不是那個大奸臣和珅了。


那麼在和珅權傾朝野的時候,有沒有朝中的大臣能夠和他分庭抗禮呢?也許有人會說到紀曉嵐,這樣說的人主要是因為受到了一些影視劇作品的影響,認為紀曉嵐能夠和和珅針鋒相對,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情況並非是如此。在和珅全是正盛的時候,紀曉嵐已經年紀非常大了。作為朝中的老臣,紀曉嵐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和和珅作對。在滿朝文武中,只有一個人是和珅的對手。他就是章佳.阿桂,一般都以阿桂來稱呼他,這個名字也是非常的接地氣了。


雖然阿桂的名字並不是特別出眾,但是他的身世卻是非常顯赫的,他原籍是滿洲正藍旗,後被抬入正白旗。他的父親是刑部尚書,非常受乾隆皇帝的賞識和器重。而阿桂本人也只有非常聰明,文學方面的東西都是能夠信手拈來。雖然阿桂的仕途並不是很順利。也差一點身陷囹圄,但是他後來投筆從戎,使得自己平步青雲。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內部也並不是特別的穩定,乾隆皇帝平定了準噶爾之亂,阿桂也在這個過程中投身疆場。在他的率領下,準部的勢力土崩瓦解。除此之外,阿桂還參加了多次的征戰。如果說和珅是文臣之首,那麼阿桂就是武將之首。對於這一位在外建功立業的將領,和珅也是要禮讓三分的。


胖子雜談


嗨,大家好,我是@上谷丁公子,關於和珅權傾朝野時,沒有對手嗎?乾隆盛世時,就只有和珅一箇中堂嗎?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看法,跟大家互相交流溝通就是我最高興和最感到幸福的事情,相識有緣,您能看到我的這段回答就是莫大的緣分,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就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探討一下。

和珅權傾朝野時,沒有對手嗎?

我覺得和珅的主要對手既不是劉羅鍋也不是紀大煙袋,而是王傑等來自軍機處的幾位軍機大臣,要說滿朝文武中真正讓和珅怕的其實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和珅對阿桂不是怕,是怕的要死,因為阿桂處處都壓著他。

從出身來看,阿桂出身於滿清權貴之家,是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比低級武將家庭出身的和珅身份顯赫多了。阿桂還因戰功被乾隆抬旗,由正藍旗人抬入正白旗,在出身上和珅比阿桂可差遠了。

從資歷來看,阿桂比和珅出道早多了,阿桂風光的時候和珅還在玩泥巴。和珅的四庫全書館總裁等職務都是接的阿桂的班,論資歷和珅差遠了。阿桂歷經四朝而善終,和珅一朝就倒了,和珅真比不了阿桂。

從職務來看,阿桂一直擔任領班軍機大臣一職。大家都知道清朝軍政大權都在軍機處,阿桂是軍機處老大、首輔,和珅只是軍機大臣,阿桂始終壓著和珅。和珅只是在阿桂之後才當上了領班軍機大臣,阿桂在的時候和珅連毛都不敢炸。

從功勞來看,阿桂可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長期鎮守西北邊疆,徵大小金川,平大小和卓,定伊犁、討緬甸,戰功赫赫,滿清重軍功,阿桂是乾隆朝軍功最顯赫的,和珅和他可沒法比。他和和珅是乾隆的左膀右臂,乾隆離不了和珅,更離不了阿桂。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乾隆盛世時,就只有和珅一箇中堂嗎?

我認為在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分別是和珅、紀曉嵐和劉墉。在乾隆時期,也是康乾盛世非常繁華的時代。此時有三位著名的大臣,是乾隆的中堂,分別是和珅、紀曉嵐以及劉墉。他們的存在,為乾隆盛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和珅和紀曉嵐明裡暗裡的鬥爭,無不在閒暇時期給乾隆提供生活的樂趣。

乾隆對三大中堂無所注重,重心分三股。偏心是最容易導致群臣矛盾的一大根源,乾隆深知這一大道理,所以對於和珅、紀曉嵐和劉墉三位大臣,基本上是一樣對待,只是側重的點不同。和珅主要側重的是工商業方面,能夠提供一些好的經濟政策,因為和珅本身存在一些工商業示範。而紀曉嵐主要側重的是政務方面,劉墉的側重點在於民生。

三位中堂職務有所不同,都曾被乾隆中用。因為和珅一直在利用職務之便,不斷的壯大自己的家產,這不僅一次次被紀曉嵐點破,而且乾隆也深知,到了嘉慶年間就處死了和珅。紀曉嵐是生命自然走向終結,被名人雅士惋惜。而劉墉最終被民間親切地稱為劉羅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康乾盛世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名人志士

我個人認權康乾盛世時期,湧現出了許多名人志士。

說到清朝,不得不提的就是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其實也就是康雍乾盛世,涉及到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皇帝。這三位皇帝在位時期,有許多非常有名的大臣。現如今還被人們調侃的鐵三角,飾演的即是乾隆時期的乾隆、和珅和紀曉嵐,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